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一只牛蛙结婚。这不是一个玩笑。
★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得主胡迁长篇小说作品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以黑马之姿冲进文坛,《大裂》之后长篇力作
★骆以军、黄丽群、陈雪、小野等华语世界诸多名家力荐,新生代写作者中头角峥嵘的一支笔
★限量版特别装帧(PET材料书皮*透明质感*丝网印刷*内封双面印刷*不干胶贴纸)
★炸裂风格——“牛蛙”之眼抬头向上望漆黑地下水道的血红出口,“红”既是谋杀的概念色彩又是故事内婚礼的荒诞代表色,细线四射的冲击力如同雨落闸口。“牛蛙”扭曲变形与严选英文字体红白极强的对比色调造成视觉冲突,魔幻又荒诞。
★随书附赠胡迁诗集《坍塌》——所有透光的事物,准备好来迎接这脆弱不堪了吗?
★一只被残忍谋杀的牛蛙,一场荒诞离奇的婚礼,一段幽暗的地下水道,一座即将被淹没的城市
★不动声色×荒诞离奇×凛冽刺骨×凝重荒暴
★我们究竟是在抵抗世界,还是在抵抗无力的自己?牛蛙就像一种救赎,让我们再也不用面对所有难堪。
胡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篇小说《大裂》获得台湾第六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
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大裂》,长篇小说《牛蛙》是他出版的第二部作品。
[推荐语]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版的威廉·高汀的《蝇王》,但空间不是被大人遗弃的小岛,整篇小说充满哥雅画作般暗色调的油彩,作者掌握文字、调度光影与运镜的能力都极具水准。
——骆以军(台湾中生代小说家)
他的小说中每一抹淡到几近透明的草灰蛇线都有繁复意象,语言平静,一丝滥情自溺的赘肉都没有,落在地上,望似滚珠,若去拈起,才发现是水银,凝重荒暴能让人从头裂开到脚,剥掉了一身的皮。
——黄丽群(台湾小说家、散文家、媒体人)
整部小说的生命是活的,站上竞技擂台上,是有实力直接KO对手,而不只是用情节、写作技术来积分取胜。青春残酷,配合荒漠意向,以及满满的荷尔蒙,情境诡异却合情入理,虽然多有象征,但放到中国这块广袤苍老而醋栗的土地上,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林靖杰(台湾导演、编剧、演员)
对生活意味天生敏感,熔风趣和决绝于一炉,行文不羁,收放自如,胡迁是个手艺高超的家伙。
——李师江(诗人、小说家、200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
我在一个混乱不堪的大排档里看到了张翰,他站在街的另一头,扶着根电线杆,看起来喝醉了。认出他是通过那身休闲西装,只有他会穿着休闲西装一本正经地喝酒。在此之前我只见过他一次。他是我表姐的未婚夫。
刚开始我并不打算走过去,离着很远就能看到那张因为喝了点酒就红得像烂西红柿的脸。只需要一丁点酒,一两或二两,这种小胖子就会涨红脸。他几乎是用肩膀挎着那根贴满残缺广告的电线杆,傍晚雨后的街道还没干透,路面冒着光,他站在一片反光中,跟站在镜子上似的,地面映照着另外一个挎着电线杆的他,同样歪着腰,扭曲得可笑。他体形略肥胖,低着头,可能在看眼前的垃圾堆,上面是包装过食品的塑料袋和烂报纸,没多会儿他就吐了。这时从旁边小馆子里出来两个真正的酒鬼,走起路来摇晃着身体。路过张翰时,个子较高的那个抬起腿踹了张翰一脚,张翰栽向那堆废纸,上面是他刚吐过的东西。个子高的醉汉没有看到张翰已经吐过了,说了句“真他妈恶心”,然后就走了。如果他知道张翰会倒在呕吐物里,说不定就不踹他了,因为真的很恶心。
路上没有车,我朝张翰走过去,垃圾堆救了他,不然他可能会磕断门牙,最好的结果也是下巴青肿。烂报纸盖着他半张脸,他睁开眼睛,看到站在两米开外的我,抬起手把报纸从自己的脸上拨开,露出已经一周没有刮过的胡子,他以为我要打他。其实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感觉到有人要打他了。
