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编
图书标签:
  • 公路桥梁
  • 抗震设计
  • 结构工程
  • 行业标准
  • JTG/T B02-01-2008
  • 桥梁工程
  • 地震工程
  • 规范标准
  • 交通工程
  • 土木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11413318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64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
外文名称: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在编写过程中吸取了国内有关科研、院校、设计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共包括11方面的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要求;4场地和地基;5地震作用;6抗震分析;7强度与变形验算;8延性构造细节设计;9特殊桥梁抗震设计;10桥梁减隔震设计;11抗震措施。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要求
3.1 桥梁抗震设防目标及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2 确定地震作用的基本要求
3.3 抗震设计流程图
3.4 作用效应组合

4 场地和地基
4.1 场地
4.2 地基的承载力
4.3 地基的液化和软土地基

5 地震作用
5.1 一般规定
5.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5.3 设计地震动时程
5.4 设计地震动功率谱
5.5 地震主动土压力和动水压力

6 抗震分析
6.1 一般规定
6.2 梁桥延性抗震设计
6.3 建模原则
6.4 反应谱法
6.5 时程分析方法
6.6 功率谱法
6.7 规则桥梁计算
6.8 能力保护构件计算
6.9 桥台

7 强度与变形验算
7.1 一般规定
7.2 D类桥梁、圬工拱桥、重力式桥墩和桥台强度验算
7.3 B类、C类桥梁抗震强度验算
7.4 B类、C类桥梁墩柱的变形验算
7.5 B类、C类桥梁的支座验算

8 延性构造细节设计
8.1 墩柱结构构造措施
8.2 结点构造措施

9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抗震概念设计
9.3 建模与分析原则
9.4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9.5 抗震措施

10 桥梁减隔震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2 减隔震装置
10.3 减隔震桥梁建模原则与分析方法
10.4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11 抗震措施
11.1 一般规定
11.2 6度区
11.3 7度区
11.4 8度区
11.5 9度区

附录A 梁桥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公式
A.1 梁桥桥墩基本周期的近似公式
A.2 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梁桥基本周期近似计算公式
附录B 圆形和矩形截面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计算
附录C 功率谱法的实施原则
C.1 地面均匀运动时结构响应自功率谱的计算
C.2 考虑行波效应时结构响应自功率谱的计算
C.3 结构响应需求的计算
附录D 黏性填土的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
本细则用词说明

附件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要求
4 场地和地基
5 地震作用
6 抗震分析
7 强度与变形验算
8 延性构造细节设计
9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
10 桥梁减隔震设计
11 抗震措施

