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全国 编
图书标签:
  • 沼气技术
  • 生物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能源工程
  • 环境工程
  • 农业工程
  • 农村能源
  • 厌氧消化
  • 生物气
  • 能源利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0102
版次:4
商品编码:1224386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4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用于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沼气建设工作者参阅,可作为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工程和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1.本版对上版进行了大幅修订改动,补充新数据,介绍了沼气新技术、新应用。
2.本次修订引入了沼气净化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近几年沼气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发展,对第三版中部分陈旧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补充了的数据和资料。本书在归纳我国沼气技术发展的历史及近年来沼气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别详细介绍了沼气技术原理,户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与运行管理,沼液加工利用技术和沼渣加工利用技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气能源化利用的基本原理、沼气发电技术以及其他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新补充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沼气提纯、净化技术以及纯化沼气利用技术等内容,充分反映了沼气技术的国内外进展。
本书适用于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广大基层沼气建设工作者参阅,可作为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工程和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

张全国,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河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能源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已指导硕士生46人、博士生11人、博士后9人。作为主持人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跨越计划项目1项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等文献收录,领衔科研团队在生物质能源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多项重要进展,尤其在光合生物制氢技术研究、沼气工程技术研究、生物质燃烧气化研究等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重要的科学价值,发明的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已经产业化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奖和“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博览会金奖”,表明在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沼气技术利用方面的研究水平已进入国家先进行列,在国内外同行专家中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所开展的光合生物制氢技术研究、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研究的学术水平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重要的科学价值,提升了我国在此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兼任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河南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河南省节能与资源利用协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沼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工程热物理研究会理事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太阳能学报》、《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和《安全与环境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我国沼气技术发展历程1
1.2沼气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1.2.1缓解我国化石能源供应压力3
1.2.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及卫生条件4
1.2.3控制局部地区环境污染4
1.2.4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5
1.2.5促进新农村建设6
1.3沼气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7
1.3.1沼气生产技术8
1.3.2沼气提纯技术8
1.3.3沼气发电的热电冷联供系统9
1.3.4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9
参考文献10
第2章沼气技术基础/11
2.1沼气发酵基本原理11
2.1.1概述11
2.1.2沼气发酵微生物12
2.2沼气发酵原料及处理14
2.2.1沼气发酵原料及其产气特性14
2.2.2沼气发酵原料预处理19
2.3沼气发酵工艺及控制条件26
2.3.1沼气发酵工艺26
2.3.2沼气发酵工艺控制条件42
2.4沼气干发酵53
2.4.1沼气干发酵工艺53
2.4.2沼气干发酵工艺条件控制55
2.4.3发酵过程管理57
参考文献58
第3章户用沼气池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60
3.1户用沼气池的设计60
3.1.1沼气池设计原则60
3.1.2户用沼气池的常用池形及其特点60
3.1.3沼气池设计参数的确定64
3.1.4沼气池设计计算64
3.2户用沼气池施工工艺66
3.2.1建池时间的选择66
3.2.2池形选择66
3.2.3建池地址的选择67
3.2.4施工工艺的选择67
3.2.5建筑材料的选择67
3.2.6土方工程69
3.2.7施工标准及其操作要点71
3.2.8沼气池的验收74
3.3输气管道的安装74
3.3.1输气管道管材的选择74
3.3.2管径的选择75
3.3.3管件的选用75
3.3.4输气管路的安装要求75
3.3.5输气管路的安装方法75
3.3.6输气管路中疏水瓶的安装76
3.3.7输气管路的气密性检查77
3.3.8输气管路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77
3.4户用沼气池的启动77
3.4.1发酵原料的处理与配料78
3.4.2投料78
3.4.3酸碱度的调整78
3.4.4封池79
3.4.5放气试火79
3.4.6户用沼气池启动过程中常见故障分析79
3.5户用沼气池的运行管理80
3.5.1沼气池的进出料管理80
3.5.2池内搅拌80
3.5.3发酵料液的酸碱度调节80
3.5.4冬季的保温增温管理81
3.5.5夏季防止沼气外溢82
3.6沼气池的安全管理82
参考文献82
第4章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和运行管理/84
4.1沼气工程的分类标准84
4.2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计算85
4.2.1基本参数的确定85
4.2.2池容的确定88
4.2.3结构设计91
4.2.4选址规划及施工准备97
4.2.5土方及基础工程施工98
4.3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107
4.3.1概述107
4.3.2养殖场规模与沼气原料量的确定107
4.3.3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的设计110
4.3.4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施工工艺117
4.3.5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特性及其应用122
4.4温室隧道式沼气工程技术123
4.4.1设计要求及设计原则123
4.4.2厌氧发酵系统的设计124
4.4.3温室隧道式沼气气肥联产成套设备129
4.5罐池组合式沼气工程技术132
4.5.1概述132
4.5.2罐池组合式气肥联产工艺133
4.5.3罐池组合式气肥联产设备137
4.6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145
4.6.1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要点145
4.6.2大中型沼气工程主要设备及设计147
4.6.3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施工与运行管理163
4.6.4大中型沼气工程的维护和故障处理170
4.6.5大中型沼气工程实例173
参考文献182
第5章沼液加工利用技术/184
5.1沼液的主要组成和特性184
5.2沼液肥效及其增效技术187
5.2.1沼液肥效187
5.2.2厌氧发酵液的增效技术189
5.3沼液抗病虫作用及其应用技术190
5.3.1沼液的抗病虫作用分析190
5.3.2沼液抗病虫技术的应用193
5.4沼液植物培养技术195
5.4.1沼液浸种和催芽技术195
5.4.2沼液土栽培技术198
5.5沼液动物养殖技术198
5.5.1沼液养猪198
5.5.2沼液用于其他养殖200
5.6生态型沼液产品加工工艺201
参考文献202
第6章沼渣综合利用技术/205
6.1沼渣的定义与基本特性205
6.1.1沼渣的定义205
6.1.2沼渣的基本特性205
6.2沼渣的肥料作用与技术应用206
6.2.1沼渣肥料的基本特性206
6.2.2农村沼肥应用技术208
6.2.3工业沼肥生产技术208
6.3沼渣的饲料作用与技术应用209
6.3.1沼渣饲料的技术分析209
6.3.2沼渣饲料技术应用210
6.4沼渣实用技术211
6.4.1沼渣在种植业的应用211
6.4.2沼渣在养殖业的应用212
参考文献216
第7章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218
7.1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理论与技术体系218
7.1.1基本概念218
7.1.2基本原理219
7.1.3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227
7.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232
7.2.1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温室模式232
7.2.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252
7.2.3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场模式271
7.2.4以沼气为纽带的气肥联产应用模式282
参考文献292
第8章沼气利用技术/294
8.1沼气的成分和燃烧特性294
8.1.1沼气的成分和物理性质294
8.1.2沼气的燃烧特性297
8.2沼气的能源化利用途径303
