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天飛大話西遊”係列文章的結集。書中既有學界新的研究成果,比如《西遊記》的作者不一定是吳承恩,而且也非一人一時所寫;也有對流行的“陰謀論”“厚黑說”的正本清源,比如為什麼紅孩兒和牛魔王長得不像?孫悟空到底有沒有死在取經路上?六耳獼猴究竟是什麼?在李天飛的解讀下,《西遊記》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曆久彌新的精神養料。今日頭條、新浪微博、微信網絡連載百日纍計閱讀量過億,被網友評為“解讀《西遊記》的文章中比較靠譜,靠譜的文章中接地氣的”。圖書不僅對網絡連載的內容進行瞭修訂、調整,還補充瞭大量傳世文獻中有關西遊記或本書內容的插圖。每一講附有閱讀手冊,以便讀者迅速瞭解相關背景知識。
作者簡介
李天飛,北京大學古典文獻碩士,中華書局文學室編輯。花費六年時間,參考一韆多種文獻,為《西遊記》(中華書局2014版)做校注,該版本被譽為目前較精確完善的《西遊記》校注本。
精彩書評
《西遊記》是一部演繹取經故事的文學,研讀這部小說,則不啻是一次文學取經的旅程。跟隨著本書作者李天飛那“天外飛來”的妙筆,我們穿行於文本與文化、曆史與現實之間,上窮碧落下黃泉,橫看成嶺側成峰,盡享學識、想象、智慧三體融匯而創造的愉悅和滿足。
——潘建國(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融匯三教文化,笑傲三界神靈,縱覽人間百相,弘揚取經精神——這是我對《西遊記》文化意蘊的基本解讀。而天飛先生此書,以俏麗風趣的現代語言,將《西遊記》宏大的文化藴涵娓娓道來,如同與多年老友品茶談心,使讀者不覺沉醉其中,卻又不失學者的凝重和嚴謹。
——曹炳建(西遊記研究專傢)
以理性探究想象,以考據勾沉神話,從玄妙雲端落到現實地麵,一本真正靠譜明白的西遊記解讀。
——馬伯庸(作傢)
小時候讀《西遊記》看的是神仙妖怪,之後慢慢讀齣儒釋道,讀齣各人命運掙紮。李天飛先生的解讀,將傳奇、宗教、曆史、哲學融會貫通,可窺西遊精深。
——劉十九(視知傳媒執行總編)
李天飛老師的古典文學研究,在今日頭條的平颱上藉助新科技的力量大放異彩。他建立在“靠譜知識”上的“趣味腦洞”,在適閤大眾閱讀興趣和充分錶達觀點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開拓瞭讀者的視野,讓他們收獲頗豐,讀起來欲罷不能。
——今日頭條文化頻道
李天飛用現實主義去解讀魔幻主義,可以使我們更好的去理解《西遊記》,穿越文字,看到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一段曆史。
——公眾號看鑒
精彩書摘
————————————第三講金箍棒的原型竟是它?——————————————
《西遊記》第三迴“四海韆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孫悟空到龍宮取來瞭金箍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相當於孫悟空的一個化身和符號。這一講,貧道要為大傢扒一扒金箍棒的故事。
我們在各種影視裏都見過,金箍棒是一根鐵棍。《西遊記》原著中描述金箍棒是“二丈長短,碗口粗細,兩頭兩個金箍,中間一段烏鐵。”
各位,有沒有想過,書中這段話有什麼問題?
奇怪的金箍
無論是木桶的桶箍,還是女孩子的發箍,箍就是用來防止開裂或分散的,這個用途古往今來都沒有任何區彆。
但金箍棒中間是“一段烏鐵”,是實心的,又不是一根鋼管或竹竿,平白無故裝兩個箍做什麼,這不多餘嗎?
當然,可以解釋為裝飾物,棍子兩頭做些裝飾是有的,例如古代有一種棍子叫“金吾”(也叫吾杖),是一根長銅棒,兩頭塗金,但刷點金粉就得瞭,它實在沒有必要裝個箍。棍子兩頭另外加裝東西也是有的,例如“殳”或“骨朵頭”(狼牙棒),但那是為瞭增加攻擊力的,而且形狀和金箍棒完全不同。
我們暫且扒一扒金箍棒的前世,再來迴答這個問題。
前麵講瞭,《西遊記》是流傳瞭幾百年的復雜故事。現存較早的西遊故事,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裏麵的猴行者似乎是不使什麼兵刃的——就像張無忌——使的是一雙肉掌而已。倒是玄奘法師有一條“金鐶锡杖”,不過也不是用來打仗的,而是類似召喚權杖之類的法寶,比如什麼時候遇到睏難瞭,舉起锡杖大喊一聲:“天王救難!”大梵天王就會顯靈,幫師徒渡過難關,相當於開外掛。
《西遊記雜劇》裏的孫行者手裏使的是“生金棍”,能從耳朵裏取齣,但是並未說有箍。
到瞭世德堂本《西遊記》,這根棍子保留瞭能大能小的功能,還添瞭一個功能:它本來不是當兵器用的,而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有時候也叫“定海神針”(清代張書紳《新說西遊記總批》:“定海神針,妙不可言。言人心上,原要有針綫,又貴如鐵石,而外物不能搖動。”)。
定、碇、椗
針是一根極細的鐵條,特點是尾巴上能帶一根綫。金箍棒縮小瞭當然像針,但是放大瞭也叫“定海神針”,天下什麼東西像此物呢?
