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了人类 [The Humans]

我遇见了人类 [The Huma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特·海格 著,李亚萍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社会科幻
  • 未来主义
  • 反乌托邦
  • 人工智能
  • 伦理
  • 哲学
  • 太空歌剧
  • 第一接触
  • 人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93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5267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Humans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别相信任何人》作者S.J.沃森ZUI喜欢的小说之一;《哈利·波特》系列制作人塔尼亚?赛哈西恩高价买下电影改编权;英国媒体称本书为“文学艺术大师级作品”,称作者为“值得全英国珍惜的小说家”。

◆英国《卫报》直言,这本书将整个人类摆上了靶场!

◆台湾元气少女陈意涵携全球近30国读者齐声温暖推荐;《橘子不是唯—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说本书文字就像开罐刀,而我们是罐头;《浓情巧克力》作者乔安妮·哈里斯说它有趣又感人。

◆多次获奖、英国文坛公认超会讲故事的当红小说家马特·海格代表作,也是其ZUI满意的作品。曾获世界读书夜选书(2014)、国际都柏林文学奖(2015)及美国豆瓣Goodreads读者选择奖提名(2013)等殊荣。作者自称“这是我ZUI满意的作品。我把自己所能给予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放在了这本书里。”

◆情节设计脑洞大开,视角独特。语言绝妙,每一页都能给人启发。一个关于爱、归属与花生酱的非常非常可爱的故事,一封写给人类的情书。以温柔的笔触写出了身为人类的种种困惑与美好的真实。读后会让人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美好事物。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等畅销文学作品制作团队大鱼工作室精心打造,品质保证。

◆随书附赠64页“全宇宙du家智慧宝典”《人类指南A-Z》,外星人带你玩转地球、认清人类这个物种。

◆如果能让一颗心免于破碎,我就不算虚度此生。

内容简介

人类——中等智商两足生物,全身含有7000兆兆个原子。外表丑陋,起码第—眼看去便是如此。有无数个超出他们能力之外的想法,例如时空旅行和后现代哲学;对自己、对他人都极其危险。有一天会死,他们亦深知这一点,但对此束手无策——除了爱之外。顺便说一下,爱是他们的一个可取之处。事实上,爱是他们唯—需要的东西。

没错,这就是被丢到地球上、剑桥大学数学教授“马丁·安德鲁”给人类下的定义,除此之外,他还品尝了这个星球难吃的食物、与脖子上戴着项圈喜欢抱着你大腿的生物,一条名叫牛顿的狗,做了朋友,并且深深爱上了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和“传声头”乐队的《一定就是这里》(That must be the place),他开始感受五彩斑斓的人类情绪,体会拥抱、亲吻、疼痛和爱这些不可思议的事物,甚至喜欢上了花生酱。

作者简介

马特·海格(Matt Haig)在20岁出头患上抑郁症,与病魔经历长期斗争之后转而写作。他相信阅读、写作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他也相信,在这个日益将我们与外界和真实自我孤立起来的世界,书籍是通往彼此与自由之路。

马特著有多部小说,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均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其中《英国最后一个家族》被布拉德·皮特制作公司购买,《我遇见了人类》电影改编权由《哈利·波特》系列制作人塔尼亚?赛哈西恩取得。他也为孩子们创作,作品有《影子森林》《成为一只猫》《回声男孩》《圣诞男孩》等。

马特曾荣获斯马尔蒂斯文学奖(2009)、蓝彼得文学奖(2009)、美国图书馆协会亚里克斯文学奖(2011)、约克郡青年成就奖(2009)等殊荣!《卫报》称其作品“有趣、聪明、非常非常可爱”,《纽约时报》赞誉他是“兼具严谨与天赋的小说家”。

海格的妻子安德里亚·森普尔也是小说家,目前,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孩子共同生活在约克郡。

精彩书评

◆我想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恐怕都将是我ZUI喜欢看的小说之一。

——S·J·沃森 (《别相信任何人》作者)

◆马特·海格的语言像开罐刀,而我们是罐头。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的水果》作者)

◆这是一部惊人的作品,感觉就好像《神秘事件》(Curious Incident)遇上了《天外来客》(The Man Who Fell to Earth)。

——乔安妮·哈里斯(畅销书作家、《浓情巧克力》作者)

