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iCourse·教材:結晶學及礦物學(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含結晶學和礦物學兩部分內容。結晶學部分,以晶體對稱-晶體定嚮-單形與聚形為綫索,直觀地介紹瞭晶體宏觀對稱、群淪基礎、晶體結構微觀對稱理論;同時還介紹瞭晶體生長、晶體規則連生及晶體化學的基礎知識。礦物學部分,先介紹瞭礦物的成分、形態、物理性質及礦物成因等基礎知識,然後對各大類、類、族、種等不同晶體化學分類級彆的礦物進行瞭歸納、對比,重點闡述各大類、類、族礦物的共同的晶體化學原理基礎知識。
《iCourse·教材:結晶學及礦物學(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的特點是既注重形象直觀又兼顧理性推導,既注重基礎理論又兼顧實用性,既注重體係的完整性又兼顧內容的精簡性。
《iCourse·教材:結晶學及礦物學(第3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適於高等學校地質學類、珠寶類、材料類專業的學生及科研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凝聚態物理、地理、生命科學專業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結晶學
第一章 晶體及結晶學
一、晶體的概念
二、空間格子
三、晶體的基本性質
四、結晶學及其發展曆史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二章 晶體的測量與投影
一、麵角守恒定律
二、晶體測量
三、晶體的投影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三章 晶體的宏觀對稱
一、對稱的概念
二、晶體對稱的特點
三、晶體的宏觀對稱要素和對稱操作
四、對稱要素的組閤
五、32種對稱型(點群)及其推導
六、晶體的對稱分類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四章 晶體定嚮與結晶符號
一、晶體定嚮方法
二、各對稱型中對稱要素的空間分布
三、對稱型的國際符號及聖弗利斯符號
四、晶麵符號、晶棱符號
五、整數定律、晶帶定律
習題與思考題
第五章 單形和聚形
一、單形
二、結晶單形與幾何單形
三、47種幾何單形的形態特點
四、單形的分類
五、聚形
六、各晶係晶體定嚮、單形及聚形分析舉例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六章 群論基礎及其在晶體對稱理論中的應用
一、群論基礎
二、群論在晶體對稱理論中的應用
三、對稱型(點群)中有關群論的一些總結
習題與思考題
第七章 晶體內部結構的微觀對稱
一、14種空間格子(14種布拉維格子)
二、晶體內部結構的對稱要素
三、空間群
四、等效點係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八章 晶體生長簡介
一、成核
二、晶體生長模型
三、晶體生長實驗方法
四、晶麵的發育
五、影響晶體生長形態的外因
六、晶體的溶解和再生長
習題與思考題
第九章 晶體的規則連生
一、平行連晶
二、雙晶
三、浮生與交生
本章拓展、延伸知識
習題與思考題
第十章 晶體化學簡介
一、最緊密堆積原理
二、配位數和配位多麵體
三、化學鍵和晶格類型
四、典型結構分析
五、類質同象
六、同質多象
七、型變(晶變)現象
八、多型
九、晶體結構的有序一無序
習題與思考題
下篇 礦物學
第十一章 礦物及礦物學
一、礦物的概念
二、礦物學及其發展曆史
三、礦物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習題與思考題
第十二章 礦物的化學成分
一、地殼中化學元素的豐度及礦物學意義
二、元素的離子類型與礦物種類的關係
三、礦物化學成分的變化
四、礦物中的水
五、礦物的化學式及其計算
習題與思考題
第十三章 礦物的形態
一、礦物單體的形態
二、礦物顯晶集閤體的形態
三、礦物隱晶及膠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I 礦物種名錄
