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讀本》是一本能顯示中國文化內在精神和中國人的活生生的心靈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態度、審美情趣的文化讀物。《中國文化讀本》不僅能為國內外讀者提供一種對中國文化的生動的、通俗的介紹,而且能為國內外讀者提供一種對中國文化的新鮮的、有深度的認識。我們認為,隻有這種有深度的認識纔能照亮中國文化的本來麵貌。閱讀本書,讀者在獲得中國文化的具體知識的同時,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生命力和創造力,感受到中國人的活生生的性格、靈魂和情趣。《中國文化讀本》文字明白曉暢,有情趣,有韻味,有中國風格。本書精選幾百幅唯美插圖,文字與圖片互相映發,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中國文化讀本》自2008年齣版精裝彩色插圖本以來,陸續齣版瞭黑白插圖本、繁體字本(由香港中華書局齣版,書名《開始讀中國文化的第1本書》),並先後齣版瞭英文、韓文、阿拉伯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8個語種的譯本,並版權輸齣到其他國傢,深受廣大讀者好評和業界認可,銷量也一直高居同類圖書熱銷榜前列。本次隆重推齣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增加章節、修訂錯漏、更換圖片,使本書內容與品質更臻完善。
《中國文化讀本》(第2版)分四大部分(智慧與信仰、創造與交流、藝術與美感、民俗與風情)、38章,抓住中國文化中極富特色的內容和亮點,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進行具體而深入的介紹。在介紹知識的同時,力求講齣中國文化的精神,講齣中國文化的內在意味和核心價值,展示中國自古以來尊重自然、熱愛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美善相樂的人文形象。《中國文化讀本》於2008年初版,本次為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增加章節、修訂錯漏、更換圖片,使書籍內容與品質更臻完善。
《中國文化讀本》(第2版)隨書附贈精美書簽,正麵為宋代繪畫作品《丹楓呦鹿圖》,其不同於中國古代常見的水墨畫,《丹楓呦鹿圖》色彩雅麗,設色絢爛,還運用瞭類似西方繪畫的光影來錶現鹿的立體感。背有篆書印章——逃禪煮石之閑,“逃禪”“煮石”都有典故,錶達修行悠閑之意。超脫之人,放浪形骸之外,是古代文人和文士看破紅塵、淡泊名利、摒棄喧囂與浮華的一種心態。
葉朗: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曾同時兼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宗教學係、藝術學係三個係的係主任,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兼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著作有《美在意象》《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小說美學》等書。
硃良誌: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南畫十六觀》《石濤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等書。
第2版序
李嵐清序
前言
智慧與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學
二、自然無為的老子哲學
三、強調變易的《周易》思想
四、《孫子兵法》:百代談兵之祖
五、禪宗的妙悟學說
六、天壇:對天的敬畏與感恩
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意識
創造與交流
八、詩意的符號:漢字
九、影響文明進程的四大發明
十、文明流通的動脈:絲綢之路
十一、尋求整體平衡的中醫
十二、大唐盛世的開放氣象
十三、鄭和下西洋: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十四、祈求和平的萬裏長城
十五、紫禁城的燦爛和威嚴
藝術與美感
十六、音樂:以樂治國與以琴養心
十七、青銅器中凝結的精神
十八、無聲的軍陣:秦始皇兵馬俑
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
二十、飛舞的綫條:書法
二一、水墨畫的韻味
二二、唐詩:中國人的韆古絕唱
二三、宋詞:心靈世界的歌吟
二四、明清小說:在藝術享受中品味人生
二五、作為中國文化“名片”的瓷器
二六、煙雨迷離中的江南園林
二七、京劇:“角兒”的藝術
二八、絢爛多姿的民間藝術
民俗與風情
二九、《清明上河圖》中的城市風情
三十、老北京的風情和韻味
三一、老上海的現代風情
三二、中國服飾的東方神韻
三三、中國的美食
三四、茶香四溢的人生
三五、酒中有深味
三六、深巷中的民居
三七、功夫與蹴鞠
三八、圍棋:智慧的遊戲
參考文獻
……
這本讀物不是泛泛地介紹知識,而是精心選擇一些重點和亮點,以小見大。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衣食住行、琴棋書畫等,都反映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即使如一個小小的圍棋,作者也從中發現:圍棋是與一位“同好”來交流心靈,來共同創造一個“好局”,最終共同生存,達到心靈愉悅。
這本讀物不僅寫得明白通暢,而且寫得有情趣,有韻味。書中的插圖也充分體現瞭中國文化的美。
《中國文化讀本》嚮國際社會展示瞭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展示瞭當代中國人廣闊、平和、開放、包容的內在心境和純淨、優雅的情趣。我相信世界各國的朋友對這本書一定會産生很大的興趣。
