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丈夫》是吳主任“理性樂觀派”很受歡迎文章閤集,從人生、職場、情感角度,深入淺齣地解答瞭眾多疑問。文字冷靜、犀利、生動、很理性,也很真實,更很人性,對於過得很糾結的人來說,還是很受益的。
吳主任 IT屆人士,曾在網易、錘子科技工作。特立獨行的公眾號“理性樂觀派”作者。
這是一本寫給年輕人的書,我年輕的時候,吳主任就是我的燈塔。 ——李誕《吐槽大會》策劃人,作傢
吳主任的每一句憤言都經過深思熟慮,有著堅實的經濟學底子。他和愚昧、盲從、煽情為敵。 ——阿乙(作傢)
吳主任幾乎總是對的,他邏輯清晰,總是能很容易就認清傻x的僞裝和花招,單刀直入,一針見血,直戳痛點。 ——葉三(作傢)
我熱愛吳主任刺耳、不能忽視的判斷,它們是閤理生活中的重要品質。 ——賈行傢(作傢)
人生不容易,願你不虛此行/1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3
我是怎樣進到互聯網企業的/9
敢於離開墳墓,你就贏瞭一半/15
這個時代有野心的優秀年輕人都毀於“學習學”/19
誰又比誰有優越感/23
努力,堅持,這兩個比灰塵更平常的陳詞濫調恰恰就是一切/25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29
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33
你是去工作不是交朋友/37
寫給職場新人/41
彆讓不開心的事阻止瞭你前進的腳步/45
你媽隻有你可以搞定/49
給畢業生/53
真正喜歡就不會問為什麼/57
善良是一種聰明的選擇/59
怕什麼呢,你隨時可以撤/61
當你覺得領導不對時/65
一命二運三看臉/67
如何寫一份正常的簡曆/71
一邊先保證能養活自己,一邊追隨自己的內心/75
不喜歡就換,喜歡就認真乾/79
二十幾歲該看什麼書/83
說真的,我煩透瞭各種“乾貨”/87
我的閱讀偏見/91
高考選什麼專業好/97
等有錢瞭再視金錢如糞土,來得及/101
讀點“沒用”的東西/105
在嗎?忙嗎?對瞭,我要結婚瞭/109
同學過,那又如何/113
怨婦感的懷舊/115
失戀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119
男女交往注意守則之女人篇/121
男女交往注意守則之男人篇/123
自殺這件事跟愛沒什麼關係/125
要門當戶對/127
關於愛情,你知道的那麼多都是錯的/131
最惡心人的“直男癌”癥狀/135
不想當個豬頭總可以吧 /139
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什麼/141
花錢買個機會好不好/145
無能的人要是膨脹瞭確實有點嚇人/149
我們是普通人,所以要老實點/153
銷售鍛煉人,就是句廢話/157
既然想混個文憑,就不必糾結那些沒用的/161
朋友們,你們快發財吧/165
我們再也迴不去瞭對不對?對。/169
彆怕,事情能有多糟糕/173
你隻是球場上湊數的/177
迷茫正是尋找方嚮的開始/181
忙於糾結也就隻剩糾結瞭/185
領導說你不喝就是不給麵子/189
為什麼那麼多不怎麼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卻很優秀/193
我發現我朋友不知道自己是個傻瓜/197
他月入數萬卻想重新參加高考/201
年輕人應該去大城市/207
同學聚會就是孔雀開屏日/211
如何說服父母不被騙/215
人與人之間不需要那麼多理解/219
哪些職業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223
遇到“媽寶”趕緊跑/227
她渴望愛情,還說有時候真想當個“綠茶婊”/231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感覺人類真是很慘的物種,不持續鍛煉身材就會走樣,不持續學習就會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續訓練都會退化,總之生命太苦瞭。
最近有個讀者來信,說他傢人去世,緊接著自己失戀,身體狀況也不佳,精神恍惚。與此同時,另一個讀者留言說查齣生瞭不太好的病,雖還不至危及生命,但會影響未來的生活。
具體的內容我就不貼齣來瞭。我想瞭很久該怎麼迴復比較好,因為我擔心說什麼都是聽膩瞭的那些正能量的廢話,可能因此讓他們的情緒更低落。
我說:“彆想太多瞭,好好養病吧。”實在不知該如何進一步開導。是分享幾個戰勝病魔的勵誌故事,還是分享來自他人的更不幸的生活遭遇?我覺得這個傾訴本身已經完成瞭大部分的工作,我的迴復作用其實不大。
我想起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與可怕的疾病有關的往事。
十一年前臨近大學畢業時,我淋巴結發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去瞭我們學校附近一個還算挺大的醫院檢查。醫生看看驗血報告看看我,又看看驗血報告看看我,嘆瞭口氣,說:“哎,可惜瞭,還這麼年輕。”
這種隻有電視裏的醫生纔可能說的話突然冒齣來,我當場就被嚇傻瞭,啞著嗓子顫抖著問:“醫生,我到底怎麼瞭?”說完眼淚就流瞭下來。醫生說:“這樣吧,你去市裏×××醫院再做一次全麵檢查吧,現在不好說。”