他西装裤的裤脚下露出花纹袜子,一只鞋子已经脱落。我之前见到他的那次,他站在表姐的身后,浑身上下一丝不苟,那时我刚回到老家,表姐提起我必定是说她有个表弟,去外面待了几年混不下去,现在回来了,很有可能需要接济一下。张翰的父亲在本地很有权势,所有的公交车公司都是他们家的,也许所有的井盖也都是他们家的,谁知道呢,资源向上总是夸张地集中起来。那天张翰头发锃亮,容光焕发,下巴微抬,那个样子看起来不可一世,我在心里纳闷他就非要一本正经地站在那里吗?现在他躺在地上,我发现,其实我跟他算不上认识,也不打算接近他。我想打电话给表姐让她来料理下,这时张翰坐了起来,指着我说:“你打我了。”语气像是默认的,其实他根本对我毫无印象。
“没有人打你,你自己摔倒的。”我说。我没有掏电话,也没有打算上前扶他。他从旁边捡起一张还算干净的破报纸,擦了脸,无论怎样我也不会从垃圾堆里捡出那张皱巴巴的报纸擦脸。我决定还是不要给表姐打电话,感觉会惹上很多麻烦。
“没事。”他说。
“那你现在要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你是打算继续坐在这里,还是回家?”我不知道他能否听得懂别人的话。
张翰低着头,好像思索了一会儿。他说:“去宾馆。”他从口袋里掏出钱包,里面有一叠名片,他递给我一张汽车维修店的名片,说:“这个宾馆。”
我把其他的名片拿过来,翻着看,里面有两张是跟宾馆有关的名片。我把两张名片举到他面前,我说:“哪个?”他想聚焦看清楚,看样子不太可能,但他还是指了一个。
我需要先把他扶起来,让他重新挎着电线杆,因为躺在地上的人是没有出租车会拉的,就算他能挎着电线杆也不能保证司机不会拒载,如果最终没有车要载他的话,我就打算回家。宿醉街头也没什么不好的,他一定从未宿醉过街头。第二天醒来,不论是在水坑里睡了一宿,还是被人扒光扔在胡同里,都是个惊喜。
第三辆车停下了,司机隔着玻璃观察着我,确认我没有问题,用下巴指着张翰,说:“那个人喝醉了。”
我从张翰的口袋里掏出钱包,抽出张一百元,顺便把所有的名片都重新放回到他的钱包里。我把钞票贴在车玻璃上。司机又说:“你能保证他不吐吗?”
“他吐过一百次了。”我说。
上车之后,司机说:“要吐的时候告诉我,开车门把他推下去。”
出租车行驶了五百米,路上已经有三个下水道口的井盖碎裂,这城市到处都是下水道口,甚至每张桌子底下都有一个,很多井口都没了井盖,要么就只剩下半块,每天会有骑自行车的人,小孩,或者野狗栽进去,没有人管,如果有好心人路过,会在旁边放根树枝。我就是这种好心人,我还会在树枝上挂些红色的东西,像是塑料袋什么的,也会有不安好心的人把这点提示踹到远处。但除此之外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我看到街口两个旋转着走路的醉汉。我摇下窗户,看向他们。我说:“哎!”
他们抬起头看着我。
我说:“狗逼。”
醉汉反应了几秒钟,晃晃悠悠朝着车跑过来。
司机猛踩油门,张翰脑袋撞到前座上,我听到咔嚓一声。说实话我真希望他脖子被撞断,可他只是摸了摸额头。远处的两个醉汉跑了没几步就摔倒了,说实话我也希望他们能把门牙磕掉,可他们揉了揉头爬起来了。
司机说:“再这样就滚。”
“他们刚才踹了他一脚。”
“看到这个样子的人,谁都想踹一脚。”司机说。
下了车,司机把那张意外之财举起来看,揉搓,检查是否是假币,一副好像他很懂的样子。我打开车门,对张翰说:“能自己走?”
张翰用肥胖的手指刮了下眉毛,他手上还沾着一小块碎报纸。他点点头。
这是家非连锁的宾馆,装潢上带点旅游景点的特色,大厅很小,有张纯木的桌子,其实根本算不上标准的宾馆,就是个烂旅馆,那种被子带着脚臭、床单上永远染着某种颜色的地方。我跟在张翰的后面,不远也不近,假如他要跌倒,我可以后退一小步不让他砸到我,当然也可以扶住他。前台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孩,梳着马尾,样子很白净,她看到张翰那个鬼样子,急忙跑过来扶着他的胳膊。张翰一副想推开又不想的样子,这种黏黏糊糊大豆虫般的动作跟这个胖子非常贴切。
“他自己能走。”我说。
“你是他朋友吗?”
