孔子傢語全鑒

孔子傢語全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遲雙明 著,遲雙明 譯
圖書標籤:
  • 儒傢
  • 孔子
  • 傢語
  • 先秦
  • 典籍
  • 文化
  • 曆史
  • 古籍
  • 國學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224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319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孔子傢語全鑒》不僅對研究孔子和儒傢思想發揮積極作用,更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可以說,《孔子傢語全鑒》內容涉及人生的很多方麵,對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教益,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給養,從而完善自身。
  對於《孔子傢語》,《四庫全書總目》曾精闢論述說:“其書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僞而不能廢也。”

內容簡介

  《孔子傢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傢語》,或簡稱《傢語》。《孔子傢語全鑒》詳細記錄瞭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生動塑造瞭孔子的人格形象,對研究儒傢學派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保存瞭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

作者簡介

  遲雙明,筆名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中國商業齣版社,2002年)、《諸葛亮日記》(九州齣版社,2004年)、《邊讀邊悟<菜根譚>》(中國華僑齣版社,2006)、《素書全鑒》《鬼榖子全鑒》(中國紡織齣版社,2009)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相魯第一 / 1
始誅第二 / 6
王言解第三 / 10
大婚解第四 / 18
儒行解第五 / 22
問禮第六 / 29
五儀解第七 / 34
緻思第八 / 44
三恕第九 / 62
好生第十 / 70
觀周第十一 / 82
弟子行第十二 / 87
賢君第十三 / 97
辯政第十四 / 106
六本第十五 / 115
辯物第十六 / 131
哀公問政第十七 / 141
顔迴第十八 / 148
子路初見第十九 / 155
在厄第二十 / 164
入官第二十一 / 170
睏誓第二十二 / 176
五帝德第二十三 / 187
五帝第二十四 / 193
執轡第二十五 / 197
本命解第二十六 / 205
論禮第二十七 / 210
觀鄉射第二十八 / 217
郊問第二十九 / 221
五刑解第三十 / 225
刑政第三十一 / 230
禮運第三十二 / 235
冠頌第三十三 / 248
廟製第三十四 / 252
辯樂解第三十五 / 255
問玉第三十六 / 262
屈節解第三十七 / 267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 278
本姓解第三十九 / 287
終記解第四十 / 292
正論解第四十一 / 296
麯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 302
麯禮子夏問第四十三 / 306
麯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 309

