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6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它由涓涓细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锤炼、升华、成熟并稳定化的枢纽时期。
· 这个枢纽时期所形成的生存形态、生存法则,以及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精神特质,等等,都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具有极强的传承性。
· 这种具有极大稳定性与传承性的创始期文明形态,即为“原生文明”。
· 这种在早期国家时代生成的独具特色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是一个族群永恒的文明徽记,将之与其他一切族群的生存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就形成了世界民族之林中无数的“这一个”。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
· 文明的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永恒的安全底线,中国社会应该告别“不争论”的特殊时期了 。
· 一个唯yi以其本原形态延续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如何就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何就不能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根基?
· 在中国先秦文明无垠的素材海洋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未曾被发现的历史发展逻辑链条?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它们指向未来的历史延长线究竟在哪里?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是长篇史诗性力作《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全新史论作品。
这是一本力图理清中国前3000年文明史的书。
作者从中国为何文明意识苍白,为何没有自己的文明话语权的问题意识出发,经十数年研究思索,在创作《大秦帝国》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集结为三卷本《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首次提出中国原生文明的概念,重新书写中国前3000文明史,细致梳理了秦帝国之前中国历史的七大历史性跨越,总结出中国民族五大生存经验。
在这3000年中,华夏族群历经了七大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在其中的每一个时代,我们民族都曾经实现了一次巨大的文明跨越。经过七次大的历史跨越,我们民族终于登上了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顶feng——秦帝国时代,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成功地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统一,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奠定了永恒不朽的历史生存范式。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秦文明研究院院长。
中国当代四大历史小说家之一。同时以创建“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理论,成为整体研究中国文明的重要理论家。历时十六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2011年,《大秦帝国》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和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全新著有《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大争之世:战国》。
总 序 文明历史的叩问 001
第一编 远古文明与近古文明 019
第二编 早期国家文明 067
第三编 新文明酝酿时代 149
第四编 新文明爆炸时代 329
第五编 秦帝国时代 591
结 语 前三千年文明历史之反刍 838
跋 微木填沧海 863
上部目录
总 序 文明历史的叩问 001
第一编 远古文明与近古文明
聚合基因:神话时代与传说时代 021
百年治水:走出洪荒时代 044
第二编 早期国家文明
夏:国家文明的开端——早期邦联制 069
商:成熟的邦联制国家 088
西周:礼治社会——精密的联邦制国家 110
第三编 新文明酝酿时代
周文明的衰落 151
礼治冰河的解冻 175
小国争霸:政治变革之发端 216
大国霸业文明:政治变革之深化 237
大国蜕变与阵痛效应 269
两大时代的过渡 312
中部目录
第四编 新文明爆炸时代
战国社会鸟瞰 331
魏国李悝变法 352
楚国吴起变法 374
韩国申不害变法 394
齐威王驺忌变法 414
秦国商鞅变法 422
赵国武灵王变法 464
燕国乐毅变法 480
战争文明之巅峰 491
原典思想大爆炸 516
秦国政治危机 537
帝国序幕:诀别吕不韦集团 562
富国强兵:秦国实力大跨越 574
下部目录
第五编 秦帝国时代
统一首战:灭韩之战 593
两强终决:灭赵之战 611
和平岔道:灭燕之战 631
分治绝唱:灭楚之战 672
忘战灭国:灭齐之战 694
秦帝国整合民生 716
秦帝国创建统一文明 733
“三南”之忧:秦帝国统合岭南 777
胡患之战:秦帝国草原大反击 797
铁血风暴:秦帝国反复辟政治战 814
结语 前三千年文明历史之反刍 838
跋 微木填沧海 863
前三千年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
我们在前三千年的文明发展中,究竟有哪些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呢?
