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妈妈李冬冬,将自己十年培养女儿学琴的经验技巧与温馨故事娓娓道来,为所有家有琴童的家长关心的问题给予启示。
★一本书让孩子学好钢琴,让家长领悟教育真谛。
★阅读一部钢琴家庭的亲子记录,领略一份母爱融化于家教的力量。
★孩子学琴的陪伴读物,母女俩的钢琴课,与您分享爱的教育。
钢琴妈妈李冬冬将她十年与女儿的钢琴亲子培育经历和几十年国内外钢琴教育教学的体会经验,尽铺于纸上。图书讲述了她从女儿3岁半开始教她学习钢琴,一路有哭、有笑、有烦、有闹、有挣扎、有无奈、有主动、有被动、有忍耐、有坚持地走过来的。这些辛苦现在变成了女儿的自豪、享受、和精神财富。同时,这本书也是李冬冬老师自己三十年钢琴教学的总结。将多年在北方、南方、国内、国外所听到的、看到的、遇到的、知道的关于孩子学习钢琴的故事告诉大家。图书另一半重要的内容,是将女儿学习钢琴考过十级所使用的技术训练教材的大致顺序,孩子业余时间学习钢琴从起步到完成十级、从弹奏动作到使用教材范围比较高规格的古典钢琴训练过程陈述其中。书中除了技术训练教材,还介绍了与练习曲相对应的其他训练教材,同时介绍了钢琴发展历程和著名的钢琴家、部分古典钢琴作品,让孩子了解这些经典钢琴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我们能从中看到的是,她在说孩子学习钢琴,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弹奏能力,家长怎样做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老师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留住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弹奏钢琴作为业余爱好的目标。可以说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更是一本借鉴的书。
李冬冬,1987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留校任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师,1998年辞职去珠海创办曼陀铃钢琴专修学校,任教学总监,2008年移民澳大利亚继续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目录
001
第一章 从胎教开始——给准爸爸准妈妈们
1. 胎教有意义吗 / 002
2. 听音乐、打节奏、玩玩具、捡豆子 / 003
3. 家长准备 / 007
009
第二章 起步——学“站”
1. 孩子启蒙使用的教材 / 010
2. 孩子学琴初期遇到的事 / 019
A. 起步动作 / 019
B. 在游戏中找到指尖 / 021
C. 孩子学琴初期环境、陪练、表演都重要 / 024
D. 孩子学习钢琴,家长的作用很大 / 028
E. 孩子学琴初期的兴奋期 / 029
031
第三章 一级——学“走”
1. 教材《拜尔钢琴基本教程》技术训练重点 / 032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046
A. 哪些孩子适合练《哈农》/ 046
B. 关于高抬指训练 / 048
C. 在游戏中理解指尖力度 / 050
D. 棒棒糖音符 / 051
E. 学习好的孩子不一定能学好钢琴 / 052
F. 孩子练琴坐不住怎么办 / 054
G. 孩子学习钢琴遇到的第一个“坎”/ 056
059
第四章 二级——“走”好
1.《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技术训练重点 / 06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073
A. 女儿练习《小巴赫》/ 074
B. 踏板的使用 / 077
C. 学琴初期就要养成好的练琴习惯 / 079
D. 每天练习钢琴多长时间最好 / 080
E. 做轻松的琴童家长不容易 / 082
F. 给孩子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 / 086
G. 学琴初期遇到的第二个“坎”/ 087
089
第五章 三级——“走”快
1.《莱蒙练习曲集》技术训练重点 / 09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096
A. 女儿学习《小奏鸣曲》/ 096
B. 钢琴训练的“四大件”/ 098
C. 钢琴考级 / 099
D. 女儿第一次考级 / 100
E. 考级曲目不要练习得时间过长 / 102
F. 三级——值得庆祝的小胜利 / 104
G. 自娱自乐的姐妹俩 / 105
109
第六章 四级——学“跑”
1.《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1~15课技术训练重点 / 11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116
A. 原来女儿自己不会练琴 / 118
B. 女儿学会自己练琴 / 121
C. 给孩子选择乐曲的自由 / 122
D. 孩子好,老师好,家长也好才是真的好 / 124
E. 理解孩子不放任,了解孩子不强求 / 127
F. 孩子经常“掉课”会影响学琴 / 129
131
第七章 五级——“跑”稳
1.《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16~30课技术训练重点 / 132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137
