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平面设计师、工业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爱好者和教师、学生等其他相关读者 亚洲文化产品及其精湛设计的日益普及,使得东方元素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意东方 : 设计中的东方元素》就是向读者展示了设计师以东方风格为设计灵感,完美利用不同元素的能力。书中涵盖了诸多内容涵盖品牌、包装、招贴、店面、书籍等。丰富的案例让读者更能了解设计者如何灵活多变地把东方文化运用到设计中去,阐释了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与东方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创作主导思想。书中各种独特的设计必会为读者带来丰富的灵感。
内容简介
《意东方 : 设计中的东方元素》邀请了国内外20位优秀的设计师,从资深大师到设计新秀,都以东方风格为设计灵感,完成诸多具有意境的独特设计作品。书中涵盖了诸多内容涵盖品牌、包装、招贴、店面、书籍等。书中展示了东方文化为主流的各类设计作品,阐释国际潮流设计理念与东方文化底蕴相结合的创作主导思想。
作者简介
编者出版了多本高码洋画册图书,涉及的范围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艺术图书等领域,曾出版《书妆:书籍装帧设计系列》图书等,在图书市场上得到普遍的好评。
精彩书摘
色空间是中国一家以布料为载体,追求高品质家居生活的饰品品牌。
品牌产品风格多样,材质丰富,色彩幻变。1983 ASIA 研究了中国的象形文字,从中提炼出“色”字作为品牌核心图形;
结合风韵雅致的品牌气质,提出以“中国折扇”作为设计概念,对东方工艺美术做出了重新演绎,并完整地运用到品牌的
不同领域,如办公用品、包装、推广……
色彩,来自于阳光,给人以希望;
放空所有,呈现它的本来面貌,为心留一个温暖的栖居之所。 善仕家是中国一家全方位的高端复合型家居购物空间。
“以善美之物打造杰仕之家”是品牌的精神主张;1983 ASIA 提出以“礼”作为视觉创意的创作线索,研究了分别代表东西方“礼”文化的典型例子-
“绅士”与“君子”,并大胆地融合被喻为20 世纪装饰艺术巅峰的 ART DECO 风格,表现出一股温文儒雅的社会文化凝聚力;同时延展出一套现代繁华、
色彩瑰丽的品牌视觉语言。
可以形容这是一次通过设计进行的跨越时空的文化礼遇。 育才独中(全名:霹雳育才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所由当地华人创办,以百年校史为基石,注重全人品质发展的中学。
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有着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以爱为核心的回忆,是孩子成长的脚印,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价值观的珍贵养分。
“我们就是故事”是1983 ASIA 提出的设计观点。故事讲述的不只是南洋华人在异地勇敢捍卫母语的伟大精神,更讲出了那份你我他的心灵归宿,过去与未来的情连结系。
学校的一花一草,雨声点滴,球场上的汗水,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那个自习的下午,蓝天树影,练习的姿态,毕业旅行的打闹嬉戏……这些都是育才独中的魅力所在。
因此,设计需要做的并非全面的革新,而是思考如何保存这些珍贵的人文价值,并为品牌注入新鲜的活力,构建心灵间紧密相连的桥梁。
东方韵味:设计中的灵感源泉与现代演绎 书名:东方韵味:设计中的灵感源泉与现代演绎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索东方美学在当代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独特价值。我们聚焦于如何从悠久灿烂的东方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其转化为富有生命力和创新性的设计语言。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领略从古代哲学思想、传统艺术形式到日常生活习俗中蕴含的东方设计精髓。 第一章:东方美学的哲学基石 东方设计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符号堆砌,它根植于深厚的哲学思想体系。本章将首先探讨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对设计理念的深远影响。 1.1 儒家思想: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与“礼制”如何转化为设计中的平衡感与结构美学?我们将分析古典建筑中对称布局、比例尺度的运用,以及家具设计中体现的等级秩序和人伦关系。重点阐述“格物致知”如何指导设计师对材料本质的理解与尊重。 1.2 道家智慧:顺应自然与虚实相生 道家崇尚的“道法自然”是东方设计中最重要的生命力所在。本章将详细剖析“留白”的概念——不是缺乏,而是有意识地创造空间进行呼吸和想象。通过研究山水画、园林艺术,揭示“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如何构建出富有张力的视觉体验。探讨水墨晕染、枯山水景观中蕴含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美学。 1.3 禅宗影响:极简与内观 禅宗对“简”的推崇,影响了从茶道器具到室内陈设的方方面面。本章将深入探讨禅宗美学中对“不完美之美”(Wabi-Sabi)的欣赏,如何引导设计师关注事物的自然老化、材质的粗粝感以及日常物件的质朴力量。 第二章:传统符号的解构与重塑 东方元素是极其丰富的视觉语汇库。