这里所说的历史经验,是指那些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在自己生存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文明延续五千余年,并进入当代社会的最基本的生存法则,而不是处置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技术性的策略与手段。
这样的文明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1)第一基本经验:以自觉的求变精神不断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
求变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从远古时期开始,在艰难而波澜壮阔的生存发展中锤炼出来的核心精神。求变精神的实质,是自觉摒弃保守的生存状态,是巨大的创造冲动意识。求变精神所以能够确立,来自我们这个民族对险恶的远古生存环境的抗争。
(2)第二基本经验:面对外部欺凌侵略,坚持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原则
民族文明的生存底线,是对外来侵略的抵御能力。就其实质而言,这种抵御能力就是战争能力在当时所达到的实际水准,以及战略掌控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战争能力低下,战略掌控盲目,或迟或早这种文明形态都会灭亡。这是我们在此前三千余年获得的最为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这一经验概括为文明生存拓展的最高战略,就是两个互为关联的基本原则:一是强力反弹,一是有限扩张。
强力反弹———面对强敌威胁欺凌,敢于展开坚决而强大的反击。
有限扩张———战胜之后的实际扩张,能够限定在可掌控的地域范围之内。
(3)第三基本经验:在文明冲突中自觉保持强大的消解融合精神
历史证明,决定一个民族文明命运的,绝不仅仅是战争与暴力。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特定文明在诸多文明竞争与冲突中的包容性。……归纳起来,就是由所有这些方面综合形成的文明形态,对本民族个体是否具有深刻的吸引力与强大的凝聚力?对不同民族文明的种种介入,是否具有包容性与亲和力?这是文明竞争与冲突中的软形式,它更为长久地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4)第四基本经验:强烈自觉的统一精神,霸气充盈的反分裂实践
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大民族能像中国这样,历经如此之多的分裂内乱而每次都能整合国家,整合文明,最终回归到统一国家与统一文明的道路上。历史的足迹反复表明,任何分裂势力在中国历史上从没有成功过一次———没有能将分裂割据地永久地脱离中国而另外建成一个国家。中国的国土,没有因为分裂内乱而永远丢失任何一块。
在中国文明的海洋中,最为炫目的明珠,就是统一精神。
(5)第五基本经验:以发掘培养杰出人才群为国家发展的生命线
……
总序 文明历史的叩问
一
漫漫岁月, 沧桑变幻。
人类历史在甘苦共尝中拓展伸延, 已经进境为工业文明与科学文明交汇的时代了。
整个人类的生命史, 是一部辽阔激荡、深远相续的文明创造史。只要人类的生命在延续, 人性的基本方面———善与恶的冲突就在延续, 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就在延续。任何力量都不能割断人类生命进程的连续性, 也不能割断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我们的今天, 曾经在昨天生长。我们的昨天, 不断在今天重演。我们的未来, 永远浸透着昨天与今天的重叠与沉淀。要走向更高的文明形态, 我们就必须摒弃种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 以高端文明的视野回望文明发展的足迹, 与我们的历史传统完成精神的对接, 对我们的未来方向做出清晰的选择。
人类前进的脚步, 永远经受着种种形式的历史质询。
1840 年以来, 自古老的中国打开封闭的大门, 就一直面对着文明史的严酷拷问。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 为什么近现代以来沦落为穷弱之邦? 百余年后, 当我们重新崛起的时候, 为什么仍然有着深刻而普遍的社会迷茫? 在西方文明面前, 中国为什么出现了黄色文明落后论、中国文化酱缸论? 我们的历史意识, 为什么不能明确地认知中国文明的根基? 我们对文明历史的价值评判标尺, 为什么始终没有社会共识性的基本标准? 我们的历史充满了烟尘浓雾, 充满了非理性纠缠, 问题人物与问题事件层出不穷, 原因究竟在哪里? 面对新的文明跨越, 我们为什么无法确认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坐标? 我们这个历史如此悠久的国家, 为什么始终没有自己的文明话语体系? 我们对自身文明史的反思与总结, 为什么两千余年来始终停留在史料整理、细节考证、编年叙述的技术层面上, 直至当代, 我们依旧没有总体反思的历史哲学意义上的突破?
……
问题太多太多, 答案太少太少。
我们的文明史意识苍白得惊人, 我们的文明史研究几乎是一片
沙漠。
要创建新的文明形态, 就不能回避基于生存法则的文明史叩问。
它来自我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发展需求, 来自我们赖以生成的久远
根基。
二
各个民族在各个时代, 都在对自己的历史进行着不断的回顾与总结。
西方人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文明史, 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文明史。人类各个国家各个民族, 都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文明史, 不断寻找符合当代需求的新答案, 而不是将某一时代关于文明历史的认识与评判, 当作永恒不变的金科玉律, 当作束缚自己的古老教条, 从而禁锢我们实现文明跨越的历史脚步。
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 曾经产生出庞大的史书体系, 曾经产生出汗牛充栋般的种种历史评判。可是, 既往所有的历史书写与既定结论, 都仅仅表明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 表明了那个时代的现实需求。对于今天的我们, 那些庞大复杂的评判体系, 显然已经与当代社会对文明历史的继承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了。那些价值观与评判体系, 对于我们, 已经成为一座座古老的历史遗迹, 它们具有无比丰厚的历史美感, 但却无法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精神基地。那些庞大的史书体系, 那些不断被发掘的历史遗存, 留给我们的, 只是丰沛充盈的历史素材。在无垠的素材海洋中, 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未曾被发现的历史发展逻辑链条, 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它们指向未来的历史延长线究竟在哪里?