我們來看“定江海淺深的定子”這句話,這裏麵的兩個“定”字,意思有些差彆。
第一個“定”,是測定的意思。流沙河那一迴,孫悟空說這條河有八百多裏寬,八戒就問:“哥哥怎的定得個遠近之數?”通天河那一迴,孫悟空也說:“怎定得寬闊之數?”這幾個“定”,都是測量、測定的意思。那麼古人用什麼來測定水的深淺呢?分兩種情況。
第一,淺水的時候,用棍子一戳就知道,這是最直接、最簡便的辦法。比如第一迴美猴王齣海求師,“持篙試水,偶得淺水”,這種方法叫“點竿”或“探杆”。明代的《海道經》“勤戳點竿,尋投長灘一丈八尺,漸漸減至一丈五尺。”順便說一句,美國作傢馬剋·吐溫的筆名就取自船工的口號“marktwain”意思是“測定為兩英尋”
第二,到瞭大江大海裏,水深動輒幾百米甚至韆米,沒有那麼長的棍子,用什麼來測“江海之淺深”呢?很簡單。將一根繩子拴上重物,扔到水裏,然後再拉上來量沒入水中繩子的長度。
第二個“定”是定子,這是什麼呢?古代的船上有一種叫“碇石”,或“碇子”“椗子”的東西,是船錨的前身。拴這種碇子的繩子,叫“碇繩”或“碇絲”。如宋洪邁《夷堅誌》測一個叫龍漩窩的深淵的深度:“以小繩數十丈矴(同“碇”)墜入穴內。”又如劉弇《獨遊狼山記》:“今之山跗,……前五十載,海也。其深蓋碇絲韆尋莫能測。”“定”“碇”“椗”,應該是一個東西。
為什麼有的寫作石字旁,有的寫作木字旁?這是因為有些“碇子”用石頭來做,有些“椗子”用木頭來做。石頭的叫石碇,木頭的叫木碇。這就像象棋裏棋子,有的寫作“炮”,有的寫作“砲”:過去沒有發明火藥的時候,“砲”其實是投石機,所以是石字旁,後來改用火藥,“炮”就變為火字旁瞭。
1975年福建泉州齣土的宋元時期的碇石,全長2.32米,中段寬0.29米,正是一根棒子模樣,重約400斤。如果有人使得動,絕對是一件重兵刃。
可能有人說,《西遊記》裏金箍棒兩丈長,閤6.67米,這個碇石纔兩米多,況且是扁的,還是和金箍棒有些差彆。那麼,我們再看一看木碇。
一個完整的椗長什麼樣?清徐葆光《中山傳信錄》說得很清楚,大的長二丈七尺,小的長二丈四尺,寬八寸及七寸,用鐵力木製作。這種木材的密度比水重,所以能沉底。椗上係兩條棕索,用來收放。
一個完整的椗,由椗杆、椗擔(橫杆)、椗爪組成。椗杆是一個椗的主體,椗擔和椗爪是椗杆的附屬部分,很容易脫落,也可以隨意更換,所以,現在能看到的古代椗的考古實物,基本上都隻剩長達二丈的椗杆,椗擔和椗爪都蕩然無存瞭。
我們拿1983年齣水於福建晉江深滬灣的木椗杆和金箍棒做一個比較,就知道二者是多麼地相似瞭。
1.金箍棒“二丈來長”,一丈約3.33米(明清一丈和今天的一丈差彆不大),兩丈約6.67米。深滬灣的木碇杆全長7.57米,略長瞭些。但是,1974年泉州灣齣水的海船中有一根木碇杆,長度正是6.6米,與金箍棒“長兩丈”完全相閤。況且《中山傳信錄》也記載,碇杆是分大小的。
2.金箍棒未縮小時“鬥來粗細”。木碇杆杆首寬37厘米,尾寬32厘米——這正是古代一隻鬥的直徑,看右圖的比例可以知道。
3.碇材褐黑色,船工稱之為“黑鹽櫚”,據判斷應是鐵力木。金箍棒中間是“一段烏鐵”,顔色正和碇材的顔色相似。
4.木碇杆上有寬7厘米的鐵箍銹跡。鐵箍是為瞭加強整體強度、防止木材斷裂而安裝的。金箍棒兩頭“兩個金箍”,原來箍是在這裏用的!“烏鐵”當然不用上箍,“鐵力木”再怎麼“鐵”也是木,又長期泡在水裏,當然得箍一下瞭。
所以說,金箍棒簡直就是深滬灣的木碇杆或者泉州灣宋代海船所配木碇的翻版啊!
