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俄] 波普拉夫斯基 著,顾宏哲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304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331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金色俄罗斯丛书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160000
正文语种:中文(简体)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俄罗斯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白银时代天才诗人代表作

★展现了对生命的爱和对死亡的爱的斗争


全面改版


内容简介

《自天堂回家》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波普拉夫斯的自传性长篇小说。是波普拉夫斯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波普拉夫斯是俄罗斯第1次侨民浪潮年轻一代作家中zui有才华的诗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父亲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母亲爱好小提琴,因此他也曾经做过艺术家的梦,但最终还是在选择了文学作为终生的事业。

《自天堂回家》带有自传性质,包含着无情的忏悔和复杂的思索。小说也可以看做是奥列格的一段心路历程,通过这段历程表现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内心冲突:物质与精神的脱离,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眷恋。


19世纪以降,俄罗斯诞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文学巨匠,如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这些金子般的名字迄今仍在向世人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然而,作为一座富矿,俄罗斯文学在我国所显露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宝藏仍在我们有限的视阈之外。“金色俄罗斯丛书”进一步挖掘那些静卧在俄罗斯文化沃土中的金锭,向中国读者展示赫尔岑的人性,丘特切夫的智慧,费特的唯美,苔菲的幽默,什克洛夫斯基的精致,波普拉夫斯基的超现实,哈尔姆斯的怪诞……可以这样说,俄罗斯文学史即一部绝妙的俄国思想史,它所关注的始终是民族、人类的命运和遭际,还有在动荡社会中人类感情的变异和理性的迷失。


“金色俄罗斯丛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人、翻译家汪剑钊主编,遴选普希金、赫尔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师的经典作品,向中国读者呈现优美而深厚的俄罗斯文学。


作者简介

作者:

波普拉夫斯基,20世纪俄罗斯后白银时代zui著名的一位非主流派诗人,生于沙皇俄国,后寄居法国巴黎,鲍里斯的个人主义情绪,使他注定成为后白银时代,俄罗斯非主流派的代表人物。


译者:

顾宏哲,辽宁大学俄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译著有《秋与春》《一扇打开的窗》《童年》《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

精彩书评

一颗牺牲和拯救的灵魂的呼声——别尔嘉耶夫

在苦恼万分的夜幕里头,偷偷读到这个死在32岁的流浪诗人。像星星一样幽微的光,给夜扎开了一个口子。——豆瓣读者


精彩书摘

《自天堂回家》精彩样章

“世界不是只有上帝才能够理解的,因为思想没有长度,其全部的魅力在于发现,但世界不能只是上帝的想象,因为想象之物必须要服从想象主体,它身上不可能有罪孽,也不可能有自由和赎罪……不,世界应该是上帝的梦幻,只有在想象不再服从于他,而他失去权力、放弃权力,在世界之梦中沉沉入睡的时刻,世界才可能被发现、才可能绚丽多姿,而且这其中有些东西来自于自以为人的星空的堕落,当然,恰恰是魔鬼教人学会了禁欲,因为爱就是那种昏昏欲睡的状态——使上帝进入甜蜜睡梦的生命,而苏醒就是孤独和意识的死亡,同时,生命是具有魔力的生命,可以含着热泪严肃地接受它……就这样,在这里,在高高的海岸之上,在璀璨的海之音乐之上,我又开始与自己斗争,噢,我的幸福、梦想、爱情、生命;但是,如果能缴械投降、重新做人、再次受苦,是多么的奇异和甜蜜……有些人会在某个瞬间睁开眼睛,观看心灵与生命不停交媾而形成的火圈,他们这些人真是冷漠得奇伟、聪明得伤人——但心灵与生命的交媾,不是为了未得到满足的性冲动的稀奇古怪的梦想,这梦想与夏娃被创造之前亚当玄妙莫测的思想上的放荡相似。这种放荡催生了朗朗乾坤之下的一切龌龊,但不是为了消除情欲难耐的失眠,而是为了使人目眩、极其明亮的光明,为了彻底唤醒恶魔的纯真,从这里,从这高高的道路悬崖之上,我胸中涌动着恶魔的纯真,向下望着玻璃一般、蓝得刺眼的大海边的狭长浴场,从那里飞来电唱机的声音,这声音显然由于中午特殊的寂静而十分响亮。那里五颜六色的帐篷伞盖之间,皮肤呈棕色的人们在水里围着一艘倒扣的独木船跳舞,半裸的舞女、当地那些晒得黝黑、长着结实双腿的魔女们在高兴地抖动着身体,而远方的地平线被白色的云朵遮住了。”

