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 等 著
图书标签:
  • 孤独
  • 哲学
  • 人生
  • 自我成长
  • 心理学
  • 存在主义
  • 思考
  • 内省
  • 治愈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205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251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联手献作,华语文坛之作

书中收录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家无疑是当代中国读书人中闪耀的明星,却依旧在孤独的人生路上反思求索。他们书写孤独、诠释孤独、坚守孤独。 在他们通达而活脱的思想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孤独情感流淌却又不失理智的灵魂在闪闪发光。

★不求回应,不求认同,学会与自己交谈,听自己说话,学会孤独

越是丰盈的灵魂,越能敏锐得感觉到孤独,不求回应,不求认同,独自向着内心的丰沛就是很大的自信。我们都需要时间独处,学会与自己交谈,学会孤独,便能站在更加明智观察生活的高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刘克襄、马家辉、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还可在作家笔下看见关于前辈木心、胡适、罗兰、林海音、潘人木、钟鼎文等的往事回忆。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的散文集子。作家们在书中谈论亲情、友谊、久别的故乡、逝去的时光,或直击主题,或慢慢铺叙。在他们的文字里,无一不彰显着对生命、对孤独绵密的思考和体悟。

你的孤独以及你所畏惧的,都将被时光锻造成钢。


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曾在台湾、香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院长。代表作有《藕神》《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连续十年雄踞 “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菩提十书”系列、《玫瑰海岸》《白雪少年》《好雪片片》《鸳鸯香炉》等作品。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等。


目录

第一章 我有幸孤身独处

眼前的轮回 / 002

今昔惊梦 / 006

四个音符 / 013

生活练习 / 016

我 看 / 025

夜踯躅 / 028

散步在传奇里 / 033

第二章 掩于岁月的故事

于心有愧 / 038

浴女图 / 047

无名浴伴 / 051

故事 / 054

物质的美好 / 058

变成男人 / 061

焚稿断痴情 / 069

蓝天?大海?结婚曲 / 075

第三章 生命中典藏的力量

一根扁担 / 080

四季桂 / 082

超马行 / 087

并不会怎样 / 095

一只爱吃辣的狗 / 098

从后火车站出发的人生 / 109

河流——最后一堂语文课 / 111

做一位内外兼顾的知识人——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典礼致辞 / 117

一棵种在梦境边缘的水树 / 123

第四章 最难是面对真实的生活

大同小异的苦闷 / 128

旅行,是一首诗 / 130

色不迷人人自迷 / 135

诗史再掀一页 / 137

闲居河堤边 / 140

暮光秋色 / 142

百花深处 / 145

简 讯 / 148

我的小物业 / 152

第五章 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

父亲与民国 / 156

黑暗里,一盏一盏的灯 / 162

沧海,蓝田 / 166

人物两题 / 170

八十自述 /174

缪思的子民 / 180

小子!何莫学夫诗? /183

时间的绿藻?光的游戏 / 188

第六章 做梦的好时光

木心三帖 / 192

罗兰的笑谈 / 197

含泪读诗怀钟老 / 200

朱介凡先生二三事 / 203

文学传播的掌舵者 / 206

台湾早就遗忘了我的朋友胡适之 / 212

马华文学无风带 / 215

散文Pi的奇幻漂流 / 223

第七章 那就无所畏惧地生活

恐惧游戏 / 234

战地断鸿 / 241

噩梦里的日本 / 246

世界贸易中心看人 / 248

全球化中说相声 / 254

斗室里的“大观园” / 257

台湾人懒得提的十件事 / 260


精彩书摘

亲爱的我想留住一切,抵抗遗忘,那种迟钝无感渐渐袭入,我害怕那些不被记得的便就此不存在,就此成为不被承认的真空,消散,逝去,不复。你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我必须用某种方式挖掘记忆,留住生活本身。


拥抱是一种亲昵和亲密,从亲人到恋人,我想你懂得的。在那些几乎要起风的沉默时刻,彼此对峙着,话都说完了,长长的路也走到尽头了,越过之后,那里,会有什么?屏息。感觉一阵轻微的麻痹感从指尖递过来,而后是一股暖意袭人,于是从此之后,一个人的温度变成两个人的,关于拥抱,也有了新的定义。


旅行的最大好处之一,你可以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个城市选择你想要的角落;到一个国度,想象一段沉醉的文明。我们在一个熟悉的地点,难免感到窒息,我们被迫承受一切,没得选择,总想逃避;旅行不同,它像朗读一首诗,不需经历太繁复的转折,句子短,却美不胜收。每一个旅行地点,都好似与你发生恋情的某段回忆,虽缠绵不断但却见好就收。