附錄II 相似晶體結構對比錶
附錄III 漢英對照結晶學與礦物學名詞索引
前言/序言
《結晶學及礦物學》第一版、第二版分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分彆於2004年、2011年由高等教育齣版社齣版。第三版於2014年被教育部列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自第二版教材齣版以來,經過5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對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又有瞭新的認識。結閤礦物學在地球科學研究中的新成果,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瞭全麵修訂,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章:補充瞭結晶學知識特點介紹。
第二章:添加瞭“本章拓展、延伸知識”,介紹瞭吳氏網在空間測量、空間變換中的應用;介紹瞭心射極平投影在測定晶麵符號的應用;介紹瞭吳氏網(等角度網格)與施密特網(等麵積網格)的不同特點與功能及施密特網在礦物晶體擇優取嚮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章:對晶體對稱定律的證明做瞭補充,修訂瞭部分圖件。
第四章:更新瞭部分圖件;補充瞭晶帶定律的數學定義;調整瞭部分內容:將“一般形”的內容移至第五章介紹。
第五章:更新瞭部分圖件;修訂瞭關於“一般形”的內容。
第十章:修訂瞭等大球最緊密堆積與非等大球最緊密堆積關係的內容;修訂瞭多型的部分內容。
第十一章:修訂瞭礦物概念的解釋、礦物學發展曆史等內容;補充瞭礦物學知識特點介紹。
第十二章:修訂並重新歸納瞭礦物化學成分變化的內容;簡化瞭晶體化學式計算的“陽離子”法。
第十三章:修訂瞭礦物隱晶及膠態集閤體形態的內容。
第十四章:修訂瞭透明礦物的顔色與不透明礦物顔色區彆、礦物自色與他色的概念、壓電性與熱釋電性等方麵的內容。
第十五章:重新歸納瞭礦物成因信息的內容,刪除瞭“朗道理論”等內容;補充瞭礦物包裹體的地質應用介紹;添加瞭“本章拓展、延伸知識”,簡要介紹瞭成因礦物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工作步驟和主要研究進展。
第十六章:進行瞭全麵改編,突齣瞭礦物學研究中常用的現代先進測試技術介紹,如:觀察礦物內部微形貌的陰極發光技術、測試結晶學取嚮的背散射電子衍射技術、分析礦物微區的痕量元素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的激光探針、離子探針等測試技術。
第十八章:修訂瞭閤金、類質同象混晶、金屬互化物三個概念的關係。
第十九章:更新瞭部分礦物資料,補充瞭硫鹽類礦物介紹。
第二十章:更新瞭部分礦物資料,補充瞭Si0:礦物各同質多象轉變的相圖等內容,補充瞭金綠寶石、假藍寶石礦物介紹。
第二十一章:更新和添加瞭部分礦物資料,如橄欖石、鋯石、石榴子石、綠簾石、輝石、角閃石在地學研究中的應用等資料,鋯石、石榴子石、榍石、綠簾石等礦物的成因及産狀部分的內容;修訂瞭各礦物的顔色、條痕、解理等描述不太確切的資料;添加瞭“本章拓展、延伸知識”,介紹瞭輝石族礦物的同質多象變體及其轉變關係、名義上無水矽酸鹽礦物的“含水性”、輝石族和角閃石族礦物分類命名等。
第二十四章:更新瞭至2014年底在我國發現的新礦物種數等數據,添加瞭在我國發現的新礦物總目錄錶。
第二十五章:該章為新添加的內容,介紹瞭目前收集的宇宙礦物樣品類型,重點介紹隕石特有的礦物種類、特點。
書後添加瞭附錄Ⅱ(原第二版的附錄Ⅱ改為附錄Ⅲ):相似晶體結構對比錶。在此錶中,將書中礦物晶體的結構特點以“堆積形式”和“配位多麵體及其聯結形式”列齣其主要結構特點,便於不同礦物晶體結構之間的對比。
此外,對全書各章後的習題與思考題進行瞭全麵的修訂,有些章節將習題與思考題分為基礎題與綜閤分析題兩類。基礎題隻涉及書中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內容,以幫助學生復習與鞏固所學內容為目的;綜閤分析題則涉及更廣泛的內容,要求學生綜閤運用所學基本概念與基本內容對某些知識進行綜閤分析,以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
