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 花艺 花道技法 插花书 书籍

正版 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 花艺 花道技法 插花书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静香 著
图书标签:
  • 花道
  • 插花
  • 日式花道
  • 小原流
  • 花艺
  • 技艺入门
  • 书籍
  • 静香
  • 花道技法
  • 生活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帛三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6936M
商品编码:12067505806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    名: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

作    者:静香 著

I S B N :9787122246936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9月1日第1次印刷

字    数:300000字

页    数:135页    

开    本:大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58.00元

目录

章 基础篇

一、如何选花?

二、花材的吸水处理方法

三、花道器具

四、花材处理方法

五、剑山使用方法

六、瓶花的基本固定方法

七、标准尺寸

八、花型图

第二章 人气花材种

第三章 初学者课程:小原流基础花型

花意匠基础·立式基本型

花意匠基础·立式应用型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基本型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应用型

花意匠基础·立式瓶插

花意匠基础·倾斜式瓶插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正面)

花意匠展开·排列式(正面)

花意匠展开·旋转式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多面)

花意匠展开·排列式(多面)

花意匠展开·复合式

花意匠展开·开放式瓶插

花奏

花舞

第四章 应用作品:特别日子的插花&家居插花

茶席花Ⅰ

茶席花Ⅱ

生日派对花

下午茶Ⅰ

下午茶Ⅱ

圣诞花

新年花Ⅰ

新年花Ⅱ

餐桌花Ⅰ

餐桌花Ⅱ

茶几花Ⅰ

茶几花Ⅱ

电视柜瓶花

墙边柜小品花

书房瓶插Ⅰ

书房瓶插Ⅱ

书桌花Ⅰ

书桌花Ⅱ

卧室插花Ⅰ

卧室插花Ⅱ

卧室插花Ⅲ

玄关插花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与静香老师以花为媒初识于微博,意外地发现彼此身上有诸多相似的经历:同是日语出身,都曾在日本职场奋斗过,又同在日本学习小原流花道。这份切感让我们很快成为交流爱好和技艺的花友,也成了可以相互扶持信赖的好姐妹。而能为静香老师的插花精华集《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作序,我感到非常荣幸。 或许是审美体验带来的差异,日式插花不如欧式花艺在中国普及。我曾目睹过很多传统花道老师坚持的艰辛,其中也有不少中途转向了欧式花艺。我本人也曾多次被花艺同行劝说:“中国现阶段没有人能欣赏你阳春白雪式的插花,还是留着自己玩吧。” 所以,当五年前杭州出现了一个小原流花道教室时,我是内心带着怀疑的态度观望的。 这个花道教室的创办人正是静香老师。出乎我的意料,温婉优雅的她骨子里却有一股韧劲,她从几个人的团队开始默默办起教室,不张扬不喧闹,竟一步步培养了数百弟子。如今身为小原流花道杭州学会会长的她,不仅带动了杭州时尚女性对插花的热情,同时也让小原流花道之花在中国大地盛开,并成立了小原流花道**个中国学会。我常认真地说,小原流的历史上应该替静香老师记上一笔。 近年来花道悄然走热,或许是在城市里的拼搏的现代女性,被职场压力和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所累,渐渐对自然产生了一份心灵的寄托。她们希望通过与植物的接触,体验一种源自内心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变化让人欣喜。但另一方面,教授花道的中文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却非常贫乏。 本书正是一部图文并茂引导初学者学习插花的基础教材,它不仅可以帮助学习小原流花道的朋友理解和掌握初等科的内容,还给一般花艺爱好者提供了易于入门自学家居插花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静香老师将传统的插花理论、技巧与现代居家装饰插花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详细的文字解说和丰富的彩色图片帮助自学者正确掌握小原流插花并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本书不仅介绍了花道起源,还分步骤教授演示了小原流花意匠系列的14个造型。小原流花道的重点在于表现自然的意境,是借大地的美景入室,让室内空间呈现出自然之美。而1991年问世的花意匠正是为适应现代生活空间,四面可观赏、较立体的装饰性花作。这种形式也是小原流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插花形式,小原流入门时*初必学的花型。 本书除了的插花内容,还包含了花材购买和养护知识,插花工具和常用花材的介绍,其中根据各场景的插花,从选择器皿、花材到造型,更是为初学者提供了捷径。 衷心希望修习插花的朋友能通过这本书轻松地进入与花对话的生活,这是一种真正能充实自我愉悦心灵的生活的艺术。 杨 玲 全日本华人花艺协会会长 2015年5月7日

内容  

花道起源于中国,而今在日本发扬光大。小原流花道是日本花道中流传广,技法简单,民,适合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流派。

