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

钟鼓楼/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心武 著
图书标签:
  • 钟鼓楼
  • 现当代文学
  • 长篇小说
  • 文学名著
  • 经典小说
  • 插图本
  • 小说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5643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715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当代长篇小说典藏插图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精美插图,图文俱佳。

内容简介

《钟鼓楼》叙述的是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围绕薛家举办的一场婚礼酒席,小说勾画出北京城普通民众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这部小说以一种精巧的结构,将相邻的多个家庭串联起来,展示出每个家庭、每个人物的生动历史,并表现出对历史、社会、个体深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人文关怀。《钟鼓楼》自1984年在《当代》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生,四川成都人。1950年随父迁居北京。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976年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杂志。1979年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主编。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如意》《王府井万花筒》等。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001并非开头(从一百年前,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0030�闭庖欢瓮耆�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009第一卷卯(晨5 时—7时)
0111�敝庸穆ハ拢�有一家人要办喜事。最操心的是谁?
0152�钡匕裁糯蠼稚希�来了一位给婚事帮厨的人。他为什么不要茶壶?
0213�币晃徽�在苦恼的京剧女演员。人家却请她去迎亲。
0294�币晃痪殖ぷ≡诒狈俊K�家没有自用厕所。
0355�币桓雠�大学生的单相思。那小伙子确实可爱。

041第二卷辰(上午7 时—9时)
0436�币晃涣钊搜岱车娜刃娜恕�
0497�逼畔敝�间的矛盾,难道真是永恒的吗?帮厨的倒勾起了一桩心事。
0548�辈坏�当了喇嘛可以结婚,结了婚的人也可以去当喇嘛。
0599�本┚缗�演员只好从迎亲行列中退出。
06810�币晃恍扌�师傅。他希望有个什么样的儿媳妇?

081第三卷巳(上午9 时—11时)
08311�毙吕刹⒉灰欢ǜ械叫腋!�
09112�币晃慌┐骞媚锎�着厚礼走来。
10013�被檠缟侠戳艘晃徊谎俺5氖晨汀D阒�道当年北京的“丐帮”吗?
11114�毙履镒又沼诒挥�到了新房中。有的售货员为什么故意冷落顾客?

121第四卷午(中午11时—1时)
12315�北本┤苏庋�结婚。
13216�币晃徊话�搭理人的技术情报站站长。
13917�本殖そ哟�了不速之客,并接到一封告发信。
14518�迸┐骞媚锖统抢锕媚镂�什么谈不拢?

159第五卷未(下午1 时—3时)
16119�北臼榈囊桓龃笾鹘恰�—四合院。
16920�币晃慌�士的罗曼史。她为什么向一位邮迷要走了一枚“小型张”?
18921�辈恍枰�排演《铸钟记》,而需要立即干点别的……
19922�币晃槐嗉�遇上了一个文学青年。
21323�币桓鲂×髅コ�钟鼓楼下走来。凶多吉少。
22524�被檠缟弦不嵊芯�险场面。信不信由你。
23525�毙姓�处处长对别人的告发哑然失笑。

243第六卷申(下午3 时—5时)
24526�敝庸穆ハ碌摹袄先司憷植俊薄�
26027�薄澳睦锬睦铩薄=�青也是本书中的一个角色。
26828�毙吕傻母绺缰沼诼睹妗9赜凇白俺怠焙汀靶冻怠薄T耗诘摹八�管风波”。
28429�崩媳嗉�被一位“文坛新人”气得发抖。
29130�币酝�一帆风顺的人也终于遇上了顶头风。

299第七卷不是结尾申酉之交(下午5 时整)
301不是结尾申酉之交(下午5 时整)

