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有學有趣:思路清晰,結構嚴整,以今人眼光看古典本書是復旦大學中文係主任陳引馳教授,為學生入門而寫作的講稿,後經十餘年課堂實踐後,又修訂、增補、調整後,形成的一部思路清晰、結構嚴整的《莊子》入門讀物。作者博古通今、旁徵博引,可以見齣深厚的古典學問的功底,而尤為難得的是,作者長期關注西方古典學、文學的研究成果,與西方學者交流往返,故書稿中非但無“鼕烘”氣,反而邏輯清晰、構架綿密,時而引古今中外文學例證,讀來頗感親切,甚爾捧腹大笑。
☆ 入門不錯:講字析句,由段及篇,從關鍵點貫穿全書
經典的意義,不是某一個思想的載體,而是源源不斷地為不同的人提供思想源泉和生命力量。而這前提,是讀懂經典的文本,而非人雲亦雲。本書即秉承經典細讀的原則,選取《莊子》中《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鞦水》、《駢拇》、《馬蹄》、《胠篋》等意旨貫通、情思周洽的篇章,通過逐句逐段的方式,引導讀者自己在閱讀中探索。本書所選定的篇章,有其前後連貫的脈絡,目的在分析思想如何在文本中逐漸展開;另外為厘清意脈,往往會勾連《莊子》其他篇章中的綫索,乃至其他相關典籍提供的材料,以提供較為整體的視野。
內容簡介
《無為與逍遙:莊子六章》屬於《莊子》的介紹性著作,閱讀難度屬中等,適閤有一定文言閱讀基礎、想要對《莊子》有整體和進一步把握的讀者。本書首先從整體上介紹《莊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隨後介紹莊子其人及《莊子》一書的成書、流傳、注釋及真僞等重要問題。然後選取《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鞦水》《駢拇》《馬蹄》《胠篋》等意旨貫通、情思周洽的篇章,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對比多傢觀點,梳理文脈,抉發理趣,展示瞭《莊子》歸本天道、循性逍遙、等觀萬物、政治無為等精神麵相。
作者簡介
陳引弛,一九六六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一九八八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一九九三年同係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研究方嚮包括道傢思想與文學、中古佛教文學、古典詩學以及近代學術史等。
主要作品有:《作為文化史的藝術史》、《莊學文藝觀研究》、《亂世的心智》、《彼岸與此境》、《隋唐佛學與中國文學》、《佛教文學》、《莊子精讀》、《文學傳統與中古道傢佛教》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莊子其人及其書/001
一 《莊子》中的莊子/012
二 篇目分篇真僞/023
第二章 逍遙: 依循自然的自由/057
一 鯤鵬的寓言世界/059
二 逍遙之遊的境界/086
三 無名無功與無己/105
第三章 鞦水: 兼攝逍遙與齊物/127
一 河海的小大之辯/129
二 守天反真的精神/165
三 天機與濠上之樂/183
第四章 齊物: 道視野中的宇宙/203
一 “吾喪我”與天地人籟/205
二 “以明”與“道通為一”/222
三 “沉魚落雁”與“物化”/249
第五章 養生: 人生論說的脈絡/261
一 “緣督以為經”的養生/263
二 通情達理的生死觀/279
三 後世的同情與不解/292
第六章 無為: 植根人性的政治/313
一 “盡己性”的自然人性/315
二 “盡物性”的“至德之世”/341
三 “絕聖棄知”“殫殘聖法”/359
原跋/385
後記/389
精彩書摘
莊子其人及其書(節選)
經典的重要和意義,在今天不必多言瞭;其實,傳統的學問之道便是以典籍為基礎、為核心的。
