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书法是中华书法文化传承、发展的渊源,甲骨文图案化的造字形式是中华汉字别于世界其他文字的艺术创造。本套图书以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为宗旨,立足对甲骨文书法原始材料的识读、分类、探源、展示,为甲骨文学者提供了系统的甲骨文类书研究成果,便于更深层次地研究和传播甲骨文文化,让甲骨文爱好者能从各个角度了解和学习甲骨文书法,能够提高甲骨文爱好者的识字功夫和对不同风格类型甲骨文字的辨别能力。诚愿这套甲骨文书法文献整理图书能广大书法爱好者步入古文字书法之门。
本项目组成员在穷尽性占有著录资料的前提下 充分吸收总结近几十年来殷墟甲骨文考释、分类断代研究成果,通过排谱、缀合、校勘等方法来梳理甲骨刻辞的内在关系,通过字形、书写风格、文例、人物、称谓等特征来区分出八种不同的组类和具有典范意义的甲骨文书法风格类型。从现已著录的数万片原始甲骨资料中,精选典型意义的500余片进行甲骨文书体分类编纂,并结合相关的文献和考古资料逐片加以考释、评注及配以清晰的释文图。较为全面、系统地推出一套十卷共16册关于甲骨文书体分类知识的导读、临帖范本;本套丛书后面的2册为附录和索引部分,为甲骨文可释字形彙编。
本套书主体内容由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组成。正文共十卷十四册,第一卷为殷墟甲骨刻辞文式导读,通盘介绍殷墟甲骨的卜法和刻辞文例。其余各卷分别介绍具有典范意义的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范本。附录部分再分为上下两册,主要是从原著录拓本中裁切出来的殷墟甲骨文可释字形总表,书后附商王世系表和殷墟甲骨著录及简称对照总表。
王蕴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古汉字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汉字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家委员会委员,漯河市政府许慎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特聘顾问,河南省社科联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逢甲大学客座教授。
王蕴智教授长期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教研工作,尤致力于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释及字源学等学术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其治学特色是以整理、考释出土古文字资料为基础,结合考古收获和文献记载,着重从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汉语史、书法史及思想、礼仪制度等各个侧面探讨华夏民族文化的渊源。他是当代我国古文字学界成果比较突出的学者之一。先后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重要课题《甲骨文语料数据库开发及其文字释读研究》、《中原出土商周铜器铭文的分域整理与研究》、《甲骨文词义系统研究》、《商代宗教研究》等5项;主持《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河南历年出土甲骨文、金文研究大系》等省部级重要课题12项,出版有《殷商甲骨文研究》、《字学论集》、《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研究》等专著6部,发表《商代葉族考》、《释甲骨文市字》、 《毓、后考辨》等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
我是一名从事古文字研究的学者,长久以来,甲骨文的断代和书体研究一直是我的重点关注领域。“历组”作为甲骨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其书体的演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商代历法、天文、祭祀制度以及社会生活的认识。我对《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第六卷:历组二类》的出版充满了期待。我预判,本书作者必定对历组字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归类,并且会基于大量的考古材料,对“历组二类”这一具体范畴的书体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可能包括字形结构上的共性与差异,笔画的粗细、顿挫,以及字形在不同时期、不同书写载体上的变化趋势。此外,我更希望书中能够结合历组字在卜辞中的具体使用语境,来探讨其书体特征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例如,某些特定的书写方式是否与特定的祭祀活动或天文现象相关联?作者的“二类”划分,其理论依据何在?是否基于字形特征的相似性,还是功能上的区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严谨的历组字书体分析框架,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厚度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封面上的“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第六卷:历组二类”几个字,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甲骨文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系统性地梳理和分类甲骨文书体的著作,尤其是在“历组”这样的特定范畴内。翻开目录,内容更是让我欣喜若狂——似乎囊括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许多重要话题,例如历组的字形演变、不同时期历组字的书写风格差异,以及与商代历法、天文相关的字例分析。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于“二类”的界定和划分,这一定蕴含着作者深刻的学术洞见。我想象着,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商代先民在记录时间、观测天象时的智慧,以及他们的文字如何承载这些信息。书中的插图和字形对比,更是能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直观地理解复杂的书体演变。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我的阅读之旅,希望它能为我的甲骨文学习之路带来新的启发和突破。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有吸引力,我是一位对中国古代文化非常着迷的普通读者。虽然我对甲骨文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但我一直对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充满了好奇。我猜想,《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第六卷:历组二类》这本书,很可能就像一本带领我穿越时空的“故事书”,通过那些古老的文字,讲述商代人们的生活和智慧。我想到“历组”可能和日子的记录、时间的计算有关,也许这本书里会讲到商代的人们是怎么知道今天是几号,下个月又是什么日子,他们是怎么过年过节的。我期待书中能有很多漂亮的甲骨文的图片,而且不仅仅是图片,还应该有详细的解释,告诉我每个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写出来的,以及为什么会写成那个样子。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个向导,带我走进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让我通过那些古老的笔画,感受到商代人们的日常,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如果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呈现这些内容,那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对甲骨文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著名的字,比如“日”、“月”、“人”之类的。但自从我的孩子迷上了甲骨文,开始在网上搜集各种关于甲骨文的信息后,我也耳濡目染地产生了一些兴趣。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觉得听起来非常专业,但同时又觉得它可能能帮助我更系统地了解甲骨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就像一本关于甲骨文字体的“图鉴”,而且是针对“历组”这个特定主题的。“历组”听起来就和时间有关,我想到商代的人们是怎么记录时间的,会有哪些字来表示日子、月份、节日。书中会不会有很多漂亮的甲骨文图片,然后会解释这些字的意思,并且告诉我它们是怎么写的?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是不是会讲到一些很有趣的关于古代商朝人的生活的故事,通过这些字来展现。比如,他们是怎么过节的,那时候的天气怎么样,有没有一些特别的符号来表示某种重要的日子。如果这本书能够图文并茂,解释得通俗易懂,那对我这样一个门外汉来说,绝对是一本能够打开我对甲骨文世界好奇心大门的绝佳读物。
评分我是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最近在做关于商代社会经济的研究,偶然听闻了这本《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第六卷:历组二类》。甲骨文是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历组”这样与时间、祭祀、节日密切相关的字类,其书体特征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为宝贵的工具。我设想,书中会详细解析历组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卜辞中的细微变化,并且可能会将这些变化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甚至是天象记录联系起来。比如,某个祭祀日期的记录方式,其字形的变化是否反映了祭祀的隆重程度,或者某些天文现象的出现是否影响了历法记录的字体?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对“二类”进行划分的,这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是基于字形上的共性,还是基于其在卜辞中的功能和含义?我期待书中能够有详实的案例分析,用大量的甲骨文拓片和释文来支撑其观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研究更加严谨和深入。
评分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好好阅读。京东送货快
评分薄薄的一本书定价50元,14册,外加二本【可释字形总表】总价880元,典型的虚高价。完全可以分【上中下】出版,精装的价格都够了,内容还算可以
评分凑单,精彩物流,京东配送赞。
评分凑单,精彩物流,京东配送赞。
评分很不错,喜欢甲骨文的可以买一套。
评分薄薄的一本书定价50元,14册,外加二本【可释字形总表】总价880元,典型的虚高价。完全可以分【上中下】出版,精装的价格都够了,内容还算可以
评分很不错,喜欢甲骨文的可以买一套。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好好阅读。京东送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