甚或, 广阔的素材海洋中, 究竟还有没有被刻意掩盖扭曲的有用材料?
举凡这一切, 都得我们用当代高端文明视野, 去努力开掘, 去寻求新的答案。
三
地球环境的差异, 生命群体的庞大, 注定了人类一开始只能是天各一方。
大约上万年之前, 这些天各一方的人群, 渐渐形成了千姿百态而又相对稳定的原始生存方式。以不同的生存方式为根基, 在同一地域谋生的人们又渐渐形成了聚居的群落。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人类在各个地域渐渐形成了稳定的族群, 并先后进入了国家时代, 各自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早期生存形态。
这种稳定而自觉的生存形态, 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
作为近现代以来的人文科学概念, “ 文明” 这个词是西方人确立的。
文明, 英文是Civilization。在英语世界, “文明” 的含义是逐步演变的, 又是不断丰富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与《大美百科全书》对“文明” 概念的发展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说。在现代理念的意义上, 《美国传统词典》对“文明” 的内涵与应用, 又作出了理论说明,大体有六层含义:
其一,文明是人类社会知识、文化和物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标志为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文字的广泛使用,以及复杂的政治及社会机构的出现;
其二,文明是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中发展出的文化和社会类型;
其三,文明是对一种历史文化的概括,譬如玛雅文化、古罗马文化就是一种文明;
其四,文明是一种过程与状态,譬如人群的开化、教化,就是这样的文明过程;
其五,文明是一种蕴含着文化与智慧的优雅品位,是人的教养与修养;
其六,文明是一种社会状态, 譬如人们常说的文明社会。
这六个方面是文明理念的综合内涵。从总体上说, “文明” 是指与“野蛮” 状态相对应的一种人类自觉生存的高级状态。这种生存状态, 包括了人类在自觉生存状态下的一切基本方面, 也包括了它的整体形态。
中国社会的文明意识是什么样的状态?
历史文献证明, 中国当代文明意识的淡薄, 并不是先祖遗传的。中国人对“文明” 的概括比西方要早得多, 作为古典语汇的“文明”,其内涵也非常地逼近当代理念。已知的古典文献表明, “文明” 一词的最早出典, 是《尚书》与《周易》。
在《尚书·舜典》中, 有“濬哲文明, 温恭允塞” 的概括。古文献家对这句话的解释是: “经纬天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 《周易·大有》云: “其德刚健而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 是以元亨。” 另外,《周易·乾卦》的说明辞《文言》又云: “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
对于古典“文明” 的含义, 唐代学者孔颖达的具体说明是: “天下文明者, 阳气在田, 始生万物; 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顾名思义, 文明者, 文章之光明也。这就是说, 阳气升腾, 万物生长, 天下有了“文章”, 就会一片光明; 文明者, 文章之光明也。
那么, “文章” 是什么呢? 它为什么能给天下以光明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文献, 给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所说的文章的含义: 其一, 《论语》说, 文章是礼乐法度; 其二, 《左传》说, 文章是车服旌旗; 其三, 《楚辞》说, 文章是花草与织物的灿烂文采。
显然, 在我们的原典时代, 文章是社会秩序, 是生活状态, 是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所生发的灿烂华彩。用今人听得明白的语言来表述古典文献中的“文明” 内涵, 那就是: 依据天地运行而创造的生存状态、普遍基本的社会制度, 以及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华彩。也即经纬天地、照临四方的文章之光明, 就是文明。
这种古老而深邃的智慧理解, 不能不使我们发出由衷的惊叹!
