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体例完备,编排循序渐进;
二、例字丰富,尊重碑帖原貌;
三、附名家书写视频示范。
多宝塔碑,颜楷本源,“唐法”正传。
此碑上承“二王”、欧、虞、褚之风,且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早期的楷书作品,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从此碑下手,自可正本清源、入其堂奥。
《入门基础教程》系列图书是一套专门针对毛笔字初学者编写的书法入门教程,旨在帮助初学者通过对碑帖的临习,了解其书法特点,掌握对应书体的书写基本功,为进一步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古碑帖的爱好者而言,本套图书也可作为名碑名帖的临习指南。
本套图书由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田英章先生担纲主编。田先生从浩繁的中国书法艺术之林撷英,耗时三年,方将第一辑八本付梓。丛书包括《曹全碑》《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雁塔圣教序》《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三门记》等八种历代极具影响力的碑帖,涵盖了隶书、行书、楷书三种常见的书法字体,囊括了王体、欧体、褚体、颜体、柳体、赵体等几大书体,全面而实用。本套图书在体例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根据初学者的认知能力及学习习惯精心编排,从基本笔法到笔画、部首的写法,再到结体、章法和作品创作,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知识讲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在范字的计算机技术处理环节,书法专业人士亲自操刀,逐字处理,使范字更为清晰,同时力求保持字迹原貌,不损失局部尤其是起笔收笔的精细之处。
本套图书的副主编为四川著名书法家张勉之先生。张先生拥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同时具备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书中基本笔画的视频演示、作品的创作示范,均由张先生亲笔书写。
本套图书的出版,除了田英章、张勉之先生的辛苦付出,还获益于其他书法家的真知灼见,并得到了一些书法院校、书法培训机构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书法理论与见解百花齐放,此书虽历时三年方成,仍嫌仓促,谬误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专家朋友批评指正,以便我们改进。
田英章,字存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书法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社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书法导师,中国楷书网名誉坛主。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原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国际书画艺术联盟副理事长。
田英章先生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博学古法,诸体兼修,尤擅楷、行。特别是他的楷书,法度缜密,传承有序,已熔炼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被誉为“当代欧楷大师”,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
田英章的字端庄工整、遒劲秀丽,在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达成并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易学易练。他的书法作品曾在1990年获得世界30多个国家参加的日本国际印刷体竞赛世界金奖,1991年获得15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书法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
第一章 书写入门
第一节 颜真卿与《多宝塔碑》
第二节 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第三节 运腕方式与基本笔法
第四节 临帖方法
基础训练——运笔
第二章 基本笔画及其变化
第一节 基本笔画的写法
第二节 基本笔画的变化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三章 偏旁部首书写要领
第一节 字头书写要领
第二节 字底书写要领
第三节 左偏旁书写要领
第四节 右偏旁书写要领
第五节 字框书写要领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四章 字形结构解析
第一节 上下结构解析
第二节 上中下结构解析
第三节 左右结构解析
第四节 左中右结构解析
第五节 包围结构解析
第六节 独体字解析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五章 结字特点
第一节 上紧下松
第二节 中宫疏朗
第三节 欹正相依
第四节 匀称平衡
第五节 穿插借让
第六节 同字求变
基础训练——集字练习
第六章 章法与作品创作
第一节 章法
第二节 书法作品的组成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常见幅式
附录:《多宝塔碑》原碑局部图
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号称“入门”的书法教程,但用着用着就发现要么是字体选得不对,要么是排版让人眼花缭乱,练习起来效率极低。这本《华夏万卷》在装帧和内容编排上处理得非常人性化。首先,纸张的选用很贴心,吸墨性适中,无论是用毛笔还是硬笔(我初期是用硬笔辅助找感觉的)都不会洇墨。其次,它的篇幅安排非常合理,没有为了凑字数而塞入大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每一页的讲解都是紧密围绕着《多宝塔碑》的精髓展开的。我尤其喜欢其中专门开辟的“常见错误纠正”小板块,它精准地指出了初学者最常犯的错误,比如“捺脚”处理不当、“竖钩”的提按不到位等等,并给出了清晰的对比图。这种针对性的指导,大大缩短了我走弯路的时间。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这种高效的学习工具才是真需求。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字体爱好者,我最看重一本教程的“可操作性”和“持久性”。很多教程在初期感觉不错,但写到一半就会发现内容深度不够,无法支撑长期的练习。