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通过实地调查,分别对精准扶贫的“湖南十八洞村模式”,党建扶贫的“西藏四季吉祥村模式”,保险扶贫的“宁夏盐池模式”,异地搬迁扶贫的“西藏曲水模式”,电商扶贫的“新疆维吉达尼模式”、“恩施州的建始模式”,光伏扶贫的“宁夏闽宁模式”,社会扶贫的“贵州丹寨模式”,教育扶贫的“新疆叶城模式”,直过民族扶贫的“怒江模式”,边贸扶贫的“广西东兴模式”等进行分析,厘清不同类型扶贫案例的机制和主要做法,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炼案例启示,为全国各地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类似的扶贫提供参考依据。
张丽君 教授、博导,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有多部著述出版。
目 录
前 言 4
第一章 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脱贫道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案例 11
一、精准扶贫的先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简介 11
二、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模式 13
三、十八洞村典型模式的启示 30
第二章 保险扶贫的案例分析:宁夏“盐池模式” 35
一、风险是农户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35
二、保险对农民脱贫增收的作用机理及存在的问题 37
三、宁夏盐池县保险扶贫的案例 44
四、保险扶贫的发展方向及建议:构建“社会保护+农村小额保险”的普惠型保险体系,推动可持续脱贫 59
第三章 易地搬迁扶贫的案例分析:西藏“曲水模式” 63
一、西藏自治区中的曲水县 65
二、曲水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因 70
三、曲水县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做法与效果 72
四、 曲水县易地扶贫搬迁问题的对策建议 93
五、曲水县脱贫案例总结与启示 95
第四章 民族地区电商扶贫案例 100
一、电商扶贫的缘起和运行机制 101
二、民族地区电商扶贫面临的挑战 106
三、新疆喀什维吉达尼电商扶贫案例 111
四、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电商扶贫案例 119
五、案例启示及电商扶贫的发展方向 126
第五章 光伏扶贫的案例分析:宁夏“闽宁模式” 131
一、闽宁协作的背景 131
二、光伏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 139
三、光伏产业扶贫的模式 141
四、光伏产业扶贫的成效 152
五、光伏产业扶贫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156
六、光伏产业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158
第六章 社会扶贫的案例分析:贵州“丹寨模式” 163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社会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63
二、“企业包县”模式在丹寨县的确立与运行机制 167
三、丹寨县“企业包县”社会扶贫效果 173
四、丹寨县社会扶贫模式的潜在问题与对策 178
五、丹寨案例的社会反响与推广价值 184
第七章 教育扶贫的案例分析:新疆“叶城模式” 189
一、教育贫困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189
二、新疆叶城县教育扶贫的案例 194
第八章 直过民族脱贫的案例分析:云南“怒江模式” 209
一、背景与现实 210
二、扶贫机制与做法 215
三、扶贫效果 221
四、扶贫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对策 223
五、案例启示与推广价值 227
第九章 边贸扶贫的案例分析:广西“东兴模式” 238
一、背景与现实问题:边境贸易扶贫 238
二、推行“边贸+”扶贫模式的机制和做法 245
三、东兴市边贸扶贫的效果 263
四、东兴市边贸扶贫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对策 265
五、案例启示与推广价值 269
第十章 党建扶贫的案例分析:西藏“四季吉祥村模式” 274
一、四季吉祥村基本情况 276
二、四季吉祥村党建扶贫模式 277
三、党建扶贫效果 287
四、党建扶贫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 288
五、案例启示与推广价值 290
参考文献: 300
这本书的题目——《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首先,“少数民族地区”这几个字,唤起了我对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地理风貌的想象,我也深知这些地区往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精准扶贫”则代表了当前中国一项至关重要的国家战略,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有针对性的减贫方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本书在我看来,必将是一部充满实践智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如何通过“案例集”的形式,来展现这一战略在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落地情况。我希望它能包含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案例,这样我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精准扶贫在中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扶贫工作者们如何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何与当地居民建立信任,并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故事,看到人们如何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改善生活,重拾尊严,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政策的书,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真实面貌的机会。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了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问题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期待。首先,它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这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特殊性的议题。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能面临着发展滞后、资源禀赋差异等挑战。精准扶贫作为当前中国最核心的社会政策之一,将其应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无疑会展现出许多独特的经验和模式。我特别想了解,在这些地区,扶贫工作是如何克服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障碍,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扶贫策略的。书中提及的“案例集”更是让我看到了实践的力量,与其空泛的理论,我更倾向于通过鲜活的案例来理解扶贫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成效。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数据、生动的人物故事,以及对地方政府、扶贫干部、受益群众等不同角色的深入刻画。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一项重要政策的解读,更是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一次深入探究,充满了探索的价值。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名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信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扶贫”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于一群生活在特定地域、拥有独特文化身份的人们如何获得发展的机会。我对“少数民族地区”这一表述非常敏感,因为我知道这些地区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但也可能面临着发展上的特殊挑战。而“精准扶贫”,则意味着一种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治理模式。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这种“精准”是如何体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具体实践中的。例如,它是否考虑到了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扶贫措施?是否充分调动了当地的资源和人力,让扶贫成果真正惠及当地居民?“案例集”的形式,对我来说尤其有吸引力,因为我坚信,再宏大的政策,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的实践中,而这些实践中的点滴,往往最能反映政策的真实效果和面临的挑战。我期待书中能有鲜活的人物故事,让我感受到扶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能体会到受益者重拾希望、改变命运的喜悦。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主要是被其“精准扶贫”这个词所吸引。在当今世界,贫困依然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精准”二字,意味着一种更加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当我看到它将这一焦点放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时,我的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了。我一直对不同文化和地域的社会变迁抱有极大的兴趣,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发展现状,无疑是中国社会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案例集”形式,在我看来是最大的亮点。理论性的论述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触及人心、带来深刻理解的,往往是那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我渴望看到书中是如何将宏观的扶贫政策,细化到具体的乡村、具体的家庭、具体的个人身上。它是否能展现出扶贫过程中面临的真实困境?又是如何通过创新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我期待书中能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案例,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中国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关于发展、关于希望、关于中国社会进步的画面。我一直对中国广袤国土上的不同地域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的少数民族地区。我深信,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和潜力,而“精准扶贫”正是要找到并激活这些潜力。“案例集”这个词,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它意味着本书不会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来自现实土壤的生动故事。我迫切想知道,在那些被标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上,精准扶贫是如何具体展开的?它是否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书中是否能展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色和需求,以及扶贫工作是如何根据这些独特性来量身定制的?我期待阅读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看到那些曾经面临困境的家庭,如何通过扶贫政策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努力的一次生动注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