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馮友蘭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2


圖書介紹


齣版社: 貴州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11107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105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哲學泰鬥馮友蘭的畢生人文哲思精華,從人生境界的角度,詳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透視中國人的精神境界,為疲憊的現代人尋找一條提升人生品質與精神境界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哲學大師馮友蘭的人生哲思隨筆集,內容分為“幸福人生的真相”、“哲學與人生”、“個人修養與人生品質”、“理想與現實社會”、“漫談中國文化”、五個部分,從這五方麵教導年輕人怎麼理解幸福、哲學與人生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中國文化與世界的關係、怎麼提高個人修養。

作者簡介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傢、教育傢。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迴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閤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錶,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裏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目錄

代序:哲學與人生之關係
第一章 幸福人生的真相
對於人生問題的一個討論
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術
知命
關於真善美
幸偶
論命運
第二章 哲學與人生
哲學的性質及其精神
哲學與人生
論信仰
論悲觀
調情理
欲與好
性善與性惡
纔命
死生
第三章 個人修養與人生品質
覺解
心性
判性情
論風流
處事的方法
論知行
再論知行
道德及修養之方
精神修養的方法
第四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中國哲學的精神
中國之社會倫理
孔子在中國曆史中之地位
關於中西文化問題的一點意見
與印度泰戈爾談話