“不是。”
“谢谢你把他送过来。”女孩搀扶起张翰,显得更加瘦弱。他们走向楼梯口,我转身要出旅馆,这里离我住的地方不算太远,走路的话半小时就到了,现在外面如此清凉宜人的天气,不走路实在太浪费了。这里大部分时间都充斥着灰蒙蒙的空气,谁也不知道这雾气是从哪儿来的,也许是从公园里来的。虽然雨水也不太干净,但也算洗过一番,我闻着潮湿的气味就会心平气和,像很多人一样,他们闻到喜欢的味道就不会发火,不再对着小孩或女人咆哮,有的人喜欢汽油味,有的人喜欢蒸米饭的气味,也许有人喜欢屎味,谁知道呢,总之能让自己心平气和。
他们走到了楼梯口,张翰突然叫住了我,说:“帮我带啤酒,还有冰水。”他捂着自己的额头,酒色应该是把那块青肿覆盖住了。
“滚蛋吧你。”我说。
张翰皱着眉毛,说:“帮我带啤酒。”他看我的时候好像想起了我是谁,他一根胳膊垂在那儿像个可怜的猴子,作为猴子时可能想不起我是谁,但也不重要。
[导言]
接着,万籁俱寂。
所有的生命都静止了。山会移动吗?天会塌陷吗?大地会裂开吗?我们不知道。而日全食开始了。
不要害怕,这不是终结。
在太阳的光芒中,月亮移走了。太阳再一次缓缓地朝着地球释放光芒,地球也再一次变得温暖起来。一种深沉的感动攫取了所有人。
他们从黑暗中生还。
“够了,滚出去,一群酒鬼。”
——贝拉?塔尔《鲸鱼马戏团》
这本书带来的冲击感,更多是来自它对“人性”这一宏大主题的解剖刀式的探究。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清晰的道德标杆,而是将人物置于各种极端的困境中,去观察他们最本能的反应和最终的选择。那种在道德灰色地带游走的挣扎,显得尤为真实和震撼。我喜欢作者敢于直面人性的复杂性,不美化,不粉饰,而是将其剖开,展示出那些既可憎又可怜的部分。读完之后,我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或许略带悲观但绝对深刻的理解。这种阅读体验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会挑战你既有的认知框架,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与“错”的界限。总而言之,它是一部有力量的作品,这种力量不在于情节的曲折,而在于它对灵魂深处的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那种挥之不去的“宿命感”,但这种宿命感并非是让人绝望的,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近乎古典悲剧的美学在其中流淌。人物似乎总是在与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角力,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挤压,还是内心深处无法摆脱的过往。但可贵的是,即便在重压之下,依然能看到生命力的微弱光芒,那是源自于个体对尊严的坚守,或是一瞬间闪现的人性光辉。这种在压抑中寻找微光的写作方式,让人在沉重中感受到一丝慰藉。阅读此书,就像是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知道结局可能不会圆满,但依然屏息凝神,期待着人物在走向必然的终点之前,能展现出他们最极致的面貌和最真实的灵魂。这是一部能让人感到被“震撼”的作品,而非仅仅是“消遣”的作品。
评分简直是一场文字构建的盛宴,作者的语言功力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那些句子,并非仅仅是信息的载体,它们本身就具有一种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节奏感。我尤其欣赏那种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每一个场景都被描绘得如此立体和具有感染力,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气味,感受到光线的温度。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个故事的背景如同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在你眼前铺展开来。阅读时,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隐形的观察者,穿梭在故事的各个角落,目睹着那些命运的转折和人物的挣扎。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而且,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使用隐喻和象征,那些看似平淡的物件或场景,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哲思,需要读者主动去挖掘和解读,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回味的空间。
评分从结构上来看,这部作品的布局精妙绝伦,犹如一个复杂的钟表机械,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精确地服务于整体的运行。叙事线索并非单向直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回溯和前瞻,像是在迷宫中行走,每走一步,前方的路就更清晰一分,但同时又揭示出更深一层的迷局。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技巧,非但没有让情节变得晦涩难懂,反而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悬念感。每一次情节的突然转向,都感觉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为了制造噱头。我特别留意了作者是如何处理时间流逝的感觉,有时一页纸上发生的不过几分钟,但感觉像过了一生那么漫长,而有时数年的光阴却在三言两语间被巧妙地略过,这种对时间的主观化处理,真是高超的叙事手法。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惊,仿佛作者能洞察到人物内心最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读完之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些鲜活的形象,他们不是舞台上完美无瑕的偶像,而是活生生的、带着缺陷的普通人。那种真实感,让人忍不住去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种种选择与妥协。特别是对于情感的描摹,那种复杂交织的拉扯感,处理得极其巧妙,没有落入俗套的煽情,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将人性的幽微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因为那些对话里往往蕴含着整个故事的重量。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叙事节奏的掌控力,时而急促如奔流的瀑布,时而又缓慢得如同凝固的时间,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神,让人无法轻易放下。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迫使你直面内心深处那些潜藏的阴影和渴望。
评分因为作者自杀才知道他的作品,才华横溢,真是遗憾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非常的好看,印刷的也很好。
评分很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这样的结局并不是你的错
评分双十一买的,比较值,囤起来加到我的读书清单里了,要加快我的速度啊!!!
评分挺好的 孩子很喜欢 经典
评分这次活动很给力!买了好几单,希望以后活动能更多一些!还有好多待买的
评分京东的东西越来种类越多 发货快 售后好 爱用
评分在京东上买几本书看看。质量都挺好的。
评分正版图书 经典畅销 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