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罗斯] 安娜·阿赫玛托娃 著
图书标签:
  • 阿赫玛托娃
  • 诗歌
  • 俄罗斯文学
  • 现代诗
  • 女性文学
  • 诗全集
  • 20世纪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学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228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4062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她的诗歌将留存下去,因为语言比国家更古老,因为诗律总能比历史更久地留存。事实上,诗歌很少需要历史,它需要的只是一位诗人,而阿赫马托娃正是这样一位诗人。
  ——约瑟夫·布罗茨基
  (俄裔美国诗人和散文家,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首次出版中文全译本,共分三卷,收录了俄罗斯著名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从1904年到1965年间创作的所有诗歌。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第一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04-1920年间写作的诗歌。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第二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21-1957年间写作的诗歌。
  《阿赫玛托娃诗全集》第三卷,收录了阿赫玛托娃1958-1965年间写作的诗歌。

作者简介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1889年6月23日出生于敖德萨附近,童年时期在皇村度过,1911年在阿克梅派杂志上首次发表诗作,逐渐成为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三岁时出版首本诗集《黄昏》,二十五岁时出版第二本诗集《念珠》,这两本诗集使她名声大振,但她的第三本诗集《白色的鸟群》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而没有引起多少关注。苏联时期,阿赫玛托娃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直到1950年代才恢复名誉。1966年3月5日,阿赫玛托娃因心脏病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里逝世,她的遗作被陆续整理出版。1989年,阿赫玛托娃百年诞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将这一年命名为“阿赫玛托娃年”。

目录

安娜·阿赫玛托娃:简短自述
百合花
致A.M.费多罗夫
哦,不要说!这些激动热情的话语
春天的空气有权命令
我会爱
你来到大海边,在那里遇见了我
他手上戴着许多闪光的戒指
他微笑着,站在门槛上
天空古老的徽章,弯成弧形
月光沿着地板流淌
我向窗前的月光祈祷
风啊,埋葬吧,请把我埋葬
读哈姆雷特
我们诅咒着对方
摘自第一本练习册
我的深夜——都是关于你的呓语
不知是我陪你留了下来
摘自瓦西里卡的遗言
你疯狂的眼神
酒神颂
诗二首
蓝葡萄的甜蜜气息
他们走来说道:你的兄弟死了
炎热的风吹来,令人窒息
阿弗洛蒂忒,我在为你编排舞蹈
蓝色的黄昏。晚风已温和地平息
你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
我写下这些词语
致英·安·戈连柯
公园里的假面舞会
他喜欢过
小桌上摆着茶水,蛋奶饼干
古老的肖像
初次归来
我是致命的,对于温情脉脉的年轻人
灰眼睛的国王
我久久地站在沉重的地狱门口
我的房间中生活着
……

精彩书摘

  深夜
  一弯月亮悬在夜空,微微移动,
  穿行于细碎流淌的云朵间,
  大门前有位忧郁的哨兵
  有些懊恼,张望着钟楼上的指针。
  不忠的妻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的面庞若有所思,表情严峻,
  而忠贞的妻子在梦的紧紧拥抱中
  被永恒的焦虑煎熬如焚。
  我和她们有什么关系?七天前,
  我叹息着对世界说,请原谅,
  可这里让人郁闷,我悄悄走进了花园
  看看星星,弹弄下我的里拉琴。
  1918年秋
  莫斯科
  ……