有趣的是,郭雍先生還提供瞭一條民間傳說,更映證瞭金箍棒和“碇子”的聯係:
當年三寶公(鄭和)下西洋,船隊經過泉州灣時,適遇颱風,一時浪濤激湧。三寶公立即下令將一根“鎮海針”投入海中,風浪頓時平息。
這個的緣起,是當地淺海處有一具巨大的古代鐵錨,錨的一爪部分露齣泥麵約0.3米,即使潮落時仍在水下,人眼看不見。漁民在此下網打魚,漁網常遭損壞,所以那一塊海域漁民代代相傳,幾百年來以為戒區。齣土後經分析,這具錨不晚於明初。
剝開這個傳說的神話外錶就會發現,這其實說的是鄭和隨機應變,下令拋錨。海船遇到颱風,靠譜的做法是找個安全地方拋錨。民間把鄭和神化瞭,拋的錨(碇子)也就化身為鎮海針瞭。插在泥裏的錨(碇子),不就像是金箍棒插在龍宮海底嗎?當然,貧道不是說和金箍棒有關係的一定是這一具錨(碇子),更不是說金箍棒的原型就是碇子,而是說金箍棒與碇子恐怕是有韆絲萬縷的聯係。
寫到這裏,貧道不得不再次佩服編齣“定海神針”的這位作者(當然,未必是世德堂本《西遊記》這一迴的最終寫定者),他給金箍棒攀瞭個闊娘傢!因為是棍子,所以能測深度,淺水直接一捅,深水係繩一扔。因為和水有關,所以先歸大禹管,後歸龍宮管,而龍宮又號稱是藏寶的地方。這真是黃藥師“彈指神通”的精微功夫。碇子和針,雖然大小懸殊,卻還真是一類東西,都是一根棍上掛根繩,而且兼顧瞭“生金棍”能大能小的傳統。如果把《西遊記》裏的武器做個人氣排行榜,第一非金箍棒莫屬。這麼一件大殺器的齣場,總得有點不凡的事跡不是?像雜劇那樣隨隨便便編個“生金棍”。就太low瞭。
金箍棒的含義是非常豐富的。李卓吾(即李贄,有人認為是明朝葉晝托名所作),評價金箍棒:“也有些猴氣。”因為它能大能小,可以看作是“心”的形象化,還有人認為它代錶瞭男性的生殖器。
這些解釋當然都很有意思,但是本文隻重文本和齣土實物,所謂“二重證據”。
至於為什麼金箍棒重“一萬三韆五百斤”,有人認為和內丹修煉有關,依據是人一天的呼吸次數是“一萬三韆五百息”。但是這個觀點沒有更多的材料論證,這裏就不多講瞭。
但是要注意的是,《西遊記》裏描寫金箍棒的時候,龍王先說它是一塊“定海神鐵”,孫悟空看到的時候,纔知道它又叫“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鐵論“塊”,如意金箍棒論“根”,早在《西遊記雜劇》裏,孫行者的武器就是“生金棍”瞭。這條生金棍也是能大能小,但並沒有提它是定海神鐵。可見,管金箍棒叫定海神鐵,這個梗是後起的。也就是說,金箍棒的這兩個名字,有兩個不同的來源。我們研究《西遊記》成書過程,不妨注意下,定海神鐵這個梗,是誰、又是怎麼編進去的。
貧道覺得,編齣定海針的這位作者,恐怕對海洋、水運非常瞭解。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海船上的各種工具,普通百姓恐怕也大多不認識。所以貧道想,隻有見過這種東西的人,纔編得齣這種梗。這位作者應該是一位住在東南沿海,至少也是大江大河邊上的人。
最後補充兩點:
1.據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的王四四先生迴憶,甘肅一帶的木匠,所用的測長度與深度的一種工具也叫“定子”,正是繩子拴著一根小鐵棍。可見無論海上還是陸上,甚至內陸地區都在使用瞭。
2.水利工程中用標杆來看水位,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這麼用,比如都江堰的石人就有這種功能。貧道所在的北京,自從2012年鬧過大水後,立交橋下麵都立有“定海針”瞭。
——————————第五十三講紅孩兒的親媽到底是誰—————————————————
從烏雞國齣來,就到瞭紅孩兒的地界瞭。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按原著來看,牛魔王是紅孩兒的爸爸,可是紅孩兒卻長得不是牛的樣子——他不長角。而且,他會三昧真火,牛魔王反而不會,三昧真火是道傢的絕密功夫,所以他根本就不是牛魔王的親兒子,而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
這個說法當然很好玩,但是貧道發現許多朋友竟然把這種解讀當成真的,這就不好瞭。
所以,這一講就來扒一扒紅孩兒的親爹親媽到底是誰。
我們解讀《西遊記》起碼應該看看原著。三昧真火並不是道傢的絕密功夫!所謂的“太上老君會三昧真火”,原著裏一個字都沒寫!我們普遍認為太上老君會三昧真火,其實都是因為86版電視劇《西遊記》太上老君的那句颱詞:“大膽妖猴!看我用三昧真火來煉他。”
孫悟空纔是紅孩兒的親爹?
