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有一套:罗马帝国睡着了

世界历史有一套:罗马帝国睡着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白劳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罗马帝国
  • 世界历史
  • 历史小说
  • 架空历史
  • 西方历史
  • 古罗马
  • 历史故事
  • 战争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2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90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曾记否,那剑与血拼杀出来的辉煌,让世界枭雄神往不已的雄图霸业?

3000年的欧罗巴荣光,泽被后世文明的千古之城,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

昔日的伟大与辉煌让人惊叹,灭亡的可怕与可悲让人叹息。

1.“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荣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多地畅销榜,《参考消息》《南方日报》《新京报》《文汇读书周报》《广州日报》《华商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天涯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超过200家媒体重磅推荐!

2.作者杨白劳与当年明月、袁腾飞并称历史写作三大里程碑。拥有大量铁杆粉丝“地主”。

3.杨白劳的世界史写作,人名和地名都尽量简化,尽量减少,讲述事件时,将读者们比较熟悉的眼下正流行的事件、语言、语法融入其中,争取让读者们感觉,这些外国古人在我们身边复活了。

4. 杨白劳的世界史作品很逗,读了很提神,可以忘忧,笑读的同时又不自觉地学到了历史知识,发现原来历史真的很有趣


内容简介

一部用当代人视野和观念写作的汉语世界史,一部好看的世界史。“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之《罗马帝国睡着了》,纵览罗马帝国的起源、兴盛以及衰败的历史发展脉络,描述了地中海的蕞尔小族,用武力和鲜血铸造了一个的庞大帝国,却最终经受不住岁月摧残、蛮族打击而走向灭亡的3000年历史进程。

作者文笔幽默诙谐,犀利戏谑,笔下人物栩栩如生,大事件具体而微,完整再现历史。

血性尚武的罗马人,训练有素的军队,张弛有度的政治制度,后世引为圭臬的法律,泽被后世的建筑、史学和文学,包容的谦卑和博大的胸怀,成就了长年占据环地中海舞台中心,横跨古代亚、欧、非三大洲的“永恒之城”罗马。这个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千古之城,如今睡着了。


作者简介

杨白劳,致力于世界历史研究,2008年,在天涯煮酒论史开讲世界史,好评如潮。2010年开始结集出版“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被读者称为“世界史强作”,《参考消息》称该系列填补“好看的世界史”在汉语写作领域的空白。本系列已推出《老大的英帝国》《闻香法兰西》《德意志是铁打的》《罗马帝国睡着了》《冷和热的俄罗斯》《后发先至的美利坚》。

精彩书评

1.“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荣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多地畅销榜,《参考消息》《南方日报》《新京报》《文汇读书周报》《广州日报》《华商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天涯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超过200家媒体重磅推荐!

