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監測與治療技術》第一版齣版於2009年,已經成為我國重癥醫學科、急救科、各專科ICU及其他臨床科室醫護人員學習重癥監測與治療技術的經典圖書。本書技術涵蓋全麵,精練的文字結閤豐富的圖稿,使圖書易讀易學,是學習ICU技術操作的必選。
本書介紹瞭ICU內使用的數十種項技術,既包括各種穿刺、插管等基礎技術,也涵蓋瞭機械通氣、肺動脈漂浮導管等較為復雜、先進的技術,並更新瞭NAVA通氣、電阻抗斷層顯像、心髒超聲在急救中的應用等新的觀念和發展。本書深入、細緻地描述瞭相關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學知識要點、患者評估和指徵與反指徵、詳細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點、並發癥和處理方法等,並體現瞭中華醫學會製定的相關操作規範。編寫時采用瞭大量的圖片,配以精練的文字,簡潔直觀、易懂易學。
本書可供ICU醫師學習,同時也為急診、內科、外科醫師以及護理人員提供危重病監護技術的學習參考。
楊毅,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東南大學醫學院重癥醫學係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江蘇省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休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黃英姿:主任醫師,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
第一章 呼吸係統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一、氧療
二、氣管插管
三、睏難氣管插管
四、環甲膜穿刺術
五、氣管切開術
六、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七、機械通氣
八、無創通氣
九、高頻振蕩通氣
十、氣道管理
十一、機械通氣的撤離
十二、胸腔穿刺術
十三、胸腔閉式引流術
十四、血氧飽和度監測
十五、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
十六、血氣分析
十七、機械通氣波形監測
十八、呼吸力學和呼吸功監測
十九、膈肌電信號監測
二十、神經電活動輔助通氣
二十一、電阻抗斷層顯像
第二章 循環係統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二十二、動脈穿刺與動脈插管術
二十三、深靜脈置管
二十四、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
二十五、心電監護
二十六、無創血壓監測
二十七、有創動脈血壓監測
二十八、中心靜脈壓監測
二十九、肺動脈漂浮導管監測
三十、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
三十一、脈搏指示持續心排血量監測
三十二、心包穿刺術
三十三、心髒電復律
三十四、臨時心髒起搏
三十五、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三十六、體外膜肺氧閤
第三章 腎髒係統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三十七、導尿與留置尿管術
三十八、血液淨化
三十九、血漿置換
第四章 消化係統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四十、經鼻胃管插管術與洗胃術
四十一、經鼻空腸管插管術
四十二、三腔二囊管置入術
四十三、腹腔穿刺術
四十四、肝髒穿刺術
四十五、經皮穿刺胃造瘻術及空腸置管術
四十六、腹腔壓力測定
四十七、胃腸黏膜pHi監測
第五章 神經係統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四十八、腦電圖監測
四十九、腦血流監測
五十、顱內壓監測
五十一、ICU患者鎮痛鎮靜監測技術
五十二、腰椎穿刺術
五十三、顱內血腫鑽孔引流術
第六章 其他常用監測與治療技術
五十四、重癥心髒超聲
五十五、重癥肺部超聲
五十六、超聲在容量評估中的作用
五十七、超聲引導穿刺
五十八、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
五十九、超聲在急救中的應用
六十、危重患者的血糖監測
六十一、營養支持
六十二、輸液泵的應用
六十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非藥物預防
六十四、骨髓細胞學檢查
第七章 心肺腦復蘇
六十五、心肺腦復蘇概述
六十六、基礎生命支持
六十七、高級生命支持
六十八、復蘇後處理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重癥醫學(critical care medicine)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不斷發展成熟,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重癥患者救治中地位越來越重要。重癥醫學已成為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誌,是醫院救治水平的重要體現。
重癥醫學專業人員梯隊已經形成,在越來越多的醫院中,重癥監護治療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已經顯示齣強大的活力。在重癥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常常需要密切進行各種監測及有創操作,隻有選擇正確的監測方法、恰當地監測、準確地“翻譯‘’監測數據結果,纔可能指導臨床醫生實施恰當的治療。
本書介紹瞭重癥醫學領域相關的基本操作技術和新技術,融入瞭編著者們的臨床經驗,內容係統、新穎、實用。全書分為7章,共68項技術,內容深入、詳細,包括相關的解剖結構、病理生理知識點、患者評估、適應證、禁忌證、詳細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並發癥及其處理等。書中大量使用插圖和錶格,以簡化文字,增加直觀性,使圖書易讀、易學、易用。本書旨在使臨床醫師快速掌握ICU常用監測和治療技術。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重癥醫學工作的臨床醫生、研究生,是學習基本技能、基礎操作的重要參考書,對其他專業醫務人員學習重癥患者的救治技術也有很大幫助,可供麻醉科和內外科等專業的醫師參考學習。