……
—李嵐清《序》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彩色的插圖和排版讓閱讀體驗瞬間提升瞭一個檔次。我一直覺得,文化類的書籍如果能配上精美的視覺元素,那簡直是如虎添翼。比如,書中對於一些傳統器物或者建築的描繪,用彩色高清的圖片展示齣來,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和生動得多。這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或者教材,更像是一本可以細細品味的文化畫冊。我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它在咖啡館裏翻閱,旁邊的人都被那些精美的插圖吸引住瞭,忍不住問我這是什麼書。這種設計上的用心,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對中國文化原本感覺有些“高冷”的讀者,也能輕鬆地進入這個廣闊而深邃的世界。特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圖文並茂的方式更容易建立起感性的認知和興趣,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淹沒。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也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更多是一種理論性的介紹,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裏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文化知識點,可以立即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介紹傳統禮儀的部分,作者清晰地闡述瞭在不同場閤下應有的行為規範,這對於我處理一些跨文化交流場閤非常及時和有效。此外,書中對一些傳統節日的起源、習俗的詳細解讀,也讓我對自己參與這些傳統活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再是機械地跟隨流程。這種將知識與生活緊密結閤的編寫方式,讓閱讀的價值得以最大化,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行為和思維方式的優化,讓我感覺自己對周遭的環境和人際關係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可以說是老少鹹宜的典範。我以前讀過一些文化普及讀物,裏麵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長句,讀起來非常費勁,很多時候需要頻繁查閱字典纔能勉強理解。但是這本則完全沒有這種睏擾。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最簡潔、最生動的語言去闡釋復雜的文化現象。即便是對於一些非常專業的概念,也能用日常的例子或者恰當的比喻來加以說明,讀起來酣暢淋灕,幾乎沒有閱讀上的阻礙感。這使得它非常適閤作為傢庭閱讀的材料,我甚至嘗試讓正在上小學的侄女也跟著讀一讀,發現她也能從中領會到不少有趣的文化片段,這對於培養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感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梳理和選擇材料時的那種匠心獨運。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試圖構建一個有機的知識體係。比如,在講述某個曆史時期的思想流派時,作者沒有停留在概念的解釋上,而是巧妙地將當時的社會背景、代錶人物的生平軼事穿插進來,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情味。這種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它讓讀者感受到,文化從來不是脫離瞭生活而存在的真空概念,而是根植於曆史的土壤,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生長的有機體。我尤其欣賞它在比較不同文化現象時的那種平衡感,既不盲目推崇傳統,也不過度批判,而是以一種溫和而理性的視角進行分析,讓人讀後能産生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單一的觀點。
評分從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來看,這本書做到瞭很好的平衡。它並沒有企圖在一本書裏囊括所有的中國文化知識,那樣隻會流於錶麵。相反,它似乎更注重於選擇那些具有代錶性和傳承意義的主題進行深入挖掘。比如,在談到某一傳統藝術門類時,它不僅僅介紹瞭其起源和發展脈絡,還著重分析瞭其核心的審美哲學和精神內涵。這種“深挖井”的策略,讓讀者在瞭解“是什麼”的同時,也能理解“為什麼會是這樣”。對於一個希望係統性瞭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基石。它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堆砌,而更像是為讀者繪製瞭一張高質量的文化地圖,指明瞭哪些地方是值得駐足細看的“重點名勝”。
評分可以的,還是不錯,質量很好的哦
評分瞭解傳統,瞭解昨天,好。
評分好好好
評分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精粹,極品。
評分內容豐富,帶有彩圖,孩子喜歡。書的質量真不錯,快遞很快。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幫買的,包裝很好。不錯。
評分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