8.2.1沼气热利用技术及装置303
8.2.2沼气发电技术312
8.3沼气综合利用技术331
8.3.1沼气应用于蔬菜大棚331
8.3.2沼气储粮332
8.3.3沼气保鲜贮藏332
8.3.4沼气烘干粮食334
8.3.5沼气灯育雏334
参考文献335
第9章沼气提纯净化技术/338
9.1沼气提纯技术338
9.1.1沼气脱水工艺及装置338
9.1.2沼气脱硫工艺及装置340
9.1.3沼气脱二氧化碳工艺及装置352
9.2纯化沼气应用技术355
9.2.1纯化沼气并入燃气管网作为燃气方面的应用355
9.2.2纯化沼气在车用燃料方面的应用356
9.2.3纯化沼气在沼气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358
参考文献358

前言/序言

前言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自2005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以及2013年第三版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沼气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本书于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图书一等奖,2009年获得“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全行业优秀图书畅销品种”。近年来,我国沼气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沼气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沼气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沼气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本书进行重新修订和增补,以反映我国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经验,许多读者也希望能够修订再版。为此,作者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修订四版计划,在本书第三版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
由于本书是第四版,原版的整体框架基本不动,在第三版的基础上,主要修订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绪论部分增补了沼气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等内容,以期对近年来沼气技术的发展进行综合评述。在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部分增加了温室隧道式沼气工程和罐池组合式沼气工程等技术,在沼气技术研究现状部分增加了沼气热电冷联供技术,以增加本书的沼气工程技术覆盖面。沼气纯化技术是近年来沼气技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书将这部分内容单独增列为一章,主要介绍沼气纯化及其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此外,对原版中部分陈旧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尽量引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反映沼气技术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本版由张全国任主编、王毅和周雪花任副主编,其中第1章由杨世关和王毅编写,第2章由郭前辉和王毅编写,第3章由岳建芝和焦有宙编写,第4章由张志萍和胡建军编写,第5章由周雪花和胡建军编写,第6章由李刚和徐桂转编写,第7章由荆艳艳和贺超编写,第8章由徐桂转和王毅编写,第9章由贺超和张志萍编写。全书最后由张全国、王毅、周雪花统稿。本书第四版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李景明、袁振宏、王凯军、赵立欣、陈冠益、邱凌、李文哲、林聪、王晓华、刘荣厚、李秀金、董仁杰、董长青、邓宇、刘庆玉等专家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编辑的帮助和大力支持,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路朝阳、张洋和硕士研究生刘会亮、张甜、赵甲、夏晨曦、朱胜楠等也为本书第四版的编写修订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虽然本书的第四版内容注意吸收了沼气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参考引用了沼气同行们的技术资料,但因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还可能有不足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0月

第一版前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科学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更加关心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追求绿色、环保、健康型的产品,特别是在污染的生态环境中,采用公害、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工艺技术生产出来,经检验合格的安全卫生的食(饮)用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让广大消费者情有独钟。现代农业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强调生产环境污染、生产要素污染以及生产过程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农产品的采摘、分选、包装、储藏、搬运、直至上架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严禁二次污染,甚至对包装的材质是否达到环保标准都有要求。以沼气技术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作为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规律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统一的农业生产体系,它遵循生态学原理,能够有效地运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原理,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高效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沼气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农业生态工程中的沼气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以沼气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理论基础、工艺原理及其实用技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村家用沼气工程应用技术及利用沼液沼渣替代农药化肥生产生态农产品等相关技术,充分反映了沼气技术在我国农业生态工程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适用于广大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生态农业、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阅读,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由张全国主编、倪慎军和关树义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由杨世关和倪慎军编写,第二章由杨群发和郭前辉编写,第三章由岳建芝和张国强编写,第四章由张全国和李改莲编写,第五章由李刚和张全国编写,第六章由杨世关和关树义编写,第七章由徐桂转编写,第八章由岳建芝编写,全书最后由张全国、关树义通稿。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虽然注意吸收了沼气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但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和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及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本书日臻完善。
编著者
2004年12月

第二版前言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自2005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并于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图书一等奖。尤其是近年来沼气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已使沼气技术研究与应用步入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增补,许多读者也希望能够修订再版。为此,作者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修订再版计划,在第一版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
由于是再版,原版的整体框架基本不动,对书中的陈旧内容和资料进行了更新,增加了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第一章内容结构有所调整,增补了“沼气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章目修改成“沼气技术基础”,跳出原来“农村家用沼气技术基础”的框框;第三章增添了“输气管道的安装”和“户用沼气池启动过程中常见故障分析”等内容,同时在户用沼气池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也增多了篇幅;第四章“中小型沼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是新增加的一章内容,并着重介绍了沼气新技术——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由于新增加了一章内容,原版的第四、五、六、七、八章依次成为第二版的第五、六、七、八、九章,这些章节的内容也都有所增补,尽量引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反映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新发展。
本书的修订再版由张全国主编、王艳锦和樊峰鸣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由杨世关编写,第二章由杨群发和郭前辉编写,第三章由岳建芝和焦有宙编写,第四章由王艳锦和陈开碇编写,第五章由周雪花和李改莲编写,第六章由李刚和张全国编写,第七章由杨世关和樊峰鸣编写,第八章由徐桂转编写,第九章由岳建芝和周雪花编写,全书最后由张全国、王艳锦、樊峰鸣通稿。本书在修订再版过程中,得到了李景明、杨秀山、袁振宏、邱凌、李文哲、王晓华、刘荣厚等专家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编辑的关怀和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虽然本书的修订再版内容注意吸收了沼气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但因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还可能有不足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8年4月