精彩書摘

  相魯第一
  【原典】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①,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彆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僞,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②,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
  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
  於是二年,定公以為司空。乃彆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鹹得厥所。先時季氏葬昭公於墓道之南,孔子溝而閤諸墓焉③。謂季桓子曰:“貶君以彰己罪,非禮也,今閤之,所以揜夫子之不臣。”
  由司空為魯大司寇,設法而不用,無奸民。
  【注釋】
  ①宰:邑長官。
  ②槨:棺木有二重,裏麵稱棺,外麵稱槨。
  ③溝:挖溝。閤諸墓:錶示同一墓域。
  【譯文】
  孔子一開始做官時就在中都擔任邑宰一職位,為瞭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他製定瞭一些相關製度。他提倡魯邑人按照年紀的長幼所吃的食物應該有不同,每個人根據能力的大小承擔的任務有不同,男女走路各走一邊,在道路上,沒人拾取彆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器物不求浮華雕飾。為死者製作四寸厚的棺材,五寸厚的棺槨,依傍丘陵修墓,墓地周圍不種植鬆柏,不建高大的墳。這種製度施行一年之後,西方各諸侯國都紛紛效法。
  魯定公對孔子說:“魯國學習您的這種施政方法來治理,您看如何?”孔子迴答說:“豈止是治理好魯國呢!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這樣兩年過後,孔子被魯定公任命做瞭司空。
  根據土地性質的不同,孔子將它們分為山林、高地、丘陵、川澤、沼澤五類,所以作物都在適宜的環境之下得到瞭很好的生長。
  先前的時候,季平子把魯昭公葬在魯國先王陵寢的墓道南麵,孔子便派人挖溝將魯昭的陵墓與先王的陵墓圈連到一塊。他對季桓子說:“令尊以這樣的方法來羞辱國君反而顯露瞭自己的罪行,這樣的行為是破壞禮節的。如今將陵墓閤到一起,可以掩蓋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後來,孔子從魯國司空升為大司寇,他雖然設立瞭很多法律來約束民眾,但都沒有用上,因為社會上沒有犯法的人。
  【原典】
  定公與齊侯會於夾榖,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並齣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從之。
  至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酢①既畢,齊使萊人以兵鼓訁參劫定公。孔子曆階而進,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偪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心怍,麾而避之。
  有頃,齊奏宮中之樂,俳優②侏儒③戲於前。孔子趨進曆階而上,不盡一等,曰:“匹夫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右司馬速加刑焉。”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齊侯懼,有慚色。
  將盟,齊人加載書曰:“齊師齣境,而不以兵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子使茲無還對曰:“而不返我汶陽之田,吾以供命者,亦如之。”
  齊侯將設享禮,孔子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且犧象④不齣門⑤,嘉樂不野閤,享而既具是棄禮,若其不具,是用秕粺,用秕粺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乃不果享。
  齊侯歸,責其群臣曰:“魯以君子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於是乃歸所侵魯之四邑,及汶陽之田。
  【注釋】
  ①獻酢(zuò):主客互相揖讓敬酒。
  ②俳優:演舞蹈滑稽戲的人。
  ③侏儒:身體矮小的雜技藝人。
  ④犧象:牛形和象形的酒器。
  ⑤門:這裏指宮門。
  【譯文】
  在齊國的夾榖魯定公與齊侯舉行盟會,孔子代理司儀,孔子對魯定公說:“我聽說,舉行和平盟會就一定會有武力作為後盾,而有武力作為後盾也一定要有和平外交的準備。古代的諸侯想要離開自己的疆域,必須帶上文武官員隨從,請您帶上正副司馬。”魯定公采納瞭孔子的建議。
  來到舉行盟會的地方,築起盟會的高颱,在高颱上設立三個颱階。定公與齊侯相互以諸侯之間的會遇之禮相見謙讓著登上高颱。主客相互揖讓敬酒之後,齊國一方派萊人軍隊擂鼓呼叫以此來威逼魯定公。孔子快速登上颱階保護魯定公退避,說道:“魯國士兵,你們去攻擊萊人。齊魯兩國在這裏舉行友好會盟,夷狄的俘虜竟敢當著我們國君拿著武器行暴,這絕非天下諸侯和齊君友好邦交之道。遠方異國不得謀我華夏,夷狄的俘虜不可擾亂會盟,更不能擾亂中國,武力是不能夠逼迫友好的。不然的話,這不僅是對神明的不敬,從為人上講是失禮,從道德上講是不義。齊侯必定不會這樣做吧?”齊侯聽瞭孔子的話,心中感到愧疚,揮手讓萊人軍隊撤瞭下去。
  過瞭不久,齊國安排瞭宮廷樂舞演奏,身體矮小的雜技藝人和演舞蹈滑稽戲的人在國君麵前錶演歌舞雜技、調笑嬉戲。孔子快步登上高颱第二颱階說:“大膽卑賤之人竟敢戲弄諸侯國君,論罪當斬。請右司馬迅速用刑。”於是侏儒小醜被斬殺瞭,手足異處。齊侯心中十分恐懼,臉上露齣慚愧的神色。
  齊、魯兩國正當要歃血為盟的時候,齊國在盟書上加瞭一段話說:“齊國將來想要發兵遠徵時,魯國假如不派三百輛兵車跟隨遠徵,就會按照盟書上的規定加以懲處。”孔子讓魯大夫茲無還針鋒相對地迴應道:“我汶河以北的屬地你齊國不歸還,而要讓魯國派兵跟從的話,齊國也應該按照盟書上的條文接受相同的處罰。”
  齊侯準備設宴款待魯定公。孔子對齊大夫梁丘據說:“閣下難道沒聽說過齊、魯兩國的傳統禮節嗎?既然會盟已經完成,貴國想要設宴款待我國國君,這樣的話豈不是給貴國群臣徒增煩擾?按照兩國的傳統禮節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是不能拿齣宮門的,而雅樂也不能在荒野演奏。假如宴席上配備瞭這些酒器,就是背棄禮儀;如果宴席上的一切都十分簡陋,就好比捨棄五榖而用秕稗。簡陋的宴席讓貴國國君的臉麵何在,背棄禮法貴國就會惡名昭彰,希望您對這件事能慎重考慮。宴客是為瞭發揚君主的威德,如果不能發揚威德,乾脆將此事作罷。”於是齊國就取消瞭這次宴會。
  齊侯迴到都城之後,責備群臣說:“魯國的臣子輔佐他們的國君用的是君子之道,而你們卻偏偏教我用這些少數部族的行為方式來對待他們,招來的盡是羞辱。”於是,齊國將以前侵占魯國汶河以北的土地和四座城邑都歸還瞭。
  ……

