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童蒙须知·小学·朱子治家格言
yuanjia:12.00元
作者:(南宋)朱熹,(清)朱柏庐/著,杨博/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1月1日
ISBN:978-7-5502-8783-9
版次:di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
......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字体选择和行距安排简直堪称教科书级别。市面上很多书籍为了塞入更多内容,往往会把字号搞得非常小,或者行距挤得非常密,读起来总有一种压迫感。但这本精粹版明显没有犯这种错误,它给了文字足够的呼吸空间。楷体的选择,端庄大气,非常符合蒙学经典的基调,即便是不太熟悉传统书法的人也能轻松辨认。而且,排版时采用了左右分栏的结构,左边是原文,右边是注释或译文,视觉引导性极强,读者可以轻松地在两部分内容之间切换视线,而不会感到混乱。我甚至发现,在某些需要反复诵读的关键语句部分,出版社还特意用粗体或者略微不同的字号进行了强调,这种细节上的匠心独运,极大地提升了背诵和记忆的效率。这绝对是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上的巨大加分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精美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油墨的香气混着纸张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阅读。我尤其欣赏封面那种古朴又不失雅致的字体排版,一看就知道是下过一番心思的。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国学书籍为了追求“畅销”而牺牲了内页的质感,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页的纸张厚度都恰到好处,既能保证油墨不会洇开,又能让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对着灯光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而且,它的开本尺寸设计得非常合理,无论是放在书架上陈列,还是随身携带在包里翻阅,都显得十分得体。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常常对着这本书的封面和版式发呆,那种对传统文化审美的尊重和传承,是当下很多出版物所缺失的。能感受到出版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完美,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精度,都体现出对“经典”应有的敬意。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让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应付差事。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排布和注释体系,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的,让人感觉非常贴心和友好。我过去也尝试读过一些古代蒙学读物,但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缺乏现代化的解读而中途放弃。然而,这本精粹版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似乎懂得现代读者的学习习惯。在原文的旁边,提供了详尽且通俗易懂的白话翻译,这种“对照阅读”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更棒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翻译上,对于一些涉及古代礼仪、伦理观念的词句,还配有简短的背景知识介绍,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古人撰写这些文字时的社会环境和深层意图。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古籍,而是在与一位和蔼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心灵的桥梁,让人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也能保持对知识的探索热情。
评分我将这本书推荐给身边所有有孩子的家长和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可靠的入门路径。它不是那种零散的知识点汇编,而是真正的一套有脉络、有传承的蒙学教材体系的精选。不同于其他仅仅收录几篇名家语录的读物,这本书的结构感很强,层次分明,仿佛能看到古代教育学家是如何一步步引导儿童心智成长的。无论是关于日常起居的规范,还是对孝悌忠信的初步阐释,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规矩,又不失温情。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某种精神上的“定海神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找到一本如此沉稳、可靠、专注于基础德行培养的读物,实属难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帮助我们重新找回了教育的本源,那份对下一代最朴素、最深沉的期盼和教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前提下,成功地融入了一种温和的教化力量,读起来让人内心非常平静。它所选取的篇目,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朴素真诚,仿佛能洗涤现代社会中的浮躁与功利心。阅读这些教导子弟为人处世的基础准则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深思自己当下的行为举止。这种反思不是被强加的,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为它所倡导的“修身、齐家”的理念,根植于最基本的人伦常理之中,具有跨越时代的普适性。每一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想要更好地对待身边人的冲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有力量。它不谈高深的哲学思辨,而是聚焦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教人如何做一个正直、勤俭、有担当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国学精粹”所在。
评分东西不错很好用
评分好
评分适合孩子看 从小立规矩
评分孩子们很喜欢,爱不释手
评分书很好
评分,还不锆,希望孩子能认真读完。
评分一般,客服态度不好,产品不对应,误导
评分挺好的,凑合吧
评分好吧,没买对,怨我了,没有拼音,没有译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