經典的一個錶徵就是語言乃至觀念的延展性和生命力。據說《聖經》和莎士比亞是西方人引用最多的。說到《莊子》,在精神層麵上,這部書歸屬其名下的古代哲人莊子是古往今來無數人所熟悉而傾心嚮慕的,“道傢”在很大程度上以其為代錶形象——老子的思想固然影響很大,但作為情、智兼具的形象似乎還是無法與莊子相比並的——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精神傳統之一,而與儒、釋兩傢鼎立。如果以上麵所謂的引述來考察,至少可以舉齣一點,《莊子》的成語非常之多。略略列舉,就有諸如鵬程萬裏、扶搖直上、越俎代庖、大相徑庭、不近人情(以上《逍遙遊》)、沉魚落雁、朝三暮四(以上《齊物論》)、庖丁解牛、躊躇滿誌、遊刃有餘、薪盡火傳(以上《養生主》)、螳臂當車(《人間世》)、相濡以沫、莫逆之交(以上《大宗師》)、虛與委蛇(《應帝王》)、斷鶴續鳬(《駢拇》)、識其一不識其二、大惑不解(以上《天地》)、得心應手(《天道》)、不主故常、東施效顰(以上《天運》)、吐故納新(《刻意》)、望洋興嘆、貽笑大方、井底之蛙、管窺錐指、邯鄲學步(以上《鞦水》)、呆若木雞、鬼斧神工(以上《達生》)、君子之交、似是而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上《山木》)、亦步亦趨(《田子方》)、白駒過隙、每況愈下(以上《知北遊》)、空榖足音、運斤成風(以上《徐無鬼》)、魯莽滅裂(《則陽》)、得意忘言、得魚忘筌(以上《外物》)、捉襟見肘(《讓王》)、搖唇鼓舌(《盜蹠》)、分庭抗禮(《漁父》)、能者多勞、探驪得珠(以上《列禦寇》)、學富五車、櫛風沐雨(以上《天下》),等等。今見《韓非子》著名的“自相矛盾”寓言,《榖梁傳疏》“哀公二年”引作《莊子》佚文。單就此題便不妨可以作一篇“《莊子》成語考”。僅此而言,《莊子》就堪稱古代重要的經典。
讀經典的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握關鍵,以一當十。古書汗牛充棟,好像一輩子都讀不完,其實最關鍵的書還是有限的,讀瞭一些最重要的典籍,其餘的也就勢如破竹,略無疑難瞭。當初陳寅恪遇到前輩夏曾佑,夏說: 你好啊,懂外文,可以讀許多書,我把中國書都讀完瞭,沒事乾啦!初聽一定感到很奇怪,仔細想想很簡單: 中國重要的典籍就那些,讀瞭它們,綱舉目張,便得其要領瞭。以往講究讀書都是如此的,比如讀史書一定先讀“前四史”,不是說讀瞭“前四史”就可以瞭解唐、宋、金、元、明的曆史,而是說基本的條理、原則都在那兒瞭,再讀起來不費勁瞭。讀書得讀關鍵經典這個道理,夠境界的學者都知道。錢锺書“文革”後訪問美國的時候參觀一傢大學圖書館,彆人介紹他看瞭許多珍本、善本書,特彆說及有些是舉世獨有的,他哈哈大笑。人傢問他為什麼笑,他答: 原來天底下有這麼多我不必讀的書嗬。確實,不少世上獨一無二的書未必是值得讀的。由此來看《莊子》,它作為子書,有些特彆之處,雖然不似雜傢以兼綜為主,但也包容甚廣,涉及道、儒、名莊子的朋友惠施是《莊子》中非常突齣的一個人物,其人便是先秦名辯之學的重要代錶,《天下》篇“惠施多方”以下一節,記載瞭許多名學論題,亦是公認的古代名學重要史料。《莊子》中莊子與惠施有許多論辯,甚至他也曾被視為“辯士”,見《至樂》篇“莊子之楚見空髑髏”一節。、法等傢對於先秦諸子的辨析,乃至逐漸確立“傢”的概念,從周秦漢文獻中看,呈現一個逐步建構的過程: 先秦綜而稱之者唯“儒”與“墨”,但前者為一職業,後者為一組織,最初皆非就學術脈絡而言;餘者如《莊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等,率稱某子而已;西漢司馬談“論六傢要指”(《史記?太史公自序》)乃有“六傢”的分彆,至班固《漢書?藝文誌》,“九流十傢”纔最終成立。,讀之對諸傢皆能從正麵或反麵增強瞭解,或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這裏僅以儒傢為例,曆來就有學者認為《莊子》的主旨是錶彰儒傢而非反儒的。唐代的古文大傢韓愈不僅文人而已,他是以復興儒道為己任的,雖然他在《原道》等文章中力斥老子之學,其《送王秀纔序》於莊子則以為齣自儒學一脈:“吾常以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遍觀而盡識也,故學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後離散分處諸侯之國,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遠而末益分。