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为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其书笔画牵连映带而字字很少连属,使转为形质,点画见性情,流便而轻灵,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品。此次影印的上海图书馆所藏张伯英旧藏本,为传世《十七帖》的早期佳拓,又曾历项元汴、清内府弆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
上海图书馆是目前国内较大之图书馆之一,建于1952年7月,原址位于南京西路325号,后搬迁至淮海中路1555号。1996年12月20日,上海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古代碑帖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机构之一,藏品超过20多万件。
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做得极其扎实,看得出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古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侧写部分。比如,他们是如何选笔、制墨、备纸的,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构成了他们创作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氛围。作者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让这些细节鲜活起来,而不是枯燥的清单罗列。我仿佛能闻到宋代文人雅集时,案几上摆放的香炉中升起的烟雾,感受到他们围炉夜话、探讨笔法的场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意识到,艺术创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它深深植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这种对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书法技法指导,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士人精神史。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发现一些新的角度去理解古人的智慧。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偏向艺术史和鉴赏类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更适合专业人士去钻研。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工笔画,但又不失大家风范的宏大叙事。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神韵”和“气韵”这些抽象概念的阐释。他没有用空泛的形容词堆砌,而是通过对比具体的笔画细节——比如某一笔的起承转合,某一字的结构平衡——来具体地说明“美”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这对我这个书法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以前临帖总是不得要领,总觉得东临摹西仿效,却抓不住那个“魂”。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书法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在理解了前人笔墨背后的精神世界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这种从“形”到“神”的引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书法艺术的敬畏感和理解深度,让我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模仿。
评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这本书在处理那些风格迥异的大家作品时,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客观和包容。它没有绝对地推崇某一种风格为“正统”,而是将每一种书风都置于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其价值和贡献。对于那些争议较大的书法家,作者也只是客观地陈述历史上的评价,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吸收,这种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培养的不是盲从,而是批判性的审美能力。书中对“法度”与“个性”之间张力的探讨尤其精彩,探讨了在遵循传统规范的同时,如何突破藩篱,形成个人独特的面貌。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书法,对我们理解生活中的任何一门技艺和艺术,都有极大的启发性。它教会我,真正的创新,往往是在深厚的积累和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才能发生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吸引住了。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那种淡淡的墨香和纸张的质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毕竟涉及到古代的书法艺术,总觉得门槛很高。没想到,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平易近人,他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他从书法的历史演变入手,用生动的故事和恰到好处的配图,将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创作背景勾勒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关于不同朝代书风的比较分析,简直是点睛之笔。比如,魏晋时期的那种飘逸洒脱,到了唐代如何被规范化、法度森严起来,再到宋代的尚意,那种流变被解析得清晰透彻,让人对中国文字的美学发展脉络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完第一部分,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拿起笔来试一试,那种想要亲手触碰和模仿的冲动,这本书成功地激发出来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典范。要知道,鉴赏古代书法的书籍,图像的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度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那些精选的拓本和摹本,即便是细微的枯笔飞白,也纤毫毕现,几乎能让人感受到墨迹在纸张上洇开的微妙过程。我特意对照了几张我比较熟悉的碑帖,发现书中的影印质量,远超我之前收藏的一些老旧图集。更贴心的是,每介绍完一种书体或一位大家,作者都会附带一个简短的“学习建议”栏目,用现代的语言和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去练习和感悟,避免了我们陷入“只看不练”的尴尬境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供人瞻仰的艺术画册,更是一本可以陪伴我们日日研习、终身受益的工具书和精神食粮,它的存在,让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变得前所未有的愉悦和高效。
评分资深儿童书评人
评分期待已久,非常喜欢!!!!
评分老书再版,还是经典,非常好
评分拿到《拉鲁斯趣味科学馆》的试印样书一直到上市,我不断地将这本书推荐给身边的爸妈、孩子来读。几乎是每一个读过这套书的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对这套书赞不绝口,这在我做了这么久的儿童阅读评论过程中,也几乎是第一次。绝对的零差评,这让我很诧异,也很欣喜,因为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又多了7本,可以放心让孩子读且开卷有益的书。
评分二、很多优秀科普书都能帮孩子长知识,但这套书中带有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画风的风格、图画,更能帮助孩子提高对美的认知。
评分资深儿童书评人
评分二、很多优秀科普书都能帮孩子长知识,但这套书中带有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画风的风格、图画,更能帮助孩子提高对美的认知。
评分资深儿童书评人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