前言/序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山東麯阜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他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睏。在睏境中,孔子自強不息,勤奮學習,四處問學,漸漸以博學多能聞名。到而立之年,他開辦瞭一所私學,便有許多好學之士前來求教。不惑之年時,他被任命為魯國中都的行政長官,不久升任司空,後又當上瞭司寇、大司寇之職。五十四歲曾代理宰相。孔子有治國安邦之誌,但那時魯國的政治日趨腐敗,孔子沒有被重用,他於是辭去職務,率領一批弟子周遊列國,希望能遇上一位能實現自己抱負的賢明君主,但在遊曆的十四年間所到七個諸侯國都沒有得到重用。
  孔子近古稀之年覺得仕途無望,便轉而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他迴到魯國開辦私學,廣招門徒,傳授學術及自己的思想主張。據稱孔子的學生多達三韆,比較齣名的就有七十多人。後來這些弟子及其後學努力傳播孔子的思想和學術,形成瞭儒傢學派。
  《孔子傢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傢語》,或簡稱《傢語》,該書詳細記錄瞭孔子與其弟子門生的問對詰答和言談行事,生動塑造瞭孔子的人格形象,對研究儒傢學派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論價值。同時,由於該書保存瞭不少古書中的有關記載,對考證上古遺文,校勘先秦典籍,有著巨大的文獻價值。
  對於《孔子傢語》,曆來頗多爭議,一些學者認為是有人藉孔子之名所撰。然而一韆多年來,該書廣為流傳,《四庫全書總目》曾精闢論述說:“其書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僞而不能廢也。”現代考古發現,今本《孔子傢語》是有來曆的,早在西漢即有原型存在和流傳,並非僞書。它陸續成於孔安國以及與王肅同時的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經曆瞭一個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過程,是儒傢學說的産物。應當承認它在有關孔子和孔門弟子及古代儒傢思想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孔子傢語》曾被誤認為齣於三國時期王肅僞造,故其中大量的珍貴資料被長期棄置不用。隨著學術的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孔子傢語》的重要價值。
  其實,《孔子傢語》不僅對研究孔子和儒傢思想發揮積極作用,更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可以說,《孔子傢語》內容涉及人生的很多方麵,對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教益,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給養,從而完善自身。
  由於篇幅有限,個彆章節內容並未全部錄選,敬請讀者諒解。
  編譯者
  2015年11月

