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尚文()
2015年度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報告……………………………………………………………徐覺哉()
社會主義經典文獻解讀
揭示人類社會原生形態的秘密
——對馬剋思探索曆程的詳盡考察……………………………………………………………()
民族曆史嚮世界曆史轉變中的二律背反
——馬剋思世界曆史理論的中國個案…………………………………………………………()
對馬剋思“重建個人所有製”的再理解
——“重建個人所有製”擬改譯“分給個人財産” ………………………………………… ()
“不間斷革命論”能否奉為國際共運的圭皋
——“拋棄新民主主義而改行激進社會主義”路綫為典型案例…………………………… ()
資本邏輯的哲學性質與曆史限度
——應將資本邏輯的積極要素內化於社會主義的內核之中…………………………………()
兩個文明進程、兩極相聯、雙重使命
——馬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與殖民地關係的三個理論層次解讀………………………()
重釋《反杜林論》的當代價值
——對傳統馬剋思主義與歐美學界研究視角的比較評述……………………………………()
當代資本主義縱橫
馬剋思隱密之處背後的故事
——西方著名批判理論傢N.弗雷澤對資本主義擴展性的揭示……………………………()
重拾“第三條道路”難以拯救危機中的美歐
——對當前西方發達國傢政治思潮與經濟選擇的分析…………………………………()
如何把握全球化體係下的帝國主義理論
——美國《每月評論》邀請西方左翼學者展開討論…………………………………………()
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深層問題的揭示
——西方左翼經典著作迴眸………………………………………………………………… ()
探尋超越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替代方案
——當代西方左翼學者的思考和展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迴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應在1937年7月
——俄羅斯學者否定二戰開啓於德國進攻波蘭的曆史定論…………………………………()
為何說共産黨是全民抗戰的旗幟
——中共在爭取民族解放戰爭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蘇美英“三巨頭”的最後會晤
——《俄羅斯報》刊文揭秘波茨坦會議內幕…………………………………………………()
二戰後期蘇美英如何“分蛋糕”
——西班牙《阿貝賽報》披露斯大林推翻F.佛朗哥政權的失敗企圖……………………… ()
日本死硬派悍然兵變力阻播發天皇詔書
——《日本經濟新聞》披露投降前夜軍方搶奪錄音盤秘聞………………………………… ()
揭露日本所謂“無條件投降”的幕後真相
——“8.15”日本天皇並未承認戰敗留下重大曆史隱患 …………………………………… ()
二戰最後一役結束在中國
——蘇聯齣兵東北後牡丹江附近東寜要塞的槍聲纔停息……………………………………()
二戰“最大懸案”再掀波瀾
——柏林地鐵站內發現一堵疑似幫助A.希特勒齣逃的假牆…………………………………()
世界左翼運動現狀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譜係、現狀與未來
——美國《每月評論》發錶著名左翼學者S.阿明新論……………………………………()
階級分析方法具有持續的社會闡釋力
——對當代西方發達國傢階級衝突和階級鬥爭的考察………………………………………()
外高加索地區的共産主義運動呈現日益衰落之勢
——對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國共産黨現狀的評析……………………………()
巴爾乾地區社會主義運動的最新動態
——共産黨和工人黨正走齣被“邊緣化”、“孤立化”的境況……………………………… ()
社會主義將成為未來拉美替代運動的燈塔
——試析拉美“21世紀社會主義”的曆史源流及其本質……………………………………()
社會主義新論
馬剋思恩格斯主義雙星閤璧論
——正確認識“第二小提琴手”的理論貢獻與曆史地位 ……………………………………()
時代問題是一個關係全局性的戰略判斷
——當今世界正處於從資本主義嚮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
“時代主題”轉換瞭而“時代本質”沒有變
——要全麵認識當今時代的兩個基本問題……………………………………………………()
現代國傢存在獨立於不同階級進行調停的例外現象
——恩格斯界定的國傢標準與現代國傢形態的異同…………………………………………()
馬剋思無産階級解放學說的時代化探索
——從規律觀、價值觀和策略觀三個層次迴應西方學者的質疑…………………………… ()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概括的一大飛躍
——略論“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涵、根據及其意義………………………………… ()
俄羅斯學界重新詮釋馬剋思主義的理論實質
——審視馬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烏托邦主義、修正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關係………()
人類走嚮社會主義是一種不可抗拒的運動
——俄羅斯《21世紀馬剋思主義》刊文談社會主義的前途………………………………… ()
如何將馬剋思主義理論應用於現代社會
——近10年來日本社會主義研究的狀況及其特徵…………………………………………()
歐洲社會主義研究齣現復興跡象
——近期有關法國社會主義的研究成果介紹…………………………………………………()
社會主義思潮和流派
必須與各種非科學社會主義思潮劃清界綫
——對思想史上九大社會主義派彆的考察……………………………………………………()
促進計劃和市場兩種體係的平衡發展
——美國經濟學傢J.加爾布雷思的“新社會主義”論………………………………………()
“為什麼美國沒有社會主義”的爭論在繼續
——從W.桑巴特到S.李普塞特的研究………………………………………………………()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將走嚮何方?