A. 补充复调教材《巴赫二部创意曲集》/ 137
B. 训练手指均匀连贯地“跑”/ 139
C. 女儿去深圳上俄罗斯专家课 / 140
D. 南方北方家长各有千秋 / 142
E. 几乎没有孩子能拿到钢琴作业的满分 / 144
F. 学习钢琴坚持是取胜的法宝 / 146
149
第八章 六级——“跑”顺
1.《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1~15课技术训练重点 / 15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156
A. 女儿练习莫扎特奏鸣曲 / 157
B. 钢琴作品风格的概念 / 160
C. 钢琴六级具备了基本的自娱自乐能力 / 161
D. 老师都是贪心的 / 163
E. 让学习钢琴的孩子多听音乐会 / 166
169
第九章 七级——“跑”好
1. 299第二部分16~30课技术训练重点 / 17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175
A. 补充《巴赫三部创意曲》/ 175
B. 女儿去北京学钢琴 / 176
C. 备考与陪读 / 179
D. 真希望女儿是备考生 / 180
E. 我的梦成全女儿学好钢琴 / 181
F. 学习钢琴练脑练性格 / 183
185
第十章 八级——“跑”快
1. 299最后一部分31~40课技术训练重点 / 186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190
A. 女儿练习海顿奏鸣曲 / 191
B. 让学生多接触现代风格的钢琴作品 / 192
C. 弹奏技术与弹奏技巧 / 194
D. 女儿考八级 / 197
E. 小姐俩玩钢琴乐翻天 / 198
F. 玩钢琴是孩子学习钢琴的最好结果 / 200
203
第十一章 九级——学“飞”
1.《车尔尼手指灵巧的技术练习50首作品740》技术训练重点 / 204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213
A. 这一程度涉及的钢琴作品 / 214
B. 考十级孩子的不同类型 / 215
C. 女儿考十级 / 219
D. 考过十级还要不要继续学习钢琴 / 222
E. 练琴会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 / 224
227
第十二章 十级——“飞”好
1. 教材740后半部分技术训练重点 / 228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235
A. 女儿练习贝多芬奏鸣曲 / 240
B. 真正的钢琴十级标准 / 241
C.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 242
D. 表演钢琴必须有胆有识 / 245
E. 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好处多 / 247
249
第十三章 专业一级——“飞”高
1. 莫斯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作品72 / 250
2. 这一学琴阶段遇到的事 / 254
A. 这一程度应该练习的钢琴作品 / 255
B. 欧、俄、美、中钢琴艺术 / 256
C. 俄罗斯钢琴教学法过时了吗 / 258
D. 最好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完成钢琴学习 / 260
E. 孩子学习钢琴使用电钢琴练习行不行 / 263
F. 孩子的文理科倾向 / 265
G. 女儿考专业一级 / 268
271
第十四章 致你们
想对学琴孩子说的话 / 272
想对琴童家长说的话 / 275
想对业余钢琴老师说的话 / 278
想对我亲爱的女儿说的话 / 280
283
附录 我的教学成绩
书摘
D. 孩子好,老师好,家长也好才是真的好
经常有家长问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钢琴作业。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四个字——教学同步,意思就是老师教得好,孩子练得好,家长管得好。虽然孩子高质量地完成钢琴作业取决于老师的要求,但前提是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可以配合老师完成高质量的要求。我曾经教过一个初二才来学琴的女孩子,她聪明、细心,又有练习的耐心,再加上年龄的关系,这个孩子学习钢琴没让家长操一点儿心,无论是哪一种内容的练习,她都能在一周之内很好地完成。当我发现她这种难得的接受能力后,在留新课时尽量细致地讲解曲目的要求、风格、特点、难点等。大部分课程她都能按照要求在一周内完成,她吸收了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营养,却只用了别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学习10个月后顺利地考过了五级,是我教过的学生中进步最快的,至今没有第二个学生打破这个纪录。
