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三兄弟

毛澤東三兄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毛新宇 著
圖書標籤:
  • 毛澤東
  • 兄弟
  • 曆史
  • 人物
  • 傳記
  • 傢族
  • 湖南
  • 革命
  • 近代史
  • 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220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036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毛澤東唯1嫡孫毛新宇首次書寫傢族英烈傳奇

  兄弟情·戰友情·夫妻情·兒女情

  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的生命,精確還原毛傢兒女的革命曆程

  得意時看纔乾,失意時看心性,工筆細描毛澤東的傢國情懷

  200餘幅珍貴曆史照片展現毛澤東及其親人的生活細節

  隨書附贈毛澤東曾孫毛東東書法作品精美卡片

  繼擔任熱播電視劇《毛澤東三兄弟》總顧問後,毛新宇以紀實筆法再敘傢族傳奇


內容簡介

  毛澤東唯1嫡孫毛新宇首次書寫傢族英烈傳奇。

  全書以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三兄弟的人生和革命曆程為主綫,敘寫瞭毛澤東傢族成員在毛澤東的帶領下,走齣韶山、走嚮中國革命的曆程。

  對於毛澤東傢族為革命犧牲的六位親人,作者均有明確定位——楊開慧是一名忠貞的革命女性——她忠於革命,也忠於愛情;毛澤民是中國紅色財經工作的開拓者;毛澤覃是紅軍戰士,他做過紅軍獨立師師長;毛岸英為國際主義戰士;毛楚雄犧牲時十九歲,是一名少年英傑。作為共和國的第1傢庭,毛澤東傢族的革命史頗具代錶性,作者的書寫,也是努力將“小傢”放置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大傢”中,代錶一種主流的聲音。

  書中披露內容如韶山黨支部的創立情況、鞦收起義前的種種情形、楊開慧與毛澤東的分離、楊開慧及毛澤建的犧牲、毛岸英三兄弟的流浪、中央蘇區國傢銀行的建立、陝北石油礦的開采、毛岸英迴國後的情況等均有細節支撐,敘述鮮活;書中隨文插圖如部分毛澤東延安時期的照片,毛澤東傢族閤照,毛岸英的照片,毛岸青、邵華、毛新宇的照片以及部分曆史照片均為首次在齣版物中曝光,頗具價值。


作者簡介

  毛新宇,1970年齣生,毛澤東唯1嫡孫,毛岸青與邵華之子,祖籍湖南韶山。199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副軍職),少將軍銜、教授(研究員),戰略學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十八大代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青聯常委。長期從事毛澤東生平與思想、中共黨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中國通史的教學與研究。齣版有《爺爺毛澤東》《我的伯父毛岸英》《母親邵華》等著作十餘部。學術論文《毛澤東軍事戰略進攻思想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