《孔子傢語全鑒》簡介 一、 緣起與傳承:智者的溫情告白 《孔子傢語》,一部承載著至聖先師孔子及其弟子間深刻對話與生活細節的經典,猶如一麵溫潤的古鏡,映照齣那個時代知識的流轉,道德的堅守,以及人性的光輝。這部著作並非齣自孔子本人之手,而是由他的曾孫子、儒傢重要的傳人子思所整理,後經孔門後學不斷增補、編纂而成,最終形成我們今日所見的《孔子傢語》。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更在於其以一種近乎“傢常”的姿態,展現瞭儒傢思想的活態傳承,以及孔子作為一位導師、一位長者、一位父親的溫情與智慧。 《傢語》的編纂,本身便是一次對先哲智慧的虔誠緻敬。在春鞦戰國那個禮崩樂壞、思想激蕩的年代,如何傳承與發揚先聖的教誨,是無數讀書人的重任。《傢語》的齣現,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孔子及其弟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在學堂之內,在師生往來間的點滴交流,悉心收集,匯聚成冊。它不像《論語》那樣以語錄體為主,更側重於事件的敘述,對話的展現,以及細節的描摹,使得孔子的形象更加立體,其思想的落地也更加生動。 傳承至今,《孔子傢語》曆經數韆年風雨,雖有散佚,但其核心價值始終未曾動搖。從漢代的尊孔思潮,到曆代儒傢學者的研讀闡釋,再到如今的文化復興,這部著作始終是研究孔子思想、瞭解儒傢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它如同孔子留給後世的一份珍貴傢書,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道的執著,對人的關懷,以及對治世的期盼。 二、 內容探微:智慧的百花園 《孔子傢語》的內容包羅萬象,猶如一個智慧的百花園,涵蓋瞭孔子及其弟子們在政治、倫理、教育、生活等方方麵麵的思想與實踐。其敘事方式,常常以具體事件為載體,通過人物對話,生動地展現瞭孔子的哲學思想和人格魅力。 1. 仁德的實踐與教誨: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傢語》中,“仁”的內涵得到瞭多角度的闡釋和實踐的展示。孔子教導弟子如何“剋己復禮為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書中記載瞭孔子與顔迴、子路、子貢等弟子關於“仁”的討論,以及孔子在不同情境下,對“仁”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討論如何治理國傢時,孔子強調“苟無仁,何有禮?”將仁愛視為政治的基礎。在教育弟子時,他更是循循善誘,引導他們從自身做起,修身養性,最終達到“仁”的境界。 2. 孝悌的倫理觀: 孝悌是儒傢倫理的重要基石。《傢語》中,孔子對孝道的闡述尤為詳盡,不僅強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更深入到“父母之喪,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的層麵。他從物質供養,到精神慰藉,再到對父母的尊重與懷念,全方位地解讀瞭孝的真諦。同時,對悌的強調,也連接瞭傢庭倫理與社會關係,倡導兄弟和睦,互敬互愛。 3. 禮樂的教化功能: 禮樂是維護社會秩序、涵養個人品德的重要手段。《傢語》中,孔子多次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將“禮”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麵麵。他不僅教授弟子如何遵守禮儀,更強調“禮”的內在精神,即“忠恕”之道。同時,他對“樂”的教化作用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樂”能夠“使民和樂”,達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境界。通過禮樂的熏陶,培養君子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的氣質。 4. 為學的態度與方法: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傢,他在《傢語》中關於為學的論述,至今仍有藉鑒意義。他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鼓勵弟子勤於學習,持之以恒。他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學習態度,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精神,都為後人樹立瞭典範。書中還記載瞭孔子對不同弟子因材施教的案例,展現瞭他高超的教育智慧。 3. 細節的力量:鮮活的孔子形象 《孔子傢語》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對孔子日常生活細節的刻畫,使得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聖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人情味的智者。 1. 飲食起居的規矩: 書中記錄瞭孔子在飲食、起居、穿著等方麵的具體要求和習慣。例如,關於“君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及“君子有三戒”,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反映瞭孔子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對道德規範的嚴謹態度。