我还教过一个孩子,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又严又高。这个孩子8岁,是学琴第二年时转到我这里学习钢琴的,几个月之后,我对这个孩子有了一些了解。这个孩子性格内向,整体条件一般,日常在她妈妈的监督下练习还算用功,但弹奏任何曲子都温吞吞的没有速度,也没有激情,属于不出彩正常学习的学生。但家长就感觉自己的孩子优秀,上课时家长比老师还急,经常在课堂上喧宾夺主地提醒孩子。家长说孩子在家弹奏得比课堂上好,说孩子没有将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说我应该对孩子更严一些,别轻易就让她过课,又说让孩子转到我这里上课,就是希望我能将孩子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可这个孩子的问题是配合不了我给的练习内容和要求,一般课程练习两三周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很明显,我和这个孩子就不能“教学同步”,家长虽然用心良苦,家长虽然积极配合,但家长没有办法提高孩子的整体接受能力,也没有办法提高孩子的音乐天赋,更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表现能力。
我还曾经教过一个孩子,转到我这里学习时,学琴一年多,已经弹到599后半部分。这孩子虽然才5岁多,但聪明,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反应也快。只可惜她的妈妈控制欲太强,不仅控制孩子,还想控制老师。孩子上完课只要有一课没通过,她妈妈就会不高兴,当着我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的妈妈一再强调以前的老师很喜欢她,在以前的老师那里练习的课程从来都是100%通过。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但老师喜欢这个孩子和能不能过课没有因果关系。按照这位家长的说法,这个孩子没来我这里学习之前,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孩子完成的钢琴作业质量比较高,一种是这个孩子的前任老师要求得比较低。我和这个5岁多的孩子是可以做到“教学同步”的,只是家长过多的干涉,影响了我的教学内容,也影响了孩子接收信息。
很多家长习惯在孩子上完钢琴课时问一句:“老师留新课了吗?”家长问这句话是关心孩子的学琴情况,但无形中也给了孩子压力。如果我们家长平时了解孩子在家练琴的状况,经常陪孩子上课,也知道老师的要求,孩子的旧课能不能通过,老师能不能留新课,家长心里基本有数,不会盲目期待。实际上,随着学生弹奏水平的提高,每周都能通过新课的难度也在加大。另一方面,老师要求得越严,通过的难度也越大。大多数849以上的学生每两三周通过一个新课是正常的进度。第一周练会,第二周练熟,第三周练好。“好”字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弹熟的基础上,才能有更进一步的表现,老师才有进一步的要求。
E. 理解孩子不放任,了解孩子不强求
我的教学风格是无论对女儿对学生都是尽量按照高规格的标准要求。我坚信,钢琴作为业余爱好也同样是弹奏水平越高,自我快乐的感觉就越好。出国之前我就教过几个外国学生,出国之后再教外国孩子,我才真正了解外国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这种宽容的态度包含着理解,包含着爱护,但我还是不能完全认同,我感觉外国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理解包容有些迁就孩子,甚至有些放任孩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国内时教的两个美国孩子,姐姐10岁,安静稳重;弟弟7岁,调皮捣蛋。第一节课姐姐就让我说得掉了眼泪,姐姐的整个手都软塌塌的,手指折指,弹的声音不清不楚。看到这样的弹琴状态,我就像医生看到痛苦的患者一样想手到病除,急着纠正。因为语言说不清楚就直接做给姐姐看,再直接上手帮助姐姐纠正,姐姐被我直接的举动吓到了。现在我理解了,外国老师不这样上课,纠正一个小错误前面要大声铺垫10个表扬和赞美,再委婉地说出想要提醒的问题,姐姐当时当然接受不了我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再说弟弟,弟弟一来上课先冲进琴房将门反锁,他妈妈在门外轻声细语地一遍一遍叫这男孩子的名字,有时三分钟,有时五分钟,音量音速没有一点儿变化,直到这个孩子开门为止。打开门之后孩子不是藏在桌子底下,就是藏在钢琴下面,这时妈妈就离开了,门打开后接下来就是我的工作了。我坐在上课的椅子上,学他妈妈的语调叫他的名字,直到他坐在琴凳上为止。至于我的要求这孩子从来就不听,无论是我说,我做,我强调,对他都不起作用,他就是按他自己的想法弹。姐姐虽然学习态度好一些,与弟弟相比有些进步,但也只是与弟弟相比的进步幅度。最后一次孩子来上课,妈妈提出要与我合影,并说他们一家就要回美国了,谢谢我这四年来对孩子钢琴方面的指导,孩子很喜欢钢琴。四年?我听了吓了一跳,时间过得太快了,孩子学习钢琴四年没有什么进步。喜欢?我当时在心里嘀咕了好多话:喜欢还不好好认真地学,四年过去了,还是没弹出个复调、奏鸣曲之类的“正经东西”。这两个孩子在四年时间里就这样名义上在学习钢琴,实际上没什么结果地混过去了。
我现在虽然在国外接触的孩子多,理解得比以前好一些,但我认为国外老师或是家长还是应该对孩子有一些限制,有一点儿强制的态度,这样,孩子才能进步。这就像给孩子打针一样,护士哄哄孩子,逗逗孩子,比直接就下针好很多,但打针的痛孩子还是逃脱不掉。学习钢琴的“痛”就是练琴,多有才的孩子不练琴也不会进步。顺其自然是特别好的一种心态,特别好的一种处事态度,可孩子学习钢琴,练不练都完全顺孩子的自然,那有些孩子肯定就没有结果。我第一次看见留着长指甲、趴着手指弹琴的孩子,心里特别为他们没有规范的弹奏技术、没有找到好老师而着急,可后来我发现虽然孩子有快乐表情、自信状态,对音乐有兴趣,对表现音乐有信心,可孩子的弹奏能力与他的自信表现不配套,这真让我为难。我既想纠正孩子,又想保持他的快乐自信状态,怎么能两全呢?