目錄

前言迴韶山/ 001

第一章起始:韶山毛傢/ 011

毛順生夫婦/ 012

童年生活/ 020

為求學走齣鄉關/ 028

短暫的行伍生涯/ 031

一師學子/ 034

組織赴法留學/ 043

驅張運動與馬剋思主義者/ 047

第二章抉擇:棄傢革命/ 053

正月初八傢庭會議/ 054

一師附小毛庶務/ 060

參加中共一大/ 064

毛傢人積極入黨/ 068

第三章潮湧:湖南工農運動/ 075

安源的鬥爭/ 076

工人消費閤作社/ 081

水口山一記響鑼/ 088

農民問題:中國革命的關鍵點/ 091

韶山黨支部/ 099

考察湖南農民運動/ 107

第四章輾轉:大革命風雨/ 115

打開革命書報發行的局麵/ 116

尋找中國革命的齣路/ 123

團圓在武漢/ 128

鞦收起義前夕的幾件事/ 134

走自己的路,嚮山區進軍/ 139

白色恐怖下做齣版/ 142

毛澤建的犧牲/ 147

楊開慧之死/ 151

“三毛”流浪記/ 156

第五章星火:南方蘇維埃/ 167

三灣改編: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168

落腳井岡山:從茅坪到茨坪/ 172

紅色信使到井岡/ 179

第一次肅反/ 183

硃毛會師,紅軍誕生/ 186

艱難時刻:毛澤東在1929/ 193

兄弟之爭/ 200

團圓在葉坪/ 202

蘇維埃共和國毛主席/ 206

國傢銀行毛行長/ 213

赤白兩區的貨幣戰爭/ 219

振興蘇區經濟/ 223

紅白貿易特區/ 226

冒險主義籠罩紅都/ 229

被批鬥的日子/ 237

印鈔亂象與金庫轉移/ 241

第六章奇跡:二萬五韆裏長徵/ 245

長徵前的種種情形/ 246

長徵開始瞭/ 253

紅軍的齣路在哪裏/ 258

遵義會議,毛澤東成為核心領導/ 262

“紅軍票”的奇跡/ 266

長徵路上的大管傢/ 269

從四渡赤水到飛奪濾定橋/ 273

爬雪山,過草地/ 279

同分裂主義作鬥爭/ 282

長徵勝利在望瞭/ 288

長徵勝利,紅軍用腳走瞭二萬五韆裏/ 292

長徵路上的幾件事/ 296

留守紅軍被迫冒險轉移/ 301

毛澤覃犧牲時,身上搜齣毛澤東照片/ 304

第七章轉戰:陝北道路/ 309

在黃土高原上生存/ 310

開采石油與食鹽/ 314

斯諾到陝北/ 320

爭取東北軍和西北軍/ 324

西安事變:戲劇性的曆史轉摺/ 328

秘密接收巨額捐款/ 332

第八章涅槃:八年抗戰/ 337

改編成第八路軍/ 338

無可挽迴的齣走/ 345

領導新疆的財政改革/ 352

毛澤民的蘇聯之行/ 362

改變新疆的落後麵貌/ 368

毛澤民一傢被軟禁/ 373

毛澤民犧牲瞭/ 377

重慶談判,蔣介石沒打算要和平/ 381

毛岸英迴國瞭/ 389

第九章深情:革命與婚姻/ 397

毛澤東與羅一秀/ 398

毛澤東與楊開慧/ 401

毛澤東與賀子珍/ 412

毛澤東與江青/ 417

毛澤民與王淑蘭/ 420

毛澤民與錢希均/ 424

毛澤民與硃旦華/ 427

毛澤覃與趙先桂/ 432

毛澤覃與周文楠/ 434

毛澤覃與賀怡/ 438

第十章血脈:毛傢後人/ 441

英雄之子:毛岸英/ 442

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毛岸青/ 459

親情的紐帶:李敏/ 470

得愛最多的女兒:李訥/ 475

毛澤東失落的子女/ 479

斷瞭綫的思念:毛遠誌/ 481

“自傢孩子”:毛遠新/ 485

韶山人民的兒子:毛楚雄/ 488

後記/ 492

附毛祖人(毛澤東曾祖父)後裔簡錶/ 494


前言/序言

  前言 迴韶山

  我的故鄉,湖南省湘潭市韶山衝,是一個有靈氣的地方。

  每年我都會迴韶山。小時候父母帶我去,如今我和妻子劉濱一起,領著東東、甜甜去韶山衝。去看看那祖屋,依靠著巍巍韶峰。看看那祖田,二十餘畝土地,依舊齣産著糧食。還有傢門口的荷花池,一到夏天荷花綻放,我甚至能想象童年時的爺爺在池塘中嬉水的情景。韶山這片水土於我,是血脈相連,割不裂剪不斷的,這裏是我們的根。我的親人很多都在這裏齣生,在這裏成長,最終走嚮更廣闊的天地。對我們來說,這是起點,但卻並非終點。曆史是一個圓,但這個圓必將螺鏇上升。

  辛亥革命之前(1910年)爺爺從這裏走齣,去求學,尋找革命真理。五十六年前的夏天,再迴故鄉時,他已經是黨和國傢的領導人。屋子與當初相比,沒有多大變化,堂屋裏掛著曾祖父、曾祖母的遺像。爺爺站在像前,沉默,佇立,終於,他對隨行的人說:“這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父親得的是傷寒病,我母親頸上生瞭一個包,穿瞭一個眼兒。隻因為是那個時候??如果在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

  東南角屬於爺爺的那間小屋,靠牆是睡床,窗口有小方桌、木靠椅,床頭墩的牆上有油燈,早舊瞭,但依稀能夠照見舊書櫃內經年古舊瞭的書籍、筆墨。爺爺童年時曾經使用它們??當年的濛學孩童已經成長為一代領袖,領導著中國人民一路嚮前。爺爺走嚮前,靠近這些能夠喚起他記憶的物件,伸齣手摸一摸,好像他還是當年的那個石三伢子。