2.作者杨白劳与当年明月、袁腾飞并称历史写作三大里程碑。拥有大量铁杆粉丝“地主”。


目录

起 源 篇

一 “浪漫”的爱琴海 / 2

二 金苹果之争 / 7

三 特洛伊之战 / 12

四 木马计 / 17

五 诸神的安排 / 24

六 罗马的“狼图腾” / 28


罗 马 篇

一 王政时代 / 32

二 高卢人的入侵 / 36

三 地中海的真正霸主 / 42

四 斯巴达克起义 / 47

五 独裁官苏拉 / 51

六 鹬蚌相争 / 56

七 恺撒的身价 / 60

八 恺撒的上位 / 65

九 征战高卢Ⅰ / 70

十 征战高卢Ⅱ / 75

十一 一山不容三虎 / 80

十二 埃及艳后 / 84

十三 恺撒之死 / 88

十四 恺撒的继承人 / 93

十五 新“恺撒”屋大维 / 96

十六 那些花儿们 / 101

十七 埃及艳后之死 / 105

十八 条条大路通罗马 / 110

十九 屋大维的继承人 / 115

二十 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 118

二十一 暴君“小靴子” / 122

二十二 魔鬼尼禄 / 127

二十三 四帝内乱时代 / 132

二十四 短命的弗拉维王朝 / 135

二十五 五贤帝时代——开启盛世的涅尔瓦、图拉真 / 138

二十六 五贤帝时代——异类哈德良 / 142

二十七 五贤帝时代——安东尼王朝 / 146

二十八 五贤帝时代——哲学家奥利略 / 150

二十九 败家皇帝康茂德 / 153

三十 谁有兵谁是老大 / 156

三十一 君士坦丁君主制 / 161

三十二 大汉的北匈奴逃去了哪里 / 164

三十三 罗马帝国最后一次统一 / 171

三十四 蛮族入侵 / 176

三十五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 180

三十六 西罗马的末日 / 184


东罗马(拜占庭)

一 东罗马的初建 / 188

二 查士丁尼一世的征服战争 / 194

三 “永远不睡觉的皇帝” / 201

四 危机四伏的帝国 / 206

五 阿尔瓦人的入侵 / 210

六 波斯VS. 罗马 / 214

七 被蚕食的帝国 / 218

八 “希腊火”大败阿拉伯人 / 221

九 被割了鼻子的查士丁尼二世 / 224

十 捣毁圣像运动 / 227

十一 保加利亚战争 / 230

十二 帝国第一位女皇 / 233

十三 磕巴皇帝米哈伊尔二世 / 237

十四 “舒马赫”米哈伊尔三世 / 242

十五 马其顿王朝的开国之君——巴西尔一世 / 247

十六 “智者”利奥六世 / 250

十七 人文皇帝君士坦丁七世 / 254

十八 帝国的扩张 / 258

十九 “生于紫色寝宫的” / 264

二十 邹依女皇的大夫 / 274

二十一 教廷之争 / 281

二十二 塞尔柱突厥 / 286

二十三 帝国的衰败 / 290

二十四 科穆宁王朝 / 294

二十五 “十字军”狂潮 / 299

二十六 “英俊的约翰” / 307

二十七 最后的大帝曼纽尔一世 / 310

二十八 残暴的安德罗 / 316

二十九 内讧 / 326

三十 “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 / 332

三十一 复兴的火种 / 337

三十二 四分天下 / 341

三十三 昙花一现的拉丁帝国 / 346

三十四 末代王朝 / 350

三十五 二流的小国家 / 354

三十六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 359

三十七 王朝内战Ⅰ / 362

三十八 王朝内战Ⅱ / 366

三十九 最后的灿烂时光 / 371

四十 帝国灭亡倒计时 / 375

四十一 东罗马凄美华丽的谢幕 / 379

四十二 尾声 / 387

四十三 集大成的拜占庭艺术 / 390


精彩书摘

1.“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荣登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多地畅销榜,《参考消息》《南方日报》《新京报》《文汇读书周报》《广州日报》《华商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天涯网、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超过200家媒体重磅推荐!