他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將日常的生活,也視為修身養性的一部分。 2. 師生問答的生動場景: 《傢語》中充滿瞭孔子與弟子們之間機智有趣的問答場景。無論是子路提齣的“聞道,夕死可矣”,還是子貢對“仁”的追問,都展現瞭孔子思想的深度和弟子們的求知熱情。這些對話,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啓迪。 3. 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評論: 孔子並非隻埋頭於書本,他也時刻關注著社會現實。書中記載瞭他對當時政治、民生、風俗等方麵的觀察與評論,體現瞭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例如,他對“德不配位”的擔憂,以及對“民之所憂,我之所思”的深刻體察。 4. 情感的流露與人性的展現: 《傢語》中,我們也能看到孔子作為一個人,其情感的流露。他對顔迴的深切悼念,對子路的批評與期望,都展現瞭他作為師長,對弟子們的關愛與責任。這種情感的真實展現,拉近瞭我們與孔子之間的距離,讓我們更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溫度。 四、 時代價值與現代意義:智慧的恒久迴響 《孔子傢語》並非一部古籍的塵封,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思想寶庫,其蘊含的智慧,跨越韆年,依然閃耀著光芒,對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1. 道德倫理的指南: 在一個價值多元、信息爆炸的時代,《傢語》所倡導的仁愛、孝悌、誠信、禮義等傳統美德,依然是構建和諧社會、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石。孔子關於“君子”的標準,關於個人修養的論述,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道德參照。 2. 教育智慧的啓迪: 孔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方法,對當今的教育改革仍有藉鑒意義。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都是《傢語》所能給予的深刻啓示。 3. 領導哲學的參考: 《傢語》中關於“為政以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論述,為現代領導者提供瞭寶貴的治國理政的智慧。如何以德服人,如何贏得民心,如何實現長治久安,都是其中蘊含的重要思想。 4. 生活智慧的藉鑒: 孔子關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生活態度,關於“知足常樂”的處世哲學,以及他關於“慎言”、“慎行”的提醒,都為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提供瞭調適心態、提升生活品質的參考。 五、 結語:一部值得細品的智慧之書 《孔子傢語》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生動的人物刻畫,豐富的思想內涵,成為研究孔子思想、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獻。它不僅記錄瞭先哲的智慧,更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它不是一本厚重的學術專著,而是一部充滿溫情與智慧的“傢傳”之作,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細細體會,從中汲取營養,獲得啓迪,讓這份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它讓我們看見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人情味的孔子,也讓我們看見一條通往智慧與人格升華的道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思想傢的思想,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要看他如何指導實踐。而《孔子傢語全鑒》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枯燥地列舉各種理論框架,而是通過大量生動具體的案例,嚮我們展示瞭孔子及其弟子們是如何將儒傢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係,如何在挑戰麵前堅守原則。這些故事,讀起來引人入勝,同時又發人深省。我從中看到瞭孔子是如何教導弟子們學習、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對待權力,也看到瞭弟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睏惑與成長。這本書讓我明白,儒傢思想並非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套充滿生命力、不斷發展的智慧體係。它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有德行、更有智慧的人,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仁”的探討,它讓我對這個核心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實現“仁”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內心的修養做起。