前言/序言

  安娜·阿赫玛托娃:简短自述
  1889年6月11日(新历23日),我出生于奥德萨附近(大喷泉)。我的父亲当时是一名退役的海军机械工程师。在我还是一岁的小孩子时,便被送到了北方——进了皇村。我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6岁。
  我最初的记忆——都是与皇村有关的:葱茏的绿意,众多公园的潮润与辉煌,保姆曾带我去过的牧场,形形色色的小马蹦来跳去的跑马场,古老的火车站和一些别样的事物,它们嗣后都被收录进了《皇村颂》中。
  每年夏季,我都是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人马座海湾岸边度过的,也正是在那里,我与大海结为了好友。这些年给我留下最为鲜明印象的是——古老的赫尔松涅斯,我们曾在它附近居住。
  我是通过列夫·托尔斯泰编的识字课本学习阅读的。五岁时,听着女教师给稍大些的孩子们上课,我开始学习法语。
  写下第一首诗时,我才11岁。对我而言,诗歌的启蒙并非来自于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而是杰尔查文(《皇室少年生日之诗》)与涅克拉索夫(《严寒,通红的鼻子》)。这些作品我的妈妈都能够背诵下来。
  我曾就读于皇村女子中学。起初我的成绩非常糟糕,后来变得好多了,然而内心却总是不太情愿学习。
  1905年,我的父母离异,妈妈带着孩子们搬到了南方。我们在叶甫帕托里亚生活了整整一年。我在家中自学了中学毕业前一年级的课程。我还时常怀念皇村,并写下了大量庸俗无聊的诗歌。1905年革命的回声隐约传到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叶甫帕托里亚。最后一年级的课程我是于基辅完成的,在封杜克列耶夫中学,1907年我从那儿毕业。
  我考入了基辅的女子高等学校法律系。暂时不得不学习法学史,特别是要学拉丁文,我曾经对此比较满意;但是,当只纯粹地讲授法律时,我便对这些课程失去了兴致。
  1910年(旧历4月25日)我嫁给了尼·斯·古米廖夫,我们去巴黎度过了蜜月。
  在巴黎鲜活的肉体上(左拉如此描写道)新的街心公园铺设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Raspail街心公园)。爱迪生的朋友维尔纳,在“TavernedePanteon”(先贤祠咖啡馆)指着两张桌子对我说:“这里聚集的都是你们的社会民主人士,这边是布尔什维克,那边是孟什维克。”喜欢不断花样翻新的女人们有的打算穿上那种裙裤(jupes-cullottes),有的打算穿上几乎覆盖了双腿的窄裤(jupes-entravees)。诗歌几乎无人问津,人们之所以购买诗集,仅仅是由于上面的小花饰出自有名或名气不大的画家之手。我当下便明白了,巴黎的绘画吞噬了法国的诗歌。
  回到彼得堡后,我在拉耶夫高级文史学校学习。此间我已经创作了不少诗歌,它们后来被收入我的第一本诗集。
  当人们给我看英诺肯基·安年斯基的诗集《柏木首饰匣》校样后,我曾激动异常,读着它,忘记了世间的一切。
  1910年,象征主义的危机明显地暴露出来,刚起步的诗人们已经不再追随这一流派。其中有些人加入了未来主义,而另外一些人加入了阿克梅主义。我与“诗人第一车间”的同道——曼德里施塔姆、津克维奇、纳尔布特——一起成为了“阿克梅人”。
  1911年的春天我是在巴黎度过的,在那里,我成为俄罗斯芭蕾舞成功首演的见证者。1912年,我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热纳亚、比萨、佛罗伦萨、博洛尼亚、帕多瓦、威尼斯)。意大利的自然风光与建筑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如梦如幻,会使你终生难忘。
  1912年我的第一本诗集《黄昏》问世。它总共只印了300册。评论界对它比较赏识。
  1912年10月1日,我惟一的儿子列夫降临人世。
