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汪曾祺 著,梁由之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476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981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汪曾祺文存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726
字数:50800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汪曾祺逝世20周年纪念珍藏版,可收藏,也是赠送亲友的佳礼。
2. 全面收录汪曾祺关于文艺创作理念的文章、文艺评论,为了解汪曾祺创作理念提供资料。
3. 收录汪曾祺已出版作品不同版本的前言、后记及序跋等,窥见汪曾祺创作心路历程。
4. 全面收录谈其师沈从文的文章,为我们更感性地理解沈从文提供了资料。
5. 卷首附汪曾祺珍贵照片及亲笔书画作品。

内容简介

《两栖杂述》是汪曾祺的文论集,收录了汪曾祺有关小说、散文、戏剧、民间文学创作,小说语言、审美趣味、民歌收集等关乎创作与欣赏的评论文章;谈其师沈从文及其作品的文章,为我们更感性地理解沈从文提供了资料;汪曾祺已出版作品不同版本的前言、后记及序跋等。是一本了解汪曾祺先生文艺创作思想的不可多得的*手材料。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并开始文学创作。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说说唱唱》《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复出。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异秉》《受戒》《大淖记事》《徙》等名作复活了现代汉语的鲜活和灵气。于散文和京剧现代戏亦有贡献。
著有《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晚翠文谈》等。

精彩书评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张兆和(沈从文夫人)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铁凝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黄永玉

每次到北京作协开会,内中有一双眼睛*聪明,那便是汪曾祺。——顾城

他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乃师沈从文公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但同样的,有着从几千年传统和从自己个性里生发出来的文字神韵。汪先生的文字魅力,于当时,于现在,我以为尚无出其右者。——何立伟

目录

前 记 关于汪曾祺 / 梁由之?Ⅰ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短篇小说的本质
“揉面”——谈语言
小说笔谈
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说短——与友人书
与友人谈沈从文
论精品意识——与友人书
道是无情却有情
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
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小说技巧常谈
小说创作随谈
关于小说的语言(札记)
谈风格
谈谈风俗画
传神
谈读杂书
读廉价书
小小说是什么
小说的散文化
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在耶鲁和哈佛的演讲
文学语言杂谈
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小说陈言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美在众人反映中
西窗雨
学话常谈
思想?语言?结构
文章杂事
散文应是精品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难能最是得从容——谈戏曲
寻根
且说过于执
听遛鸟人谈戏
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
我是怎样和戏曲结缘的
用韵文想
再谈苏三
苏三、宋士杰和穆桂英
宋士杰——一个独特的典型
关于“样板戏”
我的“解放”
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
词曲的方言与官话马?谭?张?裘?赵——漫谈他们的演唱艺术
关于《沙家浜》
读剧小札
“样板戏”谈往
《中国京剧》序
难能最是得从容——《裘盛戎影集》前言
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
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
戏曲和小说杂谈
太监念京白
浅处见才——谈写唱词

笔下处处有人——谈民间文学
鲁迅对于民间文学的一些基本看法
古代民歌杂记
我和民间文学
读民歌札记
笔下处处有人——谈《四进士》

沈从文的寂寞——谈沈从文及其作品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我的老师沈从文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转业之谜
读《萧萧》
又读《边城》
美——生命——《沈从文谈人生》代序
《沈从文传》序
梦见沈从文先生

我的世界——自己的书序跋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自序
《晚饭花集》自序
《晚翠文谈》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自序
《汪曾祺自选集》重印后记
《茱萸集》题记
《聊斋新义》后记
《蒲桥集》自序
《蒲桥集》再版后记
《蒲草集》小引
《旅食集》自序
捡石子儿(代序)
《菰蒲深处》自序
《汪曾祺小品》自序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自序
《榆树村杂记》自序
《独坐小品》自序
文集自序
《草花集》自序
自序?我的世界
《塔上随笔》序
《矮纸集》题记
《去年属马》题记
《旅食与文化》题记

我的创作生涯——谈自己的创作与作品
关于《受戒》
《大淖记事》是怎么写出来的
《桥边小说三篇》后记
两栖杂述
自报家门
七十书怀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小说回顾
我的创作生涯

精辟的常谈——文学评论及其他
黑罂粟花
书《寂寞》后
武训的错误
漫评《烟壶》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从哀愁到沉郁——何立伟小说集《小城无故事》序
林斤澜的矮凳桥
贺路翎重写小说
《知味集》征稿小启(代序)
作家谈吃第一集——《知味集》后记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当代散文大系》总序
红豆相思——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
阿索林是古怪的——读阿索林《塞万提斯的未婚妻》
要面子——读威廉?科贝特《射手》
万寿宫丁丁响(代序)
谈散文
精辟的常谈——读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精彩书摘