  第二天,即1959年6月26日,清晨5時許,爺爺往外走,工作人員不知道去哪,隻好跟著。爺爺上瞭山,來到瞭他父母墓前,獻鬆柏枝,鞠躬緻敬。清晨的薄霧輕籠著這片墓地,整個儀式肅穆簡樸但卻哀思沉重。曾經共同生活、奮鬥的親人,如今天人永隔,隻剩下墓碑上的字跡與爺爺遙遙相對:顯考毛公順生、顯妣毛母文氏老大人之墓。男澤東、澤民、澤覃敬立。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都是在五十歲上因病去世。他們不會知道,在他們身後,為革命,我們毛傢犧牲瞭六位至親,他們分彆是毛澤建、楊開慧、毛澤覃、毛澤民、毛楚雄、毛岸英。革命勝利瞭,新中國成立瞭,大傢有瞭,而韶山衝毛順生的這個小傢卻散瞭。曾祖父對爺爺的要求不高,他隻不過希望爺爺能夠繼承好傢業,照顧好親人,可是,誰想到會是笑中帶淚的結局!兩位兄弟已經青山埋骨,立在曾祖父母的墓前,爺爺該如何交代!那些不該如此早早離開的烈士,都是我們的親人啊!

  祭奠完畢,爺爺從山上下來,在鄉親傢門口坐下,點瞭一支煙。韶山的鄉親們圍在爺爺身邊,笑容燦爛,發自內心,所有人都為韶山齣瞭這樣一位傑齣的領袖感到驕傲。樹高韆丈,落葉歸根,當年那個潤芝迴來瞭!這是一種凱鏇,也是溫暖的擁抱。

  我們的親人中最早犧牲的是毛澤建。1928年5月,毛澤建姑奶奶在戰鬥中被捕,雖一度被營救齣來,但懷有身孕的她為瞭不拖纍同誌,堅決要求在當地隱蔽,繼續鬥爭。沒想到在生産之後,再次被捕。因毛澤建係“毛澤東之妹,‘馬日’前後,均負共黨要職”,敵人將其從耒陽押到衡陽,又從衡陽押到衡山,嚴刑拷打,威逼利誘,可她始終堅貞不屈,她在獄中寫道,“誓死為黨”,“毛澤東是大有希望的,革命一定勝利”。1929年8月20日,湖南衡山縣馬廟坪,毛澤建英勇就義,年僅二十四歲,就義前她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

  1930年10月24日晚,湖南清鄉司令部司令何鍵派人衝進長沙縣闆倉楊宅,逮捕瞭我的奶奶楊開慧,一同被捕的還有楊傢的保姆陳玉英和我的伯父毛岸英。他們用農村常用的公雞車,一路顛簸將三人推嚮長沙司禁灣陸軍監獄署。風雨如晦,這一天我伯父毛岸英剛滿八歲,他來不及過生日,便隨著我奶奶一同身陷囹圄。在獄中,有人問我奶奶:“你為什麼要做共産黨?你犯瞭法曉得嗎?”我奶奶答道:“我沒有犯法,是何鍵犯瞭法。”那人又說:“現在如果你能悔過自新就無生命危險瞭。”奶奶答:“我誓不屈服。關於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計較,不成功便成仁。”那人再問:“還有什麼話要說沒有?”奶奶輕描淡寫答:“我的話說完瞭。”當時毛、楊兩傢無人居長沙,我奶奶的六舅媽嚴嘉托親戚打聽獄中情形,又去監獄探望,我奶奶卻已抱定就義之念,她說,“死不足惜,隻望革命早日成功”,又說:“屋裏有塊青布料子,給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時穿的,年少時,傢父有訓誡:我楊傢死瞭人,不作俗人之舉!”1930年11月14日,我的奶奶楊開慧英勇就義,鞦風鞦雨愁煞人!這一年,她年僅二十九歲!不久,遠在中央蘇區的爺爺得知奶奶犧牲的噩耗,悲痛不已,嘆息道:“開慧之死,百身莫贖!”爺爺寄來三十塊銀元,以奶奶三個兒子的名義立碑,上書:“毛母楊開慧墓,男岸英、岸青、岸龍刻,民國十九年鼕立。”我的爺爺毛澤東寫得一手氣吞山河的詩詞,但寫給我奶奶楊開慧的那三首,卻是昂揚中有柔情、有悲嘆,纏繞著濃濃的思念。1921年,爺爺創作瞭《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剩有離人影。一鈎殘月嚮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那時爺爺與奶奶新婚不久。爺爺是一代偉人,但他不總是“指點江山”,他對奶奶的思念,正是一個丈夫對於新婚妻子的依戀;1923年,爺爺寫《賀新郎·彆友》,詞中有雲,“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豪放中含婉約,既英雄氣壯,又兒女情長;1957年,我的奶奶楊開慧已經去世二十七個年頭,爺爺寫 《蝶戀花·答李淑一》,生死茫茫二十七載,爺爺對奶奶的思念非但沒有淡漠,反倒因為時間的逝去,如酒似玉,更加醇美。“我失驕楊君失柳”,頭一句便點齣瞭奶奶在爺爺心中的位置,多麼可貴可嘆可愛可敬的“驕楊”!令人驚訝的是,1982年,在修葺奶奶的闆倉故居時,從楊傢大屋的舊牆壁的縫隙裏,竟然發現瞭奶奶被捕前寫的遺墨,其中那首五言古體詩《偶感》的第一章寫道:“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這是恨不得生齣翅膀,立刻飛去與爺爺團聚的奶奶啊!這是寜願捨棄自由,英勇就義,也不願發齣聲明和毛澤東脫離關係的奶奶啊!這是偉人之愛!這是韆古奇情!

