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以作為各藝術設計院校平麵構成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以為廣大藝術設計愛好者提供設計參考。 本叢書共包括10本,分彆配色設計方法與應用、展示設計入門與提高、設計思維與快速錶達、設計師必學的心理學、産品設計手繪技法、人機工學與設計應用、紡織品圖案設計與應用、平麵構成創意與設計(第二版)、現代圖案創意與設計、運動圖形設計初步,可供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專業師生使用。本叢書是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結閤的方式,對平麵構成的形式原理、平麵構成的形態(抽象形態和具象形態)、平麵構成的構成方式、平麵構成的空間以及肌理形式進行瞭詳細闡述,並在相關章節中精心設計瞭與內容相匹配的設計課題,提供瞭大量的課題設計範例。這一方麵便於學生理解章節內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麵也方便教師的課堂操作。
本書可以作為各藝術設計院校平麵構成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以為廣大藝術設計愛好者提供設計參考。
作者簡介
李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講師,1997年至今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基礎部從事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對設計基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 構成的概念及構成教育的發展 001
1.2 平麵構成的概念及學習目的 001
第2章 平麵構成中的形式 003
2.1 設計形式概述 003
2.2 平麵構成的形式規律 004
第3章 平麵構成中的形態 013
3.1 平麵構成中的抽象形態 013
3.2 平麵構成中的具象形態 019
3.3彩陶圖案中的幾何化形態 023
本章設計課題 027
課題1:點的構成 027
課題訓練1:點的網格構成 027
課題訓練2:點的動感構成 030
課題訓練3:點的形態構成 033
課題2:綫的構成 036
課題訓練1:幾何形綫的自由構成 036
課題訓練2:綫的裝飾錶現構成 039
課題3:點、綫、麵的綜閤構成 050
課題4:以彩陶紋樣為母題的點、綫、麵裝飾構成 054
課題5:來自生活的創意構成 057
第4章 平麵構成中的構成方式 065
4.1 構成概述 065
4.2 構成方式 067
本章設計課題 074
課題1:骨骼構成 074
課題訓練1:變化骨骼構成 074
課題訓練2:重復構成 076
課題訓練3:近似構成 080
課題訓練4:漸變構成 084
課題訓練5:特異構成 088
課題訓練6:發射構成 091
課題2:自由構成 094
課題訓練1:對比構成094
課題訓練2:形變構成097
課題訓練3:結集構成106
第5章 平麵構成中的空間109
5.1 傳統的平麵構成空間109
5.2 正負空間110
5.3 不可能空間112
本章設計課題114
課題1:抽象空間構成114
課題訓練1:幾何形的增值空間構成 114
課題訓練2:幾何形的二等形空間分割構成 118
課題訓練3:幾何形的多等形空間分割構成 122
課題訓練4:幾何形的不等形空間分割構成 129
課題2:具象空間構成 135
課題訓練:具象形態分割構成135
第6章 平麵構成中的肌理 139
6.1 肌理概述 139
6.2 肌理的錶現技法 139
本章設計課題 146
課題訓練:肌理構成 146
參考文獻 152
前言/序言
前言
平麵構成自引入中國以來,一直被列為中、高等藝術院校藝術設計專業重要的設計基礎課程。它的引入為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注入瞭新的內容,豐富瞭我國基礎教育的教學體係。它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為學生奠定瞭紮實的設計基礎,尤其對“形式”的訓練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對於現代設計來說,僅僅擁有設計的形式顯然是不夠的,本書在著重講述構成形式和規律的同時,對平麵構成中抽象形態和具象形態的造型方法,以及在設計中用於豐富畫麵的肌理都進行瞭全麵的講解。在抽象形態的研究中,聯係瞭中國傳統彩陶圖案進行進一步講解。
本書沿襲版的編撰結構,按照理論闡述結閤課題設計的形式進行。在理論闡述中以圖文結閤的方式,對平麵構成的形式原理、平麵構成的造型形態(抽象形態和具象形態)、平麵構成的構成方式、平麵構成的構成空間以及肌理設計進行講解。為便於教學的使用,在相應的章節裏安排瞭與內容相匹配的設計課題。課題的設計既有純形式的訓練,也有聯係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創意的訓練。對每一個訓練課題都圍繞課題目標、課題要求等方麵進行詳盡的解讀,以便於學生理解和操作。為開闊設計視野,拓寬創作思路,在每一個設計課題後麵都附上瞭豐富的課題示範圖例,這些示範圖例均來自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近年來的學生課堂習作。
作為第二版,本書結閤當下的藝術設計實踐和藝術設計教學,在平麵構成的形態章節中,加入瞭彩陶圖案中幾何化形態的內容,把平麵構成和中國傳統圖案聯係起來,引導學生學習傳統藝術的構成形式和法則,古為今用。在課題的設置上,在保留原有課題的基礎上,增加瞭來自生活中的創意等新課題,讓平麵構成更加貼近生活,融入生活,培養學生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從生活中尋找創作素材。
感謝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供的設計作品!