关于《受戒》

我没有当过和尚。
我的家乡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我的家乡没有多少名胜风景。我们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地方,便是这些庙。我们去看佛像。看释迦牟尼,和他两旁的侍者(有一个侍者岁数很大了,还老那么站着,我常为他不平)。看降龙罗汉、伏虎罗汉、长眉罗汉。看释迦牟尼的背后塑在墙壁上的“海水观音”。观音站在一个鳌鱼的头上,四周都是卷着漩涡的海水。我没有见过海,却从这一壁泥塑上听到了大海的声音。一个中小城市的寺庙,实际上就是一个美术馆。它同时又是一所公园。庙里大都有广庭、大树、高楼。我到现在还记得走上吱吱作响的楼梯,踏着尘土上印着清晰的黄鼠狼足迹的楼板时心里的轻微的紧张,记得凭栏一望后的畅快。
我写的那个善因寺是有的。我读初中时,天天从寺边经过。寺里放戒,一天去看几回。
我小时就认识一些和尚。我曾到一个人迹罕到的小庵里,去看过一个戒行严苦的老和尚。他年轻时曾在香炉里烧掉自己的两个指头,自号八指头陀。我见过一些阔和尚,那些大庙里的方丈。他们大都衣履讲究(讲究到令人难以相信),相貌堂堂,谈吐不俗,比县里的许多绅士还显得更有文化。事实上他们就是这个县的文化人。我写的那个石桥是有那么一个人的(名字我给他改了)。他能写能画,画法任伯年,书学吴昌硕,都很有可观。我们还常常走过门外,去看他那个小老婆。长得像一穗兰花。
我也认识一些以念经为职业的普通的和尚。我们家常做法事。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据说这一段唱词是苏东坡写的)。
我认为和尚也是一种人,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生活,凡作为人的七情六欲,他们皆不缺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乡下的小庵里住了几个月,就住在小说里所写的“一花一世界”那几间小屋里。庵名我已经忘记了,反正不叫菩提庵。菩提庵是我因为小门上有那样一副对联而给它起的。“一花一世界”,我并不大懂,只是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哲学的美。我那时也就是明海那样的年龄,十七八岁,能懂什么呢。
庵里的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我所写的那样。明海是没有的。倒是有一个小和尚,人相当蠢,和明海不一样。至于当家和尚拍着板教小和尚念经,则是我亲眼得见。
这个庄是叫庵赵庄。小英子的一家,如我所写的那样。这一家,人特别的勤劳,房屋、用具特别的整齐干净,小英子眉眼的明秀,性格的开放爽朗,身体姿态的优美和健康,都使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我在城里所见的女孩子不一样。她的全身,都发散着一种青春的气息。
我一直想写写在这小庵里所见到的生活,一直没有写。
怎么会在四十三年之后,在我已经六十岁的时候,忽然会写出这样一篇东西来呢?这是说不明白的。要说明一个作者怎样孕育一篇作品,就像要说明一棵树是怎样开出花来的一样的困难。
理智地想一下,因由也是有一些的。
一是在这以前,我曾经忽然心血来潮,想起我在三十二年前写的,久已遗失的一篇旧作《异秉》,提笔重写了一遍。写后,想:是谁规定过,解放前的生活不能反映呢?既然历史小说都可以写,为什么写写旧社会就不行呢?今天的人,对于今天的生活所过来的那个旧的生活,就不需要再认识认识吗?旧社会的悲哀和苦趣,以及旧社会也不是没有的欢乐,不能给今天的人一点什么吗?这样,我就渐渐回忆起四十三年前的一些旧梦。当然,今天来写旧生活,和我当时的感情不一样,正如同我重写过的《异秉》和三十二年前所写的感情也一定不会一样。四十多年前的事,我是用一个八十年代的人的感情来写的。《受戒》的产生,是我这样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的各种感情的一个总和。
二是前几个月,因为我的老师沈从文要编他的小说集,我又一次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读了他的小说。我认为,他的小说,他的小说里的人物,特别是他笔下的那些农村的少女,三三、夭夭、翠翠,是推动我产生小英子这样一个形象的一种很潜在的因素。这一点,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在写作过程中,一点也没有察觉,大概是有关系的。我是沈先生的学生。我曾问过自己:这篇小说像什么?我觉得,有点像《边城》。
三是受了百花齐放的气候的感召。
试想一想:不用说十年浩劫,就是“十七年”,我会写出这样一篇东西么?写出了,会有地方发表么?发表了,会有人没有顾虑地表示他喜欢这篇作品么?都不可能的。那么,我就觉得,我们的文艺的情况真是好了,人们的思想比前一阵解放得多了。百花齐放,蔚然成风,使人感到温暖。虽然风的形成是曲曲折折的(这种曲折的过程我不大了解),也许还会乍暖还寒?但是我想不会。我为此,为我们这个国家,感到高兴。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我在大体上有了一个设想之后,曾和个别同志谈过。“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东西呢?”当时我没有回答,只是带着一点激动说:“我要写!我一定要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写成后,我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人们都说,文艺有三种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是的。我承认有的作品有更深刻或更明显的教育意义。但是我希望不要把美感作用和教育作用截然分开甚至对立起来,不要把教育作用看得太狭窄(我历来不赞成单纯娱乐性的文艺这种提法),那样就会导致题材的单调。美感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教育作用。美育嘛。这两年重提美育,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医治民族的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我们的青年应该生活得更充实,更优美,更高尚。我甚至相信,一个真正能欣赏齐白石和柴可夫斯基的青年,不大会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
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在写出这个作品之后,原本也是有顾虑的。我说过:发表这样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但是我到底还是拿出来了,我还有一点自信。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
也许会适得其反。
我们当然是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悲剧总要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从来没有说过关于自己作品的话。一个不长的短篇,也没有多少可说的话。《小说选刊》的编者要我写几句关于《受戒》的话,我就写了这样一些。写得不短,而且那样的直率,大概我的性格在变。
很多人的性格都在变。这好。