蓋子夏之學,其後有田子方,子方之後,流而為莊周,故周之書,喜稱子方之為人。”宋代肯定莊子與儒傢的聯係者漸多,蘇軾《莊子祠堂記》質疑《莊子》中《讓王》諸篇的主要理由就是“以為莊子蓋助孔子者”,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也說《莊子》的“大綱領大宗旨未嘗與聖人異也”。明代楊慎以為莊子“未嘗非堯舜”、“未嘗罪湯武”、“未嘗毀孔子”(鬍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捲二十七引),袁宏道《廣莊》稱:“莊去孔聖未遠,七篇之中,半引孔語,語語破生死之的,倘謂濛莊不實,則《中庸》亦僞書矣。”清代著《莊子雪》的陸樹芝從另一角度論及莊子與儒傢不相違背:“恐先聖之道寖以微滅,又重悲夫惑於異說者之迷而不知所返也,於是乎抗懷高寄,而作《南華》。《南華》者,以異說掃異說,而功在六經者也。”(《讀莊子雜說》)姚鼐提齣“子夏之徒述夫子語,子夏者,以君子必達於禮樂之原,禮樂原於中之不容己而誌氣塞乎天地”,“莊子之書言‘明於本數’及‘知禮意’者,固即所謂‘達禮樂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與造化為人’亦‘誌氣塞乎天地’之旨”(《莊子章義序》)。姚鼐所引雲雲大抵齣《天下》。《天下》篇或以為未曾涉及孔子等諸儒傢,而其實開篇的總論部分所論即是,林希逸《莊子鬳齋口義》已指齣該篇:“既總序瞭,方隨傢數言之,以其書自列於傢數之中,而鄒魯之學乃鋪述於總序之內,則此老之心,亦以其所著之書皆矯激一偏之言,未嘗不知聖門為正也。讀其總序,便見他學問本來甚正。”章學誠也曾斷言“荀、莊皆齣子夏門人”(《文史通義?經解上》)。近代章太炎不同意莊子齣子夏一脈的說法,以為“莊生傳顔氏之儒”(《菿漢昌言》捲一),於其承儒傢之學而來則並無異詞;其後郭沫若在《十批判書》的《莊子的批判》一文中承章說而發揮之;此外锺泰《莊子發微》以力辯“莊子之學,蓋實淵源自孔子,而尤於孔子之門顔子之學為獨契”(《〈莊子發微〉序》)。這些意見或許未必能成定論,但《莊子》與儒傢之關係確乎不是貶斥、排詆那麼簡單,《莊子》中涉及孔子、顔淵的文字甚多,有些確實不是一味貶抑的,如锺泰提齣的《寓言》篇中“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一節便是。由《莊子》可以從一個特定的角度理解儒學是無疑的。
除瞭諸子各傢,《莊子》對於瞭解道傢的多層內涵也有助益。先秦時代其實並無“傢”的概念,當時皆以“子”稱論,如《莊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及《解蔽》等都是如此。各傢的說法是到漢時纔逐漸流行,經整齊諸子之言,乃齣現所謂儒、道、墨、名、法、陰陽等等各傢。參《史記》之《太史公自序》記司馬談論六傢要旨一節。“道傢”一名,最初其實是指黃老之學,這在《史記》的《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看得最清楚,其中記載:“太後好黃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趙綰、王臧等務隆推儒術,貶道傢言,是以竇太後滋不說(悅)魏其等。”顯然,“黃老之言”與“道傢言”是一迴事。也就是說,所謂“道傢”最初主要指黃老之學,在後代的觀念中纔逐漸發生指意偏移,謂所謂老莊之學。黃老之學承自稷下齊學,融匯瞭老子之“道”與刑名法術之學。《莊子》對於作為黃老之學的道傢,亦有錶現。《天道》篇中有一大段話,其中含如下文句: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下與上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義次之,仁義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賞罰次之。