教材修訂工作分工如下:
趙珊茸:第一章~第十章(結晶學部分)(其中第二章的“本章拓展、延伸知識”的第三節由徐海軍編寫);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礦物成分、形態、物理性質);第十七章(礦物分類命名);第十八章(自然元素及其類似化閤物);第二十一章(矽酸鹽晶體化學概述;習題與思考題);附錄Ⅱ(相似晶體結構對比);附錄Ⅲ(漢英對照結晶學與礦物學名詞索引)。
王勤燕:第十九章(硫化物及其類似化閤物);第二十章(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第二十五章(宇宙礦物)。
鍾玉芳:第十五章(礦物的成因);第十六章(礦物現代測試技術);第二十一章(島狀與鏈狀矽酸鹽;“本章拓展、延伸知識”的第三節);第二十四章(我國發現的新礦物)。
餘淳梅:第二十一章(層狀與架狀矽酸鹽;“本章拓展、延伸知識”的第一、二節);第二十二章(其他含氧鹽)。
全書最後由趙珊茸統一整理並定稿。
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得到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岩礦係各位領導與老師的關心與支持,編者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iCourse·教材:結晶學及礦物學(第3版)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嚴謹的結晶學與礦物學教材,旨在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係統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 結晶學 第一章 緒論 1.1 結晶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介紹結晶學作為一門研究晶體形態、結構、性質及其形成與演化規律的學科,強調其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重要地位。 闡述結晶學的核心內容:晶體宏觀形態、晶體微觀結構、晶體物理化學性質、晶體生長理論、晶體光學等。 梳理結晶學在礦物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前沿和應用前景。 1.2 結晶學的發展簡史 迴顧結晶學從古代樸素認識到現代科學體係的演變曆程。 重點介紹曆史上裏程碑式的發現和理論突破,如斯碦諾的晶體學說、海物的晶麵角守恒定律、布拉維的晶格理論、勞厄的X射綫衍射等。 展示不同曆史時期科學傢們在結晶學領域做齣的傑齣貢獻。 1.3 結晶學的基本概念與術語 係統介紹結晶學入門所需的基本概念,包括晶體、非晶體、多晶體、單晶體、晶體生長、晶麵、晶棱、晶頂、晶角、晶嚮、晶帶、晶係、晶族、空間群、點群、晶格、晶胞、點陣、基元等。 對核心術語進行清晰的定義和解釋,為後續章節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1.4 結晶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介紹宏觀和微觀層麵研究晶體的主要方法。 宏觀方法:測角儀法、形態觀察法、重影法等。 微觀方法:X射綫衍射(單晶和粉末衍射)、電子衍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 簡述各種方法的原理、適用範圍及信息獲取。 第二章 晶體的宏觀形態 2.1 晶體形態的基本要素 深入闡述晶體形態由晶麵、晶棱、晶頂組成的幾何特徵。 介紹晶麵指數、晶棱指數、晶帶指數等描述晶體形態的關鍵概念。 重點講解晶麵的法嚮、晶麵夾角、晶帶夾角等測量和計算方法。 2.2 晶體對稱性 2.2.1 對稱元素與對稱操作 詳細講解對稱中心、對稱軸(包括迴轉軸和反轉軸)、對稱麵等對稱元素。 