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经历了从相恋到结婚的温馨甜蜜,却在婚后数年里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一天,他们决定召集朋友们到海滩上进行一场通宵达旦的海鲜大餐,每个人都必须讲一个故事,到天亮时由丈夫向朋友们宣布两人分手的消息……于是,故事开始了。本作品是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龚古尔文学奖得主米歇尔·图尼埃的经典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短篇小说集《爱情半夜餐》出版于一九八九年,所收录的二十个故事以薄伽丘《十日谈》的方式展开:第一篇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经历了从相恋到结婚的温馨甜蜜,却在婚后数年里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一天,他们决定召集朋友们到海滩上进行一场通宵达旦的海鲜大餐,每个人都必须讲一个故事,到天亮时由丈夫向朋友们宣布两人分手的消息……于是,故事开始了。收入本短篇集的《皮埃罗或夜之秘密》一篇是图尼埃本人钟爱的作品。
作者简介
米歇尔·图尼埃(1924-2016),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生于巴黎。他的第一部小说《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出版于一九六七年,荣获当年的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一九七○年出版的《桤木王》更荣获龚古尔文学奖,随后,他进入伽利玛出版社的审读委员会,并于一九七二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奖评委。在近四十年的文学生涯中,他共创作九部长篇小说和六部短篇小说集,深得读者喜爱和评论家的好评,成为当代法国文坛上引人瞩目的小说家。
米歇尔·图尼埃将自己称作“哲学的走私贩”,尝试在小说和寓言故事里chao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和康德。虽然他的作品颇具哲学意味,但他坚持以简洁、明澈的风格来写作,这使得他的小说拥有众多青少年读者。收入本短篇集的《皮埃罗或夜之秘密》一篇是图尼埃本人钟爱的作品。
精彩书评
康德告诉我们,美,举世皆可见而无概念可言,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终结点,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在我看来,文学价值也归于康德这一定义的范畴。作家的角色是创造文学价值。别无其他。……对我来说,法国文学的高峰是福楼拜。他的《三故事》,那是高峰之巅。因为它既具有全然的现实主义,同时又具有令人无法抵抗的魔力。这是理想的小说。
——米歇尔·图尼埃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知道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王小波
图尼埃是学哲学出身的,他能违反他固有的职业习惯,在文学中避免追求明确清晰的哲理,殊非易事,实乃明智之举,这样,他小说中哲理寓意的含混性与模糊性,就给他的小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刻意难求的妙处:哲理寓意的多重含义。他的作品往往可以使人感受到不止一种哲理寓意,就像读者面对着一颗棱形多面的钻石,它的每一面都发射出不同的色泽光彩。
——柳鸣九
目录
沉默的恋人
诸圣瞻礼节的蘑菇
德欧巴特之死
蒙特的纪念日
布莱丁和她的父亲
非洲奇遇
露西和她的影子
站着写作
公路幽灵
危险的怜悯之心
星空下的乞丐
稻草上的婴儿
东方三博士之法斯特王
安古斯
皮埃罗或夜之秘密
面包的故事
音乐与舞蹈的故事
香水的故事
绘画的故事
两场盛筵与纪念
精彩书摘
伊夫·乌达尔。这是我的名字。我于一九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在伊波尔,父亲是打鱼的,母亲来自一个成员众多的家庭。我的父亲靠一条小船在沿海一带捕鱼。他本可以独自一人驾船出海,却还是和另一个渔民一道捕鱼,同时等待我哥哥长大成为他的副手。正是这个哥哥的存在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嫉妒他,并时时感觉到针扎一般想要超越他的渴望。至于超越的方法,每次我们到费康费康:法国港城,临拉芒什海峡(英吉利海峡),在勒阿弗尔港东北,曾是捕鳕鱼的“都城”。去参加周三大市集时,我总觉得它就在我眼皮底下。费康是一个港口城市,那里聚集着很多捕鳕船。将来,我哥哥只能在近海捞些鲭鱼、鲱鱼还有圣贾克贝,而我则要去远洋捕捉鳕鱼。他每天驾一条七米长的小船早出晚归,而我一出海就是四个月,乘坐一条足足七十米长、十一米宽的拖网渔船——在冬天,为了给接下来的远征做准备,人们会在干坞里修补它,那时我总是很羡慕地看着。他做的是小生意,而我则要干大事。我将会和其他五十名船员一道前往纽芬兰,甚至北极的深海浅滩,到全世界最冰冷的海域去。如今对我来说只有一件紧要事,那就是尽快离开学校,登上捕鳕船出海。法律禁止雇佣年龄低于十五岁的小水手,不过我知道只要在一个亲戚的监护下,我们甚至可以在更年幼的时候出海。就这样,多亏了一个当船长的远房叔叔,我在十三岁时签下了人生第一份合约。