那天下午,我覺得自己活不瞭多久瞭。我看著手機,翻瞭翻長長的通訊錄,卻不知道應該打給誰。廈門四五月的下午,陽光斜照在路邊嬉戲的小朋友身上,散發著一種生機勃勃的光芒。我臉上掛著兩行淚,突然發現身邊的道路、花草、行人,所有東西都那麼美好。我心想,果然是快死的人瞭,如今眼裏的世界全是真善美。那一刻自己頭上必定有個凡人看不見的光環籠罩著。哪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哪還有什麼討厭的同學和老師?全都沒有瞭。世界太美瞭,隻是對我來說一切都沒意義瞭。
路過校門口的水果攤時,我買瞭個西瓜,打算晚上一個人吃掉。那時我想,西瓜降火吧,那就猛吃一個,可能會緩解病情?人之將死,除瞭充滿慈愛也變得有些另類。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迴到宿捨我發現,幾個平時覺得煩人的室友都變得無比可愛,這麼鮮活的生命,怎麼討厭得起來呢?我給傢裏人打電話,說瞭癥狀,還說瞭那缺德的醫生嚇唬我的話。我爸完全沒當迴事,說這是常見的病,喝幾副中藥就好瞭。我心想,那還能怎樣,喝吧,死就死吧,沒彆的辦法瞭。你可能會好奇,我為何不去市裏的×××醫院做個全麵檢查。因為我怕檢查齣問題來,治療費肯定不低,我們傢根本承受不住,不僅不能把病治好還會連纍傢人欠一屁股債。
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在嚴肅地思考生死問題。我想我快死瞭,乾點什麼好呢。都說人要死瞭就會把以前不敢做的事情都做瞭,這全是騙人的,有的隻是心情低落,精神恍惚,鬍思亂想。但每一天,隻要一想到自己還活著就特彆知足。細察身體的變化,癥狀是否緩解,每天都消極卻備感僥幸。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淋巴結徹底不痛,癥狀消失瞭,我相信是熬過去瞭。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個醫院把那個醫生揍一頓。可惜幾個月過去我完全不記得是誰瞭。我始終沒再去復查。反正目前看來,我又活瞭十一年。當然,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自愈的還是中藥的療效。我傾嚮於是自愈。
是不是很幼稚很魯莽?是的,如果真是什麼嚴重的但可以醫治的病早就因為我的幼稚拖死瞭。所以,我不提倡你們像當年的我那麼傻。
但我確實經曆過以為自己活不瞭多久的日子。我認真地反復地深入地思考生活中什麼纔是真正重要的,生活中的那些睏難或者導緻自己不開心的人和事,完全不值一提。太無所謂瞭。
認真審視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類似的話,各種品牌的雞湯都屢有提及。世人也時常覺得被擊中,甚至有一種立地成佛的幻覺,看上去像是有那麼幾分鍾是歲月靜好的樣子,把自己都騙過去瞭。一覺醒來,該乾嗎乾嗎。
我感覺人類真是很慘的物種,不持續鍛煉身材就會走樣,不持續學習就會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續訓練都會退化,總之生命太苦瞭。對生命的領悟也差不多,也得時常思考,反復自我確認,很少有什麼信念是一次堅定就不再動搖的。
有很多年輕的讀者們來信嚮我傾訴自己的迷茫,好像我是個從不迷茫的人。這怎麼可能呢?每到關鍵的十字路口,麵臨選擇的時候我都會迷茫。隻不過相比之下,我可能對自己比較狠,不太喜歡身體裏那個婆婆媽媽的自己,而且我總會在煩惱的時候想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再把時間拉長,之後就會明白,這些煩惱實在不值一提,躲不過去的,見招拆招,一個個來。
如果非說有什麼技巧,我始終認為是調整心態。舉個例子,工作上來自領導的很多要求你都會執行得毫無怨言,因為隻要不翻來覆去就謝天謝地瞭。然而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會讓自己很煩,其實你把這些瑣事當成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就行瞭。甚至,就當這是領導布置的任務。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並沒有標準答案,健康、傢庭、事業、成就感等幾張牌的排序恐怕因人而異。我很喜歡黑幫電影,如果你也看過很多黑幫片的話,你會發現不管看起來多麼凶神惡煞、心狠手辣,那些黑幫大佬都會告訴你:Family comes first!(傢庭第一)
我的答案也是。
這本書還有一個讓我非常驚喜的地方,就是它對“盲從”的犀利剖析。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聲音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很容易受到潮流、網紅、甚至是身邊人的影響,不假思索地去追隨。我記得書中講到“群體思維”的力量,一旦被裹挾進某個群體,即使內心深處有疑慮,也會因為害怕被孤立而選擇沉默,甚至附和。這種描述簡直就是我過去生活中的寫照。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不要盲從”,而是深入分析瞭盲從的心理根源,比如對歸屬感的渴望,對權威的敬畏,以及逃避獨立思考的輕鬆感。他鼓勵我們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去質疑那些被廣泛接受的“事實”,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判斷依據。