2.作者杨白劳与当年明月、袁腾飞并称历史写作三大里程碑。拥有大量铁杆粉丝“地主”。


前言/序言


《帝国挽歌:拜占庭的兴衰与千年遗产》 目录 第一部分:东方的继承者——从君士坦丁堡的崛起 1.1 罗马的“后院”:君士坦丁堡的战略地理与初期发展 1.2 查士丁尼大帝的野心:重塑“罗马世界”的荣光与《民法大全》的诞生 1.3 宗教的熔炉与冲突:东正教的確立与帝国精神的构建 1.4 波斯帝国的阴影:东罗马早期战争与边境的艰难维系 第二部分:凤凰涅槃与黄金时代——在十字路口屹立千年 2.1 黑暗时代中的坚韧:希拉克略改革与帝国军队的重组 2.2 “希腊化”的转型:从拉丁语到希腊语的文化认同转变 2.3 倭马亚与阿拔斯哈里发的挑战:安纳托利亚的保卫战与迪马斯制度的运作 2.4 马其顿王朝的复兴:军事征服、文化鼎盛与巴尔干的整合 第三部分:内部的裂痕与外部的侵蚀 3.1 贵族与皇帝的权力斗争:官僚体系的僵化与军事阶层的离心 3.2 教权的张力:君士坦丁堡牧首与罗马教皇的渐行渐远(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序曲) 3.3 塞尔柱人的崛起:曼齐刻尔特战役的灾难性后果与安纳托利亚的失陷 3.4 诺曼人的威胁与科穆宁家族的重振:帝国的最后一线希望 第四部分:十字军东征的复杂遗产 4.1 第一次东征:从“援助”到“不信任”的开端 4.2 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权争夺:商业特权的代价 4.3 致命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与拉丁帝国的建立 4.4 尼西亚的流亡者:拜占庭精神的延续与收复失地的努力 第五部分:衰落与最终的黄昏 5.1 巴列奥略王朝的挣扎:内战、瘟疫与领土的碎片化 5.2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一个新帝国的包围与蚕食 5.3 “小国寡民”的最后岁月:外交斡旋与精神寄托的转向 5.4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个时代的彻底终结与中世纪的句点 第六部分:永恒的遗产 6.1 拜占庭对斯拉夫世界的深远影响:宗教、文字与艺术的东播 6.2 艺术、建筑与手稿保存:古典知识的守护者 6.3 法律与行政的蓝本:对后世欧洲国家形态的潜在影响 6.4 拜占庭的“幽灵”:对俄罗斯“第三罗马”观念的塑造 帝国挽歌:拜占庭的兴衰与千年遗产 在历史的长河中,公元330年,当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迁至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战略要地,并命名为“新罗马”时,他无意中播下了一颗延续千年的文明之种。这便是我们所探讨的拜占庭帝国——一个常常被后世西方历史叙事所忽视,却以其无与伦比的韧性、复杂的文化融合和深远的宗教影响力,在漫长的中世纪扮演了关键角色的强大政体。 本书旨在详尽梳理拜占庭帝国——或更准确地说,东罗马帝国——自其建立初期到1453年最终沦陷的完整历史进程,聚焦于其独特的制度演变、军事策略、宗教生活以及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部分:东方的继承者 拜占庭并非凭空诞生,它是古罗马帝国在东方延续和演化的产物。君士坦丁堡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无可比拟的防御优势与贸易枢纽地位,使其能够承受西罗马帝国在公元五世纪末无可避免的崩溃,继续扮演“罗马”的角色。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527-565年)标志着帝国对自身“罗马性”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尝试。他的军事行动短暂地收复了北非和意大利,而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他主持编纂的《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这部法典不仅是帝国行政的基石,更是后世欧洲大陆法系的源头活水,其严谨性与逻辑性至今仍为法学界所称颂。然而,查士丁尼的宏图也伴随着瘟疫的肆虐和对波斯的长年战争,为帝国的长期稳定埋下了隐忧。在这一阶段,国家权力与东正教信仰的紧密结合,塑造了“凯撒-教皇制”的雏形,皇帝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教会事务的保护者。 第二部分:凤凰涅槃与黄金时代 七世纪,面对来自萨珊波斯和新兴的阿拉伯哈里发的生死威胁,拜占庭帝国经历了浴火重生的痛苦转型。叙利亚、埃及等富庶行省的失守,迫使帝国放弃了传统的罗马行政结构,转而采纳更精简、更军事化的“军区制”(Themes)。在希拉克略大帝(610-641年在位)的主导下,帝国完成了从拉丁语到希腊语的语言彻底转换,国家认同也从“罗马公民”转变为具有强烈东正教色彩的“希腊人”。 马其顿王朝(867-1057年)的兴起,将拜占庭带入了其最后的黄金时代。此时,帝国在军事上再次强盛,收复了巴尔干大部分地区,将疆域扩展至多瑙河,并在与保加利亚的长期斗争中确立了霸主地位。