第三版前言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自2005年出版和2008年再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并于2007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图书一等奖。近年来我国沼气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沼气技术应用及产业链发展也在不断深化,沼气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沼气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内容,因此有必要对本书进行重新修订和增补,以反映我国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许多读者也希望能够修订再版。为此,作者根据化学工业出版社的修订三版计划,在本书第二版的基础上针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和修订工作。
由于是第三版,原版的整体框架基本不动,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主要修订内容有几个以下方面:增加了现阶段研究较广的沼气干发酵内容,包括沼气干发酵原理及工艺条件等方面;增加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使书籍覆盖整个小型(户用)、中型、大型整个沼气工程,覆盖面更广,需求范围更广,并增加若干工程实例,使书籍更有直观性和指导性;增加了沼气综合利用相关内容。此外,对第二版中部分陈旧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尽量引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以反映沼气技术在这几年中的新发展。
本书的第三版由张全国主编,王艳锦、郑戈和王毅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由杨世关编写,第二章由郭前辉和胡建军编写,第三章由岳建芝和焦有宙编写,第四章由王艳锦和王毅编写,第五章由周雪花和李改莲编写,第六章由李刚和张全国编写,第七章由杨世关和荆艳艳编写,第八章由徐桂转和郑戈编写,第九章由岳建芝和周雪花编写,全书最后由张全国、王艳锦、郑戈和王毅通稿。本书第三版的编著工作得到了李景明、杨秀山、袁振宏、雷廷宙、邱凌、李文哲、王晓华、刘荣厚、李秀金、刘圣勇等专家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编辑的帮助和大力支持,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张志萍和硕士研究生朱艳艳、蒋丹萍、袁杭州等也为本书第三版的编著修订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虽然本书的第三版内容注意吸收了沼气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参考引用了沼气同行们的技术资料,但因编写人员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所限,书中还可能有不足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2年8月
《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探索沼气这一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原理、工程技术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基础的生物化学反应到复杂的工程设计,再到实际的生产与运营,本书力求涵盖沼气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沼气产生的科学基础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沼气发酵的生物学与化学过程。我们将详细介绍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的关键微生物群落,包括产酸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阐述它们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物存在等)的响应。读者将了解不同类型的有机底物(如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农业废弃物、污水污泥等)的组成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沼气的产量和组分。此外,还将探讨影响发酵效率的各种因素,包括水力停留时间(HRT)、固体停留时间(SRT)、温度(低温、中温、高温发酵)、底物预处理方法(物理、化学、生物预处理)以及驯化和维持微生物群落稳定的策略。 第二部分:沼气工程技术与设备 本部分将聚焦于沼气生产的工程技术和关键设备。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沼气发酵罐设计,包括固定顶、浮顶、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IC(内循环)反应器等,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以及在不同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读者将学习到关于发酵罐的选材、密封技术、搅拌方式、加热系统(如内外换热器、循环加热)以及进出料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践要点。此外,还将重点介绍沼气的收集、净化和提质技术。包括沼气中的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水分等杂质的去除方法,如湿法吸收、干法吸附、膜分离技术等。同时,也将探讨如何通过提质技术将沼气升级为生物天然气(Biogas Upgrade),使其能够达到天然气管网的标准,实现更高价值的利用。 第三部分:沼气的多元化应用 本部分将展现沼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首先,我们将重点介绍沼气作为能源的直接利用,包括发电(通过沼气发电机组)、供热(通过沼气锅炉)、烹饪(通过沼气灶具)以及作为交通燃料(通过沼气汽车)。我们将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的效率、经济性和环境效益。其次,本书将深入探讨沼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依赖,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利用沼液和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构建循环农业模式。此外,还将介绍沼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作为工业锅炉的燃料,或用于生产化学品。最后,我们将展望沼气在分布式能源、农村能源革命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 第四部分:沼气工程项目的设计、运营与管理 本部分将提供实践指导,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沼气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我们将详细阐述沼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选址、设计参数的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安装等关键环节。在项目运营方面,将重点讲解沼气发酵过程的监测与调控(如温度、pH、挥发性脂肪酸/碱度比等参数的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管理方面,将涵盖项目经济性分析、成本核算、效益评估、政策法规的遵守,以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本书还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沼气工程案例,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五部分:沼气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对沼气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这包括但不限于: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开发,集成化、智能化的沼气工程管理系统,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耦合利用,以及沼气在生物质能源领域扮演的更重要角色。我们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沼气的产量、转化效率和经济性,以及如何应对沼气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政策障碍。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沼气技术的基本原理、工程实践和应用前景,为从事沼气工程设计、项目开发、运营管理或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无论是对沼气行业的新入者,还是希望深化理解的从业人员,抑或是对可再生能源感兴趣的学生和研究者,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将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充满好奇,也深知这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方面的重要性。当我偶然看到《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我一直期待找到一本既有科学深度,又能贴合实际应用的专业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目标。 翻阅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其系统性的知识架构。它从最基础的沼气发酵原理讲起,细致地剖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学机制,包括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角色、它们之间的代谢联系,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这让我对“发酵”这个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放着就产气”,而是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化学反应。书中对于发酵底物的选择、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底物组成以提高产气效率的分析,都非常详尽,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从废弃物中提取能量非常有帮助。 在技术层面,这本书的细节程度令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从最简单的固定床反应器到复杂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并且对每种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最适合的应用场景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反应器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搅拌和加热系统的选择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这让我明白,一个高效的沼气工程,需要精密的工程设计。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沼气净化和多途径利用的介绍。我一直认为沼气主要就是拿来发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沼气更多的可能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膜分离、PSA吸附等,将沼气提纯为生物甲烷,使其能够并入天然气管网,或者作为交通燃料使用。