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难为自己

别再难为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闻溪 著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心理治愈
  • 情绪管理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哲理
  • 自我关怀
  • 压力缓解
  • 幸福生活
  • 个人成长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05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943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7
字数:2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无经历,不成长
心若不安,世界自然一片喧嚣。
别哭,我爱的人;别哭,我爱的自己。
即使世界真的漆黑一片,心若有光,伤又何妨?

内容简介

生活是个顽劣的小孩。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成长”这门功课真的没有人能够教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世界不会为你改变,你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活在怎样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姿态,采取什么行动去面对生活。

作者简介

闻溪,70后大叔,喜欢探究生活,思考人生,寻找真相。爱好音乐和文字,喜欢独处和静思。本职是教育工作者,副业是自媒体人,以笔名艾闻写感情,聊人生,网络知名情感导师,个人情感类公众号“心灵深处(deepheart2015)”。

目录

一 没有人生而坚强001
伤痛在所难免03
医心伤,寻良方05
是什么令我们脆弱不堪08
一个简单的判断11
伤害你的,到底是谁15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18
生活是一个顽劣的小孩21
过去了就是门,过不去就是坎24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27
可以失望,不能绝望31
你若是弱者,就别怪总是受苦受伤34
别哭,我最爱的人38

二别再难为自己041
所有的不正常,其实都很正常43
究竟,你被谁捆绑46
逃离了世界,逃不开自己49
若是悲伤逆流成河52
哭吧哭吧不是罪55
你的心,请温柔以待59
止痛疗伤,我自己来62
病急不可乱投医66
说说心灵鸡汤69
再好的心理医师也救不了你70
行动、行动、行动72
别再难为自己75
你只看到黑暗,是因为你挡住了光78
如果有人伤害了你82
角度,决定了态度和深度85
爱自己,才有人爱你88

三这一生,我们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091
没有终点,只有方向93
我不愿变成影子跟随着你96
你能决定和改变的,永远不是昨天99
这一刻,智商为零102
性格决定的,不仅是命运105
逃不掉,也忘不了108
没有悟性,经历终究是一堆垃圾110
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心113
建一座精神家园,花香鸟语116
不要把自己逼上绝路120
等到风景都看透123
时间永远是最后的良方126
感恩生命的一切馈赠129
心往何安,幸福何方131

四你若不强大,谁给你力量135
承受不起,就是放弃136
为心灵寻找能量之源139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142
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144
有些担子,再苦再累也要扛147
心若不安,世界自然喧嚣一片149
世事绝对,好坏全在你152
别把选择,拱手相让155
跌倒了别爬不起来158
自力不仅更生,更是重生161

五心若有光,何惧痛和伤163
永远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165
永远在自己身上寻找根源168
你能改变的只有自己171
一切都是幻象175
不想过去,不预未来178
时间留给自己,其他留给时间182
走错了路,要记得回头185
死扛并不是坚强189
生命中的每一段苦难,都是人生最好的安排193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197
变得更好,才是对伤痛最彻底的疗愈200

六心有千千结,洗尽铅华终化解203
付出,真的有回报吗204
聪明人的糊涂人生208
在虚伪的世界里,保持真实的自己212
懦弱,是宽容的高仿215
坚持,痛;放弃,还是痛218
世间安得双全法221
人生如水,一瓢江湖225
你若不舍,怎么获得228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232
贪生怕死是一种权利,向死而生是一种态度236

七人生,既乘兴而来,当尽兴而往239
我们都是小小的小孩241
揭开令你恐惧的真相245
依赖是一种病,得治250
孤独的人不可耻254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撕裂258
你把煎熬当煎熬,它就真的成了煎熬261
生与死,哪个更可怕264
生命常,你要坚强269
武功不行,必受欺凌271
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275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278
今生,我乘兴而来,当尽兴而归284