介紹恒等操作、迴轉操作、反射操作、反演操作、復閤操作等對稱操作。 通過大量實例,演示對稱元素和對稱操作在晶體中的應用。 2.2.2 點群與晶係 引入點群的概念,說明其由對稱元素組閤而成,描述晶體宏觀形態的全部對稱性。 詳細介紹32種點群,並將其歸納為七大晶係(三斜、單斜、斜方、三方、六方、四方、立方)。 闡述每個晶係的基本晶軸、軸角、以及典型點群及其對應的晶體形態特徵。 講解如何根據晶體的宏觀形態初步判斷其所屬的晶係和可能的點群。 2.3 晶體習性與形態 定義晶體習性,解釋其受晶體生長條件影響而産生的多樣性。 介紹常見的晶體習性,如粒狀、柱狀、針狀、片狀、放射狀、塊狀等。 講解晶體形態是宏觀形態的總體錶現,包括單晶形態、聚集體形態。 介紹常見晶體單形,如立方體、八麵體、菱麵體、棱柱體、錐體等,並結閤圖示說明。 介紹常見的晶體聚集體形態,如雙晶、連晶、聚片晶、星散狀等。 第三章 晶體結構 3.1 晶體的宏觀與微觀統一性 強調晶體的宏觀形態是其內部微觀結構在一定對稱性和生長規律下的外在錶現。 介紹早期關於晶體內部結構的猜想和推測。 3.2 晶格與晶胞 3.2.1 點陣(晶格) 引入點陣作為重復排列的點的集閤,是描述晶體內部周期性結構的基本模型。 介紹三種二維點陣(斜交、矩形、六角)和五種三維歐氏點陣(布拉維點陣)。 講解原胞和晶胞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3.2.2 晶體結構 定義晶體結構為在點陣上按一定規律附加原子、離子或分子形成的周期性結構。 介紹晶體結構模型,如球棒模型、空間填充模型等。 講解如何利用晶體結構參數(晶格常數、原子坐標)來描述一個晶體。 3.3 晶體衍射 3.3.1 衍射現象及其産生條件 介紹衍射現象,即波在遇到障礙物或通過狹縫時發生的彎麯、擴散的現象。 說明晶體結構中原子排列的周期性是産生衍射的根本原因。 3.3.2 X射綫衍射 詳細介紹X射綫衍射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綫與晶體中電子的相互作用、相乾散射。 布拉格方程:深入講解布拉格方程 (2dsinθ = nλ) 的推導及其物理意義,這是定量分析晶體結構的關鍵。 勞厄方程:介紹勞厄方程,用於確定入射X射綫的方嚮和晶體取嚮。 粉末衍射法:介紹粉末衍射法的基本原理、設備和數據處理方法,及其在物相鑒定中的應用。 單晶衍射法:介紹單晶衍射法的基本原理、設備和數據處理方法,及其在精確測定晶體結構中的應用。 3.3.3 其他衍射方法 簡要介紹電子衍射和中子衍射,說明它們在研究特定材料(如輕元素、磁性材料)方麵的優勢。 3.4 晶體結構分類 介紹基於晶格類型、空間群、化學鍵類型等多種分類方法。 重點講解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等基本晶體結構類型,並給齣典型實例。 介紹常見的晶體結構模型,如NaCl型、CsCl型、閃鋅礦型、金紅石型、方沸石型等,並分析其結構特點。 3.5 晶體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探討晶體結構如何決定其宏觀性質,如硬度、熔點、導電性、光學性質、磁性等。 以金屬、陶瓷、半導體等材料為例,說明結構-性質-性能之間的緊密聯係。 第四章 晶體生長與形貌 4.1 晶體生長的基本原理 介紹晶體生長的基本過程:成核與長大。 詳細闡述均勻成核與非均勻成核。 講解晶體長大機製,包括錶麵擴散、步進生長、切變生長等。 4.2 影響晶體生長的因素 4.2.1 過飽和度(或過冷度) 解釋過飽和度(或過冷度)是晶體生長的驅動力,過飽和度越高,生長速率越快。 介紹晶體生長速率與過飽和度之間的關係。 4.2.2 溫度 分析溫度對晶體生長速率、晶體質量(如缺陷密度)的影響。 4.2.3 溶液/熔體成分與雜質 探討溶液/熔體成分的粘度、擴散係數等對生長速率的影響。 講解雜質在晶體錶麵的吸附和阻礙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晶體形態。 4.2.4 壓力 簡要介紹壓力對晶體生長(尤其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的影響。 4.3 晶體生長動力學 介紹錶麵能、界麵能等概念在晶體生長中的作用。 分析晶體生長過程中的能量平衡。 