书中还分析了沼气在供暖、烹饪等方面的应用,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这让我对沼气作为一种灵活的能源载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它详细阐述了沼气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收益来源以及投资回报周期。书中通过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沼气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沼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于评估沼气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推动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沼气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在很多技术书籍中被简化处理,但对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日常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要求、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要点。例如,书中对沼气中硫化氢(H2S)的腐蚀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处理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合实际应用需求。 这本书在介绍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方面也毫不逊色。它对当前沼气技术的研究热点,例如,新型发酵微生物菌种的开发、沼气生产与碳捕集技术的结合、以及沼气在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前景,都进行了介绍。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感受到了其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技术概念时,非常注重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流程图和实物照片,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通过作者的细致解释,我也能够很快地掌握其含义。这种“化繁为简”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非常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著作。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沼气技术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项技术,并且对其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你是技术专家,还是对绿色能源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将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充满好奇,也深知这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方面的重要性。当我偶然看到《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主题所吸引。我一直期待找到一本既有科学深度,又能贴合实际应用的专业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的目标。 翻阅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其系统性的知识架构。它从最基础的沼气发酵原理讲起,细致地剖析了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学机制,包括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角色、它们之间的代谢联系,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这让我对“发酵”这个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放着就产气”,而是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化学反应。书中对于发酵底物的选择、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底物组成以提高产气效率的分析,都非常详尽,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从废弃物中提取能量非常有帮助。 在技术层面,这本书的细节程度令我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从最简单的固定床反应器到复杂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并且对每种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最适合的应用场景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反应器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搅拌和加热系统的选择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和实例。这让我明白,一个高效的沼气工程,需要精密的工程设计。 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沼气净化和多途径利用的介绍。我一直认为沼气主要就是拿来发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沼气更多的可能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膜分离、PSA吸附等,将沼气提纯为生物甲烷,使其能够并入天然气管网,或者作为交通燃料使用。书中还分析了沼气在供暖、烹饪等方面的应用,并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这让我对沼气作为一种灵活的能源载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经济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它详细阐述了沼气工程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收益来源以及投资回报周期。书中通过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沼气工程案例进行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沼气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于评估沼气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推动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沼气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的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在很多技术书籍中被简化处理,但对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日常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要求、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要点。例如,书中对沼气中硫化氢(H2S)的腐蚀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处理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合实际应用需求。 这本书在介绍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方面也毫不逊色。它对当前沼气技术的研究热点,例如,新型发酵微生物菌种的开发、沼气生产与碳捕集技术的结合、以及沼气在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方面的应用前景,都进行了介绍。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感受到了其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技术概念时,非常注重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流程图和实物照片,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通过作者的细致解释,我也能够很快地掌握其含义。这种“化繁为简”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非常全面、深入且实用的著作。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沼气技术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这项技术,并且对其在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你是技术专家,还是对绿色能源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当我翻开《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时,我怀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希望能系统地了解沼气技术,并对其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我一直认为,任何一项技术,如果不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就很难获得广泛的应用。而沼气技术,无疑是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和清洁能源供给双重难题的有力武器。 书中对沼气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解释,是我阅读过程中最感叹的部分之一。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几个关键的微生物群体,而是详细阐述了整个厌氧发酵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水解、酸化、产醋和产甲烷。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个阶段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水解阶段的微生物如何将复杂的有机高分子分解为简单的有机酸、醇等,酸化阶段的微生物如何将这些简单有机物转化为更短链的有机酸和气体,最终由产甲烷菌将这些底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这种精细的讲解,让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发酵”过程有了敬畏之心。 在工程设计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南。