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丈夫》是吴主任“理性乐观派”很受欢迎文章合集,从人生、职场、情感角度,深入浅出地解答了众多疑问。文字冷静、犀利、生动、很理性,也很真实,更很人性,对于过得很纠结的人来说,还是很受益的。
吴主任 IT届人士,曾在网易、锤子科技工作。特立独行的公众号“理性乐观派”作者。
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书,我年轻的时候,吴主任就是我的灯塔。 ——李诞《吐槽大会》策划人,作家
吴主任的每一句愤言都经过深思熟虑,有着坚实的经济学底子。他和愚昧、盲从、煽情为敌。 ——阿乙(作家)
吴主任几乎总是对的,他逻辑清晰,总是能很容易就认清傻x的伪装和花招,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直戳痛点。 ——叶三(作家)
我热爱吴主任刺耳、不能忽视的判断,它们是合理生活中的重要品质。 ——贾行家(作家)
人生不容易,愿你不虚此行/1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3
我是怎样进到互联网企业的/9
敢于离开坟墓,你就赢了一半/15
这个时代有野心的优秀年轻人都毁于“学习学”/19
谁又比谁有优越感/23
努力,坚持,这两个比灰尘更平常的陈词滥调恰恰就是一切/25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29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33
你是去工作不是交朋友/37
写给职场新人/41
别让不开心的事阻止了你前进的脚步/45
你妈只有你可以搞定/49
给毕业生/53
真正喜欢就不会问为什么/57
善良是一种聪明的选择/59
怕什么呢,你随时可以撤/61
当你觉得领导不对时/65
一命二运三看脸/67
如何写一份正常的简历/71
一边先保证能养活自己,一边追随自己的内心/75
不喜欢就换,喜欢就认真干/79
二十几岁该看什么书/83
说真的,我烦透了各种“干货”/87
我的阅读偏见/91
高考选什么专业好/97
等有钱了再视金钱如粪土,来得及/101
读点“没用”的东西/105
在吗?忙吗?对了,我要结婚了/109
同学过,那又如何/113
怨妇感的怀旧/115
失恋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119
男女交往注意守则之女人篇/121
男女交往注意守则之男人篇/123
自杀这件事跟爱没什么关系/125
要门当户对/127
关于爱情,你知道的那么多都是错的/131
最恶心人的“直男癌”症状/135
不想当个猪头总可以吧 /139
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141
花钱买个机会好不好/145
无能的人要是膨胀了确实有点吓人/149
我们是普通人,所以要老实点/153
销售锻炼人,就是句废话/157
既然想混个文凭,就不必纠结那些没用的/161
朋友们,你们快发财吧/165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对。/169
别怕,事情能有多糟糕/173
你只是球场上凑数的/177
迷茫正是寻找方向的开始/181
忙于纠结也就只剩纠结了/185
领导说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189
为什么那么多不怎么样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却很优秀/193
我发现我朋友不知道自己是个傻瓜/197
他月入数万却想重新参加高考/201
年轻人应该去大城市/207
同学聚会就是孔雀开屏日/211
如何说服父母不被骗/215
人与人之间不需要那么多理解/219
哪些职业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223
遇到“妈宝”赶紧跑/227
她渴望爱情,还说有时候真想当个“绿茶婊”/231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感觉人类真是很惨的物种,不持续锻炼身材就会走样,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续训练都会退化,总之生命太苦了。
最近有个读者来信,说他家人去世,紧接着自己失恋,身体状况也不佳,精神恍惚。与此同时,另一个读者留言说查出生了不太好的病,虽还不至危及生命,但会影响未来的生活。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贴出来了。我想了很久该怎么回复比较好,因为我担心说什么都是听腻了的那些正能量的废话,可能因此让他们的情绪更低落。
我说:“别想太多了,好好养病吧。”实在不知该如何进一步开导。是分享几个战胜病魔的励志故事,还是分享来自他人的更不幸的生活遭遇?我觉得这个倾诉本身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我的回复作用其实不大。
我想起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可怕的疾病有关的往事。
十一年前临近大学毕业时,我淋巴结发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了我们学校附近一个还算挺大的医院检查。医生看看验血报告看看我,又看看验血报告看看我,叹了口气,说:“哎,可惜了,还这么年轻。”
这种只有电视里的医生才可能说的话突然冒出来,我当场就被吓傻了,哑着嗓子颤抖着问:“医生,我到底怎么了?”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医生说:“这样吧,你去市里×××医院再做一次全面检查吧,现在不好说。”
那天下午,我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我看着手机,翻了翻长长的通讯录,却不知道应该打给谁。厦门四五月的下午,阳光斜照在路边嬉戏的小朋友身上,散发着一种生机勃勃的光芒。我脸上挂着两行泪,突然发现身边的道路、花草、行人,所有东西都那么美好。我心想,果然是快死的人了,如今眼里的世界全是真善美。那一刻自己头上必定有个凡人看不见的光环笼罩着。哪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哪还有什么讨厌的同学和老师?全都没有了。世界太美了,只是对我来说一切都没意义了。
路过校门口的水果摊时,我买了个西瓜,打算晚上一个人吃掉。那时我想,西瓜降火吧,那就猛吃一个,可能会缓解病情?人之将死,除了充满慈爱也变得有些另类。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回到宿舍我发现,几个平时觉得烦人的室友都变得无比可爱,这么鲜活的生命,怎么讨厌得起来呢?我给家里人打电话,说了症状,还说了那缺德的医生吓唬我的话。我爸完全没当回事,说这是常见的病,喝几副中药就好了。我心想,那还能怎样,喝吧,死就死吧,没别的办法了。你可能会好奇,我为何不去市里的×××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因为我怕检查出问题来,治疗费肯定不低,我们家根本承受不住,不仅不能把病治好还会连累家人欠一屁股债。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在严肃地思考生死问题。我想我快死了,干点什么好呢。都说人要死了就会把以前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这全是骗人的,有的只是心情低落,精神恍惚,胡思乱想。但每一天,只要一想到自己还活着就特别知足。细察身体的变化,症状是否缓解,每天都消极却备感侥幸。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淋巴结彻底不痛,症状消失了,我相信是熬过去了。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那个医院把那个医生揍一顿。可惜几个月过去我完全不记得是谁了。我始终没再去复查。反正目前看来,我又活了十一年。当然,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自愈的还是中药的疗效。我倾向于是自愈。
