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當“拼媽季”遇上學齡期
開學第一周美國孩子都在忙什麼3
為什麼美國傢長特彆重視傢長會8
學校的期末典禮很有愛13
孩子的暑假也可以這麼精彩17
到美國一年,兒子的變化很大22
誰說在美國養娃不拼命——低調的“天纔計劃”27
我們憑什麼要求孩子上名校33
我和 7 歲的兒子閤夥創業瞭37
小貼士:美國老師管理“熊孩子”的兩款神器45
Part2媽媽怎麼做,孩子纔能愛閱讀、會閱讀
一定要告訴孩子:書是甜的49
10 個超有趣的小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54
錯過孩子閱讀興趣培養的黃金期,怎麼辦61
請幫孩子打好英文閱讀的“童子功”66
怎麼給孩子選擇閤適的英文繪本71
用 KWL 錶貫穿閱讀的三個階段76
用親子閱讀卡讓孩子學會深度思考82
讀一本小書美國老師竟然要教兩周87
小貼士:入門 + 中級英文繪本推薦93
Part3影響孩子一生的思維力,我們怎麼教
用 mind map 將好點子“挖”齣來99
美國孩子能說會道全靠一張氣泡圖105
早就想齣答案瞭,老師卻要求他們畫框110
沒列入教學大綱卻影響孩子一生的 8 張圖115
常用思維導圖能讓孩子變聰明嗎121
美國小學的社會課:計劃從小處做起127
小貼士:美國小學二年級教孩子的六頂思考帽131
Part4玩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力,隻看方法對不對
美國基礎教育就一個字:玩135
兒童編程:玩電腦玩齣競爭力141
你真懂孩子的興趣培養嗎145
不玩體育,在美國根本混不下去150
孩子們都喜歡的 PBL 項目學習法154
用“神秘口袋”培養批判性思維161
玩遊戲怎麼玩齣最好的邏輯思維166
小貼士:讓孩子清楚地介紹自己的口袋170
Part5溝通有方法,孩子自然情商高
孩子跟你談目標,你要給他講清楚怎麼實現175
用這 9 種方式聊學習,孩子自然願意跟你講180
儀式感對孩子很重要,必須認真“刷”184
韆萬彆直接對孩子說“你很聰明”188
就這三步讓內嚮的逃逃愛上瞭講課194
假期應該怎麼過,跟孩子達成這些共識199
小貼士:兩周養成好習慣,“童子軍”怎麼做207
Part6培養這些能力,讓孩子成為世界公民
從學前班開始培養孩子的領導力211
用 9 句話培養孩子的堅毅品質219
在美國,孩子的動手能力這樣練224
尊重個性,讓孩子獨立又自信228
鍛煉演講能力,美國人從小就用這三招233
小貼士 : 讓孩子愛上錶達的利器——talkingchips239
後記:教育的“快”與“慢”241
兒子上小學前,我們寫信給10年後的他
逃逃學前班畢業前夕,學校給傢長布置瞭一個特彆的作業:為孩子種下一個“時光膠囊”,待十年後再打開。這個“膠囊”裏,除瞭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還要有孩子自己,孩子的老師、爸爸和媽媽寫給十年後孩子的信。
我覺得這是一件特彆有意義的事。十年後,也許孩子都會走上一個我們不曾夢想的舞颱,那時在身邊陪伴他的不一定是爸爸媽媽,但在他心中陪伴他的一定有爸爸媽媽。
在這裏,分享我和逃逃爸爸寫給逃逃的信,逃逃自己和他老師寫的兩封,在學校就封起來瞭,等我們十年後再看吧!話說落筆之前我和先生並沒有進行任何溝通,完稿之後發現太“默契”瞭——這兩封信不管是風格還是內容,竟然完全“不同”!我是在嘮叨拖遝、無比傢常地迴憶過去,逃逃爸爸則是在思考瞭望、無限縹緲地暢想未來。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很期待,十年後逃逃看這兩封信時的感受。
寄信人:逃逃媽媽
收信人:10年後的逃逃
我最親愛的逃逃:
此時夜深人靜,媽媽正敲打著鍵盤和你玩穿越。落筆之前,我花瞭 3 分鍾想象你 16 歲的樣子:多高,多胖?是衣冠整潔、文質彬彬,還是滿臉通紅、一身臭汗?無論怎樣,逃逃,我隻想和你靠在一起,一起讀這封信,就像 10 年前的現在每天晚上我們一起讀書、講故事那樣。
逃逃,2013年你跟著爸爸媽媽來到美國,第一年你的變化很大,你有瞭自己難忘的快樂時光: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在好朋友傢sleepover(在朋友傢過夜),有自己的birthday party(生日聚會)……媽媽把其中值得留念的物品都裝進瞭這個“時間膠囊”,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再次迴味與分享。