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长期可依赖的框架。它从最基础的“点”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合体结构”,每一个字的讲解都做到了详尽的结构分解和笔顺提示,这保证了我在不同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重点。更重要的是,它似乎预留了进阶的空间,在基础讲解完成后,还提供了针对性的范字集锦,这些范字的选择性非常高,涵盖了碑帖中难度较大但又极具代表性的字。这使得我即便在完成基础学习后,依然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本随时翻阅的“工具书”和“校正器”。它让我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是一本临摹本,而是一份系统而严谨的学术资料,这对于追求卓越的学习者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热爱的人,但真正的实践却常常受挫。市面上关于颜真卿楷书的教程汗牛充栋,很多都过于注重临摹的“形似”,而忽略了“神韵”的培养和“技法”的解析。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对《多宝塔碑》的解析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学术和教学结合的高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印上碑文供人照着写,而是深入剖析了颜真卿在中晚期楷书的转型期所展现出的那种雄浑、端庄而又不失灵动的特点。教程中对于结体的处理,比如如何平衡字体的左右疏密、主笔的欹侧角度,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详细的图示说明。我发现,当我理解了这些背后的逻辑后,再下笔时,写出来的字不再是僵硬的模仿,而是开始带有自己对法帖的理解和感悟。对于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想要深入探究颜体精髓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它提供了一种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学习路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书法的入门圣经!我以前对书法完全是门外汉,看着那些漂亮的字帖总是望而却步,总觉得要练好字得有某种天赋。但是翻开这本《华夏万卷 颜真卿楷书入门基础教程:多宝塔碑》后,我才发现原来书法学习可以如此系统和有条理。教程的前几页非常细致地介绍了颜体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图文并茂,连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横”和“竖”的起笔、行笔、收笔都讲解得清清楚楚。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字帖,而是把复杂的结构拆解成最基础的笔画,让我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理解和模仿。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我照着上面的指导练习了几天,虽然离大家的作品还有很大差距,但起码我的笔画不再是软塌塌的,开始有了一些颜体的筋骨和气势。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墨迹清晰,便于描摹和对比,这对于长期练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本教程为我打开了颜体书法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动力。
评分自从接触了这套教程,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书法的审美认知都提升了一个层次。颜真卿的书法,特别是《多宝塔碑》,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其“忠义”与“正大”之风骨是其他碑帖难以比拟的。这本书在介绍技法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这种时代精神的解读。它没有枯燥地说教,而是通过对特定笔画的分析,让你体会到为何颜体的“蚕头燕尾”能够达到如此浑厚有力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宝”字的点画时,教程用了多角度的放大图来展示笔锋的侧锋运用,并结合了颜真卿先生的生平背景进行阐述,让人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读字”,体会到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厚度。这让我的练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重复劳动,而变成了一种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脉搏的心灵体验。这种深层次的熏陶,是任何速成班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非常好的宝贝,以后可以认真学习大师的作品了,值得购买。虽然快到春节了,但京东的物流还是很快。
评分赵孟頫是一个时代的意外,生活在元代的他被后世推为“楷书四大家”之一,能与三位唐代前辈巨匠分享珠荣,充分说明了他的楷书成就。赵孟頫取法晋唐,尤于“二王”书法下力*深。与法度森严的唐楷不同,赵孟頫楷书大有行书意趣,用笔圆熟中见温婉,结字平和中寓奇妙,书风道媚秀逸、蕴藉妍美,对后世影响深远。作为“赵体”楷书的代表作,《三门记》一直为书坛所重。《华夏万卷 赵孟頫楷书入门基础教程:三门记》体例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知识讲解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初学者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能帮助初学者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
评分质量很好,整体不错。天下第一楷书名不虚传
评分物流很快,内容丰富,介绍详细,物有所值!
评分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这次单位订购的,质量好,价格低,非常好。
评分书已到,不过楷书,各名家写法有所不同,需要自己领悟?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急着使用,没等活动,就那样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