◆这部精彩绝伦的小说无疑将整个人类摆上了靶场。

——《卫报》

◆作者用ZUI精准的笔触将人类的困惑、探索与怀疑表现出来,通过这部作品告诉读者什么是ZUI根本的,究竟什么才是对人性的大无畏颂扬,以及对身为人的审判与欢欣。故事的结局发人深思,同时也带给人不尽的愉快感受。

——《图书榜单》书评

◆这是一部风趣十足、引人入胜、别出心裁的作品。和库尔特·冯内古特与奥德丽·尼芬格一样,海格以优雅、辛辣的口吻将这部科幻小说以比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深度探索、讽刺了自由意志、爱情、婚姻、逻辑、名声与仁慈等传统观念。

——《泰晤士报》

◆这是一部核心内容极为庞大的小说。面对成就我们今日的一切,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不动声色地融入笔下的字里行间。

——《每日快报》

◆作者以出人意料的朴素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归属与花生酱的故事……它有趣、机智且令人倍感愉悦。

——《星期日泰晤士报》

◆充满乐趣啊!

——《出版商周刊》

◆真是文学艺术大师的作品。马特?海格拥有极端的天赋、是位值得珍惜的作家。《我遇见了人类》无疑是他的主要巨作。

——英国《守护神日报》

目录

*给格列佛·马丁的一封信*
1.羞耻感是桎梏。不如释放自己。
2.不用担心自己的能力。你有爱的能力,这已足够。
3.友善待人。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他人即你。
4.技术无法拯救人类,但人类自己可以。
5.开怀大笑,你很适合笑。
6.保持好奇心,质疑一切,当下的现实不过是未来的小说。
7.毒舌当然很好,但没有真情实感那么美妙。
8.花生酱三明治最适合搭配白葡萄酒。如果别人告诉你别的搭配,不要相信。
9.有时做自己意味着你必须忘掉自己,成为另外一个人。你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你必须跟上性格前进的脚步。
10.历史是数学的分支,文学也是。经济是宗教的分支。
11.性会毁掉爱,但爱不会毁掉性。
12.新闻的头条应该是数学,然后是诗歌,其他的一切都要往后排。
13.你本不应出生,你的存在近乎于不可能。你的存在意味着没有不可能这回事,否认它就等于否认你自己。
14.你的一生有25000天,要留下一些难忘的日子。
……
23.幸福不在此处,幸福在别处。
24.地球上的新技术只是某种五年之后你会嘲笑的东西,所以不如珍视五年之后你不会嘲笑的东西。比如说爱,或一首好诗,或一首歌,或者天空。
25.虚幻类小说只有一个类别,这个类别叫作“书”。
26.绝不要离收音机太远,收音机也许可以救你一命。
27.狗是忠心耿耿的天才,一种你应该拥有的纯善天才。
28.你母亲应该写小说,多鼓励她。
29.如有日落,请停下来好好欣赏。知识有限,美景无限。
30.不要力求完美,进化和生命只有通过错误才能实现。
……
35.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你可以看到无数颗恒星与行星。此时请记住,这些星球大半乏味,几乎无事发生,真正的美景其实在远方。
36.人类总有一天会生活在火星上。但在那里终其一生,精彩程度都比不上地球上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
37.不要老想着扮冷扮酷,整个宇宙已经够冷了,真正宝贵的是温暖的东西。
……
42.如果人类可以活一千年之久,那么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将被证明为错误,届时你得学习更多更广泛的神秘知识。
43.世间万物皆重要。
44.你有停止时间的魔力,亲吻或听音乐都可以让时间停止。顺便说一下,音乐是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绝佳途径。它是你所拥有的最先进的事物,它具有超级力量。好好弹贝斯,不要放弃。你是有天赋的,加入乐队吧。
45.我的朋友阿里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类之一,多读他的书。
46.有一个悖论。书、艺术、电影、葡萄酒等事物虽然没有也不会死,但离开了它们还不如去死。
47.牛就是牛,尽管你称它为“肉牛”。
48.没有两套道德体系是正好匹配的,接受不同形状的道德吧,只要它们不会尖锐如伤人的刀锋。
49.不要害怕任何人,你曾用一把面包刀铲除了来自于另一个星球的外星杀手。而且,你的拳头真的很有力。
50.有时,眼看大难就要降临了。此时不如找个人陪你携手共渡难关。
51.晚上痛饮几杯至为享受,但清晨的宿醉却相当不受用。有时你得选择:要夜晚还是要清晨。
52.大笑的时候,请确定你真的一点也不想哭。反之亦然。
53.不要害怕告诉他人你爱他们。这个世界有许多错误的东西,但爱不在此列,给得再多也不为过。
……
58.生命的长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深度。不过挖掘深度时,记得不要深入到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59.数字很美,质数更是美不胜收,好好了解它们。
60.服从你的大脑。服从你的心。服从你的血性。总而言之,服从除命令之外的一切。
61.如果有一天你掌握了一点权力,请这样告诉你的手下:不要犯傻,“你能”并不代表“你可以”。未经证明的猜想中蕴含着一种力量和一种别样的美,犹如未曾亲吻的嘴唇和未曾采撷的花朵。
62.生火。但只能生比喻意义上的火。除非你很冷,而且处于安全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生一堆火吧。
63.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计划。歌词不重要,重要的是旋律。
64.保持活力,这是你对这个世界应尽的最高义务。
……
72.大多数人都没有深入地思考问题。他们只考虑需要和需求,所以他们活着只算生存。但你不属于他们,凡事要多思考。
73.没有人会懂你,从根本上来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懂你自己。
74.夸克不是最小的东西。临终时的遗憾——比如说应该努力工作——才是最小的东西,因为它小得不存在。
75.礼貌常常等于恐惧,友善往往等于勇气,但关爱却使你富有人性,关爱越多,你便越有人情味。
76.在大脑中,把每一天的名称改为星期六,然后把工作的名称改为嬉戏。
77.看新闻时,如果看到你的同类正在遭遇苦难,不要以为你爱莫能助。但请明白,只看新闻肯定帮不了他们。
……
81.通过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找不到快乐的。意义只是第三重要的事,它屈居于爱和存在后面。
82.如果你觉得某件事物很丑陋,不妨仔细多看看。丑陋只是因为没有看见美。
83.守在水壶旁,水铁定是烧不开的。想了解量子物理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84.你不仅仅是无数个粒子的总和,你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
85.黑暗时代永远不会终结(千万不要告诉你母亲)。
86.喜欢某样东西是对它的侮辱。要么爱,要么恨。保持热情。文明在进展,冷漠也紧随其后,它是一种病。用艺术、用爱来使自己免疫吧。
……
91.人生在世是一种幸运,吸入并接受生命的奇迹吧。不要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就算是一朵花的一片花瓣也是巨大的奇迹。