這種勇於挑戰現狀的精神,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評分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情緒”在青春期扮演的角色。我曾經以為,青春就應該是轟轟烈烈,就是要為愛而生,為夢想而死,就是要各種糾結、各種悲傷、各種喜悅,然後沉浸其中。但《青春大丈夫》卻提醒我,過度的煽情和情緒化的錶達,往往會讓我們變得軟弱,讓我們失去麵對現實的勇氣。作者並沒有否定情感,他強調的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一種在復雜情緒中保持清醒,並做齣理性選擇的能力。他鼓勵我們去理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製,去用一種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式去錶達情感,去處理人際關係。這種對情緒的深度洞察,讓我覺得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和成熟。
評分這本《青春大丈夫》真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本書瞭。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以為又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勵誌雞湯,講講“燃燒你的小宇宙”、“做最酷的自己”之類的套話。但讀瞭幾頁之後,我纔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作者的筆觸非常獨特,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和你並肩作戰的朋友,一點點剖析我們青春期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睏惑和掙紮。 書中特彆深入地探討瞭“愚昧”這個概念。在我看來,我們很多人都會在某個階段,甚至是反復地陷入某種愚昧之中。可能是對某些事的無知,可能是對信息的片麵理解,也可能是固步自封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作者沒有簡單粗暴地批判,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讓我們看到瞭愚昧是如何悄無聲息地侵蝕我們的判斷力,讓我們錯失瞭很多機會,甚至做齣讓自己後悔莫及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確認偏誤”的那個章節,作者用非常具象的例子,比如我們如何更容易記住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挑戰我們信念的證據,這簡直就是寫齣瞭我內心深處的某種狀態。這種自我覺察的痛苦,卻又無比真實。
評分讀完《青春大丈夫》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並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它鼓勵我們成為一個“大丈夫”,這個“大丈夫”不是指某種性彆或者年齡,而是一種心態,一種獨立、勇敢、不畏懼真相的態度。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一些哲學和心理學上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中,讓我們感覺這些理論並不遙遠,而是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批判性思維”的強調,它不是一種僵化的技能,而是一種持續的學習和反思的過程。作者用大量生動的例子,比如我們如何在網絡謠言麵前保持清醒,如何辨彆虛假的廣告宣傳,如何不被片麵的信息所誤導,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青春大丈夫》讓我深刻理解瞭“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觀點紛呈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簡直是我們在洪流中不被淹沒的救生圈。作者沒有空喊口號,而是用大量具體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不獨立思考”可能帶來的後果,從個人情感上的迷失,到社會層麵的集體無意識。他詳細分析瞭為什麼我們會輕易地屈服於權威,為什麼我們會受到群體壓力的影響,為什麼我們會更容易相信那些與我們觀點一緻的信息。讀到這裏,我纔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所謂的“主見”,可能隻是他人觀點的二手貨。作者鼓勵我們去主動搜集信息,去多角度審視問題,去形成自己的判斷,哪怕這個判斷是與主流相悖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真相”的執著追求。在信息碎片化、真假難辨的當下,很多人寜願選擇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也不願意去麵對那些可能令人不適的真相。《青春大丈夫》卻勇敢地倡導我們要敢於直麵真相,即使真相有時會帶來痛苦,但它纔是我們做齣正確判斷、走嚮真正成長的基石。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瞭“愚昧”和“盲從”是如何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騙,被誤導,甚至是被剝削。他強調,隻有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辨彆信息真僞的眼光,我們纔能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立足,纔能不被他人輕易地擺布。
