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何種類型的花壇和花境,簡單的還是復雜的,都需遵循景觀設計的基本規則。
本書中的一些觀點和實例來調整你的設計方案,也可以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獨具特色的全新設計。花壇和花境的基本設計規劃包括以下內容:盡量擴大花壇或花境的體積。越大型的花壇或花境,設計師的發揮餘地越大,可以進行更多、更豐富的混閤搭配,以確保花壇中三季有花,月月有景。如果花壇外形是隻有30厘米或60厘米寬的細窄條,那麼設計會大受局限,但若其深度能夠達到1。2到1。5米,建造齣來的景觀效果也會極富視覺衝擊力。
依據植物株高確定擺放位置。把株高較高的植物放置在花壇的後部,中等高度的植物放置在中間,較矮的植物(有時我們稱它們為鑲邊植物或飾邊植物)放置在前麵。
選用外形和尺寸相異的植物。將葉片呈羽毛狀的植物(例如蕨類植物)放置在葉片碩大的植物旁邊(例如玉簪屬植物)。也可以在成堆狀的玉簪叢中搭配一株葉片長而尖的植物,如山麥鼕屬植物,以形成對比反差較大的景觀效果。
充分考慮葉片的景觀效果。各色的花朵當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夠選用多種葉色不同、形態各異的植物,則可以獲得長效的四季景觀——而不是僅僅在植物開花時纔能呈現齣絢麗的美景。
將多種植物混種。把帶有絨毛的銀色植物與亮麗的深綠色植物種在一起,或是配上幾株葉片呈深紫色的植物,以增強景觀對比效果。將不同葉色的植物混種在一起,可以讓花壇中的每株植物更加清晰可辨,避免整個花壇看上去過於濃密而混沌不清,讓人難以辨清到底都種植瞭何種植物。
按照植物生長習性群植。避免將喜陽的植物和喜陰的植物種植在一起。應將對光照需求較大的植物群植於陽光充足的地方,將耐陰性好的植物群植於光綫較弱的地方。
同樣,應避免將耐旱性較好的植物(例如百裏香)種在喜濕的植物前麵(例如橐吾屬植物)。如果大量澆水時,花壇裏有一種植物長勢特彆好,那麼請注意,這種行為極有可能會“殺死”花壇中的其他植物。
相同類型的植物群植。大麵積群植形成的大色塊不僅令人賞心悅目而且極具視覺衝擊力。如果隻是將一兩棵植物東種一株,西種一株會給人一種雜亂無章、隨便拼湊的感覺。而且在這種混亂的設計中,再漂亮的植物也會被淹沒。單株的鳳仙種在花壇中會讓人感到七零八落、散亂無序,但是如果把25株種在一起,則會營造齣蒼翠繁茂的景觀效果。
配色方案要有持續性。在花園裏用有限的色彩來創造齣具有震撼力的花壇、花境景觀。選定一個配色方案後就要堅持到底。
◆中國財訊傳媒集團與美國Meredith齣版集團強強攜手傾力閤作
◆全美同類雜誌TOP1每期760萬冊《Better Home&Gardens;》中國資源方
◆覆蓋中國高端社區及高端讀者人群頗廣的傢居生活類雜誌
◆中國擁有完整傢居版、園藝版、生活版的傢居生活類雜誌美國媒體之一,Meredith集團1902年齣品
美國ABC認證平均每期發行760萬冊
全美同類雜誌發行量穩居TOP1
MR1調查結果顯示擁有4000萬讀者 8500萬實名數據庫
◆內容兼具國際化豐富的實用資訊、高品位傢居設計、務實傢居生活方式等生活多立麵
◆頗具生活氣息的傢居生活類雜誌
◆和諧愛傢的積極倡議者
2簡介
2 緻花壇和花境的初學者
4 建造花壇和花境必備的園藝技能
6 與色彩共舞
8 月季種植的基礎知識
10 前庭花園和中心花園的建造
11 應季景觀花園
12 蝶飛鳥舞的花園
15第一章
最簡易的花壇和花境
16 嬌寵憐愛小矮人
17 郵箱也瘋狂
18 閃亮的路邊小花壇
20 花舞噴泉
22 耐陰小花壇
24 驚艷小空間
26 斑斕的彩色花環
29第二章
不同類型場地的
花園建造方案
30 清幽靜謐小花境
32 叮咚綠玉簪
34 林邊花園
36 無水,但無憂
38 冷光
40 芬芳滿坡
42 天高任花開
44 流光溢彩
46 海濱花園
49第三章
富有創意的色彩組閤
50 春光無限,熠熠生輝
52 黃與紅,光彩絢爛
54 紅色激情
56 藍調音樂
58 綠衣黃裏美花園
60 哇,居然是白色
63第四章
月季,月季,還是月季
64 愛它們,就留住它們
66 門廊花園,輕鬆搞定
68 攀緣能手和鐵綫蓮的完美組閤
70 如畫的月季美景
73第五章
鄉村花園
74 步道景觀
76 路邊的花兒也精彩
78 混搭也齣色
80 花兒的馬拉鬆
82 生命不息,繁殖不止
85第六章
高貴優雅的規則式花園
86 鏡像花園
88 圓,妙不可言
90 古老的魅力
92 宏偉壯觀的棋盤式花園
94 萱草與玉簪的聚會
97第七章
打造一個華麗的花園入口
98 生機盎然的花園入口
100 涼亭式園門
102 繁花似錦的宅旁景觀
104 步步高升
106 精彩,從涼亭開始
109第八章
園藝技巧和食物
110 綠色廣場
112 院牆邊的菜園
114 花朵 & 食物
116 香草花環
118 露颱上的一抹綠
120 酷爽的正方形
123第九章
萬物皆有時
124 種球賞金
126 奇妙的熱帶樂園
128 仲夏節之夢
130 鞦色童話
132 草色婆娑
135第十章
野生動植物,我們歡迎你
136 鳥兒的自助餐聚會
138 哼哼歌手之傢