4.4 晶體生長方法 介紹幾種常見的晶體生長方法: 溶液法:包括緩慢蒸發法、降溫法、反溶劑法等,適用於低熔點物質。 熔融法:包括區熔法、提拉法(Czochralski法)、坩堝法等,適用於高熔點物質。 氣相法:包括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等。 4.5 晶體缺陷 4.5.1 晶體缺陷的分類 介紹零維缺陷(點缺陷):空位、填隙原子、取代原子。 介紹一維缺陷(綫缺陷):位錯(刃位錯、螺位錯)。 介紹二維缺陷(麵缺陷):晶界、孿晶界、堆積層錯。 介紹三維缺陷(體缺陷):空洞、夾雜物。 4.5.2 晶體缺陷的形成與影響 分析晶體缺陷的産生原因,如生長過程中的不完善、相變、外力作用等。 深入探討晶體缺陷對晶體物理化學性質的影響,如力學性能、電學性能、光學性能等。 介紹如何通過控製晶體生長條件來減少或利用晶體缺陷。 第五章 晶體光學 5.1 光的傳播與晶體 介紹光在各嚮同性介質中的傳播規律。 講解晶體(除立方晶係外)的各嚮異性,以及光在晶體中傳播的特殊性。 5.2 單軸晶體與雙軸晶體 5.2.1 單軸晶體 介紹單軸晶體的光學性質,包括光軸、尋常光、非常光、單摺射與雙摺射。 闡述光在單軸晶體中傳播時的速度和摺射率。 介紹單軸晶體的光學乾涉現象,如乾涉圓、乾涉錐。 5.2.2 雙軸晶體 介紹雙軸晶體的光學性質,包括兩個光軸、兩個快軸、兩個慢軸、摺射率橢球。 講解光在雙軸晶體中的傳播規律,以及其特殊的光學乾涉現象,如十字形消光、二次成 the 象。 5.3 偏振光 介紹綫偏振光、圓偏振光、橢圓偏振光。 講解偏振片的工作原理。 介紹如何利用偏振光研究晶體光學性質。 5.4 晶體顯微鏡與偏光顯微鏡 介紹偏光顯微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講解如何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晶體的顔色、光澤、透明度、集閤體構造、乾涉色、消光方式等光學特徵。 闡述偏光顯微鏡在礦物鑒定、岩石薄片分析、材料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 第二部分 礦物學 第六章 礦物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6.1 礦物的定義與特徵 係統闡述礦物作為具有一定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均勻的物理性質的天然固態物質的定義。 強調礦物的成因、形成環境和存在的意義。 列舉礦物的基本屬性:化學成分、晶體結構、物理性質、光學性質、化學性質、賦存狀態等。 6.2 礦物的化學成分 介紹礦物的化學式錶示方法,包括簡單化學式和復雜化學式。 講解礦物中可能存在的類質同像、貧化、類質同延等現象。 介紹常見氧化物、矽酸鹽、碳酸鹽、硫化物等礦物的化學組成特點。 6.3 礦物的物理性質 6.3.1 宏觀物理性質 顔色:分析礦物顔色形成的內在原因(緻色元素)和外在原因(機械混入、光柵效應等)。 光澤:介紹金剛光澤、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土狀光澤等。 透明度:區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條痕:介紹條痕的意義及其在礦物鑒定中的作用。 解理:定義解理,講解其與晶體結構的關係,以及不同方嚮的解理(完全、良好、差)。 斷口:介紹貝殼狀斷口、參差狀斷口、鈎狀斷口、不規則斷口等。 硬度:介紹摩氏硬度計,以及常見礦物的硬度值。 密度(相對密度):介紹相對密度及其與礦物化學成分和密度的關係。 晶體形態與習性:迴顧結晶學中關於形態的描述。 其他物理性質:如磁性、導電性、發光性、彈性、塑性、性脆性等。 6.3.2 微觀物理性質 晶體結構:強調晶體結構是礦物一切性質的基礎。 光學性質:如摺射率、雙摺射率、二色性、多色性、相對光性、光性符號等,已在結晶學部分詳述。 6.4 礦物的係統分類 介紹主要的礦物分類體係,如Dana分類法、Strunz分類法等。 以硫化物、氧化物、鹵化物、碳酸鹽、硝酸鹽、硼酸鹽、硫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鉬酸鹽、鎢酸鹽、有機酸鹽、氫氧化物、矽酸鹽、復雜礦物等類彆的形成和主要成員為核心。 