——五位學者對“第三條道路”式微的原因分析…………………………………………… ()
多元化思潮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構
——蘇共意識形態堤壩全綫崩潰的教訓………………………………………………………()
政黨變革與創新
處於自由民主主義與專製主義譜係之間
——“政黨中心主義”起源的關鍵成因分析………………………………………………… ()
選舉式威權的類型及演變路徑
——近10年國外民主化研究的新方嚮………………………………………………………()
西歐政治舞颱上的遲到者
——從邊緣崛起的“替代左翼政黨”及其走嚮……………………………………………… ()
能否創新一種“後政黨政治”的製度?
——美國斯坦福大學貝格魯恩研究所主辦“後黨治理”的討論…………………………… ()
強化在反對帝國主義和資本剝削鬥爭中的角色
——第16屆共産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在瓜亞基爾召開……………………………………()
社會主義思想史新探
作為政治北鬥星的形象已被濛上一層陰影
——德國社民黨著名理論傢T.邁爾論自由主義發展的曆史命運………………………… ()
自由是全體社會成員一種“共同的善”
——T.格林的社會自由主義為創立福利國傢奠定理論基礎…………………………………()
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一個普世性的答案
——G.蕭伯納以戲劇形式提齣費邊社會主義的構想…………………………………………()
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産物還是偶然政策?
——阿根廷《資本與階級》評述第二國際內有關帝國主義理論的爭論 …………………… ()
為研究第二國際思想史提供嶄新視角
——《E.伯恩施坦與K.考茨基通信集》在法蘭剋福齣版…………………………………… ()
用“階級構成”代替“階級結構”的理論模型
——E.伯恩施坦中産階級理論的邏輯範式分析………………………………………………()
殖民主義是帝國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政策和手段
——K.考茨基對“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概念的辨析………………………………… ()
民主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普列漢諾夫和列寜關於俄國革命條件的爭論……………………………………………()
“同盟軍”還是“同路人”?
——列寜在處理農民問題上的矛盾和糾結……………………………………………………()
必須“對我們的政治製度作一係列的變動”
——列寜“政治遺囑”中黨內民主思想的文本解讀………………………………………… ()
是“官僚主義”,還是“官僚階層”或“官僚階級”?
——蘇東社會主義思想傢對蘇共官僚化的批判……………………………………………()
通往社會主義可以走自己的道路
——保加利亞共産黨人對馬剋思主義本土化的探索和貢獻……………………………… ()
蘇聯解體正是這種“體製性危機”引起的
——計劃經濟走過的坎坷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析
亞細亞生産方式是東方專製主義的真正基礎
——馬剋思東方觀對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法治建設之啓迪…………………………………()
再論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起點
——應涵蓋認識曆史、實踐應用和理論生成三個要素……………………………………… ()
為發展中國傢提供另一種替代性的現代化路徑
——西方學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反思性研究及其評析…………………………………()
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錶述
——國外學界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話語結構…………………………………()
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國學與馬剋思主義的初遇和碰撞
——“西學東漸”中的國學大師梁啓超………………………………………………………()
日本成為馬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中轉站
——早期赴日留學生充當瞭譯介馬剋思主義的重要使者……………………………………()
“列寜主義”概念從蘇俄到中國的齣場及其初始形態
——對傳播的曆史場域和路徑的深度考察……………………………………………………()
五四時期與“基爾特社會主義”論戰的陣地
——對《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文本的考察……………………………………………… ()
利用國傢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
——20世紀早期中國知識界對列寜新經濟政策的觀察、研究與思考…………………… ()
誰是中共黨內首次提齣“紙老虎”概念的理論傢
——對蔡和森與惲代英提齣時間和內涵的考證和辨析…………………………………()
被解禁的“黑書”或“灰皮書”
——托洛茨基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和齣版…………………………………………………()
曆史文檔解密
渾身散發著“鮮草”般的自然芳香
——英國《卡姆登新刊》首次披露列寜“畢生摯愛”的照片…………………………… ()
十月革命是猶太復國運動嗎?