奥列格带着惊异和不安的心情去往海边,这两种心情使他那异常强烈的新鲜感变得令人不快。他们两人都还不能想象的是:可以直接在树林里的松针上睡觉,像火鸡一样把自己裹进被子里,或者在海滨浴场睡觉,总之,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睡觉;在这个绿得奇怪的海边没有雨,也没有任何与法国相似之处,出于各种原因,如今他们正怀着一颗既快乐又沉重的心乘坐市内火车从土伦赶往那里,火车就行驶在海边的山崖、乡间别墅、仙人掌和剥了皮的栓皮槠之间。一整夜奥列格都在车厢的过道里说话——一种对不同寻常的未知事物的担心和孩子般对孤独的恐惧把他折磨坏了。很奇怪……整个这场旅行是突然决定的,就像一件出人意料的高兴事,但他柔弱的心脏激动不安,让他感到一种令人屈辱和不自然的兴奋,于是他整夜都在试图抓住某一个人,但是,与往常一样,所有人都不开心地带着怀疑躲开他,只有别佐布拉佐夫耐心地——像雨一样——承受了他前言不搭后语的讲述,因为奥列格根本不会隐瞒任何东西。所有事情都从他嘴里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就像醉汉的尿液一样,只不过失去了味道和颜色;他也为自己的不善言辞而感到特别痛苦和羞愧,但这是恐惧的直接后果,是恐惧的一个方面,也是不能忍受自己和生活,不能承担宝贵的负担、不能承受人世孤独的巨大压力的表现。尽管别佐布拉佐夫本人并不情愿,但他还是很快就了解了这次旅行的一切原委:包括那个神秘的小组,库马列夫的自杀和在光线模糊的摄影室里迎接新年的情景,——正是在那间摄影室里,奥列格的旧生活在一夜之间结束,现今这种新的、陌生的、对他来讲过分现实的生活骤然开始。多少年来,他一直坐在那张肮脏的小桌子后面,带着过早到来的忧郁(那是一种不曾存在过的生物的老年),就像面色苍白的算命女人面对着冰冷的咖啡渣。但是,尽管奥列格讲了这么多,他还是不能在别佐布拉佐夫脸上看到期待中的反应、判断、批评,看不到对这一切的任何态度。阿波罗虽然带着浓厚的职业兴趣听着,但他恰恰不能做出任何的反应,因为他通常不愿意思考、判断和干涉别人,因而思维很慢,不过,他那种质朴的、平静而善意的关心还是足够多的——他把大沿帽拉到眼睛上,大拇指插到腰带里面,穿着一件廉价的毛背心,粗壮的手臂整个露在外面,一边抽烟一边听,眼睛不看对方,穿着带跟的鞋子在走廊里晃来晃去,一副小偷、杂耍、无产阶级的心安理得的样子,导致全车人都敬而远之地不时朝他这边看。在巴黎的时候,阿波罗就被晒得黢黑了,他又按他喜欢做的只说法语,带着无法模仿的巴黎街头口音,不仅吞音,而且把每一个词都拉得很长,因此当他自称“理论的大学生”(这是他给自己下的新定义,他非常喜欢这个说法)时,对方一下子就懵了,尽管后者刚刚跟他谈了那么久拳击、游泳和航空。与奥列格不同,别佐布拉佐夫对新的环境有一种模糊的、淡淡的、隐隐的陶醉之感——他像投进清凉的河水中一样投入了这次旅行,收紧肌肉,张开鼻孔,就像要与一个从未见过、但马上就猜出是谁的对手开战一样,——这对手就是外面的世界、南方和郊外幸福生活的壮美。但他也需要一位copain,一位共同冒险的伙伴,因为他们俩都是来自城市的年轻人,在乌烟瘴气的寒酸的移民咖啡馆里长大,对他们来讲,这次旅行绝对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但是,别佐布拉佐夫比奥列格更明白捷列扎对他的评价:“这家伙一旦想要混迹人生,那他就永远也不会没有钱的。”——每次想到这句话,他都难过而鄙视地轻轻一笑。

