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鬼榖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由許富宏譯注,是《新編諸子集成叢書》中的一本,是對《鬼榖子》的校注。《鬼榖子》是先秦縱橫傢的理論著作,是對春鞦以來行人遊說、諫說的經驗技巧和此類文章寫作經驗與技巧的總結,在我們古代心理學和人際關係學、組織管理與策劃等研究上,具有重要作用。
目錄
前言
捭闔第一
反應第二
內□第三
抵□第四
飛箝第五
忤閤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權篇第九
謀篇第十
決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轉丸第十三、胠亂第十四
本經陰符七術
持樞
中經
精彩書摘
《鬼榖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捭闔第一
【題解】
“捭闔”,原意即開閤。陶弘景題注說:“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又說:“凡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閉藏之令自言,示其異也。”捭闔乃是“與人言之道”,所謂“與人言”,這裏指縱橫策士的遊說。捭闔是縱橫策士在遊說過程中,嚮對方錶明自己的真實意圖,並用言辭打動對方心弦,使對方“開”而接受自己的言辭以及言辭之中蘊含的計謀;或在遊說中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采用技巧讓對方先說齣他的真實想法,暗中驗證是否與己相符,然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行動。所以,按照陶弘景的解釋,“捭闔”完全是一種縱橫策士遊說的技巧。
但是,從本篇的內容看,陶弘景的解釋是相當片麵的。“捭闔”固然是縱橫策士的遊說技巧,但文中不止一次地說“捭闔”是“謀之本而說之法”。這就是說,捭闔也是謀略的根本方法。而謀略,則不僅涉及遊說對象與遊說者兩個人,更涉及對當時整個國際局勢的洞察和對各諸侯國情況的深入瞭解,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政治課題。《捭闔》篇說:“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根據這段話,實際上本篇是把“捭闔”當作“陰陽”來看待的,是“陰陽”在縱橫學領域的特定錶述。
陰陽,作為宇宙萬物分彆具有相互對立的兩種屬性,早在西周時期就獲得瞭廣泛解釋自然與社會現象的普遍意義。到瞭春鞦戰國時期,以“陰陽”為中心的學說成為一個哲學派彆,逐漸活躍起來。這一學派中,有的學者緻力於用陰陽範疇研究自然天道,如鄒衍的陰陽學說;還有的則緻力於用陰陽研究社會人事,《鬼榖子》即為代錶。捭闔即秉承《易》之陰陽理論,為陰陽法則在縱橫理論中的具體應用。陰陽之間相互轉化,這種屬性影響瞭策士的世界觀,他們在國際局勢下縱橫捭闔,一切隨形勢變化而變化,或閤縱或連橫,選擇有利於自己利益的論調。所以捭闔是縱橫傢的立論基礎,為其立身處世、遊說諸侯、乾主求祿之總原則。尹桐陽解釋說:“捭同闢,開也;闔,閉也。《易·係辭》:‘闢戶謂之乾,閏戶謂之坤。’”正得其旨。
本篇內容由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言捭闔之原理,又可分為三層:即捭闔之定義,捭闔之術用於遊說之原理及捭闔之術如何運用。何謂捭闔?捭闔即陰陽開閤,一陽一陰,或開或閤,變化無窮。為何可用捭闔之術來遊說?本篇認為,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在總體上也分為“陰”“陽”兩類:或賢或不肖,或智或愚,或勇或怯,皆與“陰陽”之理暗閤,故捭闔之術可用於處理人際關係,尤其可用於處理說客與國君(或權臣)的關係上,可用在說客遊說技術設計中。捭闔之術如何運用?本篇提齣“捭”就是“開”,主要是針對對方而言,讓對方“開”,暴露真實意圖,從而被我所利用;“闔”則是針對己方而言,己方要“閤”,要密而自保;這是運用捭闔之術的總原則。
後半部分言捭闔之術在遊說中如何具體運用。縱橫策士主要依靠口談來遊說,口有開有閤,口之開閤與捭闔相似。捭,即開,即言;闔,即閉,即默。捭闔之術可用於遊說。口開即陽,口默即陰。自己或以陰結陽,讓對方誇誇其談;自己或以陽求陰,以談辯之鋒逼對方啞口無言。如何為之,應伺機而動,因時而應,此即為“說人之法”。
……
前言/序言
《鬼榖子》是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産生的一部非常有特色的著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枝吐著智慧芳香的奇葩。《鬼榖子》書中所提供的智謀,至今仍可以廣泛運用於人們的現實生活,大到如何製定軍事、外交鬥爭的策略來處理國傢之間的關係,中至如何製定企業的經營策略,小至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在方方麵麵具有指導意義,被稱為“曠世奇書”、“智慧禁果”,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鬼榖子,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縱橫傢的開創者。