——駁俄羅斯作傢卡爾波夫在《大元帥斯大林》中對曆史的僞造…………………… ()
數萬華人曾為蘇俄政權而戰
——戰功卓著的“中國軍團”曾受到列寜接見…………………………………………… ()
引發英國紅色恐慌的“季諾維也夫信”事件曝光
——僞造的信件曾被用於英國大選中的黨派爭……………………………………()
蘇聯吞並波羅的海三國的曆史記載
——對蘇聯解密曆史檔案的察…………………………………………………………()
托洛茨基被刺案真相揭秘
——20年後當局授予凶手蘇聯英雄號…………………………………………………… ()
中共七大籌備過程中的共産國際因素
——《共産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資料叢書》披露內情……………………… ()
赫魯曉夫談蘇共“二十大”前後
——一件值得重視的俄羅斯親述案………………………………………………………()
蘇共二十二大:中蘇關係演變史上的又一個轉摺
——中國外交部解密檔案透視《中蘇友好條約》簽訂12周年紀念活動………………()
國際“反修”鬥爭的産物
——人民齣版社原總編張惠卿談“灰皮書”齣版的來龍去脈……………………………()
用更溫和的聲音影響歐洲左派
——美國中央情報局資助的7份左翼誌………………………………………………………()
附錄一 國際資訊
附錄二 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海鈎沉(二)
附錄三 中外書摘
附錄四 新書博覽
附錄五 中文文獻索引
附錄六 外文文獻索引
附錄七 大事記
序
周尚文(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顧問)
每年都收到厚厚一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內容豐滿,資訊翔實,端正厚實。《年鑒》是公認的權威性科學性很高的一種資料工具書,匯集編纂一年來某一領域的基本情況、發展成果、統計資料等,它曆來以嚴謹、科學、整體、連貫為特色,以緻西方上世紀初葉就形成年鑒學派。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剋思主義研究所、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編的《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雖然誕生時間不長,但具備瞭以上提到的所有特點,在當前世界局勢跌宕起伏、社會心理復雜浮躁、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還麵臨諸多睏境的情況下,《年鑒》編者們能靜心盡力,甘於寂寞,搜集整理編纂這樣一本能夠傳世的大型工具資料書,實屬難能可貴。
我自上世紀60年代初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以來,一直從事國際共運史的教學研究工作,自然十分關心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衰起落。這裏,我想著重從一個高校教師的視角對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運(也可通稱世界社會主義)這個專業發展變化以及它所麵臨的挑戰和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世界社會主義作為一門專業學科,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算起,當時全國高等學校開設必修的4門公共政治理論課,即馬剋思主義哲學、馬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這些課程設置是與馬剋思主義有三個組成部分相匹配的,前三門課的教材、教學大綱是直接從蘇聯搬來的。其中“馬列主義基礎”這門課,以斯大林親自審定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為教材,因為在當時《教程》被譽為“馬剋思列寜主義基礎的百科全書”。我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這門課開頭講一本《共産黨宣言》,接著就讀這本《教程》。就是說,哲學、政治經濟學有學科體係,唯獨科學社會主義被蘇共黨史取代,沒有獨立的學科體係,但《教程》作為至尊至聖的範本,它的體係理所當然地成瞭世界社會主義的學科體係。1956年蘇共20大後,這本《教程》不能用瞭,就由中國人民大學牽頭,新設“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史”課程。我所在的華東師範大學也在60年代初開設這門課,直至“文革”開始。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馬剋思主義理論學科齣現一個撥亂反正的復興時期,各地高校普遍開設“科學社會主義”或“國際共運史”課程,這兩門課,實際上是一門課,“科學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理論形態,“國際共運史”則是社會主義的實踐形態,後來教育部將兩門課閤並為一個專業,並在一些大學相繼設立這一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授予點,學科發展呈現繁榮景象。可是,從90年代起,由於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走入低潮,國內市場經濟體製和社會多元化趨勢的發展,許多大學生對追求崇高理想信念淡漠,對這門課的興趣減少,報考這一專業的研究生人數銳減,加上一大批“文革”前擔任這門課的教師退休或轉行,許多高校將科社和國際共運專業關停並轉,學科建設與機構配置逐漸萎縮,遂使這一專業日漸邊緣化。目前,除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中聯部、中央編譯局、中央黨校等單位保留研究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建製和力量外,全國保留這一專業的高校已屈指可數,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瞭這門學科的邊緣化。
我國是當今世界的社會主義大國,卻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曆史、現狀和發展趨勢的研究很不夠,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很少,而高校科社與國際共運學科的式微,使年輕一代知識分子普遍缺乏對世界社會主義曆史與現狀的關切和瞭解,這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也與我們社會主義大國的地位不相稱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就學科本身而言,我認為在學科建設上有一個問題,就是這門學科邊界不大清晰。從廣義上說,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剋思主義的同義詞,它可以涵蓋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多種學科;從狹義上說,科學社會主義又是馬剋思主義三個基本組成部分之一。同樣,世界社會主義(國際共運)從廣義上說,應涵蓋世界上一切形式的社會主義思潮、流派、組織、運動;從狹義上說,我們隻把共産主義者同盟、三個國際、以及由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納入世界社會主義(國際共運)的研究範疇。學科邊界不清,就難以形成獨立嚴整的學科體係。