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包括固定床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以及常见的混合式污泥床反应器等,并对各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反应器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温度控制、搅拌方式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配有大量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书中关于沼气净化和综合利用的章节,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沼气的认识可能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直接燃烧发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沼气作为一种高度灵活的能源载体,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膜分离、PSA吸附、化学洗涤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沼气提纯为生物甲烷,使其能够并入天然气管网,或者作为交通燃料使用。这让我对沼气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在经济性分析方面,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分析了沼气工程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还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潜在收益,包括沼气销售、发电上网、以及有机肥的销售等。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和经济效益。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投资或建设沼气工程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书中对于沼气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往往在很多技术书籍中被一带而过,但对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的要点。这些实操性的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深度,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还对沼气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进行了展望。它提到了很多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例如,如何利用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更高效的产甲烷菌;如何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沼气工程管理系统,以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如何将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耦合,形成更具韧性的清洁能源体系。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技术原理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即使是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术语,通过作者的解释,也能够很快地掌握其含义。这种“讲明白”的写作风格,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够真正地吸收知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干货”书籍。它内容翔实,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而且非常注重实用性。它不仅帮助我构建了对沼气技术的系统性认知,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沼气技术,或者希望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的朋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们推荐这本书。

评分

作为一名从事农业领域多年的技术人员,我对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有着强烈的关注,特别是如何将畜禽粪便、秸秆等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宝藏!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想一探究竟。 书中对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基础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列出了各种微生物的名字,而是详细地解释了在不同的发酵阶段,每种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协作的。作者甚至还对一些关键的酶和代谢途径进行了描述,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深入理解过程原理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书中对于不同发酵底物的特性分析,也十分到位,比如分析了不同类型畜禽粪便的C/N比、含水量、有机物含量等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这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底物配比,优化发酵效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 在沼气工程的设计方面,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全面而详尽的指导。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包括厌氧接触塔、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下流式厌氧污泥床(LAFBR)等等,并且对每种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书中关于反应器内部的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搅拌方式、温度控制等关键设计参数的讲解,都非常具体,并配有大量的计算公式和图表,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工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对书中关于沼气净化和利用的部分尤为感兴趣。我了解到,不仅仅是将沼气直接燃烧发电,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沼气提纯到接近天然气的品质,然后用于城市燃气管网、工业燃料,甚至作为车辆燃料。书中对膜分离技术、PSA吸附技术、化学洗涤技术等多种沼气净化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优缺点。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在能源多元化和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巨大的潜力。 书中对于沼气工程经济性的分析,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成本和收益,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沼气工程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评估。例如,针对不同规模的沼气工程,比如家庭沼气池、农村联户沼气、以及大型工业沼气工程,都分别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并提供了详细的成本构成和收益预测。这对于我们评估项目投资风险,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外,书中对于沼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也做得非常细致。它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在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例如,关于沼气中的硫化氢(H2S)的腐蚀性危害,以及如何通过添加剂或改变发酵条件来降低H2S的产生,书中都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认识到,一项成功的沼气工程,不仅要关注其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对沼气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它提到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方向,例如,如何利用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更高效的产甲烷菌;如何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沼气工程管理系统,以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以及如何将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进行耦合,形成更具韧性的清洁能源体系。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技术原理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配以大量的插图和表格,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即使是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术语,通过作者的解释,也能够很快地掌握其含义。这种“讲明白”的写作风格,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够真正地吸收知识。 总体而言,《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为我提供了关于沼气技术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我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沼气技术和可持续能源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读者,我对《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全面了解沼气技术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并且能够获得一些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 insights。事实证明,这本书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书中对沼气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阐述,是我认为本书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微生物视为“黑箱”,而是深入解析了在厌氧环境下,各类微生物是如何协同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从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到产醋菌的转化,再到最终产甲烷菌的高效产气,整个过程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对生物化学反应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底物(如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的特性分析,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发酵过程的论述,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工程设计方面,本书的详实程度令人惊叹。