精彩书摘

  《别再难为自己》:
  1 伤痛在所难免
  不管你是童心未泯的小孩,还是两鬓霜白的老人;不管你是功成名就的社会显贵,还是衣食堪忧的一介平民,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烦恼、有痛苦、有“心病”,都曾经受过各种各样的伤。
  即便这一秒你觉得很幸福,你也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更何况,回过头想想你曾经的人生,一定有一段难挨的岁月,甚至痛苦不堪的记忆。
  我们是人,人有思想,有感情,有情绪,有七情六欲,有悲欢离合。这些。都注定了我们这辈子会碰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内心无法化解的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得更大,内心层面的问题似乎显得愈加突出。特别是当我们忙于应对生活中各种现实压力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忽略自己的内心,陷入一种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上百度、天涯,你会看到网友各种各样的悲惨遭遇,你可能会暗自庆幸,还好这一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不然一定痛苦不堪。
  看看微信圈,你会发现,各种郁闷、忧愁、烦恼都有,甚至你会发现,原本头一天还在晒幸福的好朋友,第二天突然悲观厌世、再也不相信生活。
  当你深陷痛苦决绝,求助无门的时候,你决定去做心理咨询,你会发现好的心理咨询师居然要一个月以后才能约上……
  如果你开始关注这些,就会意识到问题有多么严重。
  而今的社会,我们最缺失的,不是物质、不是财富、不是其他,而是一颗健康的心,一颗能够抵御风雨、自我疗愈的坚强的心。
  不仅是缺失,而且是严重缺失。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往往都是内心遭遇了严重损害,才去寻求帮助,才去想方设法救治,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在这方面,我们居然缺失得如此严重!
  没有人是生而坚强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脆弱的心。
  所以,今生我们注定会受到各种伤害,无论是别人施加的,还是自己造成的;无论是长痛,还是短疼。
  受伤,是成长的必然,是成长的代价。
  尤其是那些获得巨大成就的人,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们功成名就后的辉煌。但请不用质疑,在取得这些成功之前,他们遭遇的一定是非常痛苦的经历,他们的内心一定被狠狠地伤过。也请相信。伤痛与成就其实是一种正比关系,有多大的伤痛,就有多大的成就:虽然成就的形式不一定是显见的财富或地位。
  我认识一位在我眼里是圣人级别的人,他过着很淡然的日子,不富不贵,我特别喜欢和他畅谈,因为每一次谈完后,我都能感觉自己的内心无比舒适,就像污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一样。他会帮助我去破解人生谜题,消化内心的困结:而我,也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有经历的人。他曾经遭遇的,一定非常人所能,不然他不可能教化我。
  ……

前言/序言

献给那些在伤痛中勇敢前行的人

写这样一本书的念头,很多年前就已经萌生。而我最大的庆幸,是幸亏当时没有写,不然多么幼稚且误人子弟。
很多年前想写,是想写给别人看的,嘚瑟地好为人师,虽然我确实是一名老师。期望能够给别人指点迷津,不知天高地厚地妄图扮演一个小小的救世主,说到底其实是虚荣心作祟。
而今天,当我又一次涌起写这样一本书的冲动的时候,我内心非常明白,这本书首先是写给自己的,就像日记一样,每一个故事,首先是讲给自己的;每一句话,首先是说给自己听的。当然,我也希望,我对于生活的诸多感悟,能够与大家分享,尤其是那些像我一样,从孱弱学着坚强、从胆怯学着勇敢、从逃避学会直面的人。
四十不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不惑之人。然而,在人生四十之际,突然发现,那么多的困惑、不解、彷徨等接踵而至,让人喘不过气。当然,这要归功于某段经历,让我痛定思痛去冥想人生的诸多问题。
一直以来,自己就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与世与人争,活在一个小我的世界里。可是,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掉我,它一次又一次把我从世界的一隅提溜出来,用极其深刻——甚至近乎残忍的方式,令我看到了自己的脆弱和助,逼着我去觉醒与灵悟,推着我去成长与前行。
当我把目光从外相转移到自身,开始对自己的内心甚至灵魂进行剖析的时候,那种切肤之痛是刻骨铭心的。然而,这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彻底的疗愈,用最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最顽固的恶疾。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演绎着很多故事,爱恨情仇,离合悲欢,现实生活所展现的,永远都比任何大师级的剧本都更加动人心魄、刻骨铭心——包括你我的故事。
没有人生而坚强——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伤痛总是不期而遇,在所难免。于是,疗伤止痛,学会坚强,学会成长,就成了我们今生必须勇敢面对的永恒主题,一个如此深刻的主题,一个你永远可逃遁的主题。
人之一生,似迷似幻,众里寻他千百度,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成长”这门功课,真的没有人能够教予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既然我们都不是生而坚强,既然伤痛在所难免,那么,我们要坦诚面对自己的脆弱,虔诚接受人生所经历的一切,勇敢面对各种人生之难。在“成长”这个问题上,我们只有一个选择:永远知难而上,不逃避、不推卸。
就如同一束光,照进我们的内心深处,当光亮刺痛阴暗的那一刻,一切其实就已经开始改变。
我始终认为,那些拥有强大心理的人,不是因为他们天资禀赋、聪明绝顶,而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绝版经历,加之自我疗愈的超凡能力。他们的秘诀在于他们历尽艰辛后,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并学会了与其和睦相处。
不是因为没有伤痛苦楚,而是学会了与之为伍,带着伤痛一路骊歌前行。他们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光亮;他们的人生,自然满是光彩。
这本书,献给那些在伤痛中学会勇敢前行的人。坚强的人,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闻溪

