人們通常以馬剋思、恩格斯發錶《共産黨宣言》為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記,它的內容主要是揭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提齣實現這一規律所依靠的社會力量及途徑,描繪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徵。這些內容能不能構成一個學科?科學社會主義奠基人沒有迴答,他們隻是提醒人們:“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作科學看待”(恩格斯語)。因此當我們把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門學科的時候,就碰到一個問題,怎樣建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體係或學科體係?過去相關教科書上除瞭闡述變革社會的曆史規律、未來社會的大體輪廓外,大量的內容是變革社會的方法和道路,如階級鬥爭、暴力革命、無産階級專政、國際主義等,這些內容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固然有其閤理性,但時代在變,世界在變,如何科學地看待和研究社會主義,就必須迴答時代提齣的新問題,不同國傢有不同的國情,如何提煉齣某些普遍適用的理論和經驗(我在這裏有意避談“共同規律”,因為這個提法曾經齣現過負麵影響),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的。可是,原有的學科體係要麼固守一些教條式的結論,要麼還來不及將新的實踐總結上升為理論,於是使這一學科缺乏嚴謹的、科學的理論支撐,這或許是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門學科萎縮的重要原因。
有的學校將原有課程改名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但如何建立其學科體係,由於資料匱乏,尤其是學科本身的邊緣化,己很難組織力量進行編纂教學大綱、教材等基礎性工作。世界社會主義若乾重大理論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國內高校在這一學科建設上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如何看待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這些問題常常使師生感到睏惑,他們既不願接受過去那種教條式的結論,又無法解釋當前麵臨的許多新現象,一些問題不僅難度大,且受製於國傢內外政策和信息資料匱乏,不能敞開思想自由討論,隻得避而遠之,這也是製約這門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問題諸如:
第一,怎樣看待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係?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們總是用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矛盾運動的原理說明經典著作中“兩個必然”、即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近年來又用“兩個決不會”的觀點補充說明這一“取代”的長期性、艱巨性。誠然,這些原理是正確的,應該理直氣壯地堅守和講授。然而,時代在變,當今世界已進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一球兩製”之間的對立和衝突已不像戰爭與革命時代那樣尖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社會製度國傢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滲透日益加深,我們決不放棄社會主義的旗幟,但也不能像上世紀蘇聯那樣搞世界革命、輸齣革命,不能簡單地以“喪鍾論”、“垂死論”、“總危機論”等判斷去說服學生。這就需要對經典理論作一番梳理,厘清哪些基本原理沒有過時,是正確的,必須堅持,哪些理論有局限,不適用瞭,要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研究馬剋思主義,不搞教條式的牽強附會的解釋,不以尊者諱,用100多年世界曆史發展進程來檢驗經典作傢對資本主義曾經作齣過的結論。
近年來,我看到一些學者已經在進行這方麵的探索,針對新情況、新問題提齣新的見解。有學者認為,當代世界發達國傢仍舊存在生産高度社會化與生産資料的私人占有這個基本矛盾,以及由此産生的資本主義的種種固有的弊端。如美國貧富差距十分突齣,據2013年公布的數據,目前有1/7的美國人(4 800萬人)依靠聯邦政府的食品救助計劃生活。迄今美國仍有3 200萬人沒有醫保,這在發達國傢中是罕見的,輿論稱美國已成為“最不平等”的發達國傢。但另一方麵也應該看到,美國社會曆史上幾次大的改革以及當代大小不等的調整和改革,其主觀意圖都是為瞭挽救資本主義,但客觀上使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萌生瞭一些新的因素、新的社會胚胎:生産力的高度發展使城鄉、工農差彆基本消失,中産階層擴大,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也呈現縮小的趨勢,這些都為美國今後嚮更高的社會形態轉型準備著條件。如果稍微認真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到,這個國傢的創新機製、吸引人纔的機製仍十分強勁,糾錯機製較健全,仍然富有生氣,看不齣“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跡象。西歐、北歐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傢也在嚮更高社會形態的轉型,這些國傢在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下在資本主義製度框架內推行社會改革,使生産力得到解放,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經濟繁榮,城鄉差彆、工農差彆、體力腦力勞動差彆基本消失,社會福利涵蓋到全體人民,而且“從搖籃到墳墓”都管到瞭,政治民主,人民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特權消失,社會平等。我們堅信“兩個必然”的原理是正確的,同時也應認識到資本主義有很強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發展能力,正如《共産黨宣言》所說,生産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正是“資産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它不斷在“變”,這種“變”,也可稱之為“改革”,就是在現有框架內不斷地調整生産關係和經濟結構,以和平的改良的方式嚮一種更高級、更閤理、更美好的社會形態推進。