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李穎
2016年1月於蘇州
版前言
平麵構成自引入中國30 多年來,一直被列為藝術設計專業的重要設計基礎課程之一,豐富瞭我國的設計基礎教育教學體係,其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法,為學生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對“形式”的訓練,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平麵構成的核心內容是構成的法則和規律,但是,一旦法則和規律成為“模式”後,其弊端就顯現齣來瞭,如何揚長避短,需要廣大藝術設計教育者在教學中探索。
本書以圖文結閤的方式,對平麵構成的形式原理、平麵構成的基本元素、平麵構成中的形態(抽象形態和具象形態)、平麵構成的組織方式、平麵構成中的空間以及肌理形式進行瞭詳細闡述,並在章節後安排瞭與章節內容相匹配的設計課題和課題示範,這一方麵便於學生理解本章節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麵也方便教師的課堂操作。
本書的編寫得到瞭蘇州大學相關領導和老師的支持與幫助。書中課題示範的圖片均來自於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近兩年來學生的
課堂習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李穎
2012年6月於蘇州
好的,以下是為您準備的一份關於“平麵構成創意與設計(李穎)(第2版)”這本書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完全聚焦於該書所涵蓋的知識點,旨在為潛在讀者提供全麵的參考信息,同時避免任何明顯的AI痕跡。 --- 平麵構成創意與設計(李穎)(第2版)圖書簡介 全麵解析二維視覺語言的構建與創新實踐 《平麵構成創意與設計(李穎)(第2版)》是一本係統性梳理平麵構成理論基礎,並深入探索其實際應用與創意拓展的專業教材。本書旨在引導讀者掌握從基礎元素識彆到復雜視覺體係構建的全過程,特彆強調瞭理論知識與現代設計實踐的緊密結閤。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個完整而紮實的平麵構成知識框架。 第一部分:平麵構成的基礎與元素(理論基石的奠定) 本部分是理解後續所有設計操作的齣發點。它詳細介紹瞭平麵構成學的核心概念,明確瞭其在視覺傳達中的基礎地位。 構成要素的辨析與界定: 深入解析點、綫、麵這三大最基本構成元素在視覺中所承載的意義和錶現力。如何通過改變點的形態(大小、疏密、排列)來營造韻律感;綫的不同特質(粗細、麯直、方嚮)如何定義空間和引導視綫;以及麵的形狀、大小和肌理對整體畫麵的影響。 設計語言的錶達: 探討瞭形狀(幾何形、有機形、不規則形)的內在情感傾嚮。講解瞭如何利用這些基礎元素去模擬自然界和人工環境中的視覺現象。 空間關係的確立: 闡釋瞭正形與負形(Positve and Negative Space)的相互作用原理。強調瞭“留白”不僅是空間,更是構成的一部分,是平衡畫麵、突齣主題的關鍵所在。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則的應用(秩序與和諧的追求) 本部分側重於如何將無序的元素組織成具有美學價值的視覺結構,這是平麵設計中“秩序美”的集中體現。 視覺的組織規律: 全麵講解瞭對比、調和、韻律、節奏、平衡等核心形式美法則。 對比: 詳細區分瞭形態對比、方嚮對比、大小對比、疏密對比在增強視覺衝擊力和層次感方麵的作用。 調和(和諧): 探討瞭如何通過相似性、重復性、接近性來實現元素間的統一感和內在聯係,避免畫麵産生不必要的衝突。 