现在,烈日当头的正午时分,他们坐在一个小小的换乘站里,像大兵一样大模大样地坐在自己的东西旁边抽烟,别佐布拉佐夫的东西是像在监狱里一样扎起来的大口袋:一个皮箱和一捆东西,——让当地人难受的是,他以搬运工的姿势把其中之一甩上肩头,稳稳当当地扛着走,当地人通常把外来人当作自己的合法财产,他们带着明显的恶意目送他;但是,阿波罗·别佐布拉佐夫就像水中的鱼一样恶狠狠地转动着身体,他甚至脱下了毛背心,把它连同西服上衣一起塞进皮箱,像个苦役犯一样只穿着一件带条纹的海魂衫。

烈日炙烤之下的小站只有一层,所有的窗户都拉着窗帘,因此给人没有人烟的感觉,只有上面的大钟显示着一本正经的威严的铁路生活,周围是一些平整的果园和轨道,长满了野草,因此能够清晰地嗅到午正的寂静,——在你已经十分熟悉的城市的轰鸣之后(那轰鸣声就像隔壁芬兰境内的瀑布声),它好像是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因此,刚到农村的那些日子,你好像成了聋子,——寂静之下,有一台看不见的机车在噗噗地喷气,在一片蒸汽下面休整,缓慢而均匀地突出着这片寂静。注水塔,所谓的“水城堡”,一动不动地把自己没有玻璃的窗户对着太阳,仿佛一切之中——在低矮蜷曲的松树丛中,在站台粉红色的砾石中,都能感觉到无形的大海的存在,站台的尽头,看不清的海军服的衣领在轻轻摆动。大海就在身边的某个地方,广阔、喧闹、耀眼,阿波罗·别佐布拉佐夫期待着它,得意地微笑着伸展开双肩,可是奥列格却在惴惴不安地想着塔尼亚和他自己穿上泳装的样子。

塔尼亚是他找了好久才找到,而且瞬间就认定的主人。奥列格回忆着他们初次接触的情景。当时是在那个倒霉的新年晚会上,她半垂着鞑靼式的睫毛,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盯着他看了很长时间;而他就在她的扶手椅旁边,握着、托着她那双沉重的、黄皮肤的古典美的双手,讲述了自己的整个生活——对他来讲毫无新意的课程,可是这次却碰上了硬钉子,他没有得到任何同情,对方冷酷的双眼睁得大大的,充满鄙夷的目光注视着他,他在这种粗暴而令人折磨的力量之下败下阵来,闭上了嘴。要知道,这对习惯了犹太女人病态的母性温柔的他是很新鲜的感觉。他突然意识到,由于不知道这一点,他脆弱的心灵暗地里一直都尊崇矜持之力、沉默、高傲和命运(每个人内心的法官),而且,让他痛苦的是,塔尼亚集这一切于一身,此外,她还有如此柔软又沉重、纤秀的双肩,从未表露在外的可怕力量和深藏不露的无穷的温暖与刚强。