講解不同礦物類彆的基本結構單元和化學特徵。 第七章 常見礦物的係統介紹 7.1 元素礦物 介紹自然元素礦物,如自然金、自然銀、自然銅、自然硫、金剛石、石墨等。 闡述其化學成分、晶體結構、主要物理性質、賦存環境及重要用途。 7.2 硫化物及類似礦物 介紹重要的硫化物,如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輝銅礦、方黃銅礦、黃銅礦、辰砂、黝簾石等。 詳細描述其化學成分、晶體結構、晶體形態、物理性質、光學性質、解理、硬度、顔色、條痕、産狀、分布及工業價值。 簡要介紹砷化物、銻化物、碲化物等類似礦物。 7.3 氧化物及氫氧化物 介紹重要的氧化物,如赤鐵礦、磁鐵礦、鈦鐵礦、金紅石、剛玉、石英(SiO2的變體,如 α-石英、β-石英)等。 介紹重要的氫氧化物,如水鋁石、三水鋁石、軟錳礦等。 詳細描述其化學成分、晶體結構、晶體形態、物理性質、光學性質、産狀、分布及工業價值。 7.4 鹵化物 介紹重要的鹵化物,如岩鹽、鉀鹽、氟石、氟氯鈣石等。 詳細描述其化學成分、晶體結構、晶體形態、物理性質、光學性質、解理、硬度、顔色、條痕、産狀、分布及工業價值。 7.5 碳酸鹽、硝酸鹽、硼酸鹽 7.5.1 碳酸鹽 介紹方解石、白雲石、菱鎂礦、菱鐵礦、孔雀石、孔雀石等。 重點分析其CO3²⁻基團的結構特點,及其對解理、硬度等性質的影響。 介紹其化學成分、晶體結構、晶體形態、物理性質、光學性質、産狀、分布及工業價值。 7.5.2 硝酸鹽 介紹硝石等。 7.5.3 硼酸鹽 介紹硼砂、透硼石等。 7.6 硫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鉬酸鹽、鎢酸鹽 7.6.1 硫酸鹽 介紹石膏、重晶石、芒硝等。 分析SO4²⁻基團的影響。 7.6.2 磷酸鹽 介紹磷灰石、孔雀石等。 分析PO4³⁻基團的影響。 7.6.3 砷酸鹽、釩酸鹽、鉬酸鹽、鎢酸鹽 介紹代錶性礦物及其特徵。 7.7 矽酸鹽 7.7.1 矽酸鹽的基本結構單元 詳細講解[SiO4]⁴⁻四麵體,以及其聚閤形式:島狀矽酸鹽、鏈狀矽酸鹽、層狀矽酸鹽、架狀矽酸鹽。 分析不同聚閤形式如何影響礦物的結構、物理性質(如解理、硬度、延展性)和化學性質。 7.7.2 主要矽酸鹽礦物族 島狀矽酸鹽:如橄欖石、柘榴石、藍寶石、紅寶石等。 鏈狀矽酸鹽:包括單鏈(如輝石族:透輝石、普通輝石、紫蘇輝石)和雙鏈(如角閃石族:普通角閃石、陽起石、透閃石)。 層狀矽酸鹽:如雲母族(白雲母、黑雲母)、葉蠟石、滑石、高嶺石等。 架狀矽酸鹽:包括三維架狀(石英族、長石族:鉀長石、斜長石)和二維架狀(如沸石族)。 環狀矽酸鹽:如電氣石、綠柱石。 7.7.3 矽酸鹽礦物的鑒定要點 總結常見矽酸鹽礦物的典型形態、顔色、光澤、硬度、解理、光學特徵等鑒定指標。 強調根據矽酸鹽結構單元對其性質的推斷。 第八章 礦物的生成環境與産狀 8.1 岩漿作用(內生作用) 介紹岩漿形成、演化和岩漿岩的形成過程。 分析在岩漿結晶過程中,不同溫度和成分條件下礦物的生成順序(成礦序列)。 介紹常見的岩漿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雲母、長石、石英等。 介紹偉晶岩、噴齣岩等特殊岩石中礦物的賦存。 8.2 熱液作用 講解熱液成礦作用的特點(高溫、高壓、富含揮發分、化學活性強)。 介紹熱液蝕變與熱液脈體中礦物的生成。 列舉常見的熱液礦物,如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方鉛礦、石英、方解石、螢石、石榴子石等。 介紹與不同溫度和壓力相關的成礦階段。 8.3 沉積作用 介紹地錶環境下的沉積過程,包括風化、搬運、沉積、成岩。 分析不同沉積環境(陸相、海相、湖泊)中形成的典型沉積礦物。 介紹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雲母)、化學沉積礦物(如岩鹽、石膏、方解石、白雲石)和生物沉積礦物。 介紹沉積岩的形成與礦物組成。 8.4 變質作用 講解變質作用的特點(在固態下,溫度、壓力、化學活動性變化引起岩石和礦物的重結晶和新礦物生成)。 介紹區域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 分析變質礦物(如石榴子石、角閃石、雲母、綠簾石、藍晶石、紅柱石、夕綫石、方解石、白雲石)的生成與變質程度、岩石類型、化學成分的關係。 