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君如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41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50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时代挑战的新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重大事件,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作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大潮从而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并将最终落脚点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现实发展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赶上时代”为目标,以“科学预见”为方法,以“与时俱进”为精神状态,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坚强意志,永不止步地追赶时代大潮、接受时代大潮的考验,进而引领时代大潮,永葆自己的先进性。

作者简介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现为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持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著有数十部著作,发表数百篇论文,多部著作和论文获***奖项。

目录

一、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
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其所处的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和它的生存之处,又是它的活动空间,而这样的客观环境又是由其内部各种各样的因素和矛盾生成的,中国共产党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因此,研究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时代。
(一)时代,时代主题,时代大潮
(二)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四个时间段的不同时代特点
(三)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和革命中
(四)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冷战和社会主义洪流中
(五)1956—197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运动和后发现代化潮流中
(六)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和改革大潮中
二、能够顺应时代大潮的中国共产党
在时代大潮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理性行为体,它既生存于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又要推动这个环境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既能够理性地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又能够理性地顺应时代大潮。
(一)从领导人的论述讲起
(二)为什么“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四)“国情”和“时代”
(五)世界眼光和历史思维
三、善于把握时代大潮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95年发展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转折点。每次转折都是考验,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形成了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清醒认识和自觉的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锤炼,不仅能够顺应时代大潮,还能够把握时代大潮,而且总是能够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找到党前进的正确方向,找到党正确发展的道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从大革命失败后的“高潮”和“低潮”之争谈起
(二)重读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三)国共两党的第二次握手和对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应对
(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五一口号”提出到新中国诞生
(五)《论十大关系》的提出和国际形势分析
(六)战争延缓、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发展和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七)国内外政治风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八)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党建设
(九)可持续发展潮流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新的伟大斗争和治国理政
四、敢于引领时代大潮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它所制定的指导思想、纲领、路线、战略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国际风潮中清醒把握时代大潮,而且体现在它能够始终站在潮头引领时代大潮。
(一)从领导人的“理念引领”说起
(二)目标:赶上时代
(三)方法:科学预见
(四)精神状态:与时俱进
(五)坚定意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结束语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一读的书,贴近现实,比较长知识。

评分

中央电视台推荐的书 值得一看

评分

书买了很多

评分

包装精美

评分

已经看完了!

评分

从一九四零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使他一举成名。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这一形象尤其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一时间,就像模仿少年维特一样,模仿霍尔顿的言语行动和穿着,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此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3)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了解国际热点问题,这本书不错,下单第二天到货,京东神速,超赞!

评分

从一九四零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使他一举成名。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这一形象尤其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一时间,就像模仿少年维特一样,模仿霍尔顿的言语行动和穿着,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此后他隐居到乡下,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作书房,每天早晨八点半就带了饭盒入内写作,直到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准进去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用电话联系。他写作的过程据说还十分艰苦,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他写作的进度越来越慢,十年只出版三个中篇和一个短篇,后来甚至不再发表作品。偶尔有幸见过他的人透露说,他脸上已“显出衰老的痕迹”。他业已完成的作品据说数量也很可观,只是他不肯拿出来发表。不少出版家都在打他的主意,甚至在计划如何等他死后去取得他全部著作的出版权,但至今除本书外,作者只出版过一个短篇集《九故事》(1953)和两个中篇集《弗兰尼与卓埃》(1961)及《木匠们,把屋梁升高;西摩;一个介绍》(1963)。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