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如固定床、流化床、UASB等,并从结构、工作原理、水力学特性、传质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于反应器内的关键设计参数,如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温度、pH值等,都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计算方法,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论述沼气净化技术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无论是膜分离、PSA吸附,还是化学洗涤,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经济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沼气净化方案。同时,书中对沼气在发电、供热、交通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的介绍,也展示了沼气作为一种多功能清洁能源的潜力。 在经济分析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评估体系。它不仅列出了项目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还深入分析了沼气项目可以通过沼气销售、发电上网、有机肥销售、碳减排收益等多种渠道获得经济回报。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投资回报周期和盈利能力,这对于项目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本书对沼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也体现了其严谨和全面的风格。书中详细阐述了沼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沼气泄漏、爆炸风险、H2S的腐蚀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也对沼气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强调了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对沼气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对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智能化沼气工程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方面的探讨,都展现了该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时,语言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数据和实例,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也能通过本书的学习,建立起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程实践、经济分析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沼气技术的全面知识体系,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巨大潜力的深刻认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沼气技术、可持续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读者。

评分

作为一名在环保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人员,我一直关注着如何将各种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尤其是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下,沼气技术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更是让我倍感振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最重要的一本学习资料。它以一种非常系统且深入的方式,将沼气技术的各个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对于沼气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阐述,是我认为本书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几个关键的微生物群体,而是深入解析了在厌氧环境下,各类微生物是如何协同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从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到产醋菌的转化,再到最终产甲烷菌的高效产气,整个过程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对生物化学反应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底物(如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的特性分析,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发酵过程的论述,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工程设计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南。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如固定床、流化床、UASB等,并从结构、工作原理、水力学特性、传质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于反应器内的关键设计参数,如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温度、pH值等,都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计算方法,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论述沼气净化技术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无论是膜分离、PSA吸附,还是化学洗涤,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经济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沼气净化方案。同时,书中对沼气在发电、供热、交通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的介绍,也展示了沼气作为一种多功能清洁能源的潜力。 在经济分析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评估体系。它不仅列出了项目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还深入分析了沼气项目可以通过沼气销售、发电上网、有机肥销售、碳减排收益等多种渠道获得经济回报。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投资回报周期和盈利能力,这对于项目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本书对沼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也体现了其严谨和全面的风格。书中详细阐述了沼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沼气泄漏、爆炸风险、H2S的腐蚀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也对沼气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强调了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对沼气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对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智能化沼气工程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方面的探讨,都展现了该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时,语言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数据和实例,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也能通过本书的学习,建立起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程实践、经济分析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沼气技术的全面知识体系,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巨大潜力的深刻认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沼气技术、可持续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读者。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如何有效处理有机废弃物并从中获取清洁能源的技术充满好奇。《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这本书,就像一扇为我打开的知识大门,让我得以深入了解沼气技术这一领域。我被其详实的论述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其中蕴含的奥秘。 书中对于沼气发酵微生物学的讲解,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并非简单地列出几种菌的名称,而是细致地描绘了整个厌氧发酵过程的四个主要阶段:水解、酸化、产醋和产甲烷。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个阶段微生物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协作、环环相扣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底物(如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的特性分析,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发酵过程的论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工程设计方面,本书提供的指南令人印象深刻。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包括固定床、流化床、UASB等,并从结构、工作原理、水力学特性、传质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于反应器内的关键设计参数,如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温度、pH值等,都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计算方法,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论述沼气净化技术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无论是膜分离、PSA吸附,还是化学洗涤,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经济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沼气净化方案。