当轧轧作响、摇摇晃晃的市内火车接近圣特罗佩斯时,奥列格突然想起了一种无可比拟的特殊的困惑,那是他在凝视这双专注的鞑靼眼睛时体验到的感觉。而同时,心里的疼痛一直在加剧、加剧,此前一秒钟他还觉得是美丽、温暖、生活化身的东西,突然之间变成极其现实地存在的冷漠、自尊和嘲笑,于是,亲吻的欲望一瞬间几乎变成了仇恨,差点想要去打这张完美到不应该、充满神秘的动物性的脸蛋。


前言/序言

译序

鲍里斯 波普拉夫斯基(1903-1935)波普拉夫斯是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浪潮年轻一代作家中最有才华的诗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父亲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母亲爱好小提琴,因此他也曾经做过艺术家的梦,但最终还是在选择了文学作为终生的事业。曾与B.A.杜克尔斯基一道在康斯坦丁诺尔创办了当地的“诗人车间”,并加入了巴黎的文学小组“加塔拉巴克”、“经过”、青年诗人作家联盟、“游牧区”。他精通法语,对法国文学很了解,法语相当好,相当于第二母语。他虽然只活了32岁,却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诗集,如《旗帜》(1931)、《飘雪的时刻》(1936)、《戴着蜡做的花环》(1938)、《方向不明的飞艇》(1965)、《无意识诗歌》(1999)》等。在当时巴黎和柏林的侨民文学界,老一辈作家对年轻一代非常排斥,但是从1928年一直到1935年,波普拉夫斯基的诗歌还是在很有影响的俄侨文学杂志上连续发表,并得到同代人的高度评价。格列布 斯特鲁韦曾说过:“如果在巴黎作家和批评家中进行调查,评选年轻一代移民诗人中最优者,毫无疑问,多数人会投波普拉夫斯基一票。” 梅列日科夫斯基则断言:“在未来所有的审判中,侨民文学仅靠波普拉夫斯基一人就足以自辩了。”阿达莫维奇认为,波普拉夫斯基“有着不同寻常的天分,他的天分是‘彻头彻尾’的,‘深入骨髓’的,存在于每一个偶然说出的句子里”,他“真正痴迷于诗歌,是上帝恩赐的诗人。”霍达谢维奇认为他是一位天才诗人:“波普拉夫斯基无疑是侨民文学中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有才华的,而不是之一。”伊万诺夫这样评论他的诗歌:“……这些诗歌中随时随地(不知为何,但显而易见)可见货真价实的诗歌‘火花’闪耀、打击、震动的奇迹,……某种简直等同于五月雷雨的东西,只要一接触到,就无法不本能地爱上的东西。”

此外,波普拉夫斯基还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优秀散文家,不过一生只创作了一个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三部曲。《自天堂回家》(片段发表于1936-1938年,全本发表于1993年)是这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阿波罗 别左布拉佐夫》(1932,全本1993),第三部是《捷列扎的启示录》(未完成)。作家于1929年开始酝酿这个长篇三部曲的创作。可惜的是,作家只完成了前两部,《自天堂回家》成稿于其意外死亡的前几天。波普拉夫斯基生前曾试图发表《阿波罗 别左布拉佐夫》,但是没有成功。尽管波普拉夫斯基生前没有发表任何散文作品,大文学家格列布 斯特鲁韦还是认为,如果他能活下来,在散文领域“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自天堂回家》带有自传性质,包含着无情的忏悔和复杂的思索。波普拉夫斯基的侨居生活基本上是在巴黎度过的。侨居期间,除了体育锻炼和在图书馆看书,他流连于蒙帕纳斯的各个咖啡馆,与诗人、作家和画家见面,并进行创作。1931年,他认识了一生中唯一真正迷恋的人——住在法维耶的娜塔莉亚 伊万诺夫娜 斯托利亚洛娃。作家把自己最优秀的组诗之一《在海水的光明音乐之上》献给她。1932-1934年,每年夏天波普拉夫斯基都经常去法维耶看她。1934年12月,娜塔莉亚随父亲回国。本来两人已约定一年后见面,要么她回巴黎,要么他回莫斯科。可惜的是,回国之后娜塔莉娅就遭到迫害,而不久之后,波普拉夫斯基也死于海洛因中毒。波普拉夫斯基一生漂泊,大部分时间无家可归,在孤独、流浪中度过。他没有正式工作,尝试过当出租车司机,但是快就放弃了,仅靠微博的失业救济金(每天7法郎,每两周发一次)生活,尽管有时父亲会接济他,他还是穷困潦倒,一直到死。所有这些经历几乎都出现在了《自天堂回家》中,而主人公奥列格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