静香编著的《静香的花道生活(日式小原流花道技艺入门)》教授日本小原流花道的技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小原流花道的起源、历史、学习花道的意义,鲜花购买、养护、人花内在交流,以及插花工具介绍和人气花材知识。并配合50多个精彩案例,分为基础案例和应用案例两部分,案例配有详细的制作过程、设计构思,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场合介绍。

本书并不仅是插花技法书,还是将插花与生活文化结合,在插花中感悟生活的滋养生活、陶冶性情的读物。

 

作者简介

静香

2007年师从日本小原流花道,2010年在杭州创立小原流静香花艺馆,开设插花课堂至今,累计教授学员260余名。 

2013年7月,被日本小原流总部批准授权为小原流中国第yi家支部杭州学(Hangzhou study Group)负责人。 

同时还是小原流东京支部会员,小原流专门教授者研究会会员,小原流家元教授二级脇,2009年获得小原流尔柬支部研究会年度技术奖。曾多次带领学员参加浙江省、杭州市插花协会比赛,并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不同奖项。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园艺之境:现代都市的自然栖所构建》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呈现一个完整且引人入胜的图书内容概述,并完全避开提及您提供的原书信息: --- 园艺之境:现代都市的自然栖所构建 ——从阳台到社区,重塑人与自然的连接点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园艺之境:现代都市的自然栖所构建》是一部深度融合了生态学原理、景观设计美学与实用园艺技术的综合指南,专为居住在城市空间中的热爱自然的人士设计。本书摒弃了传统园艺的刻板流程,转而关注如何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创造出既美观、可持续,又富含生态价值的微型生态系统。 本书的结构围绕“空间、选择、构建、维护”四个核心维度展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且可操作的城市园艺蓝图。 第一部分:城市生态的微观审视与空间定位 本部分着重于理解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规划。 1. 城市微气候的解读: 城市中的光照、风速、热岛效应与空气质量与郊区环境截然不同。本章将详尽分析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和现场观测,准确判断您的阳台、露台甚至窗台所接收到的实际光照曲线(例如,东西向阳台的日照时长变化、垂直遮挡对光线的削弱)。我们将教授一套简单的“城市微气候地图绘制法”,帮助读者识别出哪些区域适合喜阴植物,哪些区域适合全日照作物。 2. 空间尺度的再定义: 城市园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面积耕种,而是对垂直空间、悬挂空间和室内空间的精细化利用。书中将详细介绍“垂直森林”理念在家庭阳台上的应用,包括网格系统、模块化种植箱以及利用藤蔓植物进行自然隔断的方法。同时,针对狭小空间,我们将深入探讨盆器选择的哲学——如何通过容器的材质、颜色和深度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整体视觉效果。 3. 城市生态系统的引入: 现代都市园艺的目标不仅仅是种植观赏植物。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花园转变为小型生物栖息地。内容包括:设计吸引本土传粉昆虫(如独居蜂和蝴蝶)的花卉组合、设置小型水源(如鸟浴盆或微型水景)以支持城市野生动物,以及利用特定植物净化室内空气的科学依据。 第二部分:植物的选择哲学与本土化策略 选择正确的植物是成功的一半。《园艺之境》强调“在地性”和“低维护”原则。 4. 本土植物的回归与优势: 摒弃盲目追求异域奇花,本部分深入介绍所在地理区域的原生植物及其对当地生态的贡献。我们将提供详尽的本土植物名录,分类介绍它们在不同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它们如何与本地昆虫形成共生关系。掌握本土植物的习性,能极大减少病虫害和不必要的浇水需求。 5. 食用园艺的艺术:城市菜园的极限突破: 专注于高产、紧凑和多季采收的食用植物。内容涵盖了:适合盆栽的矮生番茄品种、耐阴的叶菜(如木耳菜、莙荙菜)、以及利用“叠层种植法”(Lasagna Gardening)在有限深度容器中实现丰收的技术。我们还会讨论如何通过合理的轮作,最大限度地延长您的采摘季节。 6. 药草与香料的疗愈花园: 介绍如何在城市环境中种植常用的药用和烹饪香草。重点在于讲解每种香草的最佳采摘时间、正确的干燥与保存方法,以及如何设计一个便于日常取用的“厨房随手花园”。例如,迷迭香的修剪技巧、薄荷的盆栽隔离法等。 第三部分:可持续的构建技术与土壤革命 本书对传统园艺介质和水肥管理提出了创新性的可持续方案。 7. 土壤的科学与艺术: 城市园艺中最常被忽视的环节是土壤健康。本章将详细解析如何自制理想的盆栽混合土(Potting Mix),平衡泥炭、椰糠、珍珠岩和堆肥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重点介绍“蚯蚓堆肥箱”和“厨余发酵液”的制作与应用,实现废弃物到优质有机肥的转化。 8. 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部署: 针对城市高蒸发率和水资源限制,我们提供了多种高效灌溉方案。内容包括:滴灌系统的基础铺设、陶土滴水器(Ollas)的埋设技术,以及利用“渗水盘”为植物根系提供持续湿度的技巧。目标是实现“按需供水”,而非传统定时浇水。 9. 模块化与可移动景观的搭建: 鉴于城市租赁空间或阳台限制,本部分着重介绍如何构建轻量化、易于拆卸和搬运的园艺结构。从DIY的托盘式种植架到可堆叠的塑料箱系统,所有方案都以最大化空间利用率为核心,并保证在迁移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第四部分:病虫害的生态管理与四季维护 维护阶段强调预防为主,拒绝化学干预。 10. 生物防治与天敌友好型花园: 彻底摒弃化学农药。本章详细介绍识别常见城市害虫(如蚜虫、红蜘蛛、蜗牛)的方法,并提供一系列基于植物提取物、生物制剂的自制驱虫剂配方。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平衡,吸引瓢虫、草蛉等益虫在您的花园中定居。 11. 季节性循环与植物休眠管理: 城市环境(如暖气、空调)会人为地干扰植物的自然休眠周期。