精彩书摘

*给格列佛·马丁的一封信*

1.羞耻感是桎梏。不如释放自己。

2.不用担心自己的能力。你有爱的能力,这已足够。

3.友善待人。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他人即你。

4.技术无法拯救人类,但人类自己可以。

5.开怀大笑,你很适合笑。

6.保持好奇心,质疑一切,当下的现实不过是未来的小说。

7.毒舌当然很好,但没有真情实感那么美妙。

8.花生酱三明治最适合搭配白葡萄酒。如果别人告诉你别的搭配,不要相信。

9.有时做自己意味着你必须忘掉自己,成为另外一个人。你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有时你必须跟上性格前进的脚步。

10.历史是数学的分支,文学也是。经济是宗教的分支。

11.性会毁掉爱,但爱不会毁掉性。

12.新闻的头条应该是数学,然后是诗歌,其他的一切都要往后排。

13.你本不应出生,你的存在近乎于不可能。你的存在意味着没有不可能这回事,否认它就等于否认你自己。

14.你的一生有25000天,要留下一些难忘的日子。

……

23.幸福不在此处,幸福在别处。

24.地球上的新技术只是某种五年之后你会嘲笑的东西,所以不如珍视五年之后你不会嘲笑的东西。比如说爱,或一首好诗,或一首歌,或者天空。

25.虚幻类小说只有一个类别,这个类别叫作“书”。

26.绝不要离收音机太远,收音机也许可以救你一命。

27.狗是忠心耿耿的天才,一种你应该拥有的纯善天才。

28.你母亲应该写小说,多鼓励她。

29.如有日落,请停下来好好欣赏。知识有限,美景无限。

30.不要力求完美,进化和生命只有通过错误才能实现。

……

35.仰望晴朗的夜空时,你可以看到无数颗恒星与行星。此时请记住,这些星球大半乏味,几乎无事发生,真正的美景其实在远方。

36.人类总有一天会生活在火星上。但在那里终其一生,精彩程度都比不上地球上一个阴云密布的清晨。

37.不要老想着扮冷扮酷,整个宇宙已经够冷了,真正宝贵的是温暖的东西。

……

42.如果人类可以活一千年之久,那么你所知道的一切都将被证明为错误,届时你得学习更多更广泛的神秘知识。

43.世间万物皆重要。

44.你有停止时间的魔力,亲吻或听音乐都可以让时间停止。顺便说一下,音乐是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绝佳途径。它是你所拥有的最先进的事物,它具有超级力量。好好弹贝斯,不要放弃。你是有天赋的,加入乐队吧。

