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

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五常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张五常
  • 经典
  • 港学
  • 自由经济
  • 市场经济
  • 中国经济
  • 常识
  • 思想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7652
版次:2
商品编码:12267660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张五常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52
字数:109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殿堂级经济学大师张五常
年过八旬·耗时一年·潜心修订
细数一代大师的求学求知经历,展现一个奇才的思辨成长历程
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思想经典,陪伴你终生的“经济学朋友”

内容简介

《五常学经济》是一个经济学大师的思维方法论和别样自传。本书细说了张五常在海外的经济学道路上坎坷的求学过程。无论在加州大学还是芝加哥大学,张五常屡遇名师,包括“产权理论之父” 阿尔钦,*位启蒙老师赫舒拉发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科斯等知名经济学家,从他们身上,张五常学到了很多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奇思妙想,并在自己独立的求真意识及原创精神的指引下,*了这些前贤,在求学道路上大有所成,*终改写了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本书还细致解说了张五常轰动一时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诞生的前因后果,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恩师们对他的谆谆教诲。

作者简介

张五常
张五常,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7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进一步发展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有效运用。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学经济系任教,开始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求学奇遇记(发表于2005年06月16日至2005年08月25日)
第二章:老师的启发——阿尔钦(发表于1990年04月06日至1990年05月11日)
第三章:老师的启发——赫舒拉发(发表于1990年06月15日至1990年07月06日)
第四章: 老师布鲁纳(发表于1991年03月01日)
第五章:《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发表于2000年04月13日至2000年06月15日)
第六章:七十自述: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发表于2005年12月01日至2005年12月15日)
第七章:经济学要怎样学才对(发表于2006年11月02日至2006年11月30日)
附录: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是还会站在那里的——悼弗里德曼(发表于2006年11月21日)
弗里德曼的学术贡献(发表于2006年12月07日)

精彩书摘

《五常学经济》这本书有机会在神州大地以简体字面市,我当然高兴。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老了,说说个人的求学经历,为的是要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老人家曾经走过的求学的路,走到尽头了,你们来日方长,要怎样走不妨参考一下吧。”不要仿效,要考虑与衡量。
整理自己的平生论著,数量多,两间出版社与几位朋友拔刀相助还是搞得手忙脚乱,只起步几个月就计划有变。《五常学经济》这本书原来是《经济解释》的“卷四”,计划中分析货币及宏观的会是“卷五”。但最近编好的题为《货币战略论》的那本厚厚的文章结集,自觉满意,性质与格局却跟《经济解释》的前三卷很不相同。于是决定把《货币战略论》独立,不论卷数。这样一来,卷四的《五常学经济》变得像离群之马。我于是决定把这后者也独立起来,分而拆之,再不是《经济解释》的卷四。《五常学经济》的“神州增订版”补加了一章《老师布鲁纳》,对我的求学历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回顾。
《经济解释》这个名目,一些同学被弄得天旋地转。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是:卷一、《科学说需求》;卷二、《供应的行为》;卷三、《制度的选择》。这三卷本我会在明年开始大兴土木地全面修改。另一方面,我的英语论文结集用上的书名是Economic Explanation,又是“经济解释”。这名目起自一九八八年我在《香港经济日报》动笔写上述三卷本时用的,因为母亲的病停了下来,二○○○年在《苹果日报》再写。不久前听说一位旧学生又用《经济解释》为名写专栏,功力有别(一笑),不会引起混淆。一些朋友几次建议用《经济解释》作为刊物之名,也有建议以之为名搞一个学会。老人家没有魄力再大搞什么,但认为约束于心平气和的“解释”,愈多愈好。
做学生时读过穆勒(J. S. Mill)的自传,写他的求学过程,对我有深远的影响。也曾经读过J. Watson写他和F.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故事,频呼精彩,认为是一本非读不可的书。我这本《五常学经济》无意仿效,但今天回顾觉得性质与上述的前辈之作类同。
可能因为“现身说法”有较大的感染力,作者自述的求学或追求真理的文字可以发挥很大的教育作用。前辈无疑可以,作为后辈我也有机会吧。

前言/序言

序言
《五常学经济》这本书有机会在神州大地以简体字面市,我当然高兴。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老了,说说个人的求学经历,为的是要对同学们说:“这是一个老人家曾经走过的求学的路,走到尽头了,你们来日方长,要怎样走不妨参考一下吧。”不要仿效,要考虑与衡量。
整理自己的平生论著,数量多,两间出版社与几位朋友拔刀相助还是搞得手忙脚乱,只起步几个月就计划有变。《五常学经济》这本书原来是《经济解释》的“卷四”,计划中分析货币及宏观的会是“卷五”。但最近编好的题为《货币战略论》的那本厚厚的文章结集,自觉满意,性质与格局却跟《经济解释》的前三卷很不相同。于是决定把《货币战略论》独立,不论卷数。这样一来,卷四的《五常学经济》变得像离群之马。我于是决定把这后者也独立起来,分而拆之,再不是《经济解释》的卷四。《五常学经济》的“神州增订版”补加了一章《老师布鲁纳》,对我的求学历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回顾。
《经济解释》这个名目,一些同学被弄得天旋地转。三卷本的《经济解释》是:卷一、《科学说需求》;卷二、《供应的行为》;卷三、《制度的选择》。这三卷本我会在明年开始大兴土木地全面修改。另一方面,我的英语论文结集用上的书名是Economic Explanation,又是“经济解释”。这名目起自一九八八年我在《香港经济日报》动笔写上述三卷本时用的,因为母亲的病停了下来,二○○○年在《苹果日报》再写。不久前听说一位旧学生又用《经济解释》为名写专栏,功力有别(一笑),不会引起混淆。一些朋友几次建议用《经济解释》作为刊物之名,也有建议以之为名搞一个学会。老人家没有魄力再大搞什么,但认为约束于心平气和的“解释”,愈多愈好。
做学生时读过穆勒(J. S. Mill)的自传,写他的求学过程,对我有深远的影响。也曾经读过J. Watson写他和F.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故事,频呼精彩,认为是一本非读不可的书。我这本《五常学经济》无意仿效,但今天回顾觉得性质与上述的前辈之作类同。
可能因为“现身说法”有较大的感染力,作者自述的求学或追求真理的文字可以发挥很大的教育作用。前辈无疑可以,作为后辈我也有机会吧。