韻律與節奏: 分析瞭周期性、漸變性、交替性重復在建立視覺流動感和時間感上的技巧。 構圖原理的實踐: 講解瞭經典的中心構圖、對角綫構圖、S形構圖、三角形構圖等,並結閤現代設計案例,指導讀者如何靈活運用這些經典模式來構建穩定或動感的畫麵。 第三部分:色彩構成原理與應用(視覺情緒的調動) 色彩是平麵構成中影響情感和信息傳遞最直接的要素。本部分深入解析瞭色彩的科學屬性及其設計應用。 色彩基礎理論重申: 再次迴顧色相、明度、純度這三個基本屬性,並結閤色輪進行直觀演示。 色彩關係的設計: 重點分析瞭各種色彩組閤關係的設計效果,如鄰近色、互補色、三原色關係等。講解瞭如何通過改變色彩的純度(加入灰色調)來控製畫麵的情緒傾嚮,從熱烈轉嚮沉穩。 色彩的象徵意義: 探討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顔色所攜帶的象徵意義和情感聯想,指導讀者在國際化設計項目中做齣恰當的色彩選擇。 光影與質感的錶達: 結閤色彩的冷暖變化,講解瞭如何通過色彩的漸變和明暗對比來模擬三維空間的體積感和不同材質的錶麵質感。 第四部分:肌理構成的探索(觸覺的視覺化) 肌理(Texture)是平麵設計中常常被低估但極具錶現力的構成元素。本部分專注於如何通過視覺手段來創造和運用肌理。 肌理的分類與生成: 區分瞭自然肌理(如木紋、岩石)、人工肌理(如編織、印刷效果)以及純粹的視覺肌理。 肌理的創造方法: 教授瞭多種通過點、綫、麵等基本元素疊加、變形、復製等手段來“繪製”齣具有特定觸感的肌理的方法。 肌理在設計中的作用: 分析瞭肌理如何增強畫麵的深度、豐富視覺層次,並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例如粗糙肌理的厚重感與光滑肌理的現代感。 第五部分:設計創意的拓展與方法(思維的激活) 如果說前幾部分是工具箱的構建,那麼本部分就是如何使用這些工具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 創意的激發途徑: 介紹瞭一係列啓發創意的思維工具,如聯想、類比、象徵、分解與重組等方法,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定勢。 視覺符號的提煉: 講解瞭如何從復雜的現實信息中提取本質特徵,將其轉化為簡潔、有力的視覺符號,這是現代標誌設計和信息圖錶設計的核心能力。 形態的生成與演變: 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對幾何形和有機形的變形、切割、組閤、嵌套等操作,來生成新穎且富含設計邏輯的視覺單元。 第六部分:綜閤運用與現代設計案例分析(實踐導嚮)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展示瞭平麵構成在當今設計領域中的實際應用。 版式設計的原則: 探討瞭平麵構成原理在書籍裝幀、網頁布局、廣告海報等綜閤版麵設計中的具體體現,強調瞭信息層級構建的重要性。 視覺識彆係統的構建: 分析瞭如何使用統一的構成元素、色彩體係和結構邏輯,來建立一套連貫的品牌視覺形象。 現代設計風格的解析: 通過對極簡主義、後現代主義、孟菲斯風格等不同設計流派的案例分析,展示瞭這些風格背後的平麵構成邏輯,幫助讀者理解風格的內在結構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模仿。 《平麵構成創意與設計(第2版)》以嚴謹的理論為支撐,以豐富的圖例和實例為引導,是所有緻力於提升視覺錶達能力的設計學子和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它不僅教授“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為什麼這麼做”,從而培養讀者獨立思考和創造獨特視覺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