我不清楚在工厂里的孩子们过得如何,在煤矿井底的生活又是什么样,或是孤单单生活在博斯那些平原上的绵羊堆里的感觉,但是我知道一个在大渔场见习的小水手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那简直就是地狱。就像当时的拉鲁斯大辞典在“受尽折磨”这一词条下注释的那样,“见习水手在渔船上受尽折磨,是船员中最悲惨的”。至于见习水手遭到众人剥削、践踏,挨打,甚至被鸡奸,船员们有两个依据为此辩护:“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也要和别人一样”以及“这个工作就是这样”。这个工作,它包括“清洗”鳕鱼,也就是说放干它的血,并且把它放在大木桶里漂洗干净,然后扔到渔船货场。这个活儿需要双手在一个捕鱼“日”里持续浸泡在海水中长达十六到二十个小时。完全可以想象双手在腥咸的海水中长期浸泡后,发紫、开裂,甚至腐蚀,然后变得丑陋残破,甚至完全变形的样子。时至今日,我依然保有这可怕的学徒期留下的痕迹。
但是这活儿还不算是最惨的。因为在船员里还有一群“更肮脏的人”,他们处于阶层最底端,负责照顾那些因为劳累、紧张或酗酒而倒下的船员们。他们一般辅助厨子,拿着大汤碗、咖啡壶和饭盆穿梭在一个甲板与另一个甲板之间。或是挨个儿给围成一圈的船员发烟,并为他们点上,那呛人的烟味足以使他窒息。甚至就连他短暂地眯着眼睛睡一会儿的时候,也经常会被别人一顿拳打脚踢打醒,从草垫子上被拉起来,为值夜班的船员服务。我怎么能抱怨呢?况且这是我坚持了那么久才最终得到的工作!“真是个废物,这是你自找的啊!”然而在所有这一切之上,船上的成员之间却奇怪而又异常强烈地团结一致,不是因为任何政治思想的灌输,而是由于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受害者。这样的情况在所有被剥削的阶层里都普遍存在。悲惨和苦难让他们对彼此仇恨,然而他们又都非常清楚,这悲惨和苦难应该归咎于机器以及他们的主子。在捕鳕船上,主子就是船主。捕鳕船上普通的船员是看不到船主的,他就像一只神秘的吸血蚂蟥,一个躲在暗处的食人魔。只有船长才能够在每次捕鱼归来时见他一面。船长会向他做一个口头报告,用一些简明的数字说明这次出航的收益,顺带提一下船上人员的情况。说实话,对于一名船主来说,出海捕鱼期间一例重伤事故,甚至一起突发死亡,还不如账面赤字更让他印象深刻。正是这次会面决定了船主是否让整个船队再次出海捕鱼。在我自己成为船长之前,我还从没有见过我的船主。倒是在我十六岁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出现在我作业的福瑞艾尔号渔船上。
——摘自《沉默的恋人》
……
《爱情半夜餐》:一段关于成长、选择与自我救赎的温暖旅程 在喧嚣都市的霓虹灯下,在深夜沉寂的万家灯火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情感,如同午夜里一份意外送达的餐点,温暖了饥渴的胃,也慰藉了孤寂的心。它们或许不经意,或许来势汹汹,却能在瞬间点燃生活的色彩,或是留下长久的回味。 《爱情半夜餐》(短经典精选·软精装)正是这样一本邀请你一同品尝的“餐点”。它并非聚焦于某种特定的爱情模式,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在人生路途中,无论是在青春迷茫的十字路口,还是在成熟洗礼后的沉思角落,所经历的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选择的那些或甜、或酸、或苦、或辣的片段。这些故事,正如同一份精心准备的“半夜餐”,能够唤醒那些沉睡在内心深处的渴望,让我们重新审视自我,找寻内心最真实的答案。 第一道“前菜”:青涩萌动的懵懂与试探 故事的开端,往往是那些不曾被提及,却在记忆深处闪闪发光的青涩岁月。或许是一个眼神的交错,一次无意的触碰,一句含糊不清的表白,都足以在少年的心湖投下一圈圈涟漪。在这个阶段,“爱情”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种朦胧的冲动。主角们在这个阶段,如同初尝生涩水果的孩子,带着好奇与些许的胆怯,去触碰那份未知的甜蜜。 比如,那些在教室走廊里擦肩而过的瞬间,目光相遇的刹那,仿佛有微弱的电流划过;那些因为共同的爱好而产生的默契,在图书馆的低语,在操场的奔跑;亦或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帮助,一份小心翼翼的关心,都在平凡的日子里,播下了情愫的种子。这些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场,没有惊天动地的承诺,只有细微之处的描写,精准捕捉了少年少女们微妙的情感变化。它们让我们回忆起,原来爱情的萌芽,可以如此纯粹,如此动人。 书中可能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个内向的男生,默默地为暗恋的女生收集她喜欢的明星的剪报,藏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每一次翻阅都小心翼翼,生怕被人发现;一个活泼的女生,注意到同桌总是迟到,于是每天偷偷地在他书包里留下一张写着鼓励话语的小纸条,看见他看完后露出腼腆笑容的样子,自己也跟着开心一整天。这些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展现了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它们提醒我们,曾经,我们也是如此小心翼翼地,将一颗稚嫩的心,交付给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第二道“主菜”:理性与感性的交织,抉择的阵痛与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步入人生的岔路口,爱情也变得更加复杂。它不再是简单的喜欢与不喜欢,而是掺杂了现实的考量、家庭的期望、未来的规划,以及更为深刻的自我认知。在这个阶段,“爱情”成为了一种需要经营、需要付出、需要取舍的课题。主角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挣扎,在不同的选择中,品尝成长的滋味。 书中可能呈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女孩,在毕业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她深爱的男孩,他家境贫寒,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前路漫漫;另一个是她父母看好的“金龟婿”,家境优渥,工作稳定,但两人之间缺少了灵魂的契合。