本章将聚焦于几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视觉元素,分析其文化意涵,并展示它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1 色彩体系的解码 东方文化中的色彩并非仅为装饰,而是承载了五行、季节、身份的象征意义。我们将系统梳理中国传统的青、赤、黄、白、黑(五正色),日本的“间色”体系,以及印度丰富的染料文化。分析如何在现代平面设计、时尚领域中,对这些传统色彩进行提炼、简化,使其既保留文化厚度,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 2.2 图腾与纹样的生命力 从龙凤、祥云到几何纹样(如回形纹、万字纹),这些图案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本章将重点研究图案的层级结构和讲述故事的能力。探讨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或数字媒介,对复杂的传统纹样进行解构和重组,创造出既具传承感又不失现代张力的视觉标识。 2.3 字体与书法的空间张力 书法作为东方最重要的视觉艺术之一,其笔触的力度、结构的气韵,为平面设计提供了独特的动态感。本章将研究楷、行、草等书体在不同设计场景(如品牌标志、包装文字)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利用汉字独特的方块结构进行版式设计,创造出区别于西方字母系统的排版美学。 第三章:材料的对话:从自然到科技 东方设计对材料的偏爱与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本章着眼于木材、竹、纸张、陶瓷等传统材料,以及它们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再生。 3.1 木的温润与结构的智慧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木作的精髓,它体现了无需金属连接的精巧力学与结构美学。本章将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如日式插接、中式榫卯)的木结构工艺,并展示当代家具设计师如何借鉴这些结构逻辑,在保持材料自然纹理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和模块化设计。 3.2 纸的变奏:透明、韧性与光影 东亚文化对纸张有着深厚的情感连接。从宣纸的吸墨性到和纸的透光性,纸张被赋予了超越载体的意义。本章将探讨在照明设计、建筑隔断(如障子纸)以及高端包装中,如何利用纸张的半透明特性来控制光线和空间的层次感。 3.3 陶瓷的釉色与手作的温度 从青瓷的内敛到彩瓷的绚烂,陶瓷釉色的变化是东方美学中对偶然性的最高赞美。本章分析不同烧制工艺(如钧瓷的窑变)如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表面肌理,以及这种对“不完美”的追求,如何激励当代设计师在材料表面处理上追求更具人情味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第四章:空间叙事:东方园林与居住美学 东方设计中,对“居住空间”的理解超越了简单的功能满足,它是一种与宇宙、自然对话的场所。 4.1 园林的“移步换景”与视线管理 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在于“借景”和“藏露有致”。本章将详细分析漏窗、月洞门等元素如何引导观者的视线,创造出层层递进的视觉体验。这为现代景观设计和室内动线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如何通过边界和遮挡来丰富空间叙事。 4.2 室内布局的流动性与多功能性 与西方强调固定功能的空间划分不同,东方室内强调空间的“可变性”。屏风、推拉门的使用,使得一个空间可以迅速适应不同的社交和生活需求。本章将对比分析日式榻榻米空间与中式书房的弹性布局,为现代小户型设计提供兼顾实用性与文化意境的解决方案。 4.3 垂直空间的诗意表达 探讨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东方设计如何利用高度和层次感来营造深度。无论是多层阁楼、挑空的设计,还是垂直的绿植墙,都体现了对天空、对自然向往的诗意表达。 第五章:现代设计中的东方自觉 本章将聚焦于当代全球化背景下,设计师如何进行“东方自觉”的实践。这不再是简单的复古模仿,而是基于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 5.1 品牌视觉中的东方精神 分析当代国际一线品牌在进行全球化传播时,如何巧妙地融入东方元素,以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探讨品牌如何利用东方设计中的“克制表达”来提升其产品的精致度和高端感。 5.2 跨界融合:科技与传统的张力 研究当数字技术、新材料与传统东方设计理念碰撞时产生的火花。例如,利用3D打印技术重塑传统榫卯结构,或利用交互界面设计模仿水墨的动态晕染效果。强调技术是工具,而东方美学是内核。 5.3 可持续性与东方智慧 东方设计传统中对材料的珍惜、对自然的尊重,与当今全球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本章将总结东方设计在材料选择、耐用性考量和生命周期设计中的前瞻性智慧,引导设计师走向更负责任的设计未来。 总结: 《东方韵味:设计中的灵感源泉与现代演绎》是一本面向设计师、艺术家、文化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东方美学抱有探究热情的读者的深度指南。它不提供现成的模板,而是提供一套思维框架,帮助读者挖掘出东方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魅力的现代作品。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领悟到,设计不仅是创造物体的过程,更是传承文化、表达哲思的深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