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文集 书信选一

弘一大师文集 书信选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弘一大师 著
图书标签:
  • 弘一大师
  • 文集
  • 书信
  • 佛教
  • 净土宗
  • 近代史
  • 中国文化
  • 心灵成长
  • 人生哲理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138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532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丰富独特、文字朴实精炼

  ★《弘一大师文集》丛书系列之《书信选》是一部净化心灵、值得慢慢阅读仔细品味的书

内容简介

  《弘一大师文集 书信选一》收录了弘一法师书信共265封。是弘一大师致俗家师友门生的信件,收件人生平有据可考的,作了简要介绍,无可查者省略。从这些书信选中可以清晰看出大师思想轨迹,大师的品德也跃然而出,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7),剃度为僧后,法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

精彩书评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弘一法师:“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地谦卑。”

  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梁实秋

  弘一法师是我国当代我所景仰的一位高士,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

目录

出版说明

致徐耀廷

致许幻圆

致杨白民

致毛子坚

致周啸麟

致陆丹林

致叶为铭

致刘质平

致夏丏尊

致堵申甫

致丁福保

致李圣章

致沈繇

致则民

致刘肃平

致蔡丏因


精彩书摘

  一

  一八九六年旧四月 天津

  揖别鸿义,瞬经敷月。暮云春树,每切怀思。遥维耀廷我哥大人旅祺安善,福履绥和,为颂为慰。弟津门株守,碌碌如常。所幸顽体粗和,堪以告尉。绮注鱼鸿,得便尚希惠我好音,以匡不逮。

  是所(至)

  祷转此敬请

  升安! 余惟朗照不宣

  愚小弟涛顿

  再王静波兄令堂已于前月逝世。

  赵虎臣令堂又于本月逝世。

  顺立纸局王杏林兄病势甚即重,恐难全愈。令亲陈荫棠兄令正亦于本月逝世。津店屋北邀同人一位姓戴名柏庵,系精济社戴禹令侄。此人腹内甚通,亦善写字。别无可报。

  又及

  二

  一八九六年旧五月上旬 天津

  耀廷五哥大人阁下:

  前随津字第一号寄上信一函,谅已收到。五月初二日乃王静波兄令堂发引之期,已代阁下送呢幛一轴,奠仪一吊文。四月二十六日,赵虎臣令堂发引之期,桐兴茂同人公送锞子式旧褂,内阁下摊钱一百二十四文。再今有信将各书院奖赏银,皆减去七成,归于洋务书院。照此形情,文章虽好,亦不足以制胜也。昨朱莲溪兄来舍,言有切时事,作诗一首云:

  天子重红毛,洋文教尔曹。

  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糟!

  此四句诗,可发一笑。弟拟过五月节以后,邀张墨林兄内侄杨兄,教弟念算学,学洋文。别无可报,转此达知,

  敬请

  旅安!不一

  愚小弟涛顿

  三

  一八九六年旧六月十八日 天津

  不奉清谈,瞬经敷月。望风怀想,能不依依。逢维耀廷我仁哥大旅祺!宏集荣业维新,定如鄙祝。敬启者,昨随津号信寄上信一函,内有篆隶仿一张,图章条一张,并有笺墨仿致函,谅必早登台阅矣。谨将近日新闻开列于左,谨登玉览。

  现在六月十八日,水梯子同事会,弟拟出登谜烦津店中新邀同事戴柏庵兄抄写,今年五月间,天气甚勤,每日必下雨,一日大小不等,河里长水不少已平漕,弟昨又刻圆(章)数(枚),外有纸条一张呈阅,祈指谬,是幸。外并有笺墨仿致函一件,并呈清览。别无可报,阁下在外如有何事,亦祈赐回音,为祷。

  专此敬旬大安!余惟弘照不备。

  如小弟涛顿

  四

  一八九六年旧七月初旬 天津

  揖别芝颜,瞬经数月,望风怀想,能不伤悲。试思数月前,同在柜房内相聚,至今日金风玉露,甚是凄凉耳。遥维耀廷我如哥仁大人起居纳福,旅祉安善,为慰。启者,弟于七月初五日午后一点钟,接到华函,捧读之下,敬悉种种。谨将近日新闻开列于左,敬呈台览。