前言/序言

  根据交通部《关于下达1999年度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交通部公路发[1999]82号),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组织对《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桥梁抗震设计部分进行修订,编写《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开展了相关的专题研究工作,吸取了国内有关科研、院校、设计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抗震类标准规范。2005年10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后,对全国交通、铁路、建设和地震部门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广泛地征求了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经反复讨论、修改,于2008年7月完成编写任务。
  修订后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共有11章、4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了适用范围,增加了非规则桥梁的抗震设计内容;对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跨径梁桥和拱桥,给出了抗震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增加了减隔震桥梁的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
  (2)修订了相应的设防标准和设防目标,采用了两水平设防、两阶段设计的抗震设计思想,由单一的强度抗震设计修改为强度和变形双重指标控制的抗震设计。
  (3)补充、细化了场地和地基部分的有关规定。
  (4)修订了地震作用部分,修订了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反应谱周期由5s增加到10s,增加了场地系数、阻尼调整系数、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内容,增加了地震作用分量组合、设计地震动时程等有关规定,取消了综合影响系数。补充修订了地震土压力计算公式。
  (5)增加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原则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延性构造细节设计的有关规定。
  (6)增加了抗震分析建模原则和抗震分析方法等有关规定。
  (7)修订了抗震措施的有关规定。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推荐性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工作。该标准聚焦于提升公路桥梁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能和抗损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交通网络的畅通。 本书籍详细阐述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技术要求以及设计流程。它涵盖了从地震动参数的选取、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到结构体系的选择、构件抗震设计,再到连接节点、支座与隔震减震装置等关键环节的详细规定。 主要内容概述: 总则与术语: 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设计依据,并对相关专业术语进行了界定,为理解和执行标准奠定了基础。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规定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总体目标,包括超越使用、基本设防和加强设防等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及其对应的性能要求。强调了对桥梁整体性、稳定性以及主要承重构件和关键部位的抗震能力进行重点考量。 地震作用及其效应: 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规律以及桥梁的重要程度,确定设计地震分组和设计地震动参数。包括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等多种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以及考虑活载组合、温度作用等不利组合下的地震效应分析。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针对不同场地的地质条件,指导工程师如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分析场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动强度以及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场地效应,例如液化、滑坡等,并据此调整设计参数。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桥梁总体布置与结构形式: 提供了在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桥梁结构体系、跨度布置、墩台形式以及支承方式的建议,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结构的抗震潜力。 桥墩与桥台抗震设计: 详细规定了桥墩、桥台等主要承重构件的抗震强度、刚度、延性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特别关注了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构造,如箍筋的加密,以增强构件的延性,提高其在强震下的抗毁伤能力。 桥面系抗震设计: 阐述了桥面板、横梁、桥面排水系统以及伸缩缝等桥面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确保其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结构的连续性,避免发生整体性破坏。 基础抗震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的基础(如桩基础、扩大基础等),明确了其在地基变形、沉降以及土体液化等不利影响下的抗震设计方法。 连接节点与支座: 强调了连接节点(如梁与墩、梁与梁之间的连接)的抗震性能,规定了其连接方式和构造要求,以保证荷载的有效传递和结构的整体性。同时,详细阐述了各种桥梁支座的抗震设计原则,包括支座的容许位移、抗震承载能力以及与上、下部结构的连接要求。 隔震与减震设计: 针对一些特殊重要或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桥梁,标准提供了隔震与减震技术的应用指南。介绍了不同类型隔震支座(如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和减震装置(如阻尼器)的选型、设计计算以及安装要求,旨在通过提高结构的柔性或增加阻尼来显著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构件抗震构造: 针对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结构构件以及组合结构构件,提供了详细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钢筋的锚固、搭接、加密,以及连接部位的焊缝、螺栓等构造要求,确保构件在地震作用下能够达到预期的延性和强度。 施工与检测: 对抗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规定,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及了对桥梁抗震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要求。 本书籍是指导我国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的重要技术文件,其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对于提升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水平,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我国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问世,让我对我国工程技术水平的飞跃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书中关于应用先进计算软件和数值模拟技术的指导,让我看到了科技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对工程师们如何运用现代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引领。我能想象,工程师们运用这些先进的软件,能够进行更为复杂和精密的分析,例如模拟桥梁在不同地震波下的三维动力响应,考虑土壤液化的影响,甚至模拟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书中提供的建议,为工程师们打开了通往更高效、更精确设计的大门。它让我认识到,未来的桥梁抗震设计,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而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可以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

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横跨大江大河、连接城市乡村的宏伟桥梁,它们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而抗震设计,无疑是保证这些生命线安全的关键一环。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为这些钢铁巨龙穿上了坚固的铠甲,让它们在面对大自然的严峻考验时,能够岿然不动,守护一方平安。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它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与经验,是对生命安全的郑重承诺。从基础的荷载分析到复杂的动力响应模拟,从材料的选用标准到连接节点的构造要求,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严谨的推敲和科学的论证。它所提供的细则,让原本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的抗震设计,变得系统化、可操作,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设计路径。我脑海中浮现出工程师们在图纸前反复演算的身影,在实验室里一丝不苟地进行试验的场景,正是这份执着与严谨,才孕育出了这样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标准。它不仅指导着当前的设计工作,更是在为未来的桥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公路桥梁的抗震性能有了更强的信心。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出版,是对我国桥梁建设事业,乃至全体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大贡献。

评分

当我深入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时,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本书所倡导的抗震理念,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规范要求,更是为了守护千千万万生命的安全。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地震动参数选取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部分。这里的每一个参数,每一次计算,都关系到桥梁能否在强震中幸存。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桥梁的地理位置、场地地质条件等因素,精确地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并考虑场地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这让我认识到,抗震设计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勘察、细致的分析和严谨的计算之上。书中的内容,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决策框架,让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地震环境中,做出最安全、最经济的设计方案。我脑海中闪过那些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桥梁,再对比本书所提供的严谨设计思路,便能深刻体会到,规范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层面,它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更安全、更可靠的公路桥梁建设的道路。