精彩书摘

大约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绪皇帝载湉登基不久。是一个月黑夜。在北京北城,离钟楼、鼓楼不远的一所贝子府中,忽然有一声凄厉的惨叫。贝子虽是逊于亲王、郡王、贝勒的第四等贵族,但那府第也颇为轩昂华丽。
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点燃了许多摇曳着红舌的蜡烛,动用了若干盏羊角提灯,立即在全府中进行了紧急巡查。回廊曲折、花木蓊翳的后花园自然是巡查的重点。
天上没有半点星光,阵阵小风掠过,厅堂檐角的“铁马”发出杂沓的音响。被惊动的主持家务的姨娘和府内总管,在议事厅里听取了各路仆人的搜寻报告:各处门户皆无异常,整个邸宅没有发现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于是,那声短暂的惨叫被怀疑为掠过府邸上空的“夜猫子”的嚎声,那当然属于“不祥之兆”,需得加倍小心——姨娘当场吩咐,天一亮便到隆福寺和白云观请僧、道来府禳解。
一切似乎又归于正常。多燃的灯烛相继熄灭,多余的人等相继散去,值夜的照常坐屋值夜,巡更的照常绕着府墙打更。天上密布的紫云裂开一道缝隙,一束蛋青色的月光泻向地面。贝子府渐渐现出了它的轮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渐渐显出了它们的轮廓。高耸在北城正北端的钟楼和鼓楼,也渐渐显出了它们那雄伟的轮廓。
鼓楼——又称谯楼——上,传来交更的阵阵鼓声,打破了这夜空的寂寥。一群流萤从鼓楼的墙体下飞过。
这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样,并且同它的后一夜也将大同小异。
天光渐渐放亮。
随着天色由晶黄转为银蓝,沉睡了一夜的城市苏醒过来。鼓楼前的大街上店铺林立,各种招幌以独特的样式和泼辣的色彩,在微风中摆动着;骡拉的轿车交错而过,包着铁皮的车轱辘在石板地上轧出刺耳的声响;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着街巷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伙!”……卖花的妇女走入胡同,娇声娇气地叫卖:“芍药花——拣样挑!”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闲”乞丐,打着小钹,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而最古怪的是卖鼠夹鼠药的小贩,一般是两人前后同行,手里举着一面方形白纸旗,上头画着老鼠窃食图,前头一位用沙哑的声音吆喝:“耗子夹子——夹耗子!”后头一位用粗嗄的声音相呼应:“耗子药!花钱不多,一治一窝!”……
钟鼓楼西南不远,是有名的什刹海。所谓“海”,其实就是浅水湖,一半种着荷花,一半辟为稻田。据说因为沿“海”有许多寺庙庵堂,所以得“什刹海”之名。“什刹海”又分前海和后海,二“海”之间,有一石砌小桥,因形得名,人称银锭桥。银锭桥畔,有一小户人家,专卖豆汁。
豆汁并非豆浆。将绿豆用水浸发后,磨成原汁,使之发酵,分解出可供制作粉丝的淀粉后,再滤出“黑粉子”和“麻豆腐”,最后所剩的一种味道酸涩的浊液,便是豆汁——未学会饮用者,特别是南方迁入北京的居民,往往仅啜一口便不禁作呕,然而老北京们却视它为最价廉物美的热饮,许多人简直是嗜之入迷。百年后的今天,北京仍有不少人酷爱此物,甚至有那漂洋过海侨居国外多年的北京人,虽然早已遍尝世上各种美味佳肴,但一旦回到北京,提出的首批愿望之一,便是:“真想马上喝到一碗热豆汁!”
话说当年银锭桥畔那家小铺,所卖豆汁极有口碑。经营者为一对年过半百的老实夫妇,他们的豆汁发得好、漂得净,质量醇正,而且经营有方,为顾客们想得极为周到。有那家道已然没落的旗人老太太,为了节省几个铜板,到了店铺并不买那热好的熟豆汁,而是买下生豆汁,用陶钵装回家再热熟了吃。店主夫妇对她们也一视同仁,笑脸相迎,毫不怠慢。北京人喝热豆汁时,讲究吃这么几种东西:咸菜、焦圈、烧饼。这家店铺的咸菜颜色正、模样俊、味道香,咸菜丝有辣的、不辣的,宽条的、窄条的几种,而且还供应用苤蓝切成的骰子块,浇上辣椒油,夏天更用冰镇,随要随取,真是粗菜细做了。那焦圈炸得不瘟不火,金红脆薄,夹在层次分明、芝麻粒盖面的芝麻酱烧饼中,就着喝那热豆汁,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
钟鼓楼: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人间的悲喜 老北京城,那曾经巍峨耸立的钟鼓楼,不仅是这座古都的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们以悠远的钟声和铿锵的鼓韵,丈量着岁月的流转,也回荡着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正是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为核心,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生动、充满时代气息的北京市民生活画卷。 这并非是一部歌颂宏大叙事的史诗,而是一曲献给寻常百姓的颂歌。小说并没有聚焦于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或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钟鼓楼下那些最普通的北京市民。他们或生活在鼓楼的阴影之下,或与钟楼的钟声为伴,他们的命运与这座古老的建筑紧密相连,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都如同鼓楼上的尘埃,随着岁月的风,悄无声息地飘散,又或是被不经意间吹拂,显露出斑驳的印记。 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但《钟鼓楼》所要传达的,却是超越具体时代的情感与生活。小说中,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勤恳朴实的胡同大妈,操持着一家的生计,却怀揣着朴素的愿望;有历经沧桑的老者,他们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本活着的史书,他们的言谈举止间,流淌着老北京的韵味;有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探索着自己的未来,时而迷茫,时而坚定。这些人物,每一个都真实可触,仿佛就生活在你我身边。 刘心武以其细腻的笔触,对北京的市井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描摹。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鼓楼的屋檐,到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再到深夜,唯有钟鼓楼的报时声划破寂静,每一个场景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他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北京胡同的曲径通幽,四合院的砖墙黛瓦,以及街头巷尾的人声鼎沸。你可以仿佛闻到炸酱面的香气,听到邻里间的家长里短,感受到夏夜里摇着蒲扇的惬意,或是冬日里围炉取暖的温暖。 小说并非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生活片段,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叙事网络。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挣扎和选择。比如,某位老太太可能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就透露出一段尘封的往事;某个年轻人的迷茫,可能源于他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或是对社会变迁的困惑。这些看似零散的片段,却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下,最终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长卷。 《钟鼓楼》的魅力还在于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小说没有回避那个时代普通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但它更多地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善良和乐观。那种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要把日子过下去的劲头,是北京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或许在繁华的都市喧嚣中渐渐被遗忘,但在《钟鼓楼》中,它被重新唤醒,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内心。 书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一抹浓墨重彩。有朴实无华的爱情,有复杂纠缠的亲情,也有萍水相逢的友情。这些情感,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关怀;没有轰轰烈烈的爆发,只有默默无声的付出。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情感,构成了生活最真实的底色,也最能打动人心。 此外,《钟鼓楼》还融入了对北京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深情回望。钟鼓楼作为北京重要的历史遗迹,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小说通过对钟鼓楼周边环境的描写,以及人物对钟鼓楼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经历变迁的北京。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建筑,那些逐渐消失的生活方式,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记录。 阅读《钟鼓楼》,就如同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漫步在北京的胡同里,感受着那份独有的市井气息。你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为他们的悲欢离合而感慨。你也会在字里行间,品味出老北京人特有的幽默和智慧,那种在苦中作乐,在逆境中前行的达观。 小说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它更是一种对当下生活的启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也遗忘了那些最真挚的情感。《钟鼓楼》提醒着我们,即使生活再忙碌,也要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那份来自平凡生活中的温暖和力量。 《钟鼓楼》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现实主义力作,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北京市民生活的生动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命运与情感。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读完这本书,你会对北京这座城市,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深刻的旅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沉闷的“大部头”,但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叙事视角转换自如,能够在宏观的历史视角和微观的个人情感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这种多维度的观察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书中对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情感压抑与释放的刻画,精准得令人心疼。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慰藉,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参与到对复杂人性的探索之中。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让我们得以审视当下,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的永恒命题。