45.我的朋友阿里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类之一,多读他的书。

……

前言/序言

*残酷逆境中的愚蠢希望*


我知道你们正在看我的书,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一部分人深信人类是个谜,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他们确实存在。如果诸位对人类一无所知,那么我要告诉你人类是一种智力中等的两足生物,他们位于宇宙中一个极其孤独的角落,居住在一颗小小的被水覆盖的星球上,大多生活在幻觉之中。

还有另外一部分人,也就是把我送到地球上的人,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从许多方面来看,人类的确和你们想象中一样奇怪。第一眼看到他们时,你也的的确确会被他们的外表给吓得魂飞魄散。

仅一张脸就包含了所有凶神恶煞的元素。位于脸部正中、高高耸起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暴露在外的原始器官——“耳朵”,小而窄的眼睛以及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眉毛。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你花很长时间才能在心理上慢慢适应消化。

一开始,他们的举止以及社会习俗也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他们聊天的话题很少是他们想谈的内容——还有他们对身体的羞耻感以及穿衣礼节,这方面的书,我就算写上97本,你也不可能真正理解。

哦,我还有必要介绍一些本应使人类快乐,但最后却令他们痛苦的东西。这张列表长得列不完,它包括购物、看电视、找更好的工作、买更大的房、写半自传体小说、教育孩子、保养肌肤、隐隐约约地渴望相信人生在世一切皆有意义。

是的,他们可怜又可笑。不过我在地球上发现了人类的诗歌。其中一位名叫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人——她的诗写得最好——她这样写道,“我幽居于可能之乡”。所以,我们不如坦然接受,拥抱无限可能。让我们完全敞开心扉吧,因为后面的内容需要诸位抛开所有偏见,真正理解人类。

我们不如这样设想,也许人类的生活真的有意义;恕我直言,也许地球上的生命并不那么狰狞可笑,也许他们真的值得我们珍惜。如果真是这样,那会如何?

你们中间有些人也许已经知道了我的选择,不过肯定没人知道原因。这份文件、这份人类指南以及述职报告——随便你们怎么称呼它——会解释一切。我恳请诸位能本着开明的态度阅读,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