精彩書摘

  人生的意義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的四種境界
  人生有意義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迴答是“人生是有意義的”,但人生的意義常因個人的見解不同,而各有差異。一件事物的意義,各人所說可以不同,其所說的不同,乃因各人對此事的瞭解不同,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瞭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對於人的意義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對於人所有的某種不同的意義,即構成人所有的某種境界。
  人生中的境界可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現敘述於下:
  ※自然境界
  其特徵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順著他的纔能或順著他底習慣與社會風俗去做。既無明瞭的目的,也不明瞭所做的各種意義,小孩吃奶和原始人類的“日齣而作,日入而息”都是屬於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
  ※功利境界
  其特徵是在此境界中底人,其行為是以追求個人的利益為目的,其與自然境界不同之處是自然境界底人其行為無目的也不明白意義,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為確定的目的且能明白它的意義。這兩種境界,都是普通一般人所有的。
  ※道德境界
  其特徵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行義的。所謂義與利,並非各不相關,二者錶麵相反,實則相需相成。二者的真正分彆,應該是求個人之利者為利,求社會之利者為義,亦即程伊川所說:“義與利之彆,即公與私之彆。”道德境界中的人,其所作為皆能為社會謀利益,古今賢人及英雄便是已達到道德境界的。
  ※天地境界
  其特徵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事天的。換言之,我的身軀雖不過七尺,但其精神充塞於天地之間,其事業不僅貢獻於社會,更能貢獻於宇宙,而“與天地比壽,與日月同光”。唯大聖大賢乃能達到這個境界。
  以上四種境界,各有高低不同。某種境界所需的知識程度高,則境界亦高;所需知識低,則境界亦低。故自然境界為最低,功利境界較高,道德境界更高,天地境界最高。因境界有高低,所以人所實際享受的一部分世界也有大小,一個人所能享受的世界的大小,以其所能感覺的和所能認識的範圍的大小為限。就感覺而論,各人所能享受的世界很少差彆,食前方丈與蔬食簞飲,並無多大的不同。若以認識瞭解而論,各人所享受的世界差彆很大:如自然境界的人和天地境界的人認識不同,瞭解不同,因而這兩種人所享受的世界,亦有很大的懸殊。四種境界,不僅有高低之分,還有久暫之彆。因為人的心理復雜,有的人已達到某種境界,但因心理變化,不能常住於此境界中。作惡的人屬於功利境界,有時因良心發現,做一點好事,在良心發現這一刹那間,他就入瞭道德境界,因未經過特彆修養功夫,不能常住於道德境界中,過瞭一會以後,又迴復到功利境界。若有人能常住在道德境界中,便是賢人,能常住在天地境界中,便是聖人。
  四種境界就其高低的層次看,由低而高,錶示一種發展。前二者是自然的禮物,不需要特彆功夫,一般人都可以達到。後二者是精神的創造,必須經過特彆修養的功夫,纔能達到。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賢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聖人,兩種境界可算是聖關賢域。聖賢雖和眾人不同,但他達到道德和天地境界,不必做一些標新立異的特彆事。他所做的事其實還是普通人能做的事,不過他的認識比一般人高而深,故任何事對他都能發生特殊意義,此即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
  人生的意義
  何謂“意義”?意義發生於自覺及瞭解。任何事物,如果我們對它能夠瞭解,便有意義;否則便無意義。瞭解越多,越有意義,瞭解得少,便沒有多大的意義。何謂“自覺”?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一種事情,便是自覺。人類與禽獸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人類能夠瞭解,能夠自覺,而禽獸則否。譬如喝水吧,我們曉得自己在喝水,並且知道喝水是怎麼一迴事;可是獸類喝水的時候,它卻不曉得它在喝水,而且不明白喝水是什麼一迴事,獸類的喝水,常常是齣於一種本能。
  對於任何事物,每個人瞭解的程度不一定相同,然而獸類對於事物,卻談不到什麼瞭解。例如我們在禮堂演講,忽然跑進瞭一條狗,狗隻看見一堆東西,坐在那裏,它不瞭解這就是演講,因為它不瞭解演講,所以我們的演講,對於它便毫無意義。又如逃警報的時候,街上的狗每每跟著人們亂跑,它們對於逃警報,根本就不懂得是一迴什麼事,不過跟著人們跑跑而已。可是逃警報的人卻各有各的瞭解,有的懂得為什麼會有警報,有的懂得為什麼敵人會打我們,有的卻不能完全瞭解這些道理。
  同樣的,假如我們能夠瞭解人生,人生便有意義,倘使我們不能瞭解人生,人生便無意義。各個人對於人生的瞭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彆。境界的不同,是由於認識的互異。
  這,有如旅行遊山一樣,地質學傢與詩人雖同往遊山,可是地質學傢的觀感和詩人的觀感,卻大不相同。
  我前麵講過,人生的境界,大體上可分為四類:
  自然境界:最低級的,瞭解的程度最少,這一類人,大半是“順纔”或“順習”。