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不同植物的季节性需求,并在冬季为耐寒性较低的植物提供必要的“微气候保护”(如使用防寒布、移动到避风角落),确保植物能安全度过非生长季。 12. 园艺的冥想与社交价值: 最后,本书回归到园艺对居住者精神层面的滋养。我们探讨了如何将园艺活动转化为一种正念练习,以及如何利用成果(如自制香草茶、盆栽礼物)来加强邻里间的社区联系,真正将“园艺之境”从一个私人空间扩展为社区的共享美学。 《园艺之境:现代都市的自然栖所构建》不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每一位城市居民重新激活他们与土壤和生命的深层联结。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眼光,让您的城市住所成为一个有呼吸、有生命的生态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花型,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图。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的夯实,包括水质处理、花材保鲜的“硬核”知识;第二部分则是按照难度递增的案例教学,从小型的“盛花”到更复杂的“投入花”,每个案例都伴随着对“主景”、“客景”以及“体景”如何相互呼应的深度剖析。我发现,当我按照书中的顺序一步步练习时,我的“眼睛”和“手”的配合度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比例失调”问题,书中提供了非常直观的衡量标准,让我能够迅速矫正自己的视觉偏差,让作品看起来更加和谐稳定。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清新、贴近生活,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那种枯燥的说教感。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温柔耐心的前辈,在与你分享她多年来与花草相处的点滴心得。作者不仅教授了具体的插花技巧,更重要的是,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小原流”背后的哲学思想——那种强调与自然对话、尊重花材自身形态的东方美学观念。比如,书中关于“空间”和“留白”的讨论,远不止于简单的构图技巧,而是上升到了对生活留白艺术的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花的方式都变了,不再是单纯地欣赏花朵的艳丽,而是开始留意它们如何与枝干、容器以及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思维上的升华,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体会到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眼前一亮,纸张手感厚实,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书中那些细微的花材纹理和光影变化都能清晰捕捉。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那种日式留白的意境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我本来对花艺学习有点畏难情绪,觉得那些专业的工具和复杂的理论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尤其是那些高清的步骤图,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的典范,每一步的动作要领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连花枝的剪切角度都有图示说明,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力,让我在家尝试第一次插花时就充满了信心,没有那种“光看不练”的挫败感。看得出来,作者在呈现视觉体验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光是欣赏这些精美的作品图片,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了,完全值回票价。

评分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工具与材料”部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务实精神。很多花艺书籍要么对工具语焉不详,要么直接推荐昂贵的小众产品,让新手无从下手。但这本书非常接地气,它详细区分了哪些是“必备基础工具”,哪些是“进阶可选”,并且针对我们日常可能接触到的花材,提供了不少替代方案。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的固定材料,作者没有固执地要求使用特定的日式道具,而是提供了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铁丝或胶带进行简易替代的方法,这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这种“先让你做起来,再慢慢精进”的引导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预算有限但充满热情的爱好者,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可靠。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一杯温热的抹茶,初入口时带着一丝清苦(指入门知识的吸收),但回味起来却是极其悠长而令人舒适的。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在“专业严谨”与“生活美学”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并没有把花道塑造成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可以融入日常柴米油盐的修行。翻阅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花材生命力的尊重,以及对每一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的重视。读完后,我不再只是想“插一盆漂亮的插花”,而是开始思考“我想通过这盆花,向世界传递什么样的感受”,这种心境上的转变,是任何纯粹的工具书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