纠正就意味着否定,就意味着批评;夸赞就意味着接受,就意味着肯定。国外的钢琴老师真沉得住气,面对业余学生就是领着孩子“玩”,基本不考虑弹奏技术是否规范,也不在乎学习进度的快慢。家长更沉得住气,老师和家长绝对的目标一致,只要孩子高兴开心,只要孩子想学习就坚持,五年考一级无所谓。可这样遥遥无期的学习过程对孩子有好处吗?这样没有结果的学习有实际意义吗?总有一个呼声在我耳边响起,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兴趣最重要,兴趣是学好钢琴的基础,等等。孩子对音乐对学习钢琴感兴趣是好事,但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兴趣只是一个小小的优势,没有基本的弹奏技能,孩子的兴趣等于零。兴趣不能代替练琴,兴趣不能代替能力,兴趣是在能力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对钢琴再有兴趣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之后,练习钢琴的辛苦也会占上风。磨洋工式的学习,结果不明显的学习,不是保护孩子的兴趣,而是助长孩子的懒惰,模糊孩子学习钢琴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浪费孩子最好的时光。我们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的孩子五年考一级这样浪费时间,家长也不允许孩子这样磨洋工地浪费钱,老师更不允许孩子这样学习影响老师的声誉。无论是什么国家,无论是什么国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想将孩子培养成才,就要理解孩子,更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做到在孩子可以更好的时候不放任,在孩子不能更好的时候不强求。
自序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我没有值得炫耀的高学历,我也没有教授职称。但是,我有30多年业余钢琴教学的经历,我中专毕业就开始教孩子学习钢琴,考进音乐学院后对钢琴教学更有信心。大学四年级时的社会实践课就是带大一新生的钢琴课,毕业留校后做了11年钢琴教师。1998年辞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讲师的工作,在珠海创办了自己的钢琴学校,对年轻的钢琴教师做了长达10年的培训工作。2008年出国之后,对国外的业余钢琴教学状况也有了很多了解。我教过南方北方、国内国外大量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条件不同的业余钢琴学生,积累了很多经验。我在国内的教学成绩显著,学生在珠海、广东乃至全国及亚太地区的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奖,考入音乐院校的学生不计其数。我自信地说,我了解业余学习钢琴这个大的市场,了解这里面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于是我就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女儿是我教过年龄最小、技术训练最严格、教材配备最完善、学习时间最长的业余钢琴学生。我就以我女儿学习钢琴为实例,按照一到十级的顺序,以练习曲为主线,在这本书里说说孩子学习钢琴,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弹奏能力,家长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老师怎样做才能引导学生、留住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以弹奏钢琴作为业余爱好的目标。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是一本可以借鉴的书,更是我为女儿21岁生日准备的一份厚礼。
本书的内容是女儿学习钢琴考过十级所使用的技术训练教材的大致顺序,也是孩子业余时间学习钢琴从起步到完成十级、从弹奏动作到使用教材范围比较高规格的古典钢琴训练过程。书中除了技术训练教材,还介绍了与练习曲相对应的其他训练教材,也简单介绍了钢琴发展历程和著名的钢琴家、部分古典钢琴作品,让孩子了解这些经典钢琴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女儿3岁半开始学习钢琴,是一路有哭、有笑、有烦、有闹、有挣扎、有无奈、有主动、有被动、有忍耐、有坚持地走过来的。这些辛苦现在变成女儿的自豪、女儿的享受、女儿精神财富,现在女儿彻彻底底地爱上了钢琴。同时,这本书也是我自己这么多年钢琴教学的一个总结。我想将我这么多年在北方、南方、国内、国外所听到的、看到的、遇到的、知道的关于孩子学习钢琴的故事告诉大家。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在女儿初级、中级、高级及考级不同阶段给女儿帮助和指导的丁琳老师、钟益贞老师、米靖老师。特别感谢黄白羽老师。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鸣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给我鼓励的,我的女儿张琼方、我的先生杰克、我的妹妹李宁宁、外甥女李洋、李军;感谢给我帮助的朋友:沈伯涛、陈威立、赵华强、孙慧英;感谢与我共同经历这本书出版过程的韩喆编辑。