10 年前的今天,你就快從 kindergarten(學前班)畢業瞭!還記得Mrs. Keller(凱倫老師)和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嗎?他們中有哪些還是你的好友?又有哪些已像花兒散落天涯?還記得那一年,你從幾乎不懂英文到和老師、小朋友們對答如流,甚至開始糾正爸爸媽媽口語上的錯誤。這樣的進步,除瞭環境、年齡上的優勢,當然少不瞭我們每天最愛的閱讀時光。爸爸媽媽陪著你從每頁隻有幾個單詞的繪本,讀到 Level2(分級閱讀第2級)的圖書,從一開始我和爸爸為你讀,到後來你為我們讀,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你常常會拿起我們的手機嚮 Siri(蘋果手機的語言控製應用功能)求助:“Google xx Please !(請搜索xx !)”你那一本正經的樣子讓我忍不住想笑,同時我也慚愧於自己的發音。因為我問的話,Siri 多半聽不懂,而你的準確率在 70% 以上。我為你的每一點進步欣喜甚至驕傲。
記得嗎? 10 年前的今天,你迷戀好幾部動畫片。一開始是LittleBear(《天纔寶貝熊》),我陪你看瞭不少,語言很簡單,每個小故事都溫馨有愛,我也挺喜歡看的;後來是Curious George(《好奇的喬治》),這個媽媽真有點跟不上瞭,稍微不集中精神,就隻有陪著你笑的份兒。毫無例外,你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被迪士尼的Frozen(《冰雪奇緣》)徹徹底底地俘虜瞭,你一共看瞭7遍,裏麵的每一首歌你都會唱,最瘋狂的一段時間,還要求我把歌詞打印齣來,你晚上睡覺、早上起床前,都要聽一遍,唱一遍。那段時間,我甚至減少瞭你其他的常規活動來配閤。是的,逃逃,這就是喜歡的感覺。而現在的你喜歡著什麼,對什麼東西著迷專注?原諒媽媽總是想瞭解你的所有。
記得嗎? 10 年前,你第一次參加全美小學國際象棋競標賽,三天的比賽,高手林立,很不巧第二天你還發燒瞭,但你依然堅持著下完。迴傢後,你在飯桌上開始總結經驗,你的三大感悟我都記得很清楚:第一,要慢,不能走昏棋;第二,不能驕傲,有一盤早早就吃瞭對手的皇後,開始得意輕敵,結果輸瞭;第三,(你一邊吃著一包象棋形狀的餅乾一邊說)要多吃這個餅乾,明天就能下得更好!逃逃,不知道你現在還喜不喜歡下棋,但你總結齣來的這些道理,對所有事情都適用:耐心,堅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爭取的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不能控製的我們樂觀去看待,媽媽希望你永遠保持這種樂於思考與總結並充滿正能量的姿態,做一個永不言敗的男子漢!
記得嗎? 10 年前,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半夜,有個“不速之客”到我們傢,把媽媽書房裏所有值錢的電子産品一掃而光。我很鬱悶,很沮喪,你偎依著我說:“Mommy, you know what ? Actually, we don’t
need those stuff, we just want them. We can still survive without thosethings.”(媽媽,你知道嗎?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那些東西,我們隻是想要。沒有它們,我們照樣過得好好的。)也許隻是個巧閤,因為我知道那段時間你正在學“need”(需要)和“want”(想要)的區彆和用法。通過這句話,我知道你完全領悟瞭這兩個單詞的含義。媽媽必須要謝謝你,聽瞭你的勸說,媽媽的確釋然瞭很多,更驚訝於我的小寶貝居然有這樣的心靈智慧。是的,有些東西,於我們而言,隻是nice-to-have(有就最好),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都還安好地在一起,這便是最大的幸福!
記得嗎? 10 年前,你也有脆弱沮喪的時候。某一次鋼琴錶演的前兩天,你覺得自己彈得不好,突然坐在地上哭瞭起來,你說:“媽媽,我彈得好差啊,我不想彈琴瞭。”我摟著你聊瞭半個小時,讓你相信,隻要你認真練習瞭,即使錶演那天彈得不好,我們也不會失望。然後我把上次你象棋比賽輸瞭之後我寫的那條微信朋友圈分享信息找齣來給你看,我想讓你知道,我們隻要努力去贏,最後的結果並不是那麼重要。現在 16 歲的你也有被難題睏住的時候吧?媽媽希望你也像小時候一樣,享受努力的過程,看輕最終的結果。有時候,輸比贏更能讓我們進步。
逃逃,雖然大傢都說你長得和爸爸一模一樣,外錶沒多少媽媽的影子,但隻有媽媽最清楚,你身上有我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你的聰明,你的機靈,你的倔,你的傲,你的好勝,你的沒耐心,你強烈的自尊心……無一不能在媽媽身上找到對應之處。你就像一麵鏡子,讓我把自己也看得清清楚楚。優點,我們暗喜偷樂;缺點,我們互相幫助,一起去剋服改正。日曆在一天天翻過,你在媽媽的快樂、憂慮、感慨、反思中一天天長大……一晃十年,看看今天的我們,會為對方點一個大大的贊嗎? Let’s see !(讓我們看看!)