文化上,帝国经历了著名的“马其顿文艺复兴”,手稿的抄录、哲学和文学的复兴,使得拜占庭成为当时欧洲和近东地区主要的知识中心。帝国精湛的艺术、宏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复杂的宫廷仪式,构成了中世纪世界中最辉煌的景象之一。 第三部分:内部的裂痕与外部的侵蚀 辉煌之下,危机从未远去。从十世纪末开始,帝国权力结构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大地主和高级军事将领为代表的贵族势力,逐渐侵蚀了中央集权,削弱了至关重要的军区农民阶层,导致了国家军事力量的长期衰退。 外部压力在十一世纪集中爆发。曼齐刻尔特战役(1071年)中,塞尔柱突厥人对东部边防的决定性胜利,使得小亚细亚——帝国的核心人力与粮食产地——门户洞开。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科穆宁家族(1081-1185年在位)力挽狂澜,通过改革和联姻,暂时稳定了局势,并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援助,这为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埋下了复杂的伏笔。 第四部分:十字军东征的复杂遗产 十字军的到来,本意是援助拜占庭对抗塞尔柱人,但随着时间推移,西方与东方在神学、政治和文化上的深刻差异,演变成了互不信任乃至敌对。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以提供海上援助为筹码,换取了巨额的商业特权,极大地削弱了帝国本就脆弱的经济主权。 拜占庭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世纪世界史的灾难性事件,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的洗劫。这座千年古都遭受了空前的破坏,拉丁十字军建立了短命的“拉丁帝国”。虽然流亡的拜占庭贵族在尼西亚建立了“尼西亚帝国”,并最终在1261年收复了首都,但帝国已是元气大伤,再也无法恢复到昔日的鼎盛。领土被分割,经济被威尼斯和热那亚攫取,内部的政治派系斗争永无休止。 第五部分:衰落与最终的黄昏 巴列奥略王朝(1261-1453年)是拜占庭的最后篇章。面对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环绕的绝境,君士坦丁堡成了一座孤城,其领土仅限于首都及其周边数个飞地。瘟疫、内战和财富的枯竭,使得帝国无力抵挡新兴的奥斯曼苏丹国的强大攻势。 尽管君士坦丁十一世进行了最后的抵抗,并试图争取西方的援助(往往以牺牲东正教传统为代价),但历史的洪流已不可逆转。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正式终结,也常被视为中世纪的句点和文艺复兴加速的标志之一。 第六部分:永恒的遗产 拜占庭的帝国虽然覆灭,但其精神与文化遗产却以不同的形式延续了下来。拜占庭向巴尔干半岛和东欧传播了东正教信仰、西里尔字母以及精致的艺术风格,深刻地塑造了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斯拉夫民族的文明基石。作为古典知识的守护者,无数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文献在君士坦丁堡的修道院和图书馆中得以保存,并通过流亡学者传入意大利,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拜占庭法律体系的智慧,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了后世的法律传统。拜占庭的千年帝国,证明了一种文明可以在持续的冲突和压力下,保持其独有的身份、信仰和知识的火种,直至最后一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但绝非轻松愉快的。它更像是一部精良的历史纪录片,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未经渲染的历史细节,有些地方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背后的深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时间感”的处理。他没有按照严格的编年史顺序铺陈,而是像一个站在高处俯瞰历史河流的观察者,时而聚焦于君士坦丁堡的黄金时代,时而又猛然拉回到西西里岛某个偏远行省的税收记录上。这种跳跃感,恰恰精准地捕捉了帝国末期那种“历史被拉长、停滞不前”的时代氛围。一切似乎都在发生,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所谓的“睡着”,其实是陷入了一种对过去的过度依恋和对未来的彻底失语。历史学家们总喜欢问“为什么会灭亡”,这本书却更侧重于展示“它如何逐渐停止了进化”。这让我深思,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对“未来可能”的想象力,那么无论它现在多么辉煌,其衰落都已经写在了日程表上。