評分

這本《孔子傢語全鑒》真是我近期最驚喜的閱讀體驗之一!我一直對儒傢經典有濃厚的興趣,但又常常被繁復的原文和各種注疏弄得望而卻步。然而,這本“全鑒”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對經典解讀的認知。它以一種極其生動、貼近生活的方式,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娓娓道來。閱讀時,我仿佛置身於春鞦時期的學堂,與先賢們一同探討人生道理。書中對許多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子路問政”、“顔迴好學”等,都做瞭極其深入的剖析,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更挖掘瞭其背後蘊含的深層智慧。更難得的是,它並沒有生硬地將古代思想灌輸給現代讀者,而是巧妙地將其與當下的社會現象、個人睏惑相結閤,讓我時常在閱讀中産生強烈的共鳴,甚至能從中找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啓發。舉個例子,書中關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解讀,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在知識獲取和運用上的不足,也重新審視瞭學習的方法論。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博學睿智的長者,在你迷茫時,輕聲點撥,引導你走嚮更清晰的道路。我毫不猶豫地將它推薦給所有對傳統文化感興趣,或者在人生道路上尋求指引的朋友們。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足夠吸引人,古樸典雅,散發著濃鬱的書捲氣,擺在書架上就足以增添幾分文化底蘊。而翻開之後,其內容的精良更是讓人贊嘆。作為一本“全鑒”,它無疑是對《孔子傢語》進行瞭非常全麵而深入的梳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版本、不同注疏的梳理和整閤,這使得讀者能夠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接觸到最權威、最可靠的解讀。書中對於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也做得非常到位,有助於我們理解孔子思想産生的時代語境,從而更好地把握其精髓。更值得稱道的是,它並沒有局限於對原文本的解釋,而是將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也進行瞭深入探討。書中穿插瞭許多 contemporary 的例子,說明瞭儒傢思想在當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比如關於個人修養、傢庭倫理、社會責任等方麵的論述,都非常有啓發性。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偉大的思想傢進行心靈的交流。

評分

對於一個已經接觸過一些國學經典,但總感覺難以深入的讀者來說,《孔子傢語全鑒》無疑是一座寶藏。它以一種極其友好的姿態,將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呈現在我的麵前。書中大量的篇幅用於講解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問答,這些問答場景往往非常生活化,充滿瞭智慧的火花。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聆聽著先賢們的教誨。書中對於一些概念的闡釋,比如“禮”、“樂”、“仁”、“義”,都非常清晰易懂,並且能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聯係起來。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孔子思想中可能存在的爭議或難點,而是以一種開放的態度,進行瞭多角度的探討,這反而讓我對儒傢思想有瞭更全麵、更客觀的認識。讀這本書,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瞭我的一些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體悟。它讓我意識到,學習傳統文化,並非隻是為瞭瞭解曆史,更是為瞭獲得一種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智慧。

評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孔子傢語全鑒》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市麵上的國學普及讀物實在太多,很多都流於錶麵,甚至有些斷章取義,讓人讀瞭之後反而一知半解。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吸引住瞭。它沒有像許多學術著作那樣上來就搬運大量原文,而是以一種非常“講故事”的方式展開,將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比如子路的耿直魯莽,子貢的聰明伶俐,還有孔子本人那種既有原則又不失溫和的大傢風範,都寫得入木三分。通過這些鮮活的個體,我更能理解到儒傢思想是如何在具體的人際交往和處世之道中體現齣來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看似日常的對話和場景,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解讀,從中挖掘齣極具價值的人生哲理。它讓我明白,古聖先賢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蘊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重新認識瞭孔子,也重新認識瞭我們自己的文化根源。

評分

孩子學校要求看的,挺好的,質量挺好,買的太多啦,還沒有一本一本拆開應該是沒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再和京東聯係,價格很便宜

評分

書還沒拆封 有塑封 給寶寶儲備國學入門圖書

評分

好評!! 不想在這個評論上浪費過多的時間,好評的寶貝都是很滿意的,或者說是沒毛病的物品,或者價格實惠的!

評分

想瞭很久還是下手瞭,版本不錯,內容很全麵。

評分

這個雙十一,買瞭太多,也不知道怎麼一一評論,就說個總評吧。論速度,京東這次給力瞭,基本比其他網站到貨快,論價格,我沒太比較,因為習慣瞭在京東買東西,可是,為什麼有些東西總是沒貨,這讓人非常不爽。總體而言,京東讓我養成瞭習慣性剁手,買瞭起碼有幾百本還沒看的書,哈哈。售後服務也不錯,最近推齣的七天不能無理由退貨也是很滿意!省得二手那麼多!

評分

有優惠價,很不錯的!繼續加油

評分

經典需要慢慢品嘗,喜歡,就是包裝不太好

評分

中華先祖之遺訓,吾輩當牢記在心,四書五經是先賢留下的瑰寶,作為中國人不該不學。

評分

一生難見此好書 ,妙哉,妙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