對這些錶述,王夫之《莊子解》稱“與莊子之旨迥不相侔者……蓋秦漢間學黃老之術以乾人主者之所作也”,判定其屬於黃老之學的譜係,是很敏銳的。前麵一節,指齣所謂“無為”其實是在上為君者的專利,而在下為臣者則須努力有為,不可混同。《在宥》篇也有類似的話:“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纍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稷下之學主要的著述代錶《管子》有《君臣》篇,說過:“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復閤為一體。”慎到亦遊稷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慎到,趙人,……學黃老道德之術。”《慎子》的《民雜》篇有曰:“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君逸樂而臣任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仰成而已。”《韓非子》的《揚權》篇裏也明確指齣瞭“君不同於群臣”的原則,鬍文英的《莊子獨見》以為上引的這番話“議論頗似韓非、慎到”,即有見於此吧。《主道》並且進而說明瞭何謂“無為”:“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 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於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也。”這其實已經涉及瞭上引《天道》的後一節,它標舉“天”、“道德”為歸依,而“形名”、“因任”、“是非”、“賞罰”等指的乃是在上者操縱臣下,實施治理的程序,即明其職守,循名責實,而後定其是非、賞罰之類。《韓非子》的《揚權》也有與此類似的話:“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禱,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參同,上下和調也。”所謂“形名”具有現實的意義,以職守名分為準律責臣下,以求名實之閤,換句明白些的話說,就是要求臣下盡其名分而“有為”罷瞭。其後,《淮南子?要略》也有可以補充揭明此一觀念的文字:“《主術》者,君人之事也。所以因作任督責,使群臣各盡其能也,明攝權操柄,以製群下,提名責實,考之參伍,所以使人主秉數持要,不妄喜怒也。”由此可見,《天道》的這些話語背後,蘊含著從先秦到漢初一個重要的學術傳統,而從《莊子》則可略窺其消息。
無為與逍遙:莊子六章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一般……版式排得不好……
評分
☆☆☆☆☆
京東的書買的放心
評分
☆☆☆☆☆
還沒細讀,但感覺還不錯,莊子是經典
評分
☆☆☆☆☆
本書是復旦大學中文係主任陳引馳教授,為學生入門而寫作的講稿,後經十餘年課堂實踐後,又修訂、增補、調整後,形成的一部思路清晰、結構嚴整的《莊子》入門讀物。作者博古通今、旁徵博引,可以見齣深厚的古典學問的功底,而尤為難得的是,作者長期關注西方古典學、文學的研究成果,與西方學者交流往返,故書稿中非但無“鼕烘”氣,反而邏輯清晰、構架綿密,時而引古今中外文學例證,讀來頗感親切,甚爾捧腹大笑。
評分
☆☆☆☆☆
在讀.............
評分
☆☆☆☆☆
物流真快又能讀書瞭
評分
☆☆☆☆☆
京東買書很方便 不過價格也閤適
評分
☆☆☆☆☆
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
好書!每本都完好無損!快遞員超級負責!特彆感謝!棒棒棒!下次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