《西遊記》裏除瞭紅孩兒,難道就再沒有人會三昧火瞭麼?請看下麵這段:
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瞭蟠桃,飲瞭禦酒,又盜瞭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裏。運用三昧火,煆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煆煉。煉齣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
這句話說得很清楚,如果說會的話,孫悟空纔會三昧火,太上老君會的是文武火。這何嘗是道傢絕密的功夫瞭?我們看,原著中除瞭紅孩兒,會三昧火的隻有孫悟空一位,假如真按“私生子理論”的邏輯來分析,那貧道就敢說紅孩兒是孫悟空的私生子!這當然好理解啊。
第一,原著除紅孩兒之外,隻有孫悟空會三昧火。這個可以任意檢索驗證。
第二,原著隻說紅孩兒“他曾在火焰山修行瞭三百年”,何嘗說他年齡就是三百歲?難道他一齣生就會修煉嗎?孫悟空被抓前和鐵扇公主有一腿難道沒有可能?他被二郎神抓瞭之後,鐵扇公主生瞭紅孩兒。紅孩兒齣生二百年後,有瞭修煉能力,纔能到火焰山修煉三百年嘛。
第三,紅孩兒為啥不像猴?這也可以理解啊,長相可以隨爸爸,也可以隨媽媽嘛。黃袍怪和百花羞生的兒子也沒說長得像黃袍怪嘛。白娘子的兒子許仕林難道就一定是一條卵生的蛇嗎?一句話,孩子隻要像夫妻其中一方就可以!
第四,孫悟空和鐵扇公主□□之後就被二郎神抓瞭,他也不知道鐵扇公主有沒有懷上。所以孫悟空先變牛魔王,要當紅孩兒爸爸;在芭蕉洞又變牛魔王,要當鐵扇公主老公。孫悟空七十二變,變什麼不行,非得兩次都變牛魔王,這難道不是一種試探?紅孩兒問孫悟空,自己生辰八字是什麼,難道不可以理解為對身世的求證?
貧道覺得這套邏輯,比那個漏洞百齣的“太上老君是紅孩兒的親爹”更縝密吧。
有人會摳字眼,說“三昧火”和“三昧真火”畢竟不一樣。其實在原著中,三昧火、三昧真火、真三昧火,是畫等號的。
這火不是燧人鑽木,又不是老子炮丹,非天火,非野火,乃是妖魔修煉成真三昧火。(這都告訴你瞭:不是老子炮丹!不是老子炮丹!)
菩薩道:“既他是三昧火神通廣大,怎麼去請龍王,不來請我?”
眾神道:“說起他來,或者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刹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修行瞭三百年,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
這些都指紅孩兒的火。那麼,文武火等於三昧真火嗎?當然不一樣。文武火是純正的道傢功夫。三昧火是佛傢功夫,是被道傢偷來的。這個問題,我們後麵再講。
按這種邏輯來分析,隻能越分析越亂!可見有些朋友連原著都沒前後看看就輕信瞭,還覺得是什麼瞭不起的神分析。
當然,貧道不會認為孫悟空真是紅孩兒他爹。隻想說明,這種把電視劇、原著攪在一起,連濛帶猜的邏輯,是很混亂的。我們要分析一下,紅孩兒這個人物,到底是怎麼來的。他有沒有親爹媽?如果有,是誰?
……
萬萬沒想到:西遊記 可以這樣讀(套裝上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