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是一本由台湾专业宠物医生撰写的教宠物主人在尽早识别猫狗健康问题,帮助猫狗早诊病、早求医,减少猫狗痛苦和金钱损失,以及进行猫狗日常保健的宠物医学百科图书。
悲剧的形成,往往只是从一个基本观念的差池开始,别让小毛病变成致死的疾病。《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教你一小时做出聪明的医疗决策,绝育须知、意外事故、危险因素、生病信号、急诊应对、人畜共患病、医患关系、中兽医……宠物养护和疾病防治,从细节出发。跟着宠物医生学习照顾宠物,从此不再花冤枉钱!
蔡逸政
毕业于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毕业后于高雄中兴动物医院担任ICU重症加护病房住院医师。目前为欧洲兽医心脏学会(ESVC)会员、国际猫病医学会(ISFM)会员、新竹筑心动物医院主治医师。
蔡维中
曾在台湾大学兽医学系就读,中途休学抗癌两年后复学完成学士学位,毕业后于高雄宏力动物医院担任内科主治及麻醉专科医师。目前为兽医急诊暨重症加护协会(VECCS)会员、欧洲急诊暨重症加护协会(EVECCS)会员。
PART 1 宠物到底要不要绝育?
母猫不绝育常见的问题 / 003
母狗不绝育常见的问题 / 007
公狗不绝育常见的问题 / 012
公狗不绝育常见的问题 / 012
绝育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 014
绝育前的功课 / 016
PART 2 太重要了!每个猫奴一定要知道的事!
养猫家庭常遇见的意外状况 / 022
养猫家庭需要特别注意的日常照护 / 029
PART 3 太重要了!每个狗主一定要知道的事!
养狗家庭常遇见的意外状况 / 046
养狗家庭需要特别注意的日常照护 / 057
PART 4 医患关系你我它
维持良好医患关系,需要做到这些 / 066
医患关系中还需要了解这些 / 072
PART 5 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PART 6 把握宠物就诊时机
请听懂它们正在说SOS / 106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它们的离开 / 118
PART 7 宠物送急诊
PART 8 可能会传染给人的猫狗疾病
PART 9 宠物也可以看中医
附录 品种高发疾病
母猫不绝育常见的问题
发情
母猫发情期会叫春,可能吵到全家晚上都无法入眠,甚至连邻居可能都会来抗议。母猫一旦开始发情,这样的行为就会持续几天至一周的时间,而在发情季节,猫咪可能几个礼拜就会发情一次。
这个阶段的猫咪会有逃家的念头,一旦外出的话问题会更多,如跟其他流浪猫狗打架、被车撞、怀孕等,走太远的话甚至会迷路找不到家。
子宫蓄脓
子宫蓄脓是指细菌在子宫内增殖,以子宫为大本营进军身体其他地方,引起全身性的发炎、器官衰竭、败血症,甚至死亡。这种病通常在发情后数周到数月内发生,越早发现、治疗,死亡率越低。
要注意的是,因为猫咪发情时常会扰人安宁,所以网络上有些文章教主人用棉棒伸入猫咪的生殖道刺激排卵,暂时减缓猫咪的发情行为,但这种做法会引起猫咪激素的变化,继而改变子宫环境,会增加子宫蓄脓的可能性。
较幸运的情况是,在疾病早期就发现猫咪的外阴有脓血状的分泌物,这个阶段的疾病可能还没开始造成其他器官的损伤;但如果运气不好,子宫里的脓汁没有流出来,可能一直到猫咪的肚子胀大、虚弱,以至影响到精神食欲的时候,主人才发现猫咪生病,而这个时候病况通常都相当危急了。
不论是哪种情形,子宫蓄脓的发生一定会让宠物受苦,也会花费比绝育贵上好几倍的手术费。最坏的结果是,花了好多钱却还是没有救回宠物一命,而一切问题都出在没有及早绝育的一念之间。
乳腺增生
乳腺的良性增生好发于未绝育的年轻母猫或怀孕母猫,乳腺会肿得又大又快。虽然是良性,但肿胀时猫咪也会很不舒服。绝育可以降低患病概率。
乳腺肿瘤
母猫的乳腺肿瘤大部分都是恶性的,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猫咪死亡。如果发现猫咪乳头或附近有团块,就要尽早就医。预防方法是,在尚未发情过、6月龄前绝育,可降低患病
概率。
卵巢、子宫肿瘤
不管是子宫肿瘤还是卵巢肿瘤,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单是肿瘤体积的增加就会压迫腹腔导致动物不舒服。而且卵巢肿瘤可能会使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导致发情周期混乱、骨髓抑制(无法造血)、子宫蓄脓,甚至因肿瘤转移无法治愈而死亡。
子宫肿瘤通常具有局部侵犯性,如果肿瘤没有转移或扭转、破裂的问题,手术摘除后痊愈的机会很大。
意外的惊喜!怀孕了
如果不是预期中的怀孕,不管是怀孕的猫妈妈还是产后幼儿的照护,都会增加主人在照护和经济上的负担,随后还衍生出要帮幼猫寻找新家庭的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不管小猫小时候与主人相处得多么融洽,成年之后都会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
如果不希望猫咪因意外交配而怀孕,或者猫咪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当妈妈,建议与宠物医师讨论是否使用药物进行避孕、流产。