與此同時,現今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傢都是在原先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傢建立起來的,而今正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改革,革故鼎新,以推進生産力發展和社會和諧,我國提齣“兩個100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朝著建設一個更高級、更閤理、更美好的社會前進。實現這樣的崇高理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經過很長一個曆史時期的艱苦努力。問題在於:(1)資本主義的“自我調整”和“自我演進”,嚮一種更高的社會形態推進是否會改變資本主義製度的特質,是否會達到馬剋思主義政治詞匯裏的“共産主義社會”,或《共産黨宣言》中所說的“自由人的聯閤體”?(2)實現這樣的社會理想是否就是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標誌和結果?在當今世界依然“一球兩製”和“資強社弱”的大格局下,那麼“取代”的方式和途徑又將是怎樣的?是“誰戰勝誰”,是“趨同”,還是“和而不同”,共同為建設未來的美好社會奮鬥?(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倡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是馬剋思主義和平觀、未來觀的一個全新錶述,在承認各國之間的國傢利益、社會製度、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的前提下,倡導閤作共贏、共同發展、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時代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對外宣示,這一命題從國際關係理論易於理解,但如何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聯結起來解釋,還應作深入地研究和闡發。所有這些,都是難以得齣一個權威的結論,要通過深入研究和由曆史進程來驗證。在高校中,倡導師生互動,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學理上的討論和探討,也許更能幫助學生從理性上提高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同。
第二,怎樣看待世界社會主義的多樣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多樣性、多元化在共産黨人的詞典裏是一個禁忌的詞匯,在社會主義運動內部,強調的是純潔性、集中性、統一性,甚至單一性,習慣於“一個思想、一個中心、一種模式、一條道路”。而在運動外部,則強調兩極對立,強調兩個體係、兩種製度、“兩個平行世界市場”的對立和鬥爭。這裏有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即對社會主義的思維方式問題。許多人總是把社會主義看作是一個先驗的凝固的圖式,隻能按老祖宗或領袖的話去做,不許有不同的理解。時代變化,新問題不斷湧現,如何用馬剋思主義去分析和解說,就産生誰是“正宗”的爭議;同樣,對一種思潮、一種事物,也要先評判一下姓“社”還是姓“資”,然後決定褒貶或取捨。
二戰結束後,中東歐、亞洲和拉美齣現一係列社會主義國傢,社會主義己經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可是,蘇共頑固地堅持大國主義和老子黨作風,又固守上述僵化的思維模式,粗暴地扼殺東歐一些國傢獨立自主探尋本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要求。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産黨曾經曆許多磨難,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堅持馬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閤,走自己的路,取得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然而,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受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1956年以後,我們在對待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問題上,也較多地強調單一性,忽視多樣性。突齣錶現在一些重要文獻裏,過於強調所謂“共同規律”,並以此評判是非麯直,造成許多消極的後果。例如,1956年12月,《人民日報》發錶以編輯部名義寫成的《再論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經驗》一文,首次對“十月革命道路”進行總結,認為蘇聯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共有5條,即:(1)無産階級的先進分子組織成為共産主義的政黨;(2)共産黨領導工農大眾,經過革命鬥爭從資産階級手裏取得政權;(3)革命勝利以後,要建立無産階級對於地主、資産階級的專政,實現工業國有化和農業集體化,消滅私有製;(4)有計劃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早日實現共産主義積極準備條件;(5)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世界和平,承認民族平等,堅持無産階級國際主義原則。文章認為,我們平常所說的十月革命道路,“撇開它在當時當地所錶現的具體形式來說,就是指的這些基本的東西。這些基本的東西,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剋思列寜主義的普遍真理。”[ 載《人民日報》1956年12月29日。]這裏,把“十月革命道路”上升到普遍規律的高度。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召開的社會主義國傢共産黨和工人黨代錶會議發錶的《莫斯科宣言》中,經過中共代錶團的努力,加進瞭一大段有關各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共同規律”的內容,共計9條,並強調說:“盡管各民族在曆史上形成的特點和傳統有很大不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但這些規律仍然在普遍地起著作用。”[ 《莫斯科宣言》,人民齣版社1957年版,第18-19頁。]很清楚,《莫斯科宣言》針對當時已經被認為是搞修正主義的南共聯盟,強調所謂“共同規律”,就是為批判修正主義提供理論依據。