她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一边是怦然心动的激情,一边是安稳踏实的未来,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内心的煎熬。她需要权衡的是,究竟是遵从内心的呼唤,还是选择一条更为“明智”的道路? 又或许,故事会聚焦于一对曾经轰轰烈烈的情侣,在热恋期过后,回归到生活的日常。柴米油盐的琐碎,性格上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都让这段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开始反思,当初的激情是否足以支撑长久的陪伴?他们是应该坚持下去,努力磨合,还是选择放手,各奔东西?这些故事,往往描绘了爱情中那些不那么浪漫,却真实得令人心痛的时刻。它们让我们明白,爱情并非总是鲜花与掌声,更多的时候,它是面对困难时的携手,是理解包容的默契,是共同成长的决心。 书中可能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主角在女主角一次次失望的眼神中,内心的愧疚与挣扎,他渴望证明自己,却又常常因为现实的压力而力不从心。也可能描绘了女主角在无数个深夜,独自一人望着窗外,思考这段感情是否值得继续,她反复咀嚼着男主角曾经的承诺,与眼前的现实进行对比,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这些故事,是对现实爱情最深刻的解读,它们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跟随主角一起,去体会那种抉择的痛苦,和在痛苦中寻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道“甜点”:自我和解与新生,重新定义“幸福” 当经历了情感的起伏,无论结局是圆满还是遗憾,主角们最终都会走向一个重要的阶段——自我和解与新生。他们开始明白,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而是一种滋养,一种力量,但最终的完整,源于自我的圆满。在这个阶段,“爱情”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它可能不再是与某个特定的人牵手,而是与自己,与生活,与世界达成一种和谐的共处。 书中可能展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在爱情中受过伤的女人,在漫长的疗伤期后,开始重新拾起自己曾经的爱好,她重返职场,结识新的朋友,体验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她不再将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而是从自身出发,发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和强大。最终,她可能遇到了新的爱情,也可能选择享受单身生活,但无论如何,她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幸福。 又或者,一个曾经执着于某种爱情模式的男人,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后,终于放下了对“完美伴侣”的执念。他开始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学会欣赏身边的人,也学会爱护自己。他可能不再急于寻找轰轰烈烈的感情,而是享受平凡日子里的温暖,懂得珍惜眼前人,或是将这份对爱的理解,升华到对亲情、友情、甚至是对整个世界的关怀。 这些故事,不强调“谁是谁的谁”,而是强调“我是谁”。它们让读者看到,即使在爱情的战场上留下了伤痕,我们依然可以站起来,变得更加坚韧和美丽。它们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情固然美好,但更重要的是,成为那个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 《爱情半夜餐》是一本值得在深夜细细品读的书。它不提供廉价的慰藉,也不贩卖虚假的浪漫,而是用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那些最真实的情感片段。每一个故事,都像一份份精心烹制的“半夜餐”,或是在你感到饥饿时,递上一份温暖的慰藉;或是在你感到迷茫时,点亮一盏思考的灯;又或是在你感到孤单时,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 这本书就像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它不会打扰你,只会静静地等待,在你最需要的时候,递上那些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选择的,最温暖的“餐点”。它邀请你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一同感受,最终,在故事的尾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滋味”。它或许不能解决你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它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一次情感的共鸣,以及一次重新审视自我,拥抱生活的勇气。 品尝《爱情半夜餐》,不仅仅是阅读故事,更是一场关于自我的探索,一次关于生命的体验。愿你在其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份慰藉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