  1914年3月,我的第二本诗集《念珠》出版。它的生命力大概也就持续了六周。5月初彼得堡开始沉寂下来,人们纷纷逃离这座城市。这次与彼得堡的别离竟成为永诀。我们再回来时,它已不再是彼得堡,而成了彼得格勒。我们从19世纪一下子跌入了20世纪,自城市的风貌开始,一切面目全非。我觉得,作为初写者一本爱情的诗歌小册子,理所当然会在世界大事中湮没无闻的。时间自有它的安排。
  每年的夏季我都是在以前的特维尔省度过,它距别热茨克市有十五俄里。这里并非风光宜人:丘陵上的田地被翻耕成整齐的方块儿,磨坊,泥塘,干涸的沼泽,“小门小户”,除了庄稼,还是庄稼……《念珠》和《白色的鸟群》中的许多首诗我就是在那里完成的。《白色的鸟群》于1917年9月出版。
  对这本书读者们与评论界是不公允的。不知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较之于《念珠》的反响要小些。这本诗集的面世,正处于重大的社会变革阶段。交通瘫痪——诗集甚至连莫斯科都不能运到,它在彼得格勒即被销售一空。杂志社关门,报社也是如此。因此相对于《念珠》,《白色的鸟群》一书少了轰动的媒体效应。日渐增多的是饥饿与纷争。多么可怕,而当时人们却没有顾及到这些状况。
  十月革命以后,我在农业学院的图书馆工作。1921年,我的诗集《车前草》出版,1922年出版了《AnnoDomini》(耶稣纪元)。
  大抵在20年代中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古老的彼得堡建筑艺术和普希金生平与文学创作的研究工作。普希金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三个:论《金鸡》、论本杰明·贡斯当的《阿道尔夫》以及《石头客人》。这些文章在当时全部发表了。
  与《亚历山德林娜》、《普希金与涅瓦海滨》、《普希金在1828》相关的工作,我几乎做了近20年,很显然,我想把它们收入专著《普希金之死》中。
  自20年代中期我的新诗几乎停止了出版,而旧作——停止再版。
  1941年卫国战争期间,我被迫困留列宁格勒。9月底,封锁已经开始了,我才乘飞机到了莫斯科。
  1944年5月之前我生活在塔什干,我急切地搜罗着所有与列宁格勒、前线相关的消息。如同其他的诗人,我也常常到军队医院去慰问演出,为受伤的战士们朗读诗歌。在塔什干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酷热、树荫和水声。而且我还懂得了,什么是人类的善良:在塔什干我曾多次患病,而且都病得不轻。
  1944年5月,我乘飞机抵达了春天的莫斯科,它已经完全沉浸于临近胜利的愉快希望与期盼之中。6月,我返回了列宁格勒。
  这个可怕的幽灵令我惊惧异常,它伪装成我的城市的样子,我把与它的相见写入了我的散文中。那段时间促使我写出了《三棵丁香》和《做客死神家》等随笔,后者与我在捷里奥基前线朗诵诗歌一事有关。散文对我来说永远是神秘与充满诱惑的。我从一开始便洞悉了诗歌的全部,而对散文却永远是一无所知。我最初的尝试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而我本人,当然,对此却并不信以为真。我求教于左琴科。他命令我将某些段落删除,并且说,他同意保留其它的部分。我非常高兴。后来,我的儿子被逮捕,我把它们与其他手稿全部烧毁了。
  我很早便对文学翻译问题感兴趣。近些年来我翻译了许多作品。至今仍在译着。
  1962年我完成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这部长诗我写了22年。
  去年冬天,即“但丁年”的前夕,我重新聆听到了意大利语——我参访了罗马和西西里。1965年春天,我去了莎士比亚的故乡,看见了大不列颠的天空和大西洋,与老朋友们重聚,并结识了些新朋友,又一次访问了巴黎。
  我没有停止诗歌的写作。诗歌的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我与时代,与我的人民的新生活的联系。当我写下它们,我就活在了那韵律中,这旋律就喧响在我的国家的英勇的历史之中。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生活在这个时代,并且目睹了那些无与伦比的事件。
  1965年





