人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跑不掉的地方。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定律与固执,拒绝改变。我们长期生活其中,连想象式的逃脱都做不到,那我们只是一个关在大型监牢里的囚犯。或许我们注定在某一个可怕的城市中生活,但不表示我们命定绝望,总有一些可能性,总有。


再多的爱也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龃龉,早晚都会失去耐心。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是伴侣。具体旅途的伴,同时也是爱情的伴。若是哪天不小心沦成了“羁绊”,这样的爱情就宣告病入膏肓了。谁都没有错,谁都不是明知故犯的坏人,我们只是无以为继了。


青年的苦闷没有国界,文艺是苦闷的象征没错。

外在的自由多起来,无从选择的烦恼就开始了。

我想,人的一生最好不要像水桶一样被注满,要像火一样一次次被点燃,我们那一代的愚蠢也许跟这一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是这一代的聪明我们却遥不可及。


一名斯文上班族说,当他因为失爱的痛苦而写下遗书,打算自顶楼跃下,谁知一开风屋木门,却有两条大狗对他暴怒狂吠,顿时他明白了什么。他说,我终于懂得了为什么地狱的大门有两条恶犬守着,它们在告诉我,我还怕痛,我还怕身体受伤害,那才是我内心对生命最真实的感受。

一名清秀男孩说,曾经他以为性可以换来爱,所以他们要他就给,他们却像卫生纸那样要完了就丢。你要一张用过的卫生纸吗?促狭的笑容里似有一丝凄楚,他自嘲说,我知道你不会要我的……