评分

这本书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旧日魅力”,装帧设计和选用的纸张质感都透露出一种对经典的敬意。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那种油墨与指尖接触的触感,配合着内容本身带来的心绪波动,构成了完整的阅读仪式感。故事中那些关于坚守与妥协的抉择,至今仍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难题。作者的笔法虽然古典,但其探讨的主题却是跨越时代的,充满了现代性的反思。它不像有些畅销书那样追求快速的感官刺激,而是要求读者沉下心来,去品味、去消化,最终获得的满足感是持久而深刻的,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和珍藏。

评分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它是一场感官的盛宴。语言的运用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绝不流于表面。我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味,看到阳光穿过老旧窗棂投下的斑驳光影。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高潮部分处理得极其克制,反而更显出那份力量的震撼。我很少能遇到这样能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编织得如此天衣无缝的作品。它让我体验到一种阅读的极致愉悦,那种被文字完全掌控,心随情节起伏的感觉,太棒了。对于那些追求文字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珍藏。

评分

这本小说读起来真是让人心头一震,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能描摹出岁月的痕迹。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时代画卷,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人物的塑造极其立体,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挣扎,绝非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大起大落,而是潜藏在日常对话和细微动作之下的暗流涌动,读完后劲十足,久久不能忘怀。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感受不同的情绪层次,这大概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所在吧。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堪称一绝,初读时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适应它的叙事节奏,因为它并不急于交代一切,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步步为营,铺陈出庞大的叙事背景。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惊叹于作者对全局的掌控力,那些看似零散的线索,最终都会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我特别喜欢它对时间概念的处理,时间在书中仿佛具有了弹性,有时被拉得很长,细致描摹内心的波澜;有时又被压缩,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它成功地捕捉到了一种集体记忆中的“在场感”,让人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历史洪流中的一分子,非常具有代入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

六月,掀起了读书热,买了好几波书,够看一年了,多读书,长气质。

评分

想吃狗肉喝黄酒,别的不说了,饿了

评分

快递很快,送货员很有耐心。书的纸张质量不是特别好。

评分

整体看不错,非常到位

评分

挺好的,纸张也挺不错的,书很好!

评分

巴金写的<寒夜>非常好,这次再版,加上优惠,便购买了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快递小哥很友好。

评分

618大促图书专场用券买的,非常便宜,不到2.5折,还没开封,不过书的包装很好,在京东买了好多书,书柜都放不下了,可以缓缓了,明年再说。

评分

这本小说好看,主题明确,天理清析,人物性格塑造的很典型,特别是叙事述情很流畅,阅读这样的小说是一样享受,不愧是大家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