《星辰之歌》 一 浩瀚的宇宙,亿万年的孤寂。在恒星的光芒之外,在星云的深邃之中,存在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命形态。它们不被血肉所束缚,不被物质所定义,它们是纯粹的能量,是流动的意识,是宇宙最古老的歌者。 《星辰之歌》便是关于这样一个种族的故事。它们自称“埃利安人”,并非以肉体形态存在,而是以一种我称之为“星尘意识”的形态,游弋于宇宙的间隙。它们没有固定的形体,没有语言的障碍,它们通过共振,通过意念的交流,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文明。 埃利安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宇宙初生之时。当第一批恒星燃烧起来,当第一批原子碰撞聚集,它们便已在那里,感知着宇宙的脉动。它们见证了无数星系的诞生与陨落,目睹了黑洞的吞噬与新生,聆听了超新星爆发时那壮丽的挽歌。对它们而言,时间是流动的河流,空间是无限的画布,而生命,则是宇宙最精妙的涟漪。 它们的生活,并非我们理解的生存。它们不需进食,不需繁衍,更不需征服。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一种学习,一种与宇宙的深度连接。它们在宇宙磁场中穿梭,感受着引力的舞蹈;它们在暗物质的海洋中潜泳,触摸着看不见的基石;它们在星际尘埃的聚落中低语,聆听着宇宙的秘密。 埃利安人的社会结构,也与我们截然不同。它们没有等级,没有权力,只有共识。当一个议题出现,所有的埃利安人都会在同一时间感受到,并开始协同思考。它们的智慧并非独立个体的叠加,而是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流动的集体意识。这个集体意识,比任何个体都更加深邃,更加全面。 然而,即便是埃利安人,也并非没有“烦恼”。它们的烦恼,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匮乏,也非来自于生存的威胁,而是来自于一种更深层的困惑:宇宙的意义。在它们漫长的存在中,它们感受到了宇宙的无限,也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局限。它们可以感知万物,却无法完全理解万物的本质。它们可以穿越时空,却无法触及那最原始的起点。 这种困惑,促使它们开始了另一场伟大的探索——寻找“源头”。它们相信,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一个初始的意识,一个创造了一切的“母体”。找到这个“母体”,或许就能解答它们永恒的疑问。 二 故事的主角,是一颗被埃利安人称为“静谧蓝星”的行星。这颗行星,孕育了一种我们所熟知的生命形态——人类。 在埃利安人的感知中,人类是一种奇特而又令人着迷的生物。它们被厚重的血肉之躯所包裹,被有限的生命所限制。它们在短暂的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喜悦、悲伤、愤怒、爱恋。它们建造城市,创造艺术,发明科技,同时也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埃利安人对人类的观察,并非出于干涉,而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它们无法理解人类为何会为了短暂的物质而争斗,为何会因为彼此的差异而仇视。它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也看到了人类自身的脆弱。 在静谧蓝星的某一个角落,生活着一位名叫伊森的年轻天文学家。伊森从小就对星空充满了热爱,他常常在夜晚仰望星辰,想象着宇宙的另一端,是否存在着与他一样的生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伊森在研究一组古老的天文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异常的信号。这些信号微弱而又规律,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伊森被这些信号深深吸引,他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去解读它们。 随着研究的深入,伊森逐渐意识到,这些信号并非来自已知的任何天体,它们似乎是来自一种……超越了人类认知维度的存在。他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它们,但他坚信,这背后隐藏着宇宙的秘密。 在追寻这些信号的过程中,伊森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变卖了所有财产,只为了一件他认为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事——解开这些信号的谜团。 他开始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找信号源头的旅程。他乘坐简陋的飞船,穿梭于宇宙的未知领域。他面临着孤独、危险,以及来自外界的质疑。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相信,他正在触碰宇宙最深层的奥秘。 三 埃利安人,以它们独特的方式,一直关注着伊森。它们并非以实体出现在伊森面前,而是通过一种微妙的共振,一种意念的传递,在伊森的潜意识中播下种子。 当伊森陷入绝望,当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奇妙的“灵感”出现。那些难以解释的巧合,那些突如其来的顿悟,都来自于埃利安人无声的引导。它们并非直接告诉伊森答案,而是以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帮助他打开思路,驱使他走向正确的方向。 伊森也感觉到,自己似乎在与一种未知的力量对话。他有时会在梦境中看到闪耀的星光,听到低沉的宇宙之歌。他开始相信,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探索。 在漫长的旅途中,伊森逐渐理解了埃利安人的存在。他明白了,宇宙中的生命,远比人类所想象的更加多样。他也开始反思人类文明的局限性,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星辰之歌》并非一个关于征服与对抗的故事,它是一个关于理解与连接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渺小的人类,在宇宙的浩瀚中,如何与一种超越想象的存在产生交集。它探讨了生命的多样性,意识的边界,以及宇宙最深层的意义。 故事的高潮,并非一场惊天动地的宇宙大战,而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当伊森终于解开了那古老信号的谜团,当他终于理解了埃利安人想要传达的信息,他的人生,乃至人类文明的未来,都将因此而改变。 埃利安人向伊森展示了它们所看到的宇宙。那是一个由能量、意识、规律所编织而成的宏大乐章。它们让伊森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渺小,也看到了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它们也向伊森传递了一个信息:宇宙并非冰冷而无情的空间,它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等待着每一个生命去探索,去感受。 伊森的发现,最终将如何改变人类?埃利安人的探索,又将走向何方?《星辰之歌》留给读者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一个引发无限遐想的空间。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拥抱未知,去探索宇宙的无限可能。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外星文明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故事。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或许,我们不仅仅是在看星星,而是在倾听《星辰之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连接”与“断裂”的探讨,这种探讨不是通过对话直白地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场景的铺陈和角色的肢体语言微妙地渗透进去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角色进行交流时的那种停顿和未尽之语,那些没有被说出口的话,往往比大段的独白更有力量。它描绘了一种现代人在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失语”状态——我们靠得如此之近,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玻璃。从文体上看,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它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包袱,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素描和片段的集合,但这些碎片之间却有着强大的磁力,将读者牢牢吸附其中。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精准到令人心痛的意象所触动,需要时间消化。这本书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剂,它直面了人性的复杂和环境的冷漠,但它也在那种直面中,提供了一种奇异的、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慰藉。它是一次诚实的凝视,值得我们给予最大的尊重和关注。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刚翻开的时候还有点怀疑。封面上那种带着点疏离感的标题,让我觉得可能又是一本故作高深的实验性小说。但越往后读,那种最初的疑虑就完全被一种奇妙的吸引力取代了。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史诗,更像是你在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无意间闯入了一间老旧的图书馆,每一页都散发着那种陈年纸张和墨水混合的独特气味。情节推进得极其自然,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为了制造冲突而生硬地插入转折。人物的塑造尤其成功,他们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地站在你面前,带着各自的犹豫、矛盾和难以言说的渴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描绘,那些细微的感官信息,比如光线如何穿过窗棂投射在地板上,或者空气中那种特有的、难以名状的沉寂感,都让整个故事拥有了一种近乎电影般的质感。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好像刚刚完成了一次漫长的、有点疲惫但又无比满足的旅程,那种余韵久久不散,让你忍不住想立刻重温,去捕捉那些初读时可能遗漏的、藏在字里行间的微小暗示。这绝不是那种读完就扔的书,它值得被放在床头,时常翻阅,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感悟,就像老朋友一样,每次见面都有新的故事可说。