银色的翅膀: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的凝视(1904-1920) 1904年至1920年,这是安娜·阿赫玛托娃生命中一段波澜壮阔的黄金时代,是她从一位初露锋芒的少女诗人,成长为俄罗斯诗坛一颗璀璨明星的岁月。这段时期的作品,犹如一面精心打磨的水晶,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映照出她内心深处最细腻的情感与最坚韧的灵魂。正如她后来自述,她写下的每一个词语,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呼吸。 这本《银色的翅膀》旨在呈现阿赫玛托娃在1904年至1920年间创作的精粹。我们小心翼翼地筛选、编排,试图勾勒出一个立体而鲜活的诗人形象,以及她笔下那个正在经历剧烈动荡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失去、希望、绝望,以及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故事,用诗歌的语言,细腻而深刻地讲述。 时代的洪流与个体的吟唱 1904年的俄罗斯,仍沉浸在末世的繁华与潜伏的危机之中。沙皇的统治摇摇欲坠,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革命的火种在暗中熊熊燃烧。而与此同时,在诗歌界,象征主义正以其神秘、唯美的风格席卷而来,为年轻的诗人提供了新的表达可能。阿赫玛托娃,这位来自南方敖德萨的少女,带着她独特的气质和敏锐的感知力,悄然走进了这个文学的殿堂。 她的早期诗歌,如《我的祖母》、《我的祖父》、《花园里的秋千》等,带着一丝古典的忧伤和少女的浪漫。这些诗作,虽然看似描绘着静态的风景与回忆,实则已经流露出了她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力,以及对情感的敏感捕捉。她并非一味沉溺于虚幻的象征,而是将象征主义的美学与对现实生活的情感共鸣巧妙地结合起来。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阻挡。1905年的革命浪潮,以及随后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整个俄罗斯卷入了巨大的漩涡。战争的残酷,革命的动荡,成为了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重要背景。她没有回避时代的苦难,反而以其特有的冷静与力量,将时代的悲怆融入个人的抒情之中。 在《静静地看》、《我没有为你的生命祈祷》等诗作中,我们看到了战争带来的阴影,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助与坚韧。她不再仅仅是描绘少女的忧愁,而是以一个女性的视角,体察着民族的命运,感受着个体在历史巨变中的渺小与不屈。她笔下的爱情,也因此染上了更加深沉的色彩,不再是纯粹的儿女情长,而是夹杂着对离别的恐惧,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 爱情的低语与永恒的追问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总是与爱情密不可分。她的爱情诗,以其真挚、坦诚、毫不矫饰而著称。她描绘的爱情,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充满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她敢于直面爱情中的痛苦与失落,也敢于歌颂爱情中的温暖与升华。 在《我从未为你的生命祈祷》、《我将你视为一个不该有人知道的秘密》、《你是在梦中,还是在我所说的?》等诗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她对爱情的投入与执着。她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爱恋,也毫不掩饰地诉说自己的伤痛。她笔下的恋人,可能是多愁善感的,也可能是冷漠的,但无论如何,都成为了她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对爱情的描绘,并非单一的抒情,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她擅长捕捉爱情中的瞬间,将之凝固成永恒的画面。她的诗句,常常如同一声低语,却能直击人心,引发深刻的共鸣。她笔下的告别,总是那么的令人心碎,却又带着一丝无法挽回的决绝。 例如,在《我将你视为一个不该有人知道的秘密》中,她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爱情的隐秘与珍贵,以及隐藏在心底的复杂情感。那种小心翼翼的呵护,那种深沉的爱恋,以及无法言说的忧伤,都通过她精炼的笔触跃然纸上。 而《我从未为你的生命祈祷》则展现了爱情中另一种更为复杂的面向。她不再是纯粹地祈求对方的安好,而是流露出一种更为成熟、更为深刻的理解。她似乎预知了爱情的脆弱,预知了命运的无常,因此,她的祈祷中,带着一种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艺术的炼金术:语言的锤炼与意象的构建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除了真挚的情感,还在于她对语言的极致运用。她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家,她的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和锤炼,都如同打磨过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她的诗歌语言,既有古典诗歌的严谨与典雅,又不乏现代诗歌的自由与活力。她善于运用简洁明快的叙述,也善于营造意境深远的氛围。她笔下的意象,往往是寻常的,但经过她的组合与描绘,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和独特的含义。 例如,她常常运用“窗”、“海”、“风”、“泪”等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些意象,在她的诗歌中,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物,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她内心世界的象征。 在《窗前的白桦》、《像从被遗忘的壁橱里》等诗中,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来映射人物内心的状态。窗外的风景,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喧嚣的,它们都成为了她内心世界的折射。 她对韵律的把握也堪称一绝。她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不会显得过于平庸。她能够巧妙地运用节奏的变化,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从“茨维塔耶娃”到“阿赫玛托娃”:身份的探寻与诗歌的觉醒 1910年代,是阿赫玛托娃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她出版了《黄昏》、《麻石》、《我所有的都丢失了》等重要的诗集。这些作品,奠定了她在俄罗斯诗坛的地位,让她成为了“堂吉诃德式的诗人”和“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深刻地影响了当时和后来的文学。她大胆地展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现女性的情感体验,打破了传统诗歌中女性角色被动、边缘化的刻板印象。她笔下的女性,是坚强的,是独立的,是充满智慧的,她们在时代风雨中,展现出独特的光芒。 例如,在《我所有的一切都被夺走了》中,她以一种近乎决绝的语气,表达了失去的痛苦,以及对生活的抗争。这首诗,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群体普遍情感的写照。 进入20年代,时代的巨变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十月革命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内战,让俄罗斯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反映在诗人的内心和笔下。 《银色的翅膀》力求呈现的,便是阿赫玛托娃在这一时期,从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女诗人,并最终成为一个时代记录者的艰辛历程。她对爱情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对艺术的追求,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化。 这本诗集,不仅是安娜·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的结集,更是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伟大诗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以其非凡的才华和坚韧的意志,雕刻出永恒的诗篇。她笔下的“银色翅膀”,或许是青春的飞扬,或许是爱情的幻影,又或许是灵魂的升华,但无论如何,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与情感,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静谧的午后,捧起这本《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仿佛跌入了一个由纯粹情感和深刻洞察构筑的奇妙世界。我曾一度以为,诗歌的魅力只在于其华丽的辞藻或巧妙的韵律,但阿赫玛托娃用她那如泣如诉的笔触,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近乎透明的哀伤,然而,这哀伤并非沉溺,而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呐喊,是对生命易逝、爱情无常的无奈,更是对个体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的坚韧。每一个词语都像一颗颗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她的诗句,有时像低语,温柔地拂过心田,有时又如惊雷,炸响在灵魂最深处。我尤其被其中那些关于回忆与遗忘的篇章所打动,那种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迷茫,都以最真挚的方式呈现。这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曾言说的情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存在,思考了生命真正的意义。阅读的过程中,我数次停下脚步,闭上眼睛,任由那些文字在我脑海中回荡,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悲欢离合,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这是一种多么深刻而又独特的体验!