  按津门由前月水势虽见长,仍未出漕。至本月初一日,下雨之后,居然出漕。初二日大雨,初三日微晴,初四日大雨,初五日小雨。至今日大口水,至三圣庵门口。东浮桥水至乾泰昌门口,两边皆有跳板。按天气至今日犹未晴明,水势有增无减。小盐店,挂甲寺,梁家嘴子,锦衣街桥堤,此四处皆洞口也。弟家母浮厝材之虑,其地较他地皆高丈余,至刻下已将坟头飘去,水有四尺多,连忙打桩钉上,尚属无碍。弟之老墓地,亦见水五六尺。此水势也。

  另有新闻一段开列于左(下缺)

  注:此件发信当在七月初五日稍后

  五

  一八九六年旧七月二十八日 天津

  前二十一日寄上第十一号信一函,并有猫部贺节,王含墨讣帖信二件,谅必早登台阅矣。谨将近日新闻列左。张右田病势已愈,于昨日已经上铺。祈无容挂念,为要。王含墨令侄曾孙之讣帖,想已收到,祈无容送礼,弟已代阁下送上呢幛一轴,纹银四两。伊将呢幛收下,将纹银璧回,并有谢帖一纸奉上,祈查为要。再昨弟又将刻图章数块,印在纸上,祈哂正,是幸。别无可报。

  此致耀照,并询

  大安!不另

  弟涛顿 七月二十八

  六

  一八九六年旧八月初五日 天津

  本月初四,接到第五号手示,均以捧读矣。

  谨将近日新闻列左。

  前初三午后一点钟,大雷大雨间,又加以核桃大冰雹,甚属利害。至三点,雹雨俱止,而雷声犹然盈耳。至晚八点钟,雷声初息,而顷刻大雨倾盆。至今日早六点钟方止。居然云开雾散矣。按李鸿章兄至九月初间,可以来津。王文韶兄降三级留任。其间原故,不得其详。再弟闻阁下不日来津。如来时,路过都门,千万弟捎铁笔数枝、古帖数部、图章数块。要紧要紧,别忘别忘,非此不可。弟昨又镌图章数块,印在纸上,呈览,祈哂正为要。

  另无可报 此请

  升安!余惟朗照不备

  如小弟涛顿

  八月初五泐再祈捎鼠牙刀一枝

  又及

  七

  一八九六年旧八月十八日 天津

  耀廷我五仁哥大人如见:

  别来屈指已度中秋,摇忆芝辉,曷胜盼想。前寄上第十三号信一函,谅必早登台阅。谨将近日新闻列左,以供赐览。

  中秋色减

  本月十四日晚,忽云光黯合,雷声隐隐。顷刻大雨如注,至十五日早寅刻方止。一切卖瓜果者,未免减色矣,至巳刻云开雾散,红日东升,虽天气晴明乎而已,道路泥泞矣。

  寒暖不均

  津门自前月初旬甚热,至中下旬甚凉,至本月初旬又微暖,至今十四日雨后又甚凉。我辈皆宜穿夹袄夹坎肩之类,夜间皆用棉被两床方可,不然则恐泻腹矣。

  持螯美趣

  津门自月之初旬以来,螃蟹甚肥,至今日如钟口大者,裂津蚨二文,价可谓廉之极矣,持螯酌酒,何乐如之,

  可谓美趣矣。

  随缘杂记

  弟兹又镌图章数块,奉上。祈嘉仲诸友用哂正为要。并有王含墨致函祈自检收。别无可报。转此敬候

  升祺!余维惠照不一。

  弟涛顿 八月十八日泐

  ……


《弘一大师文集·书信选一》—— 一窥近代高僧的精神世界与人间情怀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弘一大师李叔同无疑是一位独特而耀眼的存在。他的人生轨迹横跨艺术、音乐、戏剧、教育、佛学等多个领域,每一次的转身都惊世骇俗,每一次的求索都深入骨髓。而《弘一大师文集·书信选一》,正是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传奇人物内心世界、精神轨迹以及与世间友人深厚情谊的一扇珍贵窗口。本书并非对大师宏大思想体系的系统阐述,也非对其佛学造诣的学术研究,而是通过他最私密、最真挚的书信往来,将一个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弘一法师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信选一》所收录的书信,跨越了弘一大师人生的重要阶段。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从一位风流倜傥的艺术家,到一位悲悯众生的僧侣,再到一位严持戒律、精进修行的“南山律宗祖师”的转变与成长。这些书信,如同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珍宝,虽篇幅不长,字句不华,却承载着深沉的情感、隽永的智慧和温润的关怀。 一、 艺术家的初心与远行: 在弘一大师早期的书信中,我们仍然能捕捉到他作为艺术家那颗敏感而炽热的心。彼时,他正值青年,意气风发,在艺术领域挥洒自如,影响深远。尽管本书主要选取了他出家后的书信,但即便是在后期,他对于艺术的关注和感怀也时常流露。例如,他可能会与故旧友人谈及对于音乐的理解,对于美的追求,对于诗词的感悟。这些只言片语,勾勒出他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眷恋,也暗示了他为何最终能以艺术化的方式体悟佛法,并将佛法以艺术化的语言传递给世人。 这些书信让我们看到,艺术并非他人生旅途的终点,而是他通往更深邃精神世界的阶梯。他曾以画笔、以音符、以文字触碰生命的美与哀愁,最终,他将这份对美的敏感与对生命的关怀,全然投注于佛法之中,寻求一种更究竟、更永恒的解脱之道。 二、 僧侣的悲悯与慈心: 从艺术家到僧侣的转变,是弘一大师人生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笔。而他的书信,恰恰记录了这一深刻转变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即便是在披剃出家之后,弘一大师也并未完全隔绝尘缘。他依然牵挂着那些曾经帮助过他、支持过他的人,也依然关注着世间的苦难与疾苦。 在书信中,我们能看到他对那些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或者在精神上给予他鼓励的友人,表达由衷的感谢。这份感恩之心,体现在他朴实而真诚的字里行间。他不会过多地渲染自己的出家生活,而是更多地询问对方的近况,表达对对方安康的祝愿。这种对他人福祉的深切关怀,正是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的生动体现。 他也会对世间众生的苦难发出深切的悲悯。虽然他已经走上了出离的道路,但他从未忘却众生的痛苦。他的书信中,或许会流露出对战乱、饥馑、疾病的忧虑,并劝勉友人积极行善,积德培福。这种博大的慈悲情怀,并非简单的怜悯,而是源于对生命真相的洞察,以及对众生解脱的殷切期望。 三、 律宗祖师的严谨与豁达: 弘一大师晚年致力于复兴南山律宗,成为一代律宗祖师。他的书信,也真实地反映了他在这条道路上的坚定与不易。作为一名严格的持律者,他对戒律的尊崇和对佛法的精进,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在书信中,他可能会就戒律的某些具体条目,与僧侣或在家居士进行探讨,字句之间充满了严谨与考量。他会耐心解答疑问,也会指出错误,但其出发点始终是帮助他人更好地依教奉行,早日成就道业。这种教诲,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耐心与关怀。 然而,弘一大师并非一个刻板教条的律宗学者。他的内心,同样充满了豁达与圆融。他深谙佛法的精髓在于“理事圆融”,而非拘泥于形式。因此,在与友人的交往中,他依然能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展现出温和、谦逊、包容的一面。他不会因为对方的言行不符戒律而生嫌隙,反而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对方走向正道。 他的书信,常常体现出一种“平常心”。即便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也能以一种淡然自若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平常心”,源于他对佛法真理的透彻理解,也源于他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四、 书信的温度与质感: 《弘一大师文集·书信选一》之所以珍贵,还在于它所呈现出的书信的“温度”与“质感”。这些手写体的文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写信人的情感与心绪。即使是印刷体,也能让我们想象到大师执笔时的场景。 书信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他不会使用过多的辞藻,而是以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几句简单的问候,几句简单的叮嘱,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去雕饰”的文字,反而更具力量,更能打动人心。 通过这些书信,我们能感受到大师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谊。他们的交往,超越了功利,超越了俗世的恩怨。那是一种基于共同的理想,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基于对生命的敬畏而建立起来的纯粹关系。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情谊显得尤为可贵。 五、 跨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弘一大师文集·书信选一》,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伟大灵魂的内心世界,得以感受他所经历的挣扎与超越,得以领悟他所传递的智慧与慈悲。 这些书信,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陈迹,它们依然拥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们能够启迪我们的思考,净化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在浮躁的当下,重温弘一大师的书信,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 本书并非要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要呈现一个真实、生动、充满人格魅力的弘一大师。他有他的执着,有他的坚定,也有他的温情与包容。正是这些丰富而立体的特质,让他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弘一大师文集·书信选一》,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新的感悟和体悟。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伟大,并非在于惊天动地的伟业,而在于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坚定,在于对众生无尽的关怀与悲悯。这本选集,是了解弘一大师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邀请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心灵,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弘一大师文集 书信选一》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大师的文笔简洁有力,遣词造句往往恰到好处,极具画面感。他极少使用冗余的形容词,但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清晰的情境或一种微妙的情绪波动。我尤其喜欢他用典时的那种信手拈来,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作为支撑,又不显得卖弄学问。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如同上好的白玉,不加雕琢,自成天成之美。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部佛学或书信集,更是一部关于如何高雅地、有尊严地度过人一生的教科书。它教导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迁,保持内心的秩序和优雅是多么重要。读罢信件,我常常会拿起笔,尝试模仿那种沉静的语调,尽管远不及大师万分之一,但那种心手相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提升的实践。