前言/序言


《低语的灵魂:一次内在的探索之旅》 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被无尽的信息洪流裹挟,被社会期待的喧嚣所包围,常常在追逐外界认可的脚步中,遗忘了与自己内心最真切的对话。我们习惯于用社交媒体的滤镜美化生活,用忙碌填满空虚,用他人的目光定义价值。然而,当一切喧嚣退去,当热闹散尽,我们是否还能安然地面对那个独处的自己?《低语的灵魂》并非一本关于告别喧嚣、寻找寂静的书,它更是一次邀请,邀请你深入自己生命的腹地,去倾听那些被日常琐碎掩埋的、最原始的、最深刻的低语。 这是一段不回避疼痛,却满怀温柔的内在探索。作者以其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层层迷雾,抵达心灵的隐秘角落。书中没有耸人听闻的奇遇,没有惊心动魄的转折,更多的是那些在平凡日子里悄然滋长的感受,那些我们曾不愿触碰的脆弱,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闪耀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芒。 第一章:失落的指纹 我们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身上镌刻着只有自己才懂的生命指纹。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地丢弃了一些原生的印记,用社会赋予的、标准化的纹路去替代。这一章,作者首先抛出了一个关于“自我认同”的叩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此?这些看似哲学化的追问,实则根植于我们最日常的体验。从童年时期对未知的好奇,到青春期对“我是谁”的迷茫,再到成年后在职业、家庭、人际关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我们不断地被塑造,被定义。作者用一系列生动的生活片段,勾勒出我们在不断“成为”的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地与那个真实的“我”渐行渐远。 她描绘了那些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努力表现出的“得体”,那些我们在竞争压力下不得不磨去的“棱角”,那些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小心翼翼的“迎合”。这些并非全然的错误,它们是我们在适应环境、融入集体时所采取的策略。然而,当这些策略成为常态,当外在的评价成为我们衡量自我的唯一标尺,我们的内在世界就会开始发出微弱的警报。书中引用了许多艺术家、哲学家、以及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或在创作中寻找自我,或在沉思中回归本真,或在生活的变故中重新审视自己,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真正的认同,源于内心的接纳,而非外界的认可。 第二章:情绪的潮汐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最诚实、也最复杂的语言。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爱,这些潮汐般的情绪,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然而,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控制情绪”、“保持理性”,仿佛情绪是一种需要被压抑的“失控”。《低语的灵魂》则倡导一种全新的视角:情绪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内在的信使。它们在告诉你,什么对你重要,什么让你受伤,什么让你渴望。 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情绪信号。比如,那些不经意间的烦躁,可能是在提醒你某个边界被侵犯;那些莫名的失落,或许是你在期待某个被压抑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些突如其来的委屈,往往指向内心深处未被疗愈的伤口。这一章,作者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倾听”情绪,而不是“评判”情绪。她提出,接纳情绪的第一步,是认识到情绪的合理性——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根源。然后,是学习如何与情绪共处,让情绪成为一种能量,一种指引,而不是一种负担。 书中提供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练习,例如“情绪日记”的记录方法,通过写下感受,梳理事件,找到情绪的触发点。又或者,通过身体的觉察,去感受情绪在身体上的反应,让身体的智慧帮助我们理解心灵的需求。作者强调,情绪的疗愈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如同潮汐的涨落,每一次的起伏都带来了新的可能。 第三章:连接的断裂与重建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连接,害怕孤立。然而,在信息爆炸、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我们似乎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连接”,却又常常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这种断裂,源于我们对“浅层连接”的过度依赖,以及对“深层连接”的陌生与畏惧。《低语的灵魂》深刻地剖析了这种现代性的困境,并指出了重建真正连接的可能。 书中探讨了,为何我们在朋友圈里看似朋友无数,却在真正需要倾诉时无从开口;为何我们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却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与人建立深刻的信任;为何我们害怕在亲密关系中暴露真实的自己,担心被拒绝、被误解。作者认为,真正的连接,建立在真实、脆弱和理解的基础上。它不是通过表演,而是通过敞开;不是通过比较,而是通过共情。 这一章,作者鼓励读者去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去识别那些真正滋养你、让你感到被看见的连接,同时,也去看到那些消耗你、让你感到疲惫的关系。她没有鼓吹“断舍离”式的人际交往,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在现有的人际网络中,创造出更多真诚的交流空间。她提出,重建连接,首先需要重建与自己的连接——当你能够全然地接纳自己,你也更容易接纳他人,也更容易让他人接纳你。 书中分享了一些关于“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共同创造”的体验,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作者还讲述了一些关于“社群”的故事,探讨了在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下,人们如何能够超越个体,形成温暖而强大的连接。 第四章:创造的火花 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基因之一。它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家、发明家的手中,它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等待被唤醒。《低语的灵魂》将创造力视为一种“生命的呼吸”,一种表达自我、实现价值的天然冲动。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这是因为他们将创造力局限于“作品”的产出。作者则试图拓宽创造力的边界,她认为,每一次对生活细节的用心经营,每一次对问题的独特思考,每一次对过往经历的重新诠释,都是一种创造。这一章,作者鼓励读者重新发现和拥抱自己的创造潜能。 她讲述了那些“意外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往往是在我们放下执念、允许自己“无所事事”的时候。她探讨了“试错”在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些看似“失败”的尝试,其实都是通往真正突破的必经之路。书中引用了许多跨界思考的案例,例如,一位科学家如何从诗歌中获得灵感,一位厨师如何将艺术融入烹饪。 作者鼓励读者尝试一些看似“无用”的活动,比如涂鸦、写作、园艺、烹饪,或者仅仅是静静地观察一朵花的绽放。这些活动,看似与“成就”无关,却能够悄然滋养我们的内在,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新的活力。她提出,创造力的本质,是“连接”——连接不同的想法,连接内在与外在,连接过去与未来。当我们的心灵足够开放,当我们的感知足够敏锐,创造的火花就会在不经意间点燃。 第五章:存在的宁静 在经历了一路的探索与挣扎后,我们最终会抵达一个更深层的领悟:关于“存在”本身的宁静。《低语的灵魂》并非宣扬一种消极的“无为”,而是倡导一种“有为而无所求”的境界。它不是让我们放弃生活,而是让我们以一种更深刻、更自由的方式去生活。 这一章,作者引导读者去体会“活在当下”的真谛。当下,是唯一真实的时间维度,过去已逝,未来未至,而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汇聚在这一刻。然而,我们常常因为对过去的懊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而错过了当下的美好。书中提供了一些练习,例如“正念呼吸”,通过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上,来 anchoring 自己的意识于此刻。 作者还探讨了“接纳”的力量。接纳,不是妥协,不是认输,而是对现实的全然拥抱,包括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过往,以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当我们将接纳作为出发点,我们就能够从“对抗”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能量投入到更有建设性的地方。 书中还触及了“放下”的智慧。放下不属于自己的,放下不再需要的,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执念。放下,是为了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是为了腾出空间去接纳新的可能。最终,作者指向了一种“存在主义的宁静”——一种在体验生命的全部,包括光明与黑暗,喜悦与痛苦之后,所获得的深刻的平和。这种宁静,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是内在心灵的安稳,是在生命的洪流中,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澄澈、自在的心。 《低语的灵魂》是一本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它没有标准答案,却能引发你内心深处的共鸣。它不是一本“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位温厚的知己,在你孤独、迷茫、或是充满困惑的时候,静静地陪伴在你身边,用真诚的话语,点亮你内心的星光,让你重新发现,那个最真实、最完整、也最值得被爱的自己。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渴望找寻内心平静与力量的灵魂的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少有一本书能让我读完后,想要立刻再去重读一遍,并且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奇妙的存在。它没有预设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像一位引路人,在你迷茫的旅途中,为你点亮一盏盏心灯。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慢”下来,并且不被视为“落伍”或“无趣”。这本书的出现,为我解答了这个疑问。作者在书中非常巧妙地将“慢”与“静”联系起来,而“静”往往是孤独的产物。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和不安,正是因为我们太渴望外界的认可,太害怕被落下。而当一个人能够真正享受孤独,能够与自己平和相处时,外界的喧嚣反而会变得无关紧要。书中对于“自我觉察”的描写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如何去识别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不是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命的可能性,一种更加深入、更加宁静地去体验生命的方式。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并非是它提供了多少“方法”,而是它改变了我对待“孤独”这件事的心态。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哲思的笔触,将孤独从一个令人畏惧的阴影,变成了一个充满可能性和成长空间的领域。我之前总觉得,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是件很“可怜”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去享受这些“一个人”的时光。作者在书中描述了一个人静静地品味一杯茶,或者在清晨的阳光下阅读的场景,那些画面感十足的描写,让我瞬间觉得,孤独并非就是落寞,也可以是优雅的。它让我开始思考,真正的“陪伴”是什么?是两个人在一起,却各自玩手机,还是一个人,内心却无比充实?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充实和丰盈,源于内心的独立和成熟。作者的语言非常具有感染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让你在阅读中不断地产生共鸣,不断地产生对自身更深层次的理解。它像一位智者,用最平和的方式,与你探讨人生的奥秘。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孤独”这个词一直抱有负面情绪,总觉得那是一种被抛弃、被遗忘的信号。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成熟和豁达的态度,将孤独描绘成一种“礼物”,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的契机。书中有一段关于“内在小孩”的描写,让我感触颇深。作者提醒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的一些情感和需求,而孤独正是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连接那个曾经的自己,倾听ta的声音。这种连接是如此重要,它让我们不再依赖外界的认可来定义自己的价值。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边界感”的重要性,它并非是一种疏离,而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尊重自己和他人空间的方式。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害怕独处,甚至开始期待那些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我知道,在那样的时刻,我正在与自己进行最真诚的对话,正在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本书不提供解决方案,它只是温柔地引导你走向内心深处。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如何克服孤独的书,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它所讲述的远不止于此。作者的笔触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强迫感,却能在字里行间唤醒你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关系”的探讨,不是那种功利性的社交技巧,而是深入到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连接。作者提到了,真正的亲密并非在于无话不谈,而在于即使沉默,也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和理解。这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的一些人际交往模式,是不是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能触动灵魂的连接。书中对于“独处”的描写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被看作是一种被迫的状态,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可以滋养心灵的时刻。作者通过一些充满诗意的比喻,将独处描绘成一片肥沃的土壤,只有在其中,我们才能播撒下自我成长的种子。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读的时候,我常常能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仿佛置身其中,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深邃。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全新的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深邃的蓝色背景,几笔淡雅的留白,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一种意境,仿佛能将人瞬间带入一个内心独白的世界。我拿到这本书时,正值人生中一个有些迷茫的时期,总觉得周围喧嚣,而内心却空落落的,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翻开书页,那些文字就像一把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慰着我躁动不安的心。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不是那种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片段,一些细腻的观察,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思考传递给你。读着读着,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感到孤单的时刻,原来都蕴含着某种别样的意义。它让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不再畏惧独处,甚至开始享受那种与自己对话的宁静。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自我和解”的部分,作者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如何与自己内在的冲突共存,如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不孤独”,并非意味着时刻有人陪伴,而是在于内心的丰盈和独立。这本书不像一本心灵鸡汤,它更多的是一种引子,引导你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