同时,书中对沼气在发电、供热、交通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的介绍,也展示了沼气作为一种多功能清洁能源的潜力。 在经济分析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评估体系。它不仅列出了项目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还深入分析了沼气项目可以通过沼气销售、发电上网、有机肥销售、碳减排收益等多种渠道获得经济回报。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投资回报周期和盈利能力,这对于项目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本书对沼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也体现了其严谨和全面的风格。书中详细阐述了沼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沼气泄漏、爆炸风险、H2S的腐蚀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也对沼气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强调了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对沼气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对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智能化沼气工程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方面的探讨,都展现了该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时,语言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数据和实例,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也能通过本书的学习,建立起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程实践、经济分析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沼气技术的全面知识体系,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巨大潜力的深刻认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沼气技术、可持续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读者。

评分

作为一个对环保和能源领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介绍沼气技术,并能解答我心中疑惑的权威书籍。《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的出现,可以说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的厚重感预示着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知识之旅充满期待。 书中对于沼气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解释,简直让我醍醐灌顶。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微生物视为“黑箱”,而是深入解析了在厌氧环境下,各类微生物是如何协同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逐步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从水解酸化菌的作用,到产醋菌的转化,再到最终产甲烷菌的高效产气,整个过程的描绘细致入微,让我对生物化学反应的精妙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底物(如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等)的特性分析,以及这些特性如何影响发酵过程的论述,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工程设计方面,本书提供的指南令人印象深刻。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沼气反应器,包括固定床、流化床、UASB等,并从结构、工作原理、水力学特性、传质效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于反应器内的关键设计参数,如停留时间、有机负荷、温度、pH值等,都提供了明确的建议和计算方法,并结合了大量的工程实例,这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本书在论述沼气净化技术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无论是膜分离、PSA吸附,还是化学洗涤,书中都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经济性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沼气净化方案。同时,书中对沼气在发电、供热、交通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的介绍,也展示了沼气作为一种多功能清洁能源的潜力。 在经济分析方面,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评估体系。它不仅列出了项目的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还深入分析了沼气项目可以通过沼气销售、发电上网、有机肥销售、碳减排收益等多种渠道获得经济回报。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投资回报周期和盈利能力,这对于项目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本书对沼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也体现了其严谨和全面的风格。书中详细阐述了沼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沼气泄漏、爆炸风险、H2S的腐蚀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也对沼气工程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强调了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对现有技术的介绍,而是对沼气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例如,对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开发、智能化沼气工程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发展等方面的探讨,都展现了该领域不断创新的活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时,语言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且大量运用图表、数据和实例,使得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即使是对于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领域,也能通过本书的学习,建立起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工程实践、经济分析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沼气技术的全面知识体系,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巨大潜力的深刻认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沼气技术、可持续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读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沼气领域的百科全书!我拿到《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期待,因为我一直对如何高效地利用有机废弃物产生清洁能源非常感兴趣,也了解到沼气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洁,但却透着一股专业和扎实的科技感,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初步的信心。翻开目录,我就被其庞大的知识体系所震撼,从最基础的沼气发酵原理,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沼气工程设计,再到实际的应用案例分析,几乎涵盖了沼气技术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每一个概念的深入剖析。比如,在介绍厌氧发酵的微生物过程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几个菌群的名字,而是详细阐述了不同阶段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水解酸化菌、产酸菌、产甲烷菌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这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了有这些菌,更能“理解”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的。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做得非常清晰,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工程流程通过可视化呈现,一下子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反应器设计的章节,对于不同类型反应器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关键设计参数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这个想要了解工程细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这本书对于沼气应用的广泛性也有着惊人的描述。我之前对沼气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家庭沼气池,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在工业、农业、市政等多个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从大型的工业废水处理沼气工程,到农场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再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沼气发电,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案例和技术指导。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还包含了项目的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估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解读,这使得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沼气技术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沼气提纯和利用的部分。