是不是很幼稚很鲁莽?是的,如果真是什么严重的但可以医治的病早就因为我的幼稚拖死了。所以,我不提倡你们像当年的我那么傻。
但我确实经历过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的日子。我认真地反复地深入地思考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生活中的那些困难或者导致自己不开心的人和事,完全不值一提。太无所谓了。
认真审视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类似的话,各种品牌的鸡汤都屡有提及。世人也时常觉得被击中,甚至有一种立地成佛的幻觉,看上去像是有那么几分钟是岁月静好的样子,把自己都骗过去了。一觉醒来,该干吗干吗。
我感觉人类真是很惨的物种,不持续锻炼身材就会走样,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淘汰,任何技能不持续训练都会退化,总之生命太苦了。对生命的领悟也差不多,也得时常思考,反复自我确认,很少有什么信念是一次坚定就不再动摇的。
有很多年轻的读者们来信向我倾诉自己的迷茫,好像我是个从不迷茫的人。这怎么可能呢?每到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的时候我都会迷茫。只不过相比之下,我可能对自己比较狠,不太喜欢身体里那个婆婆妈妈的自己,而且我总会在烦恼的时候想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再把时间拉长,之后就会明白,这些烦恼实在不值一提,躲不过去的,见招拆招,一个个来。
如果非说有什么技巧,我始终认为是调整心态。举个例子,工作上来自领导的很多要求你都会执行得毫无怨言,因为只要不翻来覆去就谢天谢地了。然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会让自己很烦,其实你把这些琐事当成不得不完成的工作就行了。甚至,就当这是领导布置的任务。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并没有标准答案,健康、家庭、事业、成就感等几张牌的排序恐怕因人而异。我很喜欢黑帮电影,如果你也看过很多黑帮片的话,你会发现不管看起来多么凶神恶煞、心狠手辣,那些黑帮大佬都会告诉你:Family comes first!(家庭第一)
我的答案也是。
这本《青春大丈夫》真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一本书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又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励志鸡汤,讲讲“燃烧你的小宇宙”、“做最酷的自己”之类的套话。但读了几页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作者的笔触非常独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和你并肩作战的朋友,一点点剖析我们青春期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困惑和挣扎。 书中特别深入地探讨了“愚昧”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我们很多人都会在某个阶段,甚至是反复地陷入某种愚昧之中。可能是对某些事的无知,可能是对信息的片面理解,也可能是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作者没有简单粗暴地批判,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让我们看到了愚昧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判断力,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甚至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确认偏误”的那个章节,作者用非常具象的例子,比如我们如何更容易记住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挑战我们信念的证据,这简直就是写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状态。这种自我觉察的痛苦,却又无比真实。
评分《青春大丈夫》让我深刻理解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纷呈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简直是我们在洪流中不被淹没的救生圈。作者没有空喊口号,而是用大量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不独立思考”可能带来的后果,从个人情感上的迷失,到社会层面的集体无意识。他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轻易地屈服于权威,为什么我们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为什么我们会更容易相信那些与我们观点一致的信息。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所谓的“主见”,可能只是他人观点的二手货。作者鼓励我们去主动搜集信息,去多角度审视问题,去形成自己的判断,哪怕这个判断是与主流相悖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它并没有回避青春期那些令人尴尬和不安的方面。比如,它敢于触及我们内心的自卑、恐惧,以及那些难以启齿的冲动。但作者处理这些内容的方式却非常成熟和智慧,他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读者的情绪,而是试图去理解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并引导我们如何去正视它们,甚至转化它们。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脆弱”的讨论,作者并没有将脆弱视为一种弱点,而是将其看作是人性的真实体现,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刻连接的桥梁。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让我对自己的某些“不完美”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感到那么羞耻和排斥。