快递很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今购的东西,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自觉七经八脉为之一畅,与卖家您交流,我只想说,产品实在是太好了,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本人对此卖家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交易成功后,我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静,自古英雄出少年,卖家年纪轻轻,就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华,沧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声雷,飞沙走石,大雾迷天,朦胧中,只见顶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于天地间,花见花开,人见人爱,这位英雄手持双斧,二目如电,一斧下去,混沌初开,二斧下去,女娲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倾倒。得此大英雄,实乃国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极而泣……看着交易成功,我竟产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卖家,如果将来我再也遇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地把卖家的店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静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 么好的卖家,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牺牲小我,奉献大我。我要以此评价奉献给世人赏阅,我要给好评……评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评分

到货很快,包装得也很好,每一本都有塑封包装,还没有打开看,相信京东自营,应该是正品!

评分

哇,我想买这本书超久了,终于等到了!开心(?•??ω•???)

评分

慢热的人 才最是长情

评分

京东一搞活动 快递哥哥送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天天蹲app抢券 超级划算 售后服务也很好 每次活动都囤一大堆 孩子超级喜欢看书 实惠 好评 希望活动多一些 回购

评分

618用了二百多攒了15本书,够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

图书印刷精美 内容经典 好久没有读过书了 有时间了静下心来好好看看 京东图书确实给力 物美价廉 比书店便宜

评分

又买了整整一箱书,有的消遣时间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