  我的三叔公毛澤覃是堅定地跟著毛澤東走的毛傢三弟。他曾是硃毛會師的“信使”,後來成長為紅軍指揮員。因為戰功卓著,他曾獲得過一枚二級紅星奬章。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紅軍被迫長徵,紅區變白區,但根據地依舊需要有人留下繼續戰鬥。毛澤覃留下堅持遊擊戰爭。1935年4月26日,我的叔公毛澤覃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黃田坑村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遊擊隊員脫險,英勇就義,年僅二十九歲!

  我的二叔公毛澤民,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矢誌不渝地跟著毛澤東乾革命。他乾過齣版發行,也在中央蘇區做過國傢銀行行長,承擔著革命的財政總管的重任。1938年,二叔公接受黨的指派,化名周彬去新疆做統戰工作。1942年,新疆軍閥盛世纔逮捕瞭我叔公和陳潭鞦等共産黨員。在獄中,毛澤民慷慨陳詞,錶明“決不脫離黨,共産黨員有他的氣節”,“我不能放棄共産主義立場”!1943年9月27日,我的叔公毛澤民被盛世纔秘密殺害,時年四十七歲。

  毛澤覃之子,我的堂叔毛楚雄,1946年隨部隊突圍北上,在陝西鎮安縣文傢廟被當地僞保長殺害,年僅十九歲!

  我的伯父毛岸英齣生於湖南長沙,是我爺爺和奶奶的長子。他早年生活坎坷,隨父母革命四海為傢,1930年奶奶楊開慧被反動軍閥逮捕時,岸英伯父也一同被抓進監獄。隨後,他去瞭上海,進入大同幼稚園,後又因顧順章叛變被迫疏散,遍經人間苦楚,纔終於在組織的安排下轉道歐洲,去瞭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在那裏度過瞭青少年時光。1946年,伯父毛岸英迴到延安,加入瞭中國共産黨,他按照爺爺的要求去學種地,上“勞動大學”,而後搞過土改,做過宣傳,當過秘書,還做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新中國成立後,他和我的大姨劉思齊結婚,婚後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1950年春天,他曾隨李剋農同誌訪蘇並任翻譯。1950年10月,美國將戰火燒到瞭鴨綠江邊,我的伯父毛岸英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在誌願軍司令部做俄語翻譯和機要秘書,沒想到這一年的11月25日,我敬愛的伯父便在朝鮮大榆洞誌願軍作戰總部犧牲瞭年僅二十八歲的生命!這對於我們毛傢,對於爺爺,是怎樣的一種深悲劇痛!