评分这本书还有一个让我非常惊喜的地方,就是它对“盲从”的犀利剖析。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潮流、网红、甚至是身边人的影响,不假思索地去追随。我记得书中讲到“群体思维”的力量,一旦被裹挟进某个群体,即使内心深处有疑虑,也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选择沉默,甚至附和。这种描述简直就是我过去生活中的写照。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说“不要盲从”,而是深入分析了盲从的心理根源,比如对归属感的渴望,对权威的敬畏,以及逃避独立思考的轻松感。他鼓励我们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去质疑那些被广泛接受的“事实”,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判断依据。这种勇于挑战现状的精神,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评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情绪”在青春期扮演的角色。我曾经以为,青春就应该是轰轰烈烈,就是要为爱而生,为梦想而死,就是要各种纠结、各种悲伤、各种喜悦,然后沉浸其中。但《青春大丈夫》却提醒我,过度的煽情和情绪化的表达,往往会让我们变得软弱,让我们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作者并没有否定情感,他强调的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能力,一种在复杂情绪中保持清醒,并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他鼓励我们去理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去用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去表达情感,去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对情绪的深度洞察,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评分读完《青春大丈夫》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它鼓励我们成为一个“大丈夫”,这个“大丈夫”不是指某种性别或者年龄,而是一种心态,一种独立、勇敢、不畏惧真相的态度。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上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让我们感觉这些理论并不遥远,而是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强调,它不是一种僵化的技能,而是一种持续的学习和反思的过程。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例子,比如我们如何在网络谣言面前保持清醒,如何辨别虚假的广告宣传,如何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青春大丈夫》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发现,我曾经很多时候,为了迎合别人,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仅仅是为了节省思考的时间,而选择了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状态。这本书就像是一声警钟,提醒我,青春只有一次,我们不应该就这样虚度,不应该就这样被动的接受一切。作者鼓励我们去主动创造,去勇敢尝试,去定义属于自己的“大丈夫”的人生。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来自于外在的认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对自我的清晰认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被唤醒的力量,一种想要去改变,去活出真正自己的冲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真相”的执着追求。在信息碎片化、真假难辨的当下,很多人宁愿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也不愿意去面对那些可能令人不适的真相。《青春大丈夫》却勇敢地倡导我们要敢于直面真相,即使真相有时会带来痛苦,但它才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走向真正成长的基石。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愚昧”和“盲从”是如何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骗,被误导,甚至是被剥削。他强调,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眼光,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立足,才能不被他人轻易地摆布。
评分“煽情”这个词,在很多关于青春的书籍里简直是必备元素,似乎没有煽情就无法打动人心。但《青春大丈夫》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以一种冷静、理性的姿态,去解构那些过度煽情的表达,让我们看到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虚假和空洞。作者并不是否定情感的价值,而是强调真实的情感和被刻意制造的煽情是完全不同的。他让我们看到,过度的煽情往往会麻痹我们的思考能力,让我们沉溺于情绪的漩涡,而忘记了去解决问题,去做出真正的改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价值”的探讨,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情感轰炸所迷惑,而是要去寻找那些能够真正滋养我们内心,帮助我们成长的连接。这种对真诚的追求,让我觉得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净化。
评分读《青春 Такая》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次深度“自我对话”。作者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但同时又很温和,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在引导我们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他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最朴素、最真诚的语言,去触碰我们最真实的感受。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成长”的定义,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充满了试错和反思。作者用他自己的经历,以及他观察到的他人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成长的真实面貌,它不一定总是光鲜亮丽,但一定是充满意义的。这种对成长的务实理解,让我觉得不再对“成长”感到焦虑和迷茫。
评分吴主任的书,必须好看。
评分纸张印刷都不错。
评分货已收到,快递高效。书的内容不错,希望能有收获,读后反馈吧!
评分99-十本,性价比超级高,不错不错,没回来慢慢看,挺好的
评分支持主任
评分多快好省,上京东。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看别人推荐购买的
评分。
评分理性的乐观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