《静水流深:自我接纳与心灵成长之道》 序言 在人生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与自我较劲的时刻。那些不完美的自己,那些未能达成的目标,那些来自内心的严苛审判,如同暗礁般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让前方的风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习惯于用放大镜审视自身的缺点,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却常常忘记了,那个努力生活、一路跌跌撞撞的自己,已经足够优秀。 《静水流深:自我接纳与心灵成长之道》并非一本教导你如何“改变”自己的书,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成功秘籍”的指南。它是一场邀请,邀请你暂且放下那些外在的标准和内在的苛责,回到最真实的自己身边,倾听内心的声音,理解生命的律动。这是一条通往内心宁静与力量的道路,它不铺满鲜花,却能让你在荆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芬芳;它不承诺一夜暴富,却能让你收获比物质更珍贵的宝藏——内心的平和与真正的自由。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认识到,自我接纳并非意味着自甘堕落或放弃成长,而是一种深刻的慈悲,一种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当我们不再与真实的自己为敌,当我们学会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就如同河流,不再因为卷入细枝末节而停滞不前,而是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从容的姿态,汇入更广阔的海洋。 第一章:被误解的“完美主义”——自我苛责的根源 我们常常被教导要追求完美,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要达到社会的期待。这种外界的价值体系,在潜移默化中被我们内化,成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尺。于是,一次小小的失误,一次不尽如人意的表现,都会被放大成无法饶恕的罪过,引发内心的风暴。 何为真正的完美? 探讨社会对“完美”的定义以及其局限性。指出,真正的完美并非不存在瑕疵,而是一种和谐的统一,是一种在不完美中展现的生命力。 “应该”的陷阱: 分析“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是什么”等内化指令如何限制我们的自由,制造焦虑。 童年经历的影响: 审视童年时期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对我们自我评价的影响,了解早期经验如何塑造了我们对“好”与“坏”的认知。 成功学的迷思: 批判性地看待那些将成功简化为一系列公式和技巧的理论,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对个体差异的忽视,以及可能加剧的自我否定。 第二章:与真实的自己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失去了倾听自己内心的能力。那些真实的渴望、恐惧、喜悦和悲伤,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和社会的噪音之中。是时候停下脚步,与那个最亲密的自己进行一场真诚的对话了。 识别内心的信号: 学习识别身体的感受、情绪的波动、直觉的提示,这些都是内心在向我们传递信息。 情绪的语言: 探索不同情绪的意义,理解它们并非敌人,而是我们内在世界的信使,揭示我们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困境。 内在的孩童: 认识到内心孩童的需求和感受,学习如何安抚和关怀那个曾经脆弱、需要被爱和保护的自己。 价值观的探索: 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真正看重的东西,找到与内心深处价值观相符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拥抱不完美——自我接纳的艺术 自我接纳不是一种被动的顺从,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对自己全然的肯定。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有很多不足,即使我们犯过错误,我们仍然值得被爱,值得拥有幸福。 “我很好”的陈述: 练习积极的自我对话,用肯定性的语言替换否定的想法。 承认和转化: 如何承认自己的缺点,但并不被它们定义。学习将缺点视为成长的契机,寻找转化的可能性。 放下评判: 练习不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过度评判,以更宽容的心态看待生命的复杂性。 从错误中学习: 将错误视为宝贵的学习经验,而非失败的标志。理解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更深刻的理解。 第四章:放下“应该”的包袱——重获自由的选择 当我们将内心的“应该”一一卸下,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可以选择的道路。这种选择并非随心所欲,而是基于对自身真实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审慎考量,是一种负责任的自由。 打破期望的枷锁: 识别并挑战来自家庭、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不合理期望。 边界的设定: 学习如何设定清晰的个人边界,保护自己的能量和空间,拒绝不必要的牺牲。 “不”的力量: 认识到说“不”是一种自我尊重,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体现。 追随内心的召唤: 鼓励读者勇敢地追求那些真正让自己感到兴奋和有意义的事物,即使它们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 第五章:温柔的坚持——自我关怀的力量 自我关怀不是奢侈品,而是维持身心健康和心灵成长的基石。它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照顾自己,如同照顾珍贵的植物一般,给予它阳光、水分和养分。 身心灵的连接: 关注身体的需求,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来滋养身体。 情绪的滋养: 学习管理和疏导负面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愉悦的方式。 培养爱好和兴趣: 鼓励读者投入时间到那些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情中。 规律的自我反思: 设立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的成长,感谢自己的努力。 第六章:在关系中成长——建立健康的连接 人是社会性动物,关系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平等的连接,并在关系中实现自我成长,是心灵成熟的重要标志。 看见他人的不完美: 理解他人和自己一样,也可能存在不完美,学会以同理心去理解和包容。 平等沟通的艺术: 学习如何清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 放下控制欲: 认识到我们无法控制他人,也无需为他人的行为负责,学会放手和信任。 从冲突中学习: 将人际冲突视为理解彼此、深化关系的机会,学习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第七章:静水流深——看见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河流,有时波涛汹涌,有时暗流涌动,但它始终向前。静水流深,正是对生命力量最深刻的描绘。它不张扬,不喧哗,却蕴含着无穷的韧性和生命力。 接纳生命的无常: 理解生命的起伏是常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顺境与逆境。 感恩的力量: 培养感恩之心,留意生命中的美好,感激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挑战。 活在当下: 学习将注意力从过去或未来拉回到此时此刻,全然地体验生命的每一刻。 相信生命自有安排: 培养一种对生命更宏大力量的信任,相信一切都在以最适合的方式发生。 结语 《静水流深:自我接纳与心灵成长之道》是一场旅程,而非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挑战,可能会有反复,但请记住,每一点点的进步,每一点点的自我理解,都值得庆祝。 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你如何披荆斩棘,而在于你如何在风雨中依然能够温柔地拥抱自己;真正的自由,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够卸下多少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达到了多少目标,而在于你能够安然地接纳每一个不完美的自己,并从这接纳中,看见生命最温柔、最强大的力量,如同静水,终将流向那辽阔无垠的海洋。 愿这本书能成为你心灵旅途中的一盏灯,照亮你回家的路,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和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书店偶然瞥见了这本书的封面,刹那间就感觉被某种力量吸引住了。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并且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内耗真的让我身心俱疲,感觉自己像一个永远也无法让步的战士,一直在和自己较劲。我迫切地需要一些能够引导我走出这种困境的读物,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也不再因为内心的不完美而惩罚自己。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耐心和自我关怀。或许,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关于情绪管理、自我接纳或者重新定义成功的新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健康、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从而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内心安宁。