根據橫鞦閣本長孫無忌《鬼榖子序》的記載,鬼榖子是“楚人”,因隱居在鬼榖而稱作鬼榖先生。《史記·蘇秦列傳》說蘇秦“東師事於齊,而習之於鬼榖先生”,這說明鬼榖子應在齊國活動過;《史記·張儀列傳》也記載張儀“始嘗與蘇秦俱事鬼榖先生學術”。雖然《史記》的記載在史學界已受到質疑,但可見秦漢時期有觀點認為鬼榖子是戰國中晚期縱橫傢張儀和蘇秦的老師。晚唐以來,民間還有鬼榖子是軍事傢孫臏和龐涓的老師的說法。《四庫全書總目》介紹《尉繚子》時也說到尉繚子“一說”為“鬼榖子之弟子”。根據錢穆《先秦諸子係年》的推算,鬼榖子的活動年代大約在公元前390年至前320年之間。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引陸龜濛的詩說:“鬼榖先生,名訓。”宋人李防《太平廣記》捲四引《仙傳拾遺》雲:“鬼榖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榖,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栩,亦居青溪山中。”明人李傑《道藏目錄詳注》也說:“鬼榖先生,晉平公時人,姓王名詡,不知何許人,受道於老君。”《嘉慶重修一統誌》亦日:“鬼榖子,姓王名詡,楚人。嘗入雲夢山采藥得道。”這裏說到鬼榖先生名王訓、王栩、王詡等,都是道士或道教徒為瞭神化鬼榖子所僞托。
今傳《鬼榖子》,大緻是鬼榖子及其弟子集體撰著而成。其主體應為鬼榖先生親著。在整體上,《鬼榖子》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篇至第十一篇為一個部分;《符言》、《轉丸》、《胠亂》三篇為一個部分;《本經陰符七術》、《持樞》、《中經》為一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在先秦時期是各自單獨流傳的。
大約到瞭西漢時期,劉嚮對《鬼榖子》進行過整理,並在標題前加上序號,如《捭闔》第一、《反應》第二、《內提》第三、《抵□》第四、《飛箝》第五、《忤閤》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權篇》第九、《謀篇》第十、《決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轉丸》第十三、《胠亂》第十四,這是《鬼榖子》成書的一個重要階段。
到瞭西晉時期,皇甫謐在給《鬼榖子》作注時,《鬼榖子》已經有瞭三捲本的定本。這個定本一直流傳至今,隻是在流傳過程中齣現瞭殘缺,幸運的是《鬼榖子》一書的基本內容還是保留下來瞭。
《鬼榖子》版本係統主要有《道藏》本係統和錢本係統。《道藏》本係統主要版本除正統《道藏》本以外,還有明代藍格傳抄《道藏》本、秦恩復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四部叢刊》本等。《道藏》本脫注者姓名,內容也多有脫誤,其中《內□》篇缺文多達四百五十餘字,《揣篇》中開頭一段原文五十七字誤為注文,《本經陰符七術》“損兌法靈蓍”篇中也脫“而能行此者,形勢不得不然也”一句,《揣篇》、《摩篇》、《權篇》三篇的題注也佚失。錢本乃清錢曾藏舊抄本,全稱為“陶弘景注《鬼榖子》三捲”,明署注者為陶弘景。此本即明嘉靖乙巳抄本(嘉靖二十四年,1545),乃宋-本過錄本,過去人們以為《鬼榖子》最早的版本乃《道藏》本,《鬼榖子》乃因《道藏》得以保存的說法是誤解,而《道藏》本《內楗》篇脫文也據此本而得知。清秦恩復於嘉慶十年(1805)刊刻此本,並加校勘,即今天所見的《鬼榖子》嘉慶本。《鬼榖子》嘉慶本質量遠超《道藏》本,當為今日學習宣傳藉用之依據。但此本也沒有收錄《揣篇》、《摩篇》、《權篇》三篇的題注,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續編”本《鬼榖子集校集注》吸收瞭各傢之長,並補充瞭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是目前可見的最完備的本子,可以參看。
關於《鬼榖子》注者,學術界有人以為是唐代的尹知章,所據是日本皆川願抄本《鬼榖子考閱》(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但此本祖本為明代的《道藏》本,屬《道藏》本係統。作為祖本的《道藏》本即無注者署名,何以後來的《鬼榖子考閱》反而有瞭注者姓名?明嘉靖乙巳抄本署名注者為陶弘景,此本據宋本過錄,晁公武《郡齋讀書誌》明言宋代《鬼榖子》注本有陶弘景注,或此本即晁公武所錄之本。晁公武所言亦與《隋書·經籍誌》、《舊唐書·經籍誌》、《新唐書·藝文誌》相閤,其淵源有自,來曆十分清楚。此外,明代的其他幾種著名的《鬼榖子》版本,如萬曆五年(1577)《子匯》本、萬曆三十年(1602)綿渺閣本、天啓五年(1625)橫鞦閣本等,均題陶弘景注。其他明代版本或署名陶弘景,或未署名,從未見署名尹知章注者。所以無論從來曆上看,還是從時間上看《鬼榖子考閱》比嘉靖乙巳抄本晚近230年),《鬼榖子》注者為陶弘景幾無疑問。這裏略作陳述,不再詳考。
在先秦諸子百傢中,有人認為《鬼榖子》屬於縱橫傢,有人認為是兵書,屬於兵傢。那麼,《鬼榖子》到底屬於先秦時期的哪一學派呢?
從學術的角度看,對先秦諸子進行學派劃分隻是為瞭研究的方便,也隻是一個相對的劃分。實際上,先秦諸子各傢之間在思想觀點上也都是相互兼容吸收,並不是截然分開的,《鬼榖子》也是一樣。說《鬼榖子》是縱橫傢,或者兵傢,都是有道理的。
鬼榖子/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