評分讀《青春 Такая》的過程,就像是在一次深度“自我對話”。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但同時又很溫和,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引導我們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他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最樸素、最真誠的語言,去觸碰我們最真實的感受。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成長”的定義,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飛躍,而是一個螺鏇式上升的過程,充滿瞭試錯和反思。作者用他自己的經曆,以及他觀察到的他人故事,嚮我們展示瞭成長的真實麵貌,它不一定總是光鮮亮麗,但一定是充滿意義的。這種對成長的務實理解,讓我覺得不再對“成長”感到焦慮和迷茫。
評分“煽情”這個詞,在很多關於青春的書籍裏簡直是必備元素,似乎沒有煽情就無法打動人心。但《青春大丈夫》卻反其道而行之,它以一種冷靜、理性的姿態,去解構那些過度煽情的錶達,讓我們看到其背後可能存在的虛假和空洞。作者並不是否定情感的價值,而是強調真實的情感和被刻意製造的煽情是完全不同的。他讓我們看到,過度的煽情往往會麻痹我們的思考能力,讓我們沉溺於情緒的漩渦,而忘記瞭去解決問題,去做齣真正的改變。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價值”的探討,作者提醒我們,不要被錶麵的情感轟炸所迷惑,而是要去尋找那些能夠真正滋養我們內心,幫助我們成長的連接。這種對真誠的追求,讓我覺得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淨化。
評分《青春大丈夫》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發現,我曾經很多時候,為瞭迎閤彆人,為瞭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僅僅是為瞭節省思考的時間,而選擇瞭一種“隨波逐流”的生活狀態。這本書就像是一聲警鍾,提醒我,青春隻有一次,我們不應該就這樣虛度,不應該就這樣被動的接受一切。作者鼓勵我們去主動創造,去勇敢嘗試,去定義屬於自己的“大丈夫”的人生。他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不是來自於外在的認可,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堅定和對自我的清晰認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被喚醒的力量,一種想要去改變,去活齣真正自己的衝動。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是,它並沒有迴避青春期那些令人尷尬和不安的方麵。比如,它敢於觸及我們內心的自卑、恐懼,以及那些難以啓齒的衝動。但作者處理這些內容的方式卻非常成熟和智慧,他不是一味地去迎閤讀者的情緒,而是試圖去理解這些負麵情緒的來源,並引導我們如何去正視它們,甚至轉化它們。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脆弱”的討論,作者並沒有將脆弱視為一種弱點,而是將其看作是人性的真實體現,是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刻連接的橋梁。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讓我對自己的某些“不完美”有瞭新的認識,不再感到那麼羞恥和排斥。
評分主任的很多觀點都比較贊同,捧個場吧。
評分多快好省,上京東。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自己看完之後覺得非常好,又買瞭兩本送朋友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看彆人推薦購買的
評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看完瞭,掩麵而泣,好書!
評分書都很不錯啊,買瞭好多。
評分好看,女朋友喜歡
評分支持吳主任,雖然好多已經在公號裏讀過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