作為本書的主編,我們衷心感謝曾經給予幫助的各位前輩和同道。衷心感謝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的醫生們在本書校稿、繪圖、文字校正等方麵付齣的大量心血。
由於本書編寫人員較多,難免存在不足之處,誠望各位專傢和同道予以批評、指正。
我平時喜歡在一些醫學論壇上潛水,經常看到有同行在討論ICU領域的最新進展和難點問題。其中,《ICU監測與治療技術(第2版)》這本書,幾乎是每次討論的焦點之一。大傢普遍反映這本書內容翔實,邏輯清晰,案例豐富,並且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我瞭解到,這本書的編寫團隊非常嚴謹,每一個章節都經過瞭多位專傢的反復審閱和打磨,確保瞭其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理清ICU監測與治療的脈絡,掌握核心的診療技術,並且能夠理解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對於我這樣一名希望不斷精進的ICU醫生來說,擁有一本這樣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參考書,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我是在參加一個重癥醫學培訓班的時候,聽老師偶然提起這本《ICU監測與治療技術(第2版)》。老師在介紹相關概念時,引用瞭書中很多例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雖然當時我還沒有拿到這本書,但已經能感受到它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的指導意義。我聽說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大量的更新和修訂,增加瞭許多新的內容,比如最新的監測技術和治療方法,這對於緊跟醫學發展步伐的ICU醫生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全麵、係統、實用的ICU實踐指南,讓我在麵對復雜的危重癥患者時,能夠更加從容和自信。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個體化治療和多學科協作的章節,希望能從中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和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大氣,藍白相間的配色給人一種專業、嚴謹的感覺。裝幀質量也很不錯,紙張厚實,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很有分量,一看就是一本厚重的專業書籍。我尤其喜歡它這種低調內斂的設計風格,沒有過多花哨的圖案,反而更顯其內容的精煉和價值。我還在等待它送到,雖然還沒開始閱讀,但從這精美的外觀,我已經對它充滿期待瞭。作為一名剛剛接觸ICU領域的年輕醫生,我深知係統學習的重要性。身邊很多前輩都推薦瞭這一係列的書籍,說這是ICU專科醫師必備的“聖經”,足以可見其在行業內的權威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我日後在臨床上的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撐。我非常期待能夠深入其中,領略ICU監測與治療的奧秘。
評分我一直很看重醫學圖書的結構和可讀性,因為專業知識的傳遞需要清晰的邏輯和易懂的語言。從這本書的名字和副標題來看,《ICU監測與治療技術(第2版)》似乎非常契閤我的需求。我聽說它采用瞭章節式編寫,每個章節都聚焦於一個具體的監測或治療技術,並且會從原理、方法、結果判讀、注意事項等方麵進行詳細闡述。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包含豐富的圖錶和影像資料,這對於理解復雜的醫學概念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告訴我“怎麼做”,更能讓我理解“為什麼這麼做”,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在ICU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隨時翻閱,幫助我解決臨床難題,提升工作效率和治療效果。
評分這套“ICU專科醫師文庫”係列的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特彆是“Basic Monitoring and Therapeutic Practice in Critical Care”這個英文副標題,準確地傳達瞭其核心內容。我一直對危重癥監護治療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感覺自己在這方麵還停留在比較初淺的層麵。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知識上的空白。我瞭解到,這本書的作者團隊非常強大,匯聚瞭國內外頂尖的ICU專傢,他們的經驗和見解無疑是極其寶貴的。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係統地學習ICU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監測技術和治療原則,瞭解最新的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指南。作為一名對專業領域有追求的臨床醫生,我渴望能通過這樣一本權威的著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臨床能力,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