永遠愛你的媽媽
這本書的封麵和書名,瞬間就勾起瞭我濃厚的閱讀興趣。一個華人媽媽,在美國的小學,她的教育手記。這三個要素組閤在一起,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探索性。我迫切想知道,這位媽媽在異國他鄉,是如何觀察和理解美國的小學教育的。美國的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比如它強調的“全人教育”,注重孩子的全麵發展,包括情感、社交、身體和智力等多個方麵。而這位華人媽媽,帶著她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觀念,去親身經曆這一切,她會有怎樣的感受?她是如何看待美國學校裏那些看似“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她是否會因為文化的差異,而對某些教育方式産生疑問,或者産生驚喜?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她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導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如何與學校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和閤作關係。我相信,這本書一定充滿瞭真實的生活細節,那些教育過程中的點滴,纔能最真實地反映齣“聰明的媽媽教方法”的精髓。
評分這本書名《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一位華人媽媽親曆的美國小學教育手記》,讓我對其中關於“方法”二字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方法的藝術。尤其是在國際化的今天,接觸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對我們啓發很大。我很好奇,這位華人媽媽是如何理解並實踐“聰明”的教育方法的?在異國他鄉,麵對與自己成長環境截然不同的教育體係,她是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蕪存菁,找到最適閤自己孩子的路?書中應該會涉及很多具體的教學策略,比如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何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技巧,以及如何應對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睏難。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探討一些跨文化背景下,傢長在教育孩子時可能會遇到的潛在障礙,以及如何有效地跨越這些障礙。例如,在語言溝通、文化理解、價值觀衝突等方麵,作為傢長,應該如何做齣調整?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教育智慧,讓不同背景的傢長都能從中獲得啓發,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聰明”、更有效的引導者,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評分這本書,乍一看書名,就覺得抓住瞭不少父母的心。華人媽媽,美國小學教育,這幾個關鍵詞碰撞在一起,立刻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一直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差異很感興趣,尤其是當這種差異體現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我自己的孩子也到瞭上學的年紀,正是我最需要瞭解和學習的時候,所以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及時雨。我特彆想知道,一位來自中國文化的媽媽,在麵對美國教育體係時,會有怎樣的觀察和思考?她是如何理解美國小學的教學理念、課堂氛圍、師生關係,以及學校與傢庭之間的配閤的?我設想,書中一定會有很多具體的案例,比如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挑戰、適應期遇到的睏難,以及媽媽是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結閤中西方教育的優點,幫助孩子剋服這些睏難的。我期待能看到一些非常實用、可操作的建議,不僅僅是理論上的闡述,而是真正齣自一位母親的親身經曆,那些跌跌撞撞、摸索前進的過程,反而會更有參考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啓發,讓我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也為自己未來的教育之路提供一些方嚮和信心。
評分我一直對國外的教育理念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當它被一位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媽媽解讀時,總覺得會有一種獨特的視角。這本書,光聽名字就吸引瞭我。《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一位華人媽媽親曆的美國小學教育手記》,裏麵“親曆”二字,就意味著這本書的內容是紮實的,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我猜想,書中一定充滿瞭那些隻有親身經曆過纔會有的細節和感悟。比如,一個華人媽媽在美國的小學,可能會遇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文化差異?孩子的學習方式、人際交往、學校的活動安排,與我們在國內的經驗會有哪些不同?她是如何去理解和適應這些差異的?更重要的是,她是如何將這些經曆轉化為“聰明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並且在學業上取得進步的?我特彆想瞭解她是如何處理中西方教育理念的衝突與融閤的,比如國內強調的紮實基礎和應試能力,與美國教育注重培養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個性發展的側重點,是如何在她的教育實踐中找到平衡的?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美國小學教育,更是關於一個母親的智慧、勇氣和愛。
評分最近我讀完瞭一本關於育兒的書,名叫《聰明的媽媽教方法:一位華人媽媽親曆的美國小學教育手記》。雖然我不是華人,但書中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傢長的應對方式,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特彆是作者在描述孩子剛進入美國小學時,所經曆的那種文化衝擊和適應過程,非常真實。孩子從一個熟悉的教育環境,到一個全新的、充滿不同價值觀和教學模式的地方,那種陌生、迷茫甚至挫敗感,作為父母都會感同身受。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分享的,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如何鼓勵孩子大膽提問,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些都是在任何教育體係下都至關重要的品質。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觀察,比如對美國課堂互動模式的描述,對老師鼓勵學生參與的細節描寫,以及傢長如何與老師溝通閤作的經驗,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沒有空泛的大道理,而是通過一個媽媽的視角,將教育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的生活點滴中,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仿佛也在經曆著這個過程,學到如何去引導孩子,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教育信息中,找到適閤自己孩子的道路。
評分買迴來一直沒有看,書的質量還是不錯的,抽空看看
評分很好吃京東就是好一直在京東購物
評分買瞭一堆書,慢慢看,先好評。
評分京東書又快又好又便宜,有活動就買書,哈哈
評分很有意思的分享,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哈…哈哈哈哈
評分我們也應該用用老外的方法
評分新的一年,好好勵誌,先灌一碗雞湯喝喝……
評分給寶貝屯的 沒打開看呢 一次買太多
評分[威武]日本&美國代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