140 蝴蝶的誘惑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參考文獻部分寫得極其詳實和嚴謹,這通常是很多大眾普及類書籍會偷懶的地方。但這本書似乎將每一個知識點都溯源到瞭它的根基,從古典歐洲園林美學的源頭,到現代生態學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再到最新的可持續材料選擇,都有清晰的標注和推薦閱讀的書目。這對我個人來說價值巨大,因為每當我對書中的某個概念産生更深的好奇心時,我總能沿著它的指引,找到更專業的深度資料。這種開放式的知識結構,讓這本書從一本“終結性”的指南,變成瞭一個“起點”和“導覽圖”。它不僅迴答瞭讀者“怎麼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讀者去探索“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求知欲,這對於任何想將園藝提升到專業或藝術層麵的人來說,都是無價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之間的銜接處理得非常老道。很多園藝書籍要麼是純理論的枯燥論述,堆砌著各種植物的拉丁學名和生態習性,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淺顯的“新手指南”,提供的都是一些人盡皆知的常識,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來說缺乏挑戰性。這本書則不同,它在介紹某種設計原則時,會迅速引入一兩個具體的案例研究——而且這些案例並非那種遙不可及的、需要巨額預算的豪宅花園,而是非常貼近城市小院或普通居民露颱的場景。最讓我贊賞的是,它在解析案例時,會細緻到分析“為什麼”要選擇某種材料,或者“如何”通過調整高度差來欺騙視覺,達到開闊感。這種“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模式,遠比死記硬背步驟來得有效。讀完一個章節,我感覺自己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手下進行瞭一次高強度的設計思維訓練,實用性極強。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在我讀過的同類書籍中,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專傢姿態,也沒有過度煽情的抒情筆調,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沉穩、富有節奏感的對話姿態。作者在描述復雜的設計概念時,仿佛在與一個理解力很強的朋友耐心交談,用詞精準到位,邏輯清晰流暢,幾乎沒有晦澀難懂的“黑話”。即便是涉及一些專業的土壤改良或植物病理學的知識點,作者也會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到具體的設計場景中去講解,讓你在關注整體美感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吸收瞭必要的科學養分。這種行文上的“鬆弛有度”,使得即便是漫長的閱讀過程也充滿瞭愉悅感,完全沒有閱讀專業書籍時那種對抗感。它成功地讓“學習”變成瞭一種享受,這在園藝設計這個既需要感性又需要理性的領域,是極其難得的成就。
評分我第一次翻閱這本書時,最直擊我心扉的是它對於“光影”的描述,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簡直像是作者每天都守在花園裏,用最慢的節奏去記錄每一束光綫穿過葉片的瞬間。書中很多段落,與其說是園藝指導,不如說是文學散文。它沒有直接告訴你“這個角度要種什麼花”,而是描繪瞭“當午後的陽光以特定的傾斜角度灑嚮那片區域時,不同色彩的花朵會如何相互映襯,從而營造齣一種溫暖而略帶憂鬱的氛圍”。這種敘事方式,徹底顛覆瞭我過去閱讀園藝書籍的經驗——過去的書籍總是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這本書卻鼓勵你去感受、去體驗你自己的花園空間所能提供的獨特光照條件。我反復琢磨瞭關於“晨曦中的藍調”和“黃昏時的暖金調”那幾頁,感覺自己的審美視野被極大地拓寬瞭。它讓我明白,設計花園不僅僅是把植物堆砌在一起,更是一場與自然界中無形元素——時間、氣候和光綫——的深度對話,這本書無疑提供瞭對話的絕佳語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封麵那種淡淡的、帶著露珠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帶到瞭一個寜靜的早晨花園裏。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那幾筆寫意的花卉綫條,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的簡約。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油墨印刷的色彩飽滿而細膩,即便是印刷的插圖,也能看齣植物的脈絡和質感,這對於我們這些對視覺要求比較高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通常園藝類的書籍,要麼內容過於學術化,排版死闆得像教科書,要麼就是圖文並茂,但印刷質量粗糙得讓人不忍卒讀。然而,這本書似乎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既有專業書籍應有的嚴謹感,又兼具瞭藝術畫冊的精緻度。特彆是章節之間的過渡頁設計,巧妙地運用瞭不同紋理的背景,讓閱讀體驗如同漫步在一片精心修剪過的草坪上,每一步都有新的驚喜,而不是單調的直行。這種對細節的把控,讓我對作者在內容上的用心程度也充滿瞭期待,畢竟,能把“外衣”做得如此用心,想必“內裏”也絕不會敷衍瞭事。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等貨等瞭很久,不過還是超值
評分有應用價值,值得學習
評分花園啊,羨慕嫉妒恨。
評分還不錯,隻是裏麵的很多植物市麵不容易見到。
評分還不錯,隻是裏麵的很多植物市麵不容易見到。
評分很棒
評分花園啊,羨慕嫉妒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