初看《自天堂回家》,似乎描写的是一场“双重”爱情及其失败。主人公奥列格在很多方面都与波普拉夫斯基相像。他先是爱上了塔尼亚,一个自由、独立、刻薄的姑娘——一个现代的女强人,喜欢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宰男人。后来她认识了卡佳,一个充满母性的女子,性格安静,代表着天然的女性特质——象征着宁静、幸福,代表着与俗世价值观密切关联的俄罗斯女性。在三者的关系中,塔尼亚代表着的精神之爱,卡佳代表着肉体之爱,奥列格对两者都充满渴望,但走近之后还是觉得失望。因为他内心里觉得自己还是忠于上帝,忠于自己的使命和自己那禁欲主义的虔诚过去,于是,绝望中的他不再与所爱的人接触,在爱的欲望与挣脱的与欲望之间挣扎。但是,这种不成功使奥列格重新获得自由和孤独,开始思索这一双重的不成功和生活的意义。

但是,对这部小说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小说也可以看做是奥列格的一段心路历程,通过这段历程表现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内心冲突:物质与精神的脱离,精神追求和对世俗的眷恋。在这段心路历程中,巴黎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奥列格勾画的巴黎的外貌很复杂,包括塞纳河的右岸及其上面的地铁站,奥列格总是在那里徒劳地等待塔尼亚,还有爱丽舍广场,主人公在那里散步并与自己的兄弟——无名战士交谈(奥列格自称“俄罗斯神秘主义的无名战士”)。奥列格在林荫路上遇见阿波罗,并跟他在有很多镜子的咖啡馆里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内心对话,在这些镜子里,他观察自己的众多影像,但是,有着“圆厅”的蒙帕纳斯和卡佳所在的旅馆也是他的栖身之处。巴黎是他度过生命的一个“中间地带”:“巴黎是某时某地天地之间慢慢地飘着时光之雪的地方,雪花一落下来就马上融化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奥列格通过漫长的漂泊在街道上划定着他的地盘、他的领地范围,勾勒出他的孤独:“奥列格刚刚回来,他带着一种病态的悲喜交加的感情观察着自己的领地……”巴黎是带有无数布景的戏剧,奥列格在其中化作不同的人物,继续表演不同的角色(大学生——作家——僧侣),深入了解不同的性格,跟不同的人交往性格也不同:“主宰别人的狂热欲望会变成奴颜婢膝和自我贬低。——他就这样一辈子都在蛮横无理和阿谀奉承、粗野和随和之间转换,对一部分熟人过于恭敬,对另一部分熟人过分无礼。”最后,“自天堂回家”的尝试失败,作家的同面人——“俄罗斯文学的无名战士”在凯旋门下的无名战士像前恢复了与别左布拉佐夫的对话……“自天堂回家”是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追求,反之则是兰波式的追求。不过,在这两种情况下,人的对手都是上帝。主人公奥列格没有放弃物质,去追求不可企及的天堂,而是认为,物质就是精神赖以表达自我的支柱,没有物质就表现不出精神。因此,人生的目的不是与肉体分离,而是使精神具体化,使物质精神化。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游泳活动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种手段。它可以使人融入大海的自然力之中,使精神和肉体充满存在的欢喜和充实感。如果最终摆脱了对神圣的痛苦追求而重生,那么世界也得到更新。

