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以凝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清晰的结构,展现中国工艺美术的演变历程与独特美感。
本书从中国古典人文品味的视角出发,以历史发展为经,以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类及其艺术特质为纬,配以大量精美彩图,简明、生动、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美感和文化价值。
夏明澄,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第一章 神秘古朴/001
——史前陶器与玉器
史前陶器/002
史前玉器/008
第二章 瑰丽奇谲/019
——先秦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020
春秋战国青铜器/029
第三章 深沉雄大/041
——秦汉丝绸、漆器、青铜器、雕塑和砖瓦
秦汉丝绸/042
秦汉漆器/048
汉代青铜器/056
秦汉雕塑/065
秦汉砖瓦/076
第四章 优雅端庄/085
——魏晋至宋元佛教造像
青州佛像/086
四大石窟/090
宋元木雕佛像/096
第五章 雍容典丽/101
——唐宋瓷器、金银器、铜镜与丝织品
唐宋瓷器/102
唐宋金银器/123
唐代铜镜/129
唐宋丝织品/134
第六章 秀雅沉稳/141
——青花瓷与元明清漆器
青花瓷/142
元明清漆器/151
第七章 错彩镂金/159
——彩瓷、景泰蓝与元明清丝织品
彩瓷/160
景泰蓝/166
元明清丝织品/168
第八章 温文尔雅/179
——明式家具、紫砂陶器与德化窑白瓷
明式家具/180
紫砂壶/184
德化窑瓷塑/188
第九章 质朴生动/193
——传统民间工艺
剪纸、皮影/194
紫砂壶(《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在明清彩瓷争奇斗艳的同时,一个以体现原料本色为美的陶器新品种开始盛行,那就是江苏宜兴窑场烧造的紫砂陶器。紫砂壶是紫砂陶器的代表,它色泽古朴雅致,“素肌玉骨”,质地坚硬耐用。其外观以紫红色为主色调,由于原料的不同配比,还可以产生朱砂紫、深紫、栗色、梨皮、海棠红、天青、青灰、墨绿、黛黑等不同的颜色。
紫砂陶器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壶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紫砂壶使用久后,即使以空壶注入沸水,也有茶味;能经受冷热剧变,寒天冲茶,绝无爆裂之虞,又可用文火炖烧;由于传热缓慢,使用抓提不烫手。加上紫砂壶外观独特的审美功能,因此始创于北宋的紫砂陶器原本默默无闻,自从明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出产的紫砂壶面世后,随即引起轰动,声名大噪。从此,紫砂器的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可谓百品竞新,名家辈出。
自晚明至清,紫砂工艺日趋完美,造型洗练大方,色调古朴雅致,意蕴幽深旷远。尤其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参与其间,在壶上题字刻画,各展其才,更使紫砂壶艺术从简单的工艺装饰上升到一种精神意蕴的寄托,大大增加了紫砂壶的艺术韵味。尤其是时为“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还亲自设计了众多紫砂壶造型,被称为“曼生十八式”,器形较前人更为简朴大方,线条自然流畅,将紫砂壶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与当时的名匠杨彭年合作制造的紫砂壶精品极为后人所珍视,世称“曼生壶”(图185—187)。
……
传统文化中的工艺美术,相当于现在的设计和手工艺。设计是生活的艺术,源于衣食住行的实际需求,却带有独特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我们的审美品味和价值观念。回顾往昔,那些匠心独运的作品,不仅记录着心手相应的奇妙创造,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传统工艺门类众多,陶瓷、玉器、青铜器、丝织品、漆器、金银器、家具等,是其中的重要品种。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从制作、功能还是审美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雕塑与西方文化中的雕塑颇为不同,而更接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因此我们也将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雕塑艺术纳入本书范畴。
与西方相比,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含蓄优雅。这种典型特征也体现在优质的工艺美术中,它们敦厚端庄,着重将造型、质地和色彩作为美的载体;它们温和内敛,反对刻露显豁,讲求象外之意,耐人寻味。本书将从人文品味的视角出发,选择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类别作重点介绍。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重温“心灵手巧”的迷人之处,而且还能进一步领会中国古代朴素而精致的造物思想。
这种工艺思想大致可以表达为如下几点:第一是“重己役物”,人是生命的本体,应理性地控制人造物,不让机巧过分发展;第二是“致用利人”,适应人的需求,强调实用与功能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三是“审曲面势,各随其宜”,注重材料和技术条件,善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第四是“巧法造化”,乐于向自然学习,从中得到启发,从设计到材料的运用都与自然保持和谐,从而形成一种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趣味与风格;第五是“文质彬彬”,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谐调。
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