评分

“别再难为自己”,这句话仿佛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以来都习惯于为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并且一旦达不到就会感到深深的挫败和自责。这种紧绷的状态让我喘不过气来,也让我错过了很多生活中的小确幸。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内卷”式的自我要求,并不能真正带来快乐和满足,反而让我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学会放下执念,如何以一种更轻松、更灵活的方式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的方法。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认识“成功”和“幸福”的定义,并且真正地学会爱自己,疼惜自己,不再因为那些微不足道的“瑕疵”而贬低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如同一股清流,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轻轻拂过我疲惫的心灵。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无休止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的循环中,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够好,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才能和能力。这种内心的声音,有时比任何外界的压力都更令人窒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 wise mentor,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告诉我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如何停止对自己的严苛评判,如何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如何更仁慈地对待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快乐,而不是一味地追逐那些虚幻的目标,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疲惫。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声温柔的唤醒,提醒着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一份平静。我常常会在人际交往中感到不自在,担心自己说错话、做错事,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种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的心态,让我付出了巨大的心理成本,也让我错失了很多真诚的交流机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自信,如何摆脱讨好型人格,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如何更自在地表达真实的自己。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我明白,真正的连接并非建立在迎合之上,而是源于真实的自我展现,并且能够让我卸下心理的铠甲,以一种更轻松、更坦然的姿态去拥抱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勾起了我内心的共鸣。最近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压力也越来越大,感觉自己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却又找不到出口。每天被各种事情裹挟着前进,忙碌却又常常感到迷茫和疲惫。我经常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苛求完美,是不是把很多事情想得太复杂,是不是一直在给自己设限,然后又被这些束缚折磨。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放过自己,不再那么辛苦地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应该”和“必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卸下心理包袱的方法,重新审视自己,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找回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示,让我能够更轻松、更自在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不再被内心的声音所困扰,而是能够更从容地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