《自天堂回家》是一部十分晦涩难懂的小说。作品的叙述完全背离常规,不受任何俗套的限制。时间概念不清晰,也找不到固定的空间指示和坐标。空间和时间实质上代表着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取决于主人公奥列格的心理状态。客观的时空概念在强烈感情的影响下会变形或消失:“卡佳好像很遥远,似乎意大利到蒙帕纳斯之间的距离突然增大了,加长了10俄里……”还有:“斯特拉斯堡林荫路上的那家旅馆一段时间严重烧毁,不能使用,但很快就重新投入使用,与旁边的房子齐头并进。”即使有时能够感觉到无形的叙述者的存在,叙述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奥列格的主观见解。随着奥列格所选择的立场的变化,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从歌颂被创造的世界,“接受土地”到追求与上帝的结合。于是,整个大地变成一片冷酷的荒漠:“……阿波罗式的生活,静止不动,故作健美,没有幸福,没有自然,没有结局”。在叙述中,第三人称经常转换为“我”或者“你”。无所不在的叙述者与主人公内心的声音让人傻傻分不清,产生恍惚迷离的感觉。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主人公自己在以第三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并时常暴露自己的身份。同时,这部小说中还存在着梦境和幻觉的空间:根据弗洛伊德(叙述者在结尾处暗指的人物即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当意识处于非常状态,取自于现实的因素就会重新排列,使隐秘的欲望在这新的画面中显现出来。比如,奥列格在梦中奔向卡佳,卡佳赤身裸体坐在咖啡馆里。在打坐的时候,意识先是在蒙帕纳斯、丹麦、星际世界“游荡”,然后一分为二,同时落入蒙帕纳斯和爱丽舍广场,然后彻底脱离地球,上升到可以俯视整个世界的高度。在这种时刻,时间也被拉长或者完全消失。从现实的角度看,很快消失的一些瞬间代表着情感或思索的永恒,就像在舞台上一样,奥列格在这种永恒中回忆自己的人生。从另一方面看,整整一年的时间从叙述中消失:“亲爱的读者!这部粗糙的作品的第一场和第二场之间隔了整整一年……”《自天堂回家》的书写方法是一种文学拼贴画式的书写:抒情性插叙、哲理性思索、对黎明或者的各种光与色的细微描写伴着祈祷文或茨冈歌曲。同时穿插着很多自传性元素,如童年的回忆与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曲一起,传达出诗人早年生活的特殊情调和那个时代的情感氛围,有机地融入叙述结构。所有这些种类各异的元素合而为一,成为叙述者的声音,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呼吸、停顿并能够自如地从抒情插叙向散文化的生活及风格急剧转换。《自天堂回家》的语言风格是多用奇异、陌生的组合与搭配,常见同义重复的修辞格,有着特别鲜明的个人特色。

翻译《自天堂回家》是一件既痛苦又幸福的事情。书中常见的同义重复、词与词异乎寻常的搭配和组合以及错乱的时空、意识流、拼贴画式的叙事,总是让译者绞尽脑汁、痛苦异常,而一旦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又总是让译者欣喜若狂、欲罢不能。这大概就是翻译的魅力所在吧。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物流强大,一个订单分几个都这么快速度

评分

京东物流强大,一个订单分几个都这么快速度

评分

还没看 希望是好看的吧 这套丛书感觉还不错

评分

还没有看过。?。。。。。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阅读和收藏!

评分

图书促销力度这两天一般的啊。

评分

图书是机关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查考凭据;是生产活动的参考依据

评分

好书 为了收藏 也为了阅读

评分

经典著作,送达及时,非常满意。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金色俄罗斯丛书:自天堂回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