评分

我并非一个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只是一个普通读者,但《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这本书,却激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表达欲望。我被阿赫玛托娃诗歌中那种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个体命运的悲悯情怀所深深吸引。她的诗,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生长于土壤之中,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风雨的痕迹。我看到了那些在动荡年代里,普通人的生活轨迹,看到了爱情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脆弱与坚韧,看到了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独特视角。最让我震撼的是,她能够将如此沉重的现实,用如此优美而又充满力量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在血与泪中开出了最绚烂的花朵。我常常在阅读时,想象着她创作时的情景,是在怎样的心境下,才能写出那样直抵人心的句子。这本书,让我对俄国文学,甚至对整个20世纪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见证。我无法用简单的赞美来概括它的伟大,只能说,它是我阅读过的,最能触动我灵魂深处的一本书。

评分

翻阅《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庭院,周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气息。这种气息,是忧伤的,是怀念的,更是充满生命力的。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不像那些刻意追求深刻的现代诗,它更像是自然流淌出的情感,朴实无华,却力量无穷。我喜欢她对情感的细腻描绘,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那种不易察觉的眼神交流,都被她捕捉得淋漓尽致。她能够将生活中最平凡的场景,赋予最深刻的意义,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美好。她的诗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独立与坚韧。她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它让我学会如何去感受,如何去表达,如何去珍视生命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评分

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所带来的感受,它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一种与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既古典又现代,既个人又普世。我被她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所折服,无论是描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还是一抹淡淡的忧伤,都显得那么精准而又富有感染力。她的诗歌,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它既可以是纯粹的奉献,也可以是深刻的背叛;既可以是永恒的誓言,也可以是转瞬即逝的幻影。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在面对苦难和失去时,那种不动声色的坚强。她的诗歌,没有歇斯底里的控诉,没有无病呻吟的感伤,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饱经风霜的智慧。阅读这本书,我仿佛在跟着她的脚步,穿越时空,感受她的人生起伏。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更加理解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评分

初次接触阿赫玛托娃,源于一位老友的推荐,他语焉不详地提及了她的“女巫般的智慧”和“将生活磨成珍珠般的诗句”。带着些许好奇与探究,我终于打开了这本《阿赫玛托娃诗全集 (1904-1920)》。这本书带给我的,远超乎想象。她的诗歌,不像某些现代诗歌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直击人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浓烈的情感。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笔下那个时代的喧嚣与寂寥,人物的喜怒哀乐也仿佛就在眼前。那些描绘爱情的诗句,带着初恋的青涩与热烈,又掺杂着别离的痛苦与释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真实得令人心痛。而当她笔锋一转,描写自然景物时,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朵花的凋零,一片叶的飘落,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引发着无尽的遐想。我喜欢她诗歌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不张扬,却能穿透时间,直抵灵魂。每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睿智的老友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她用她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洞察,引导我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理解那些不被言说的情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

书不错,值得大家购买!!!

评分

来晚了……快递很快,态度很好(?▽?)

评分

很好的选题,此前已经有了东方出版社的选集。看到精装版的全集。抵挡不住诱惑,乘着活动下了订单。还没读,不知道翻译的怎么样。不过翻译的诗,大多也就那样。开拓眼界吧。

评分

长久以来的传奇和诗人们赞颂的对象,阿赫玛托娃,历史的icon

评分

正值京东搞活动,购入第二套.

评分

618活动,很划算,活动力度很大。买了不少书呢!

评分

非常好看的书,真的不容错过。

评分

这次活动相当给力,这书关注特别久了,这次有券一起拿下,京东真没得说,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多买书,读好书。

评分

书印刷质量不错,价格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