  功利境界:較高級的,需要進一層的瞭解。
  道德境界:更高級的,需要更高深的理解。
  天地境界:最高的境界,需要最徹底的瞭解。
  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不論乾什麼事情,不是依照社會習慣,便是依照其本性去做。他們從來未曾瞭解做某種事情的意義,往好處說,這就是“天真爛漫”,往差處說便是“糊裏糊塗”。他們既不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又不明白做某種事情有什麼意義,所以他們可說沒有自覺。有時他們縱然是整天笑嘻嘻,可是卻不自覺快樂。這,有如天真的嬰孩,他雖然笑逐顔開,可是卻一點都不覺得自己快樂,兩種情況,完全相同。這一類人,對於“生”、“死”皆不瞭解,而且亦沒有“我”的觀念。
  功利境界中的人,對於人生的瞭解,比較進瞭一步,他們有“我”的觀念;不論做什麼事,都是為著功利,為著自己的利益打算。這一批人,大抵貪生怕死。有時他們亦會為社會服務,為國傢做點事,可是他們做事的動機,是想換取更高的代價,錶麵上,他們雖在服務,但其最後的目的還是為著小我。
  在道德境界中的人,不論所做何事,皆以服務社會為目的。這一類人既不貪生,又不怕死。他們曉得除“我”以外,上麵還有一個社會,一個全體。他們瞭解個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個人與社會是部分與全體的關係。就普通常識來說,部分的存在似乎先於全體,可是從哲學來說,應該先有全體,然後始有個體。例如房子中的支“柱”,是有瞭房子以後,始有所謂“柱”,假使沒有房子,則柱不成為柱,它隻是一件大木料而已。同樣,人類在有瞭人倫的關係以後,始有所謂“人”,如沒有人倫關係,則人便不成為人,隻是一團血肉。不錯,在沒有社會組織以前,每個人確已先具有一團肉,可是我們之成為人,卻因為是有瞭社會組織的緣故。道德境界的人,很清楚的瞭解這一點。
  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他們對於生死的見解:既無所謂生,復無所謂死;他們認為在社會之上,尚有一個更高的全體一一宇宙。科學傢的所謂宇宙,係指天體,太陽係及天河等,哲學傢的所謂宇宙,係指一切,所以宇宙之外,不會有其它的東西,我人絕對不能離開宇宙而存在。天地境界的人能夠徹底瞭解這些道理,所以他們所做的事,便是為宇宙服務。
  中國的所謂“聖賢”,應該有一個分彆。“賢”是指道德境界的人,“聖”是指天地境界的人。至於一般的蕓蕓眾生,不是屬於自然境界,便屬於功利境界。要達到自然境界或功利境界非常容易,要想進入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卻需要努力,隻有努力,纔能瞭解。究竟要怎樣做,纔算是為宇宙服務呢?為宇宙服務所做的事,絕對不是什麼離奇特彆的事,與為社會服務而做的事,並無二緻。不過所做的事雖然一樣,瞭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就不同瞭。
  我曾經看見一個文字學的教授,在指責一個粗識文字的老百姓,說他寫瞭一個彆字。那一個彆字,本來可以當做古字的假藉,所以當時我便代那寫字的人辯護,結果,那位文字學教授這樣的迴答我:“這一個字如果是我寫的,就是假藉,齣自一個粗識文字的人的手筆,便是彆字。”這一段話很值得尋味,這就是說,做同樣的事情,因為瞭解程度互異,可以有不同的境界。
  再舉一例:同樣是大學教授,因為瞭解不同,亦有幾種不同的境界:屬於自然境界的,他們留學迴來以後,有人請他教課,他便莫名其妙的當起教授來,什麼叫做教育,他毫不理會。有些教授則屬於功利境界,他們所以跑去當教授,是為著提高聲望,以便將來做官,可以銓敘較高的職位。另外有些教授則屬於道德境界,因為他們具有“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的懷抱。有些教授則係天地境界,他們執教的目的,是為欲“得宇宙天纔而教育之”。在客觀上,這四種教授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可是因為瞭解的程度不同,其境界自有差彆。
  《中庸》有兩句話,說聖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與天地參”。所謂“贊天地之化育”並不是幫助天地颳風或下雨,“化育”是什麼?能夠在天地間生長的都是化育,能夠瞭解這一點,則我們的生活行動,都可以說是“贊天地之化育”,如果不明白這一點,那麼我們的生活行動,隻能說是為“天地所化育”。所謂聖人,他能夠瞭解天地的化育,所以始能頂天立地,與天地參。草木無知(不懂化育的原理),所以草木隻能為天地所化育。
  由此看來,做聖人可以說很容易,亦可以說很難,聖人固然可以乾齣特彆的事來,但並不是乾齣特彆的事,始能成為聖人。所謂“迷則為凡,悟則為聖”,就是指做聖人的容易,人人可為聖賢,其原因亦在於此。
  總而言之,所謂人生的意義,全憑我們對於人生的瞭解。
  馮友蘭
  ……

前言/序言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書很好,包裝完整,是正版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質量很好,非常滿意,值得購買。

評分

這個是我用過的最好的東西瞭,超贊。哇哢哢哢。突突突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書很好,包裝完整,是正版

評分

值得推薦,可以看看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優惠活動購買,買書易看書滿。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馮友蘭人文哲思錄:曆史、文化、人情世故中的人生境界與幸福找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