介紹變質岩的形成與礦物組成。 8.5 礦物的産狀 詳細描述礦物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如脈狀、層狀、團塊狀、浸染狀、結核狀、充填狀、交代狀等。 分析産狀與成因之間的關係。 第九章 礦物鑒定方法 9.1 宏觀鑒定方法 9.1.1 觀察法 係統總結宏觀物理性質(顔色、光澤、透明度、條痕、解理、斷口、晶體形態、習性、硬度、密度)的觀察和測試技巧。 強調通過綜閤運用多種宏觀性質進行初步判斷。 9.1.2 簡單理化性質測試 化學反應:介紹酸試、加熱、熔融等簡單化學測試方法,以及其在鑒定中的意義。 物理性能測試:如磁性測試、導電性測試、熒光測試等。 9.2 顯微鑒定方法 9.2.1 偏光顯微鏡觀察 詳細闡述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薄片或礦物顆粒的各種光學特徵,包括顔色、多色性、乾涉色、消光方式、雙摺射率、變色效應、刻麵等。 介紹不同礦物在薄片和顆粒狀態下的典型光學錶現。 9.2.2 常用顯微輔助鑒定工具 簡要介紹其他輔助顯微觀察的技術。 9.3 儀器分析方法 9.3.1 X射綫衍射(XRD) 介紹XRD在礦物相鑒定、晶體結構分析中的原理和應用。 講解粉末衍射圖譜的解析。 9.3.2 電子探針微區分析(EPMA) 介紹EPMA在測定礦物化學成分方麵的應用。 9.3.3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與能量色散X射綫譜(EDS) 介紹SEM觀察礦物形貌、EDS測定元素組成的組閤應用。 9.3.4 其他分析方法 如紅外光譜、拉曼光譜、質量光譜等在特定礦物研究中的應用。 9.4 綜閤鑒定實踐 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通過對大量礦物標本的觀察和測試,熟練掌握鑒定技能。 介紹製定鑒定步驟和分析報告的方法。 第十章 礦物的綜閤應用 10.1 礦物在地質學中的意義 介紹礦物作為指示礦物,記錄地質曆史、環境演化、成礦過程。 講解岩石的礦物組成是岩石分類和成因分析的基礎。 10.2 礦物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0.2.1 工業原料礦物 介紹能源礦物(如煤、石油、天然氣——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礦物,但常與礦物學一起討論)、金屬礦物(如鐵礦石、銅礦石、鋁土礦)、非金屬礦物(如石灰石、石英、長石、雲母、石膏、磷灰石、硫磺等)。 分析其化學成分、性質與工業用途的對應關係。 10.2.2 建築材料礦物 介紹水泥原料(石灰石、粘土)、骨料(石英砂、碎石)、裝飾材料(大理石、花崗岩)。 10.2.3 稀有、貴重礦物 介紹寶石礦物(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稀土礦物、稀有金屬礦物。 10.3 礦物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介紹礦物在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如礦物在催化、吸附、傳感、生物礦化等方麵的研究。 10.4 礦物與環境 介紹某些礦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如重金屬汙染)。 介紹礦物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如吸附劑、固廢利用)。 探討礦産資源的閤理開發與環境保護。 附錄 常用晶體結構圖例 常見礦物晶係及點群檢索錶 摩氏硬度計礦物列錶 主要礦物的物理性質數據錶 常用化學試劑與鑒定反應 參考文獻 本書力求內容準確、條理清晰、圖文並茂,並結閤大量實例,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結晶學與礦物學的基本原理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