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一部书即可让读者关于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有一种全景式的认知。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学在经历一系列的理论重构之后发生了诸多重大“转向”,其中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如后现代转向、女性主义转向、文化转向、身体转向、情感转向、空间转向、语言学转向、历史学转向和全球化转向等,这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不足,更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关注形式。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当代转向。其特点是:在横向上以当代社会学理论流派分析为主,兼顾了同一流派中的不同理论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在纵向上以经典的当代社会学理论命题为主,兼顾了不同流派的核心概念和相关主要著作,借此呈现给读者关于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的一种全景式的认知。
本书可作为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学课件。任课老师如需要,请填写本书最后页“教师反馈及教辅申请表”索取。
作者简介
文军,男,社会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上海纽约大学)主任,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城乡社会学与发展社会学等。其主讲的“西方社会学理论”,2009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016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ji精品资源共享课”。
目录
第一章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建构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四节 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章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当代趋势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规则
第三节 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第三章 社会学理论三大传统研究范式及其比较
第一节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二节 人文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三节 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
第四节 社会学理论三大传统研究范式的比较
第四章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非主流转向及其影响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主要危机
第二节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重构与挑战
第三节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非主流转向
第四节 社会学理论转向的历程与影响
第五章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第一节 现代性后果与“后现代转向”的内涵
第二节 西方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兴起及其影响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特征
第四节 对西方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评论与反思
第六章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女性主义转向
第一节 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女性主义社会学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第三节 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五节 对西方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评论与反思
第七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文化转向
第一节 文化及其在传统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
第二节 文化社会学的兴起及其当代转向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学理论的文化转向及其方法论特征
第四节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文化解读
第五节 当代西方文化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第六节 对当代社会学理论文化转向的评论与反思
第八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身体转向
第一节 西方思想史上的身体踪迹及其理论传统
第二节 西方传统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身体反应
第三节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身体转向及其新进展
第四节 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的身体蕴意与理论主线
第五节 西方身体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第六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身体转向的特征与反思
第九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情感转向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的情感转向及其意义
第二节 社会学情感转向的关键议题及其方法论特征
第三节 当代情感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取向
第四节 对社会学理论情感转向的评论与反思
第十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空间转向
第一节 空间概念的哲学传统与社会学意涵
第二节 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空间叙述
第三节 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空间转向
第四节 西方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空间论述
第五节 西方后现代理论中的空间阐释
第六节 社会学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与评论
第十一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第一节 从社会语言学到语言社会学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学语言学转向的理论溯源与现实基础
第三节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语言分析
第四节 西方后现代理论视野中的语言阐释
第五节 对社会学理论语言学转向的评论与反思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学转向
第一节 传统社会学历史维度的缺失及其转向
第二节 历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第三节 西方历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图式
第四节 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及其研究方法
第五节 当代西方历史社会学理论的研究视角
第六节 对社会学理论历史学转向的评论与反思
第十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全球化转向
第一节 全球化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第二节 全球化转向与全球社会学的兴起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全球社会学理论转向
第四节 社会学理论的全球化转向与反思
后记
精彩书摘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社会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社会学理论的情感转向及其意义
一、情感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任何一个学科热点的出现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相关,情感社会学的兴起亦如是。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社会的物质文明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下日益发达。然而,社会的心理状况和情感状态并没有随之进步。由于发展和分配的不平等,造成阶层矛盾尖锐,个人和社会面临着不安全的状态,社会怨恨情绪日益蔓延,积日累久的社会弊端开始暴露。启蒙时代以来所预言的理想社会并未到来,甚至成为遥不可及的乌托邦。具体来说,由于科层制的实行、社会组织的严密管理等桎梏,个体内在的人性感情被标准化、平均化所抹杀了。许多处于烦恼和郁闷之中的西方人,往往采取种种反常或过激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失望。与此同时,人们渐渐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和理性主义,诸多社会运动伴随着这一思潮风起云涌。故而,诸多围绕着人类情感的问题需要被及时地应答,并且在解释社会行动乃至社会变迁上,情感维度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这都成为情感被社会学所关注的现实基础。
不仅是时代背景的推动,情感社会学的兴起,也可以被视为开辟了情感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这种路径的出现弥补了其他学科在情感研究上的局限和瓶颈,也是情感研究向社会学领域的扩展需求。生物学和心理学对于情感有着相对长期的研究,其偏重探究情感的本质和发生机制。这一路径的研究普遍认为情感的产生与身体所感觉到的信息有关,是基于生理层面的交互作用,其认为人类身体的生理变化造就了情感,身体器官对于环境改变的知觉反应,是情感产生的根本原因。神经科学则更详细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认为情感的产生是固化在人类的身体系统中的,大脑通过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知觉信息的输入,接收到了感觉信号并进行加工,由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情感反应,继而由身体系统对于知觉和行为产生作用。
生物学和心理学重视情感的生物性,这一路径的研究观察到了生物力量对于情感的支配作用,并且在微观层面形成了情感产生的解释机制。然而,其难以在宏观层面解释情感与社会之间的相关问题。侧重分析情感的社会建构和控制过程的另一种路径由此浮现,而情感社会学的兴起正是基于这种路径。
情感是社会建构的,这是研究情感的社会学家所持的基本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的情感是文化社会化以及参与社会结构所导致的条件化的结果,情感的界定以及情感的表达,受到来自文化意识形态、观念、规范等因素的作用,而这些因素与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情感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落脚点和研究意义之所在。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侧重点不同,社会学家对情感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中的互动进程,以及情感如何被这一进程所影响等议题感兴趣,以此来理解情感所蕴含的建构特征。
追随古典时期社会学家对于情感的部分论述,尤其是以韦伯的人文主义传统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左右,埃利亚斯等社会学家较早地观察到个人情感与社会结构的紧密联系,从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失调,强调理性与情感相平衡的社会。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霍赫希尔德等社会学家的努力下,情感社会学日臻成熟,他们更细致地发展出情感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并与其他理论进行杂糅和对话,使之成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学科分支。就像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所说:“情感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粘合剂’,它可生成对广义的社会与文化结构的承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孤立存在的情感,恰恰相反,所有的人类情感都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中的,是身体生物基础、文化和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充满着种种依赖关系。或许,这正是情感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
……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社会学系列教材 [The Turn of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社会学系列教材 [The Turn of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社会学系列教材 [The Turn of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转向/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新编社会学系列教材 [The Turn of 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