这本书的书名,"我和女儿的钢琴课: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让我感到一种朴实而真挚的力量。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什么高深的音乐理论,也不是什么名师指点,而是一个母亲,用十年的光阴,细心呵护着女儿的音乐梦想。 我很想知道,在这十年里,这位钢琴妈妈是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与教育女儿的钢琴的?她是否有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的生活重心?她又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钢琴教育成为女儿成长中,一段美好的经历,而不是一种负担? 我猜想,书中会包含很多具体而微的细节,比如,女儿第一次触摸钢琴时的懵懂,对某个音符感到困惑时的眼神,以及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她是如何从生涩到熟练,再到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母亲又会在这些时刻,给予怎样的回应?是循循善诱,还是点到为止? 我觉得,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种“陪伴式”的教育理念。母亲不是将女儿送去琴房,然后坐等结果,而是亲身参与,与女儿一同经历,一同感悟。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在技艺上有所提升,更能在情感上与家长建立起更深厚的联结。 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这十年光阴里,母亲与女儿是如何在黑白琴键上,谱写出一段属于她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乐章,一段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音乐的动人篇章。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温度的家庭空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琴声和母亲温柔的叮咛。作者以一位母亲的细腻视角,将她与女儿长达十年的钢琴学习历程娓娓道来。我最触动的是,她并非以一位严苛的导师自居,而是更像一位同行者,与女儿一同探索音乐的奥秘。书中描写的那些母女间的对话,虽然未曾亲眼所见,却能轻易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或许是女儿因为某个乐曲的难度而垂头丧气,母亲一句“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就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总会到达山顶”;又或许是女儿终于攻克了一个难点,母亲眼中的欣慰与赞许,溢于言表。 我尤其好奇,在长达十年的陪伴中,母亲是否也重新拾起了自己被遗忘的音乐梦想,或者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新的潜能? 这本书传递的,绝不仅仅是钢琴技巧的传授,更像是一堂关于耐心、坚持、以及爱的课程。它或许会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共同成长。 我相信,书中那些关于挫折、关于坚持、关于共同克服困难的片段,会引起无数家长和孩子的共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钢琴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与成长的教科书,让我看到,在音乐的河流中,母女俩是如何共同泛舟,驶向更远的彼岸。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和女儿的钢琴课: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仅仅是想象一下,一个母亲如何用十年的时间,与自己的女儿一同沉浸在钢琴的黑白键之间,就足以让我心生期待。我很好奇,这十年里,母女俩经历了怎样的磨合与成长?她们的师生关系,是否又在音乐的熏陶下,升华成了更深的亲情? 我猜想,书中不仅仅是记录了枯燥的练琴过程,更多的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比如,女儿在遇到瓶颈时的沮丧,母亲又是如何巧妙地引导,是严厉批评还是温柔鼓励?是否会有因为琴谱上的某个音符而引发的争执,又如何在解决问题后,母女俩会心一笑? 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这位"钢琴妈妈"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陪伴女儿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坚持与付出。她是否也有自己的事业,或者其他家庭责任?她又是如何平衡这些,才能将这份对女儿的钢琴教育投入得如此之深?