60年代初期,中蘇兩黨開展大論戰,圍繞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總路綫,中共先後發錶“九評”。在論戰中,也涉及到如何衡量一個社會主義國傢是堅持還是背離十月革命道路的問題,其中以三評《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傢嗎?》和九評《關於赫魯曉夫的假社會主義及其在世界曆史上的教訓》兩篇文章最為明顯。“三評”直截瞭當地指責南斯拉夫背離瞭1957年《莫斯科宣言》所製定的“共同規律”,已經“不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傢”;“九評”總結瞭中國無産階級專政的實踐經驗,也研究瞭國際的主要是蘇聯的正麵的和反麵的經驗,歸結瞭15條無産階級專政的曆史教訓,實際上將其作為必須遵循“共同規律”,藉以揭露赫魯曉夫修正主義。在此15條中,從強調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階級鬥爭”的長期性、嚴酷性到肯定“人民公社”是集體所有製嚮全民所有製過渡“適宜的組織形式”,都上升到規律的高度。
以上三個曆史文獻中,盡管總結的5條、9條、15條規律的內容不都是錯的,但其中不少內容隻是特定曆史條件下、個彆國傢實行的、並未經過實踐檢驗的做法,將其上升為共同規律,顯然是不妥當的,更重要的,如此概括的“共同規律”,內容愈來愈多愈細,凡不遵從者就被視為離經叛道的修正主義者,這樣一來,勢必嚴重束縛各國共産黨獨立探索適閤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的手腳,損害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共同發展。
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變化的、多樣的,常常不能簡單地、一成不變地對待。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當今世界,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的多樣性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從時代主題齣發,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就是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發展。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就是宣示中國與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人間正道”。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對外錶達,當然也涵蓋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多樣性的基本認識。
承認世界社會主義多樣性,首先要對世界社會主義的對象和範圍作一界定。我國有些學者至今認為,歸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對象的隻有兩類:一是共産黨領導的、以實現社會主義為價值目標的國傢,即中國、越南、朝鮮、古巴和老撾等5個社會主義國傢,二是資本主義國傢由共産黨領導和發動的革命運動和社會運動。[ 參見《2014年世界社會主義研究述評》,載《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5年,第2期。]問題是,這樣的概述是否過於偏狹?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名目繁多冠以“社會主義”名義的思潮、流派、政黨、團體紛紛湧現,我們如何科學地加以分類和研究,我覺得不宜以傳統的思維方式簡單化地劃分,把一些很有影響的社會主義政黨和思潮排斥在世界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之外。我看到,以往幾期《年鑒》都將民主社會主義的研究作為“社會主義思潮和流派”的重要內容列入,這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民主社會主義是當今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社會主義思潮和流派,西方發達國傢尤其一些歐洲國傢在社會民主黨執政條件下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這些國傢所走的道路和經驗教訓,都應認真地科學地加以研究。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照搬彆國的經驗和模式,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開放的體係,應當也可以藉鑒其他國傢成功的做法和經驗。承認社會主義的多樣性,就要摒棄傳統思維方式,對其他國傢所選擇的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纔能打造人類的命運共同體。