  大浪淘沙,風雨兼程,我的爺爺毛澤東帶領著毛傢兒女經受住瞭考驗,中國革命終於迎來瞭勝利的曙光。爺爺胸懷廣大,心係天下,可一迴到韶山這片故土,物是人非,想到至親至愛一個一個從身邊離開,天人永隔,他的心怎能不滴血!但我相信爺爺不會懊悔當年自己一心革命,矢誌不渝地將毛傢兒女帶齣瞭韶山衝,走嚮瞭光輝又坎坷的荊棘路的。

  4月,小雨淅淅瀝瀝,韶山籠罩在一片迷濛中。我又和妻子劉濱帶著我們的一雙兒女東東和甜甜,站在毛澤東廣場瞻仰毛主席銅像,並獻上花籃,錶達我們對毛澤東和毛氏先烈的懷念。在毛澤東遺物館,我會不厭其煩指著那些遺物告訴我的兒子毛東東和女兒毛甜懿:“這是你太爺爺看過的書,這是你太爺爺坐過的沙發??”他們仔細聆聽著。他們年紀尚小,或許不能全然體會其中深意,無法深刻感受到曆史的重量。隨行人員問他們:“你是哪裏人啊?”毛東東和毛甜懿都會毫不猶豫地迴答:“我是韶山人。”是啊!說得多好啊!我們都是韶山兒女!我們從韶山走齣,走嚮中國。我的爺爺毛澤東帶領毛傢人走齣韶山的曆程,是一部史詩。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寫這段壯闊的曆史,尤其是毛澤東傢族烈士們的革命曆程,幾乎就是一部中國革命曆程的寫真。如今,錙銖纍積,終於有瞭這樣一本書獻給大傢。因為毛澤東傢族的革命曆程是我不曾親身經曆的,我的撰寫,也盡量以一種後輩的、相對客觀的學術的眼光去寫清楚這段個人、傢族與國傢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的曆史。好在有曆史文獻,更值得慶幸的是,許多毛傢親屬和老一輩革命傢自我小時候起,就開始嚮我講述毛傢的曆史。我胸中早有萬韆印象,而今,我的工作是還原,我像一個畫師,用點點滴滴曆史碎片去努力還原齣一幅壯麗圖畫,書寫毛澤東傢族烈士們不同尋常的人生。這是我的義務和責任,革命史與傢族史應當記錄、保存。

  五十六年前爺爺迴韶山,寫下七律:

  彆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韆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是一種怎樣的豪情!如今我們再迴韶山,探尋爺爺當年走齣韶山、震動世界的秘密。不氣餒,不妥協,不退讓,爺爺這個農民之子,以極大的毅力和極高的智慧贏得瞭勝利。但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是有著偉大的雄心壯誌的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毛澤東三兄弟》並非一部關於毛澤東本人及其兄弟的傳記,也並非一部描繪中國近代史的宏大敘事。它的核心,是圍繞著一個虛構的、充滿戲劇張力的傢族故事展開。故事的時間背景設定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個風雲變幻、動蕩不安的中國。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一個普通卻又在曆史洪流中被推到浪尖上的傢庭,展現瞭他們在戰亂、飢荒、社會變革中的掙紮與抉擇。 小說的主角並非曆史人物,而是一個由三位性格迥異、命運交織的兄弟組成的傢庭。他們承載著父輩的期望,也背負著各自的宿命。 長子,名叫“仁”,是傢中穩重而有擔當的一員。他肩負著照顧傢庭的重任,在時代的大潮麵前,他總是以一種近乎頑固的傳統觀念來處理問題。他信奉“長兄如父”,試圖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庇護傢人,去維係這個搖搖欲墜的傢庭。他勤勞樸實,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相信“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纔是安穩之道。然而,時代的巨變,特彆是土地改革和集體化的浪潮,讓他倍感迷茫和無所適從。他試圖在舊的秩序和新的現實之間尋找一條齣路,但常常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感到力不從心。他的內心充滿瞭矛盾:既想堅守祖輩的教誨,又無法迴避現實的殘酷;既渴望安穩的生活,又被捲入不可抗拒的變革之中。他的成長,是一個在舊有價值觀崩塌、新價值觀尚未建立的過程中,不斷摸索、碰撞、甚至妥協的過程。他的愛,是沉默而深沉的,體現在他默默的付齣和犧牲中。 次子,名叫“義”,則是一個性情剛烈,富有理想主義的青年。他年輕氣盛,對不公充滿憤慨,渴望改變現狀,追求光明。他早年接受瞭一些新思想的熏陶,對知識充滿渴望,也對革命抱有憧憬。他常常因為看不慣社會上的種種弊病而衝動行事,也因此與長兄仁産生瞭觀念上的衝突。義相信,隻有打破舊的束縛,纔能迎來真正的解放。他積極投身於當時的各種進步活動,試圖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他的道路充滿瞭坎坷與危險,他經曆瞭理想的幻滅,也見證瞭革命的復雜與殘酷。他的情感,是熾熱而激進的,常常錶現為對不公的呐喊和對正義的追求。他的人生,是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掙紮,在革命洪流中尋找自我價值,最終也可能被時代洪流所吞噬的悲壯篇章。 幼子,名叫“禮”,與兩位兄長截然不同。他天性敏感細膩,在時代的喧囂中顯得格格不入。他更關注內心的感受,對藝術和文學有著特殊的敏感。他體弱多病,無法像兄長那樣承擔起重體力勞動,也無法像兄長那樣參與到轟轟烈烈的時代變革中。他的世界,更多地存在於書本、音樂和自己的內心深處。在兄長們為生計奔波,為理想奮鬥的時候,禮常常扮演著一個觀察者的角色,用他獨特的視角去感受著時代的脈搏,感受著親情的溫暖與疏離。他對戰亂中的苦難有著深刻的體會,但他的錶達方式往往是含蓄而憂傷的。他的情感,是內斂而憂鬱的,體現在他對生命脆弱的感悟和對美好事物的眷戀中。他的存在,是這個傢庭中一個安靜而深刻的注腳,提醒著人們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還有個體細膩而真實的情感體驗。 這三兄弟的故事,並非孤立存在。他們的父母,尤其是他們的母親,是這個傢庭的精神支柱。她用她傳統的智慧和無私的母愛,試圖調和兄弟之間的矛盾,維係這個傢庭的完整。她的隱忍、她的堅強、她的無私,是那個時代無數女性縮影。她的命運,也與這個傢庭的命運緊密相連,她的喜怒哀樂,都是時代變遷下個體命運的真實寫照。 《毛澤東三兄弟》通過這三兄弟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們身邊形形色色的人物,摺射齣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轉型的陣痛。小說深入刻畫瞭在那個動蕩年代,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力,以及他們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齣的生存智慧、道德睏境和情感掙紮。 仁的保守與堅持,義的理想與衝動,禮的敏感與逃避,這三者構成瞭人性中復雜而真實的一麵。他們的選擇,他們的錯誤,他們的成長,都深深地烙印著那個時代的痕跡。小說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試圖展現每個角色內心的矛盾與掙紮,他們的善與惡,他們的愚昧與覺醒。 例如,當仁麵對土地被分、集體勞動時,他內心的糾結與痛苦;當義投身革命,卻發現現實並非想象中那樣簡單純粹時,他的幻滅與迷茫;當禮在戰亂中目睹親人的離去,他內心的恐懼與孤獨,這些都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齣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同時,小說也描繪瞭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眾生相。從地主富農的惶恐,到貧苦農民的期盼;從進步青年的呐喊,到舊式官僚的腐朽;從普通士兵的迷茫,到知識分子的思考,每一個角色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鮮活的圖景。 《毛澤東三兄弟》更注重的是對人性深處的挖掘,對個體在曆史大背景下命運的關照。它探討瞭親情、愛情、友情在時代的考驗下是如何維係、如何改變、甚至如何破裂的。仁對傢人的責任,義對理想的執著,禮對溫情的渴望,這些情感的交織與碰撞,構成瞭故事的血肉。 小說並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殘酷與黑暗,飢餓、戰亂、政治運動,這些都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麵前。但同時,它也展現瞭人性的光輝:在絕境中的互助,在苦難中的堅韌,在迷茫中的探索。 《毛澤東三兄弟》不是一部說教式的作品,它更多地是通過故事本身,讓讀者去思考。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留下瞭一係列引人深思的問題:在曆史的洪流麵前,個體應該如何自處?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應該如何調和?在巨變中,我們又將如何堅守內心的善良與原則? 這部作品,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個體命運的復雜與多舛,也映照齣人性的多麵與深刻。它用一種沉靜而有力的筆觸,講述瞭一個關於傢族、關於命運、關於時代的,屬於普通人的故事。它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曆史的厚重,體味到人生的悲喜,從而對那個時代,對我們身處的時代,都有更深的理解與感悟。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對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深刻反思。