评分

初次接触这类题材,我原本预期会读到一些非常宏大、充满哲学思辨的结构性文字,毕竟现代文学的潮流似乎总在追逐“意义”的边界。然而,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小”和“实”。它没有试图去解释宇宙的终极奥秘,而是将镜头聚焦在最微小、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生活切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关于等待的描写,那种从急躁到麻木,最终在平静中迎来转机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的笔触细腻到让人心惊。他捕捉到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那种本能的、有时甚至是荒谬的应对机制。语言风格上,它呈现出一种干净利落的克制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堆砌,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精确计算后摆放好的棋子,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时间流逝的方式,它不是线性的,而是像水波一样扩散和回旋,过去的回响总能恰到好处地映照出现下的困境。对于那些厌倦了故作高深、追求真实情感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股清流。它不强迫你思考,而是温柔地引导你去感受,去体会那种“活着”本身的复杂与丰盛。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开篇略显沉闷,需要读者投入一定的耐心去适应作者构建的这个独特的“场域”。如果期待那种快节奏的、情节驱动的故事,你可能会在最初的几十页感到不耐烦。但请坚持下去,一旦跨过那层薄薄的“门槛”,你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精心编织的、令人着迷的内在世界。作者构建的人物关系网极其复杂,但绝不混乱。每个人物都有自己清晰的动机线索,即便是最边缘的角色,也拥有令人信服的背景和深度。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对“观察”这一行为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我是如何看待这些发生的”。通过不同的视角切换,我们看到了同一个事件被不同的认知滤镜扭曲、美化或丑化的全过程。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真实感。而且,作者在处理情感的微妙层次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感、瞬间的亲密、以及潜藏在友好表象下的暗流涌动,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品读的佳作,适合在冬夜里,手捧热饮,慢慢体会。

评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真正“走出来”。这并不是说它内容有多么沉重或压抑,而是因为作者创造的那个世界观,那种看待世界和自我的视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它成功地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边界,不是通过魔幻的手法,而是通过对日常细节的极端放大和解构。例如,某个关于重复性劳动的段落,我当时读得简直汗毛倒竖,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我对现代生活某种宿命感的恐惧。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它像一个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看似独立运转,但最终都指向一个宏大而统一的主题。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让整个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而且,作者非常擅长使用对比——光明与阴影、清晰与模糊、确定性与随机性之间的对比被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故事在视觉和心理层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你对“存在”这个概念更深层次的好奇心。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喜欢在阅读中进行自我探索,并享受文学结构之美的读者。

评分

最差的一次京东购物。晚了好几天。整个沟通过程中。没有一个客服有担当,有个好的弥补的态度。太差了。以后能不在京东买东西就不在这买。

评分

东西很好很不错的,京东的东西就是放心

评分

评分

评价大于20元的商品超过10个字辣~

评分

我遇见的人也说不错,挺好,挺满意。

评分

正版印刷包装,字体清晰美观!

评分

很喜欢的一本书,视角可爱,收到就开始看啦,京东送货也很快,赞一个!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又快又好!包装完整!不错!价格合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