第三,深化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一點建議。改革開放以後,鑒於前30年的經驗教訓,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重申,要把馬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結閤起來,走自己的路,並首次提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概念。隨後,人們用毛澤東1938年提齣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一詞來說明,革命也好,建設也好,要以馬剋思主義為魂,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本,以解決中國所麵臨的曆史任務為基本齣發點和歸宿,形成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這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諦。目前,研究“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專業在高校、黨校、社科院很多,還設有一定數量的碩士點、博士點。現在的問題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尚缺乏理論與曆史的縱深度。我們常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馬剋思主義、列寜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這個“脈”從何而來,如何“相承”,在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上,應當理清理論研究的源與流、曆史與現實、外國與中國、時代與國情的關係,纔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奠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科學社會主義誕生100多年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程跌宕起伏,留下許多深刻的經驗教訓,如果能把這些曆史經驗適量地有機地融入到“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課程建設中去,必將大大增強這門學科的內涵和深度。
理清源流,使理論奠立在科學的基地上,纔能建立理論自信。恩格斯說過,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源於當時歐洲麵臨的社會矛盾提齣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衍生的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釋解周期性經濟危機背後所隱藏的資本主義生産方式運作、演變的客觀規律,二是如何釋解由無産階級貧睏化而引發的階級對立、對抗及其發展趨勢。正是把時代提齣的問題作為考察和研究對象,並作齣科學而嚴謹的結論,構成馬剋思主義即科學社會主義之“源”。而“流”則是吸取人類思想文化優秀成果而形成的,馬剋思、恩格斯廣博的學識,縝密的思維,批判地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空想社會主義的閤理成分,這是主流,還吸取政治、曆史、文學等領域的精粹,站在前人的肩上進行一場思想史上大革命,創立瞭科學社會主義學說。
同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研究,即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也應理清其“源”與“流”。對此,似應做好兩方麵的事情:一是要有問題導嚮,梳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為研究對象,這是“源”;二是要加強基礎理論和曆史經驗的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源流來自許多方麵,但馬剋思主義原理是“主流”,必須堅持運用馬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與現實問題的研究有機地結閤起來,進而求得新的理論成果。現在有許多論文包括不少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常引用西方學者的理論和方法,這沒有什麼不可以,問題是,有些可以用也應該用馬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來論述的文章,馬剋思主義卻嚴重缺失,或者隻是乾巴巴地引幾段語錄。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當然不是要把馬、恩、列說過的話教條式地對號入座,鄧小平早就說過,我們不能要求馬剋思死後一、二百年為今天我們碰到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事實上,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是一個艱難的理論再創造過程。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怎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是馬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的,也沒有這方麵的具體論述。新中國建立後,我們曾經搬用瞭蘇聯模式,自己也走過彎路,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纔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共産黨執政的條件下,如何探尋一條非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是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的重大課題。改革開放後,經過全黨上下多年的求索,形成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架設起一條聯結經典社會主義與現實社會主義之間的理論之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這就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顯著成果。可見,開展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是要經過實踐、探索、討論、總結等一係列過程,不是生搬硬湊,不是簡單地貼幾個標簽,而是要下苦功夫纔能得到的理論創新成果。總的說來,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課程,這是一件大好事,我覺得在學科建設中,適當充實一些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曆史和現狀的研究成果,是必要的,也是能夠做到的。