前言/序言


关于汪曾祺
——《汪曾祺文存》前记
梁由之


邂 逅

1983年大约是秋天,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独自在湖北黄石长江大堤边溜达。候船室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大门右侧,一个卖旧书刊的地摊吸引了他的目光。少年先挑了两本书,再翻阅杂志。不经意间,他读到这样一段话 :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少年面对的是文字而非脚印,心倒是没乱,却也傻了。这厮眼睛发亮脸面发胀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他从未见过如此美妙不可方物、如此清新俊逸动人心弦的文字。回翻过去,他记住了作者和小说的篇名 :汪曾祺,《受戒》。
这是一次美好的、终生难忘的邂逅。
亲爱的朋友,您可能已经猜到,那个少年,便是梁某。那本 被我破例珍藏至今的旧杂志,则是1980年第12期《小说月报》。


机 缘

时光飞逝,阅读、出版、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全方位、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早已(基本)不看现当代文学作品,汪老亦墓木 已拱。而我对其人其文的兴趣和爱好,一如既往,宛如初觏,甚 至与日俱增。
拜网络时代所赐,我得以尽可能搜罗各种汪曾祺生前自编文集。最早入手的1987年漓江社初版《汪曾祺自选集》,更是一直带在身边,放置案头,看得滚瓜烂熟,早已破旧不堪。后来,又在网店出了高价,分别购得品相良好的初版平装本和精装本(仅印450册),予以珍藏。秋夕春晨,霁月清风,翻阅摩挲,其乐融融,虽南面王不易也。
2012年,又是一个秋天,我在北京结识了汪老哲嗣汪朗兄,痛饮快谈,一见如故。随后,与他的两个妹妹汪明、汪朝也有了交往。
机缘巧合,我这时意外成为一位文化和出版界的票友。那么,何不按自己的意愿和构想,为汪老的作品做一些事呢?潜伏心头 多年的念想,破土而出,蠢蠢欲动。心动不如行动。那么,怎样来做汪老的书呢?


