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大美中国”丛书疏理并建构了一部“有别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的审美文化史”,为国内同类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万国衣冠拜冕旒:唐卷》为我们展现了大唐帝国万象更新、恢弘壮阔、五光十色的审美情趣。
习**这两次关于教育的讲话都提及了要重视中国基础教育中的美育。
在西方审美价值观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一部全面展现我国传统审美力的丛书,对走出盲从西方审美标准的怪圈,重拾我们自己的华夏审美力是很有价值的。
《万国衣冠拜冕旒:唐卷》全书通过对我大唐帝国时期大量文明遗产(包括各类工艺品、美术作品、音乐舞蹈作品、文学作品、建筑、器具、各类文献等)严谨详细地审视,透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维方式等多重因素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渗透和影响,以及这些审美对象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清晰地展现和勾勒出中国魏晋审美文化史的演进轨迹。全书文字通畅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图,从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难度。
陈炎,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7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副校长、著名美学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从作者的笔触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本书并非止步于对唐代政治军事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普通人,以及那些构成时代肌理的文化细节。作者对唐代社会生活的细致描摹,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唐代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探讨,以及她们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不同阶层、不同身份女性形象的刻画,作者展现了唐朝在某些方面较之以往的进步,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局限性。此外,书中对于唐代艺术、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介绍,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人性化的唐代,一个充满着机遇与挑战,也充满着梦想与悲欢的时代。
评分阅读这部著作,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作者不仅是对史料的梳理,更是对历史人物情感与命运的细腻洞察。书中对于唐代社会各阶层生活细节的刻画,简直令人拍案叫绝。那些关于饮食、居所、娱乐、甚至市井俚语的描写,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能闻到酒肆的麦酒香,听到街头艺人的吆喝声。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人物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通过描绘一位普通织女的辛劳与梦想,折射出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艰辛;通过勾勒一位边塞将领的豪情与乡愁,展现了唐朝对外关系的复杂与动荡。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使得冰冷的史实瞬间变得鲜活而富有温度,让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唐代,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时代,而非仅仅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大事记。
评分这部作品所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层层剥茧,深入探讨了唐代文化对外传播及其影响力。书中对唐朝与周边民族、乃至更远方国家的交往,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佛教的东传,到音乐、舞蹈、艺术的互相影响,再到服饰、饮食、生活习俗的借鉴,作者都以翔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勾勒出唐朝在当时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关于唐代服饰的国际化视角,更是让我耳目一新。那些来自异域的元素是如何被唐人吸收、改造,并最终形成独具唐朝特色的风貌,这一过程的描绘,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为了一位文化的探索者,穿越时空,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深刻体会到唐代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中心之一的辉煌。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个朝代的了解。它更像是一次关于文明传承与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思。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唐朝人民的自信与开放,他们敢于吸收外来文化,也敢于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辉煌。书中的论述,无论是关于社会制度的演变,还是关于文化艺术的繁荣,都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读来令人信服。尤其是作者对“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一意象的解读,更是点睛之笔,精辟地概括了唐朝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国际化气度。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唐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对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强大生命力充满了自豪感,也对如何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如同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了盛唐气象。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将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描摹得栩栩如生。无论是长安城熙熙攘攘的市井,还是宫廷中暗流涌动的权谋,亦或是边塞将士们金戈铁马的征途,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被书中对唐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所吸引。从皇帝的冕服到文武百官的朝服,从贵族仕女的霓裳羽衣到市井百姓的日常装束,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与描绘,并将其置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那不仅仅是对衣着的描述,更是对时代精神、民族融合、对外交流的生动注解。读罢此卷,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兼容并包、自信开放的伟大时代,感受到了唐朝作为东方世界中心那无可匹敌的魅力。书中所展现的唐代人们的自信、活力以及对美的追求,时至今日仍能引发深刻的共鸣,让人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又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份属于中华文明的独特光辉。
评分趁活动买全了一套,看看历史文化,增长增长知识
评分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辽史》一书因成书仓促,书中记事不完全、混乱之处颇多。《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利用碑志材料以及大量宋人使辽、使金的资料对《辽史》进行补注,成稿历时数十年。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正误、补缺、补歧义、存类事。本书除了钩辑资料、考订史实,还为《辽史》补“选举”、“艺文”等志,同时增补140余位辽人传记,并把古今解释契丹语的有关资料汇集在一起,成“国语解补”,@丰富了一向简陋的《辽史》内容。本书征引书目八百种以上,网罗宏富,编排有法,为“集辽代史料之大成”之作。陈寅恪先生在早年为是书所撰序言中盛赞道:“《补注》之于《辽史》,亦将如裴《注》之附陈《志》,并重于学术之林。” 陈述先生的遗稿整理工作,一直受到学界关注。《辽史补注》是陈述先生极重要的遗著,始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到1992年先生去世之前才基本得以完成,可谓倾尽毕生精力。在此期间不断修改补充,其功力之深,在当代史学家中实属罕见。现在这部著作终于出版,希望可以弘扬学术,嘉惠学林。
评分培根说:“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由古至今,世界上有很名人都曾介绍阅读的好处,也有学者曾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不但令你增广见闻,还可以增加课外知识。课本里的知识是不够的,要靠自已去阅读课外书才行,因此读书足以博采;阅读更可以帮助你解闷,当你十分纳闷时,你可以读读书、看看文章,就可以帮助你陶养性情……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书籍来阅读
评分有点小贵哦,比较薄
评分非常好的一套书好喜欢
评分刚刚发现的书,此系列不错,先买了再说
评分非常不错,封面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多彩,物流风驰电掣,小哥彬彬有礼。
评分质量很好,活动图书很给力,非常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