2015年10月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這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5)》在我手中,感覺像是一扇通往復雜而又充滿活力的思想世界的大門。我通常對這類學術年鑒的印象是晦澀難懂,但這次的翻閱體驗卻遠超預期。從扉頁開始,那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就撲麵而來,仿佛每一次翻頁都能觸碰到思想的脈搏。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其中的每一篇文章,但僅憑目錄和初步的瀏覽,我就能感受到編者在選題上的深邃考量和嚴謹態度。那些關於不同國傢社會主義實踐的案例分析,關於理論演進的梳理,以及對當下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社會主義角色的探討,都顯得格外引人入勝。我尤其對那些涉及新興經濟體社會主義模式的章節感到好奇,期待它們能帶來新鮮的視角和具有啓發性的洞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精美,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彰顯瞭齣版方的高水準。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參考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智識上的盛宴,能夠滿足我對宏大敘事和微觀分析的雙重需求。
評分手中這本《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5)》,讓我感覺像是捧著一份沉甸甸的學術地圖,指引著通往世界各地社會主義研究前沿的道路。雖然還沒來得及細讀每一字,但其篇章的標題和作者的背景已經透露齣其內容的豐富性和研究的深度。我特彆注意到其中一些對特定國傢社會主義改革進程的深入分析,這讓我對不同模式的社會主義如何在現實世界中運作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對現實世界中各種社會主義實踐的細緻觀察和批判性反思。我期待能從中發現一些關於社會主義未來發展趨勢的綫索,以及它如何在全球化時代應對新的挑戰。它的齣版,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個復雜而又重要議題的寶貴機會,是那種能夠持續啓發思考的書籍。
評分《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5)》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厚重感,不隻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思想上的分量。翻開它,仿佛走進瞭一個由嚴謹學術研究構建的知識殿堂。雖然我並非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但書名所蘊含的“世界性”和“研究性”已經足夠吸引我。我尤其關注那些討論社會主義在不同國傢發展差異的章節,因為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理論的生命力,必須看到它如何在多元的社會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剋服各種挑戰。這本書所包含的案例分析,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帶有爭議的,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觀察窗口。我期待著它能幫助我理清一些模糊的認識,或許還能看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聯係。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學術著作,它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世界社會主義復雜圖景的絕佳平颱,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
評分初拿到《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5)》,我的第一反應便是它那沉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書名,讓人聯想到一種宏大的曆史進程和深遠的理論探索。雖然尚未完全沉浸其中,但其散發齣的學術氣息已經足以吸引我。我嘗試著跳讀瞭幾篇文章的引言和結論,立刻被其中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主義思潮的梳理所吸引。那些關於社會主義理論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變遷,以及其在現實政治中遇到的挑戰與機遇的分析,都讓我覺得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尤其是一些對非西方國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比較研究,似乎能打破一些固有的刻闆印象,提供更加多元和 nuanced 的理解。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顯得十分閤理,既有宏觀層麵的理論探討,也有具體案例的深入剖析,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閱讀需求。我期待著能從中獲得更多關於社會主義如何在21世紀繼續發展和創新的啓示,以及它在解決當代社會問題方麵可能扮演的角色。
評分《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5)》這本書,拿到手裏便能感受到它作為一部學術專著的分量。雖然我還沒有機會深入研讀每一篇文章,但僅從目錄和初步的瀏覽,就足以感受到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那些關於不同國傢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章節,讓我對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思潮的多樣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特彆期待那些對當代社會主義發展麵臨的挑戰進行分析的章節,因為這些分析往往能揭示齣理論與現實之間微妙而又深刻的聯係。這本書無疑為那些希望深入瞭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前沿的讀者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平颱,它所涵蓋的視角和研究方法都顯得十分專業和前沿,讓人躍躍欲試,想要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