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本书所营造的史诗般的悲凉感中走出来。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也没有给出什么“如果……就不会……”的假设性结论,这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它迫使你面对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关于“系统性失灵”的哲学拷问。作者的叙事技巧在于,他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目睹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机械装置,在没有了核心润滑油(也就是公民的共同信念和活力)之后,是如何在自身的重量和惯性下,不可避免地发热、卡死,最终静止的。每当读到某个引人深思的段落,我总会合上书,抬头看看窗外熙攘的人流,不禁思考,我们今天所赖以生存的结构,是否也在无声无息中,进入了某种我们尚未察觉的“睡眠期”?这种历史的回响,比任何直接的警告都来得更加令人警醒。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世界历史有一套:罗马帝国睡着了》光是听起来就充满了某种宿命般的、史诗般的慵懒感,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一番光景,能让那个曾经统治地中海世界的庞然大物,最终沉溺于一场漫长而无法挽回的“睡眠”。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是,作者似乎并不热衷于传统的权力斗争和战争叙事的堆砌,而是更像一位在古老废墟上漫步的考古学家,用他那双充满洞察力的眼睛,去捕捉那些微小、却足以预示帝国衰亡的社会肌理的松动。他没有用那些宏大的、居高临下的历史总结,而是通过对晚期罗马社会日常生活细节的描摹——比如面包供应的波动、行省精英阶层对奢靡生活的无度追求,乃至于那些日益疏远的、对“罗马公民身份”逐渐失去认同感的普通民众的内心世界——来构建起一座庞大而精密的衰落模型。那种感觉就像是观察一棵参天大树,你看到的不是被闪电击中的瞬间,而是树干内部木质纤维因蛀虫侵蚀而逐渐空洞化的过程,缓慢、安静,却无可逆转。这种侧重于“文化惰性”和“内部腐蚀”的叙事角度,比单纯归咎于蛮族入侵要深刻得多,它让人反思,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文明,其最终的崩塌,往往源于对自己核心价值的背弃与懈怠。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里浮现的画面不是凯撒大帝的雄姿,也不是角斗场的血腥,而是一幅幅关于“疲惫”与“隔阂”的画卷。作者的文笔有一种独特的、近乎于散文诗般的质感,尤其在描述拜占庭和西罗马帝国之间那条越来越宽阔的文化鸿沟时,笔触显得尤为细腻。他似乎在暗示,罗马的“睡着”并非一夜之间,而是分阶段、有层次的麻醉过程。首先是政治精英的智力倦怠,他们沉溺于复杂的官僚流程和无休止的宫廷阴谋,失去了发现真正问题的能力;接着是思想领域的贫瘠,哲学和科学的光芒逐渐被僵化的教条所取代,创新精神被视为不稳定的因素而遭到排斥。最让我心惊的是他对“公共领域萎缩”的描述,当人们不再相信他们能够通过共同的努力去影响共同的命运时,个体便开始退回到自己的小圈子——无论是豪华的乡间别墅,还是日益封闭的行会内部。这种内卷化的生存策略,最终切断了帝国赖以维系的社会契约,让庞大的帝国结构因为缺乏内在的张力而松散瓦解。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蛮族”身份的重新界定。在传统的叙事中,他们往往是外部的侵略者,是文明的对立面。然而,作者在这里展现的视角更为复杂和微妙:他描绘了哥特人、汪达尔人在帝国体系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入侵者”,而更像是被帝国自己内部的空虚吸引而来的“寄生者”或“继承者”。很多时候,罗马人需要的不是抵抗,而是招募和同化,但这种同化本身就稀释了“罗马性”的定义。这感觉就像一个过度依赖外包的跨国公司,最终发现自己管理的核心业务已经名存实亡,而那些外包的合作伙伴却掌握了真正的运作逻辑。书中关于高卢和西班牙地区,那些地方贵族如何与“蛮族”领袖达成心照不宣的交易,以换取一时的安宁和地位的描绘,充满了对权力本质的深刻嘲讽。

评分

很喜欢,罗马帝国的历史,一本读透。拜占庭帝国的认知空白,也被填补了。

评分

非常不错的商品,很好

评分

还没开始用,看上去还可以 比超市划算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纸质还行,物流也挺快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评分

刚拿到,对历史感兴趣,开心,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

包装好,物流快。

评分

塑料包装比较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