评分

这套选本的编排颇具匠心,它没有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反而更像是一部心灵的剪影集。不同的信件之间,虽然主题各异,但却共同构建起一座坚实的精神殿堂。我特别留意了大师在疾病缠身或处于困厄之时所写的那些信件。令人惊奇的是,即便是面对生命的无常,他的笔调依然保持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坦然。没有怨怼,没有哀叹,只有对因缘的理解和对当下能做之事的专注。这与我惯常接触到的那种充满焦虑和外求的叙事方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强大,是源于对自身处境的彻底接纳,而非徒劳的抗拒。通过这些书信,我得以窥见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弘一法师形象,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一位在红尘中历练、最终证得大自在的先行者。这些文字的重量,远超出了纸墨的重量,它们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却又让人感到无比的轻盈和释然。

评分

当我拿起这本集子时,最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装帧或许不是最精美的,但内页的文字却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我发现大师的书信与我们今日习惯的即时通讯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一封信都凝聚着作者深思熟虑后的笔触。这种慢下来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其中有几封关于艺术创作的往来信件,让我深感震撼。弘一大师在书法、篆刻上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但在信中谈及这些技艺时,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将“器用之道”与“心性修持”联系起来。他强调的不是技法的精进,而是心境的澄明。这种将世间一切事物都视为修行助缘的广阔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艺术”本身的理解。读着这些信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跨越了世俗纷扰的灵魂,他将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活成了对真理的追寻,这对于一个努力在生活与理想之间平衡的普通人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或许会被其中一些看似平淡的问候或嘱托所略过,但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和心性的沉淀,再回看时,总会有新的感悟涌现。例如,信中对弟子们关于“持戒”的叮咛,起初觉得是高深莫测的规范,后来才体会到,那其实是对个体自由和生命质量的最高保护。它不是束缚,而是指向真正的解脱。大师的智慧在于,他能将最宏大的生命议题,用最亲切、最生活化的语言传递出来。这使得佛法的精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触手可及的当下。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让我学会了审视自己的“急躁”。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大师的每一封信都在无声地提醒我们:有些美好的事物,只能在等待和沉淀中才能被真正品味。我期待着文集的后续卷册,相信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为我的人生旅途提供新的参照坐标。

评分

这本《弘一大师文集 书信选一》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滋养。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跨越时空的对话,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力量。大师的文字,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穿透力。读着那些家书、友书,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一位智者对世事的洞察与对内心的坚守。他对待学问的严谨、对待友人的真挚,以及对佛法的体悟,都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展现出来,没有丝毫矫饰。我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沉浸在这些信件的氛围里,体会那种“空”与“有”之间的微妙平衡。它不像某些厚重的理论著作那样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去啃读,反而像是一位慈悲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就将人引向更深邃的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茫、寻求内心安宁的人来说,这本选集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朴素的日常表达之中,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停下来,用心去聆听。

评分

全五星好评!!

评分

在家就是我活得知我想说了一个劲往返航班上一个人去世前提的确良

评分

人生积淀,

评分

不错的书,非常受益的!

评分

很好,便宜,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

好小的一本书,懒得退了将就看吧

评分

人生积淀,

评分

还不错吧,三折不到,以后满400-300,满600-400活动一定不能错过,图书很好,只是活动忘了没有买加购物车的,这套书冲着大师去买的,但我感觉不怎么样,定价过高,每本册子都很薄,开本较小,收录的可能不是太齐全吧

评分

书是好书,我能说看不懂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