四
人类社会究竟创造了多少种文明? 目前尚无确切计数。
关于世界文明史的基本理念, 当代有三种主要的说法。
其一, 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这部著作将人类古典文明看作多元化的发展, 并分作了21个类型: 西方基督教社会、东正教社会、伊朗社会、阿拉伯社会、印度社会、远东社会、古代希腊社会、古叙利亚社会、古代印度社会、古代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美尔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古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玛雅社会……后来, 汤因比又将其发展为31种, 我们不再具体罗列, 也不对汤因比的划分做具体的评价。
其二,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部著作自1970年出版以来, 连续再版七次。它的文明史基本理念是: 世界文明并不是以西方文明为轴心发展的, 而是多样化地有差异地发展的; 在文明生长时期与此后相当长的古典时期, 各个地区、国家的文明都是独立发展的。这种独立发展的古典文明, 有五个被作者列为专章论述的基本类型: 欧洲大陆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世界游牧文明。
其三, 美籍德国学者卡尔·A.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这本书有一个颇为惊人的副题——— “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他的基本理念是以政治体制模式为文明核心, 将人类文明分作两大类: 西方民主文明和东方专制文明。包括中国、埃及、俄罗斯等大国在内的大部分东方国家, 都是基于远古治水而生发的专制主义文明; 西方世界则是民主文明。
大量的世界文明史研究著作, 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 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不是单一的,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有多少个民族, 便有多少种文明形态。它们千姿百态, 色彩纷呈, 各具特色, 独树一帜。这些不同的文明, 不同的文明体系, 构成了人类生命史的灿烂华章。
值得注意的是, 在所有文明演进史的研究著作中, 关于文明起源与文明原创的探究与反思, 都居于绝对中心的地位。这一现象的形成, 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这个逻辑就是: 不清楚某种文明的起源根基, 不清楚某种文明的原创特质, 便不能了解这一文明的衍生传承法则, 更无法预测这一文明的未来变化趋势。
这一逻辑, 提出了一个必然的问题———
文明, 既然是社会生存发展的总体反映, 为什么还要受到远去的历史的制约?
五
文明, 是人类精神连续发展的外在化。
没有人类精神活动连续发展的积累, 便没有文明的创造, 没有文明的跨越。
正因为如此, 任何文明形态的根基都深深埋藏于久远的历史之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在它由涓涓细流汇成澎湃江河的历史中,必然有一段沉淀、凝聚、锤炼、升华、成熟并稳定化的枢纽时期。这个枢纽时期所形成的生存形态、生存法则, 以及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精神特质, 等等, 都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些稳定的传承要素及其综合形态一旦形成, 便如同生命基因对一个人的决定性影响一样, 将永远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 影响或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历史的发展轨迹。这种在早期国家时代生成的独具特色的稳定的生存方式, 是一个族群永恒的文明徽记, 将之与其他一切族群的生存方式显著地区别开来, 就形成了世界民族之林中无数的“这一个”。
这种具有极大稳定性与传承性的创始期文明形态, 我在1993 年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 序言” 中, 称之为“ 原生文明”。
原生文明,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入自觉生存状态的第一生命载体。
原生文明, 是一个族群摆脱自发生存状态, 进入到理性生存阶段的社会创造。
原生文明, 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延续的第一根基。
所谓历史传统, 所谓特殊国情, 所谓民族精神, 所谓价值理念,所谓国家性格, 所谓社会风习, 所谓民族文化, 等等, 从实际上说,都是文明大创造时期生成的这种具有极大稳定性的原生文明的种种体现。它们历经锤炼升华, 一旦稳定下来, 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其后, 无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轨迹如何演变, 原生文明都具有恒定的、难以改变的基本特质。
这种难以改变的基本特质, 在不同的文明体系中, 表现为方方面面的差别: 各不相同的文字, 各不相同的价值观, 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 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 各不相同的政治体制与权力运行方式, 等等。所有这些差别, 所有这些特殊性, 形成了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国家开端+文明爆炸+统一文明(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国家开端+文明爆炸+统一文明(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国家开端+文明爆炸+统一文明(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简直不要太快好吗?书本质量很好,觊觎很久了
评分一直想看,一直没时间看,正好,价格合适直接买来啊,希望不吃灰
评分书还没看,看介绍感觉不错,关键是价格低
评分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他很喜欢这套书,所以就赶上这个时候买来送给他了,棒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一看值得一买慢慢阅读
评分纸质装祯都不错。作为《大秦帝国》的配套作品,总结语记不错。
评分好书 有营养 看的津津有味 大赞京东
评分刚买回来的书,还没有看,看评价不错,有时间看看,希望好看
评分买了两千多块的书,新房的书房才填了一半,先把这次买的看完,双十一有活动了再买一拨,书的质量很好,京东上买书比单位发的书卡去新华书店买要方便的多,价格也不贵。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国家开端+文明爆炸+统一文明(套装共3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