了解到不仅仅是直接燃烧沼气,还可以通过提纯技术生产高纯度的生物甲烷,然后并入天然气管网或者用于交通运输,这让我对沼气的未来发展充满了遐想。书中对膜分离、PSA(变压吸附)等提纯技术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对于沼气作为燃料在发电、供暖、车辆动力等方面的应用,也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数据和实际案例。这让我明白,沼气技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和优化,其应用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 除了技术层面的内容,这本书也对沼气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一直认为,一项技术能否被广泛推广,除了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规模的沼气工程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收益来源以及投资回报周期。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在合适的条件下,沼气工程不仅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并对当地的能源结构和环境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沼气工程管理和维护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常常被技术书籍所忽略,但却对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在建设、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包括设备选择、运行参数的监测与调控、安全生产规程、以及故障排除的策略。对于沼气中的硫化氢(H2S)等腐蚀性气体的处理,书中也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技术方案。这些实用的指导,对于任何想要实际操作或管理沼气工程的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我被书中关于沼气技术前沿研究的介绍深深吸引。即使是第四版,书中依然没有停止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一些新兴的沼气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例如,关于发酵底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如何提高沼气产率和发酵效率;以及关于沼气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定向调控,以期获得更高效率的产甲烷菌;还有关于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耦合的模式探索。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 书中关于沼气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也有详细的介绍。作为一项与环保和能源相关的技术,沼气工程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书中对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补贴政策等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这对于我了解沼气产业的发展环境,以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规避风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一项技术的成功推广,除了技术本身的优势,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讲解复杂技术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深入浅出的风格。即使对于一些我之前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通过作者的细致解释和图文并茂的展示,也能够逐渐理解。书中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用严谨的科学语言,将知识层层剥开,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掌握核心要点。这种“讲透彻”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书”,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学习。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扎实的沼气技术知识,更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在解决当下能源和环境挑战方面的巨大价值。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详细,案例之典型,都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对于有志于从事沼气技术研究的学者,还是希望在实践中应用沼气技术的工程师,亦或是对绿色能源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强烈推荐!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普通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沼气技术,并且能够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理解的书籍。《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这暗示了其内容的详实程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能源的“百科全书”。 阅读过程中,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对沼气发酵过程的详尽描述。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发酵产气”层面,而是深入到微生物学的细节,解释了厌氧条件下,各种微生物是如何分工合作,逐步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我以前总以为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多么精妙而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链。书中对于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停留时间等的分析,都非常透彻,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调整方法,这对于想要优化发酵效率的人来说,无疑是金玉良言。 关于沼气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沼气反应器,例如固定床反应器、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以及最常见的混合式污泥床反应器等,并且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以及设计要点。这让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沼气工程,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建造一个容器,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密的计算和设计。书中关于材料选择、管道布局、搅拌系统、加热系统等方面的建议,都显得非常专业和实用。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沼气综合利用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不仅仅是产生沼气,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将沼气转化为有用的能源。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的提纯技术,如何去除杂质,提高甲烷含量,使其能够满足并网或作为车辆燃料的要求。同时,它还深入探讨了沼气的发电、供热、以及直接作为交通燃料的应用,并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技术参数,这让我对沼气技术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在探讨沼气工程的经济可行性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分析了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还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潜在收益,包括沼气销售、发电上网、以及有机肥的销售等。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沼气工程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和经济效益。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投资或建设沼气工程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书中对于沼气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部分内容往往在很多技术书籍中被一带而过,但对于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详细介绍了沼气工程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的要点。这些实操性的内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深度,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还对沼气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进行了展望。它介绍了一些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例如,如何利用更高效的微生物菌种提高产气率,如何开发更先进的沼气提纯技术,以及如何将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更优化的能源系统。这让我看到了沼气技术并非一项已经成熟的技术,而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整体上做到了通俗易懂,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配有大量的图表、照片和流程图,这些视觉化的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难度,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掌握书中的知识。 总而言之,《沼气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干货”书籍。它内容翔实,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而且非常注重实用性。它不仅帮助我构建了对沼气技术的系统性认知,更激发了我对这项绿色能源技术未来发展的浓厚兴趣。对于任何想要了解沼气技术,或者希望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的朋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们推荐这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