角色转换

我先做了长达三年的预备工作:结识了汪老的三个子女;追踪了北京的几处汪曾祺故居;拜谒了汪曾祺施松卿墓地;寻访了汪氏故乡高邮和第二故乡昆明 ;重读了汪老各种文集;补全了他1997年去世前已出版的各种集子……这个过程,必要且充分,也是再学习再认识的良机。然后,我将汪著分为三大类,开始操作。
所谓三大类,其一是作者生前自编文集。只要原书不错,市场断货,值得做新版的,均在此列。原则上一字不易,保持原汁原味。迄今已先后出版《汪曾祺自选集》《旅食与文化》《榆树村杂记》《去年属马》《老学闲抄》诸种,还将接着做下去。2015年底率先面世的精装新版《汪曾祺自选集》,精致漂亮,出炉伊始,即获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并已多次加印,叫好又叫座,开了个好头。其他走势也都不错。
其二是新编文集。目标是主题鲜明、集中,读者和研究者都有需求,从未出过的新编版本。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夏天一气推出的“汪曾祺作品”系列六本,广受好评,其中《后十年集》(全两卷)和《书信集》两种三本,即属其列。将要推出的还有《前十年集》《青少年读本》等品种。
其三是一套迄今最为全面、精粹的汪氏选集,我亲自操刀编选——果实便是这套《汪曾祺文存》。下节再详细分说。
这是一桩千头万绪艰难繁重却又赏心悦目可遇不可求的工作。
从吾所好,幸甚至哉。
至此,我完成了从汪曾祺著作读者到出版人的转换。


话说《文存》

汪老健在时,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五卷本《文集》。去世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翌年即迅捷推出过一套八卷本《全集》。这两套书,规模宏大,各有价值。因为种种原因,也存在若干缺憾,且绝版多年,一般读者难见踪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纂的新版《全集》,旷日持久,姗姗来迟,让人望穿秋水,直到去年,才先上市了三卷本《小说全编》。其间,解志熙、周毅等人陆续发掘出若干汪曾祺早年佚文。《汪曾祺诗联品读》(金实秋编著)、《汪曾祺书信集》(李建新编)、《汪曾祺早期逸文》(苏北选编)等也先后面世。
于是,出版一套既全面又精粹的汪氏读本,既有必要,亦具可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一干友人尤其是周青丰兄的极力鼓动下,在汪家三兄妹的全力支持下,我下了决心,承乏此事——果实便是现在呈现在您眼前的这套中信出版社精装六卷本选集《汪曾祺文存》。汪老平生主要作品,殆汇于此。
卷一、卷二为小说。其中,《复仇》《异秉》两篇,分别收录原稿(1941、1948)和改写稿(1946、1980),以资比较。末尾分别附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解志熙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郭洪雷教授的两篇长文,冀收锦上添花之效。在我看来,汪氏小说,似可分为早期(1950年前)、中期(1961、1962年,1980年前后)、晚期(1986年后,“衰年变法”期)三个阶段。中期相对比较明朗,而早、晚两期则隐晦复杂得多。两文的深度解读和精彩阐释,可供参考。
卷三为散文。
卷四为随笔。
卷五为文论。与沈从文相关的篇什,除书信外,一概收入此卷。
卷六为书信、剧本、为《世界名人画传·释迦牟尼》所撰文字、杂缀(包括新诗、旧诗、对联等)。末尾附有汪朗、汪明、汪朝合编的《汪曾祺年表》和《汪曾祺著作目录》(1949—1997),俾使读者对汪老的生平和著作有个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了解。
各卷大抵按写作时间先后编次。其中,散文、随笔、文论三卷又按内容约略归类,除编年意义,亦便于阅读。书名均取自本卷所收某篇重要文章篇名,唯卷六书名缘于汪曾祺早年致黄裳信函中的一句话。各书封面均系汪老画作。每卷卷首精选四幅插图,有独照,有合影,有字画,有墨宝,有手稿,有书影,选择搭配,煞费苦心。力求各得其所,各适其宜。
斯役既毕,浑身舒泰。错漏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那么,在我心目中,汪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瞧,这个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夏历庚申元宵,肖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乡绅兼中医家庭,是秦少游的乡党。其父汪菊生性情温和,多才多艺,富有生活情趣,对他影响很大。
抗战军兴,家乡沦陷。汪曾祺流落到云南昆明,入读西南联大中文系,师从闻一多、沈从文等,并开始文学创作。与高邮一样,昆明就此成为他永恒的写作背景和精神上的故乡。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上课的时间,远没有泡茶馆、看闲书多。但却出手不凡,写下若干充满存在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新诗,深受业师沈从文的赏识和喜爱。1949年4月,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了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喜欢他的作品 尤其散文 不会厌烦

评分

都有破损了,能不能包的走点心?!

评分

挺不错的一套书,送人不错的

评分

太厚了,看书时不方便需要点力气

评分

~~~~~~~~~~~~~~~~~~~~~~~~~~~~~~~~~~~~~~~~~~~~~~~~~~~~~~~~~~~~~~~~~~~~~~~~~~~~~~~~~~~~~~~~~~

评分

孩子很喜欢这本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本,囤着,慢慢看。。

评分

非常好的书,快递送货快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汪曾祺文存:两栖杂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