十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孩童成长为少年,在这段蜕变期,钢琴教育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兴趣培养,还是对孩子性格塑造、意志力培养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考亲子关系在音乐教育中的独特力量,以及母亲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我和女儿的钢琴课: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温暖而坚韧的陪伴。我脑海中勾勒出的,不是一个严格的艺术院校的教导场景,而是一个家庭里,母亲与女儿之间,因为音乐而产生的独特羁绊。 我非常想知道,这位母亲是如何在这十年间,坚持下来的?她是否也曾感到疲惫,或者对女儿的进步感到焦虑?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她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感悟? 我觉得,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将“钢琴课”这个具体的教育行为,与“十年教子手记”这个长期的情感过程相结合。这意味着,书中不仅仅是记录了乐谱上的音符,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一个母亲,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爱,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耐心,一点一点地倾注给女儿,陪伴她长大。 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女儿在参加某次音乐会前的紧张,母亲如何给予鼓励;或者,当女儿在比赛中失利,母亲如何安慰和引导她,让她从失败中汲取力量。这些细节,往往比宏大的理论更能打动人心。 我也好奇,这位母亲是否在钢琴教育之外,也关注女儿的其他方面?比如,她的兴趣爱好,她的性格培养,她的社交能力?一个全方位的成长,是否在音乐的熏陶下,得到了更好的促进? 我相信,这本书能给很多家长带来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钢琴的教养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走过人生重要阶段的感悟录。它会让我们看到,在音乐的世界里,母女俩是如何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谱写出一段属于她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乐章。
评分这个书名,《我和女儿的钢琴课:钢琴妈妈十年教子手记》,总有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的魔力。我感觉,这本书不只是关于钢琴,更是关于一个母亲的十年育儿心得,其中一定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我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一个母亲,在辅导女儿练琴时,常常会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如何激发她对枯燥练习的兴趣?又或者,当女儿的琴技停滞不前,甚至想要放弃时,这位母亲又是如何运用智慧和耐心,重新点燃她的热情?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记录下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但更吸引我的是,这些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哲学。这位“钢琴妈妈”是否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能够让孩子在爱上音乐的同时,也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培养坚韧的意志? 我也好奇,在陪伴女儿的十年里,这位母亲自己是否也有所成长?她是否从女儿身上学到了新的东西,或者在音乐的世界里,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那些正在学习钢琴的孩子和家长,更应该写给所有渴望理解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它或许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连接,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全方位关怀。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充满了智慧和温度,能给每一个阅读的家庭带来启迪和力量。
评分东西不错,购买方便,活动特别划算,很好
评分好,便宜,还没看,参考用吧
评分前几天特价没有购买,现在涨价了,还是忍不住凑单入手啦,希望能给小朋友学钢琴有帮助,自己也要努力学习。
评分很好的指导用书,京东购物方便实惠,送货上门下用奔波
评分书包装好,孩子喜欢看,很满意!
评分质量不错,书多看总不会错
评分质量很好,活动价格很合适。
评分质量可以,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准备给孩子学钢琴的一定要买这本书,很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