评分

当我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时,仿佛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守护力量。书中关于地震作用下的组合效应和承载能力评估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考虑了地震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还深入分析了地震与恒载、活载、风荷载等其他荷载的组合效应,以及这些组合荷载对桥梁承载能力的影响。书中提出的承载能力评估方法,是基于可靠性理论和概率统计的,能够更科学地判断桥梁在地震发生后的安全性。我理解,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值叠加,而是对桥梁整体性能的全面考量。它让我想到了那些在地震后依然屹立不倒的桥梁,它们的坚韧,正是得益于这些严谨的组合效应分析和承载能力评估。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衡量一座桥梁的抗震实力,确保其在面临灾难时,能够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出版,让我对“安全”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关于桥梁的损伤控制和震后评估的理念,是我特别赞赏的。它不仅仅关注桥梁在地震中的“不倒”,更强调“少损”甚至“无损”。书中提出的损伤控制目标,为工程师们指明了设计的方向,即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桥梁的损伤,以便在震后能够快速恢复交通。同时,书中关于震后评估的指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判断桥梁在遭受地震袭击后的健康状况。这让我认识到,抗震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不仅指导了设计,也关乎着桥梁的后期养护和应急响应,是对整个交通生命线的负责。

评分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设计工坊。这本书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从宏观的场地地震危险性评估,到微观的构件连接细节,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更是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智慧。例如,在论述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时,书中的描述让我对这些先进的抗震手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们是如何通过改变桥梁的动力特性,将地震能量有效耗散,从而大大降低桥梁的地震响应?书中通过生动的图示和详细的计算示例,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类型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在地震作用下的特性差异进行了区分,并提供了相应的抗震设计指导。这体现了标准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工程的需求。读完相关章节,我仿佛获得了“透视眼”,能够“看见”桥梁在地震中如何受力、如何变形,以及工程师们又是如何运用这些细则来“预知”并“化解”潜在的风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指导性,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桥梁结构力学和抗震原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对工程细节的敬畏之心。

评分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书中关于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各个环节的联动和协同,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抗震设计体系的运作。它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图纸,更是将抗震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桥梁的生命周期。例如,书中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关键节点的施工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为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也需要精良的施工才能最终实现。同时,它也强调了对已建桥梁的定期检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全方位的考虑,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种对质量和安全的承诺,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它教会我们,要建造真正安全的桥梁,必须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出版,让我对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能力充满了信心。书中关于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内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来模拟桥梁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内力变化。书中对非线性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如何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都体现了其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我能够想象,工程师们正是通过这些复杂的分析,来“预演”桥梁在地震中的表现,并据此优化设计方案。书中提供的计算示例,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它让我认识到,现代桥梁的抗震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静力分析范畴,而是更加注重结构在动态过程中的表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工程师们提供了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精确地评估桥梁的抗震性能,从而设计出更具韧性的桥梁。

评分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是一次学习和启迪的旅程。书中对材料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及构件和连接的抗震构造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详细阐述了混凝土、钢材等关键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钢材屈服强度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书中针对桥墩、主梁、支座、连接件等关键部位,给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抗震构造措施。例如,对于桥墩的抗震设计,书中不仅考虑了其在弯曲和剪切力下的破坏模式,还详细规定了纵向钢筋的锚固、箍筋的加密范围以及墩顶和墩底的处理方式。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是决定桥梁能否在地震中整体稳定的关键。它让我意识到,一座坚固的桥梁,是无数个细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大师,将他毕生的智慧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读者,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建造更安全、更可靠的桥梁。

评分

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我被书中对不同类型桥梁抗震设计差异的细致处理所折服。无论是跨度巨大的悬索桥,还是曲折蜿蜒的连续梁桥,书中都针对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和动力特性,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比如,对于斜拉桥,书中详细阐述了主塔、主梁、拉索等关键构件的抗震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对于拱桥,则侧重于拱肋、拱脚、桥面系等部位的抗震设计。这种“因桥制宜”的设计理念,让我深刻体会到抗震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应用,而是需要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原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工程实践,让工程师们能够根据不同桥型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抗震方案,从而确保各种类型的桥梁都能在地震中安全无虞。

评分

正版无误,包装待改善,有些折角,买正版本身就是对品质要求高的人,希望商品能更好!

评分

好好好好哈好好好好哈好好好好哈好好好好哈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很强大,为考研而准备的。18年必过结构注册。雄起!

评分

正版无误,包装待改善,有些折角,买正版本身就是对品质要求高的人,希望商品能更好!

评分

很好很强大,为考研而准备的。18年必过结构注册。雄起!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哈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