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曆史人物的深切理解,讓我看到瞭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在時代大潮中,他們所麵臨的艱難抉擇和內心掙紮。我尤其被書中對人物情感的細膩刻畫所打動,那些在曆史文獻中可能被忽略的細微之處,作者卻能敏銳地捕捉到,並用生動的語言將其呈現齣來。讀著讀著,我仿佛能聽到那個年代低語的嘆息,感受到那些人物在曆史巨輪下,渺小卻又頑強的心跳。作者的筆觸並非全然是歌頌,其中也包含著對曆史的反思和對人性弱點的審視,這種多維度的視角,使得這本書更具深度和啓發性。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進程,更是那個時代復雜的人性景觀,以及在動蕩年代裏,個體是如何在生存、理想與現實之間不斷斡鏇的。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巨大的曆史變革麵前,我們作為個體,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又會承受怎樣的代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有吸引力,初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靜而又不失力量感的色調所吸引,封麵上隱約可見的群山與人物剪影,讓人不禁聯想到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迫不及待地翻開,我首先被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史料考證所打動。書中對每一處細節的描繪都力求真實,仿佛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親身經曆那些曆史的瞬間。雖然我纔剛剛開始閱讀,但已經能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敘事張力在其中湧動。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通過細緻入微的筆觸,勾勒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波動,使得那些遙遠的革命者們變得鮮活而立體。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宏大敘事中不忘關注個體命運的處理方式,這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標記,而是充滿瞭人性溫度的故事。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背景下,個體的抉擇如何與曆史洪流交織,以及那些塑造瞭國傢命運的復雜人物關係。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像是一場與曆史對話的沉浸式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給我的閱讀體驗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新鮮感。作者的語言充滿瞭詩意和畫麵感,仿佛每一句話都經過精心打磨,能夠瞬間將讀者帶入到那個遙遠的年代。他對於細節的描繪,尤其是對環境和人物神態的刻畫,簡直可以用“齣神入化”來形容。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停下來,想象著那樣的場景,仿佛身臨其境。這種文學性的錶達,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敘述,變得異常生動有趣。同時,作者在敘事結構上也頗具匠心,他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一本正經地講述,而是巧妙地穿插、迴溯,讓故事的推進既有條理又不失懸念。這種非綫性的敘事方式,讓我更加沉浸其中,如同在迷宮中探索,每一次轉摺都帶來新的發現。我對作者駕馭如此宏大主題的能力感到由衷的欽佩,他用極具感染力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個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也因此變得更加深刻和立體。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史詩般的震撼,同時也伴隨著一絲淡淡的憂傷。作者以極為宏大的視角,描繪瞭一個時代群星璀璨的畫麵,那些名字,那些事件,都在腦海中留下瞭深刻的烙印。但他並沒有迴避曆史的殘酷,那些在變革中付齣的代價,那些犧牲,也同樣被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對曆史進程的敬畏,以及對那些身處其中的人們的悲憫。他並沒有簡單地評判,而是努力去還原曆史的真相,去理解那些復雜的人物和他們的決策。讀完某個章節,我會陷入沉思,思考著曆史的必然與偶然,思考著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這本書讓我對那個年代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革命和建設,更是關於人性、關於犧牲、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永恒博弈。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以及對時代變遷中,人類精神力量的深刻緻敬。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部曆史傳記,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作者並沒有將筆下的對象神化,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現瞭他們真實的生活軌跡和內心世界。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的豐碑,更有那些鮮活的、充滿人性弱點的個體。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常常會穿插一些對於當時社會背景的深刻剖析,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人物行為的動因,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局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人物內心矛盾的刻畫,那些在理想與現實、責任與情感之間搖擺掙紮的片段, resonate deeply with me。讀到這些地方,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看到瞭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是由遙不可及的偉人鑄就,而是由無數個普通人的選擇和堅持所構成。它讓我對“曆史”這個概念有瞭更人性化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視當下。

評分

媽媽要的書,京東下單很方便快捷。

評分

很不錯,各種照片,很全

評分

評分

好書,簡直真實寫齣毛傢三兄弟的故事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真心不錯!簡單全麵!!!

評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老總指定,,,,,,,,

評分

書已經收到,快遞很及時,包裝很好,質量也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