我得说,《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设计非常出色,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太重要了。我之前买过几本宠物养护书,内容是挺全,但图文混排得一团糟,要找个关键信息简直像大海捞针。这本则完全不同,它采用了大量清晰的图示和流程图。比如在处理突发小伤口的部分,它直接配上了不同工具的图片和每一步操作的特写镜头,让你在紧急情况下也能迅速找到对应步骤,完全不需要费力去解读文字描述。而且,作者在讲解一些相对复杂的营养学概念时,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做类比,一下子就明白了蛋白质、脂肪酸这些对猫狗的意义。我特别欣赏它对“自制食品安全”的章节,写得极其严谨,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温度,再到储存方式,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红线,让人吃下了定心丸。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执行的家庭护理方案,阅读体验极其流畅。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教你怎么养宠物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这些知识在网上都能搜到,花钱买书有点多此一举。但读了《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是它对“亚健康”状态的剖析。我家的那只老猫“咪咪”脾气古怪,以前总以为它是老了爱犯懒,但书里提到的一些早期信号,比如饮水量的细微变化、对特定玩具的反应减弱,对照下来,我才发现咪咪其实已经处于轻微的压力或不适中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系”。它教你如何通过观察宠物的行为模式、排泄物、甚至睡觉的姿势来捕捉那些尚未发展成明显疾病的早期预警。它甚至有一章专门讲“情绪健康与免疫力”的关系,这太超前了!我们总是关注吃喝拉撒,却忽略了它们的小情绪。读完后,我开始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正向强化法”来改善咪咪的焦虑,虽然过程有点慢,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它现在更愿意待在我身边了。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疾病手册”,而是一本提升你与宠物之间“沟通频率”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宠物医学和行为学有着深厚的积累,但最难得的是他没有故作高深。我个人最欣赏《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里对于“兽医合作”的部分。很多宠物主人害怕去医院,要么是过度依赖宠物医生,要么是完全不信任,这本书则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指导我们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医疗合作伙伴”。它教会我们如何准确记录病史(什么时候开始、频率、总量等),如何有条理地向医生描述症状,甚至列出了每次体检前应该准备好的“检查清单”。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提供的模糊信息反而会误导诊断。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深刻理解到,预防疾病固然重要,但当疾病真的发生时,我们如何与专业人士高效协作,将伤害降到最低,同样是一门大学问。这本书将宠物健康管理看作是一个持续的、多方参与的“项目”,而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责任,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时,主要目标是想解决我家那只边牧“闪电”老是乱吃东西的问题。关于肠胃护理和异物吞食的章节我几乎是跳着看的,结果发现,这本书的重点远不止这些“急救”措施。它对“慢性病的早期干预”的论述,简直是为我敲响了警钟。闪电虽然年轻,但因为我过去对运动量和关节保护的疏忽,它在奔跑后偶尔会表现出僵硬。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不同品种犬的常见遗传风险,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性训练和营养补充方案,而不是等到关节炎发作才去吃药。这种“前瞻性”的健康管理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日常的“玩耍”方式。它不是在教你怎么“治病”,而是在教你怎么通过优化生活方式来“杜绝生病的可能”。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我的爱宠和谐共度一生的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怎么做,你家猫狗不生病?》简直是为我这种养宠新手量身定做的救星!我刚抱回我的小金毛“球球”的时候,简直是手忙脚乱,生怕哪里没照顾好就让它生病了。网上信息太多了,各种说法都有,看得我头昏脑胀。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条理性和实操性。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医学教材,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建立一个让宠物远离疾病的“生活系统”。比如,关于疫苗接种的章节,它没有简单罗列时间表,而是详细解释了不同疫苗的原理、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甚至连去宠物医院前后的心理准备都涵盖进去了。特别是它关于“环境消毒”那一块,我以前总觉得随便拿消毒水喷喷就行了,看完才明白,不同材质的地面需要用不同的稀释比例,对幼犬和成年犬的防护要求也不同。这本书让我从“被动救急”转变成了“主动预防”,感觉自己一下子从一个紧张兮兮的“铲屎官”升级成了有知识的“家庭兽医助理”。自从按照书里的建议调整了球球的日常作息和饮食结构后,它最近精神头特别好,毛色都亮了好几个度,真不敢相信只是做了些小小的改变。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自家毛孩子健康负责的家长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