书名: 经济学大师的思维脉络:从古典到现代的经济思想探索 作者: 佚名(或使用一个能够体现学术深度的笔名,如:文渊斋主人) 出版社: 汇流出版社 --- 经济学大师的思维脉络:从古典到现代的经济思想探索 导言:穿越时空的经济智慧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不与经济活动的演变紧密相连。理解经济学的精髓,不仅是洞察市场运行的底层逻辑,更是把握社会变迁、资源配置乃至人类福祉的关键钥匙。《经济学大师的思维脉络:从古典到现代的经济思想探索》并非聚焦于某一位特定的、近现代的华人经济学家所构建的独立体系,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宏大而精密的思想全景图——它勾勒出西方经济学自亚当·斯密发轫,历经古典学派、新古典主义的构建,直至凯恩斯革命、货币学派挑战,直至当代新制度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崛起的完整脉络。 本书的意图在于,剥离那些仅服务于特定流派的复杂数学模型和高度专业化的术语,深入挖掘每一位思想巨匠在其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核心洞察、其理论的内在矛盾与历史局限性。我们力求呈现的是一种“思想的考古学”,探究经济学是如何在人类对财富、稀缺性和激励的永恒追问中,一步步演进、修正和深化的过程。 第一部分:古典主义的奠基与荣耀(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真正的起点,它回答了“财富从何而来”这一最根本的问题。 亚当·斯密(Adam Smith)与“看不见的手”的哲学根基: 本书将详细解析《国富论》的结构,着重探讨其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早期尝试、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革命,以及“看不见的手”这一机制背后的道德哲学基础——即人类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如何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我们不会停留在对这一概念的简单引用,而是深入考察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同情心的强调,如何为他的经济模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润滑剂。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边际视角与国际贸易的必然性: 李嘉图的贡献在于将经济分析从粗略的描述提升至严谨的逻辑推演。我们将重点剖析其“比较优势原理”,阐释为何即使在一个国家的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处于绝对劣势,参与国际贸易依然能够带来收益。同时,书中也将审视他对于地租的“报酬递减”分析,这一分析为后来的边际革命埋下了伏笔。 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 Malthus)与人口的悲观律: 马尔萨斯的理论代表了早期经济学对社会约束条件的深刻认识。本书将详细梳理其人口几何级增长与食物算术级增长之间的张力,探讨这一“马尔萨斯陷阱”如何成为理解19世纪贫困问题的核心框架,以及其理论对早期福利思想的冲击。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综合与人文关怀: 穆勒的角色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和温和的修正者。他成功地将功利主义伦理与古典经济学体系融合,并首次在理论层面区分了关于“生产”的自然法则与关于“分配”的社会习俗。本书将着重分析他对“公平分配”的探讨,这展示了古典学派内部已存在对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关系的早期反思。 第二部分:边际革命与新古典主义的数学化(19世纪下半叶) 19世纪后半叶,经济学从对“财富的起源”转向对“价值的决定”的探究,即著名的边际革命。 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独立发现: 本书将对比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奥地利学派的先驱)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如何几乎同时独立地将“价值”的基础从客观的劳动投入,转向了主观的“边际效用”。我们将着重剖析门格尔对主观需求的强调,以及瓦尔拉斯对一般均衡体系的构建尝试,后者标志着经济学追求数学严谨性的开端。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综合与图表的威力: 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真正架构师。我们将深入解析他如何创造性地融合了古典的供给观和边际主义的需求观,形成了标志性的“剪刀论”(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价格)。本书还将详细解读马歇尔对时间维度(短期、长期)的引入,以及其在《经济学原理》中对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行为的精细刻画,这些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石。 福利经济学的早期探索: 在这一阶段,对效率的追求自然导向了对福利的探讨。本书将介绍庇古(A.C. Pigou)对“外部性”的初步概念化,即市场失灵的第一个重要来源,以及政府干预的早期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宏观视野的觉醒与凯恩斯革命(20世纪初至今) 两次世界大战的经济萧条,暴露了古典和新古典模型在解释大规模失业和经济周期方面的无力,催生了对宏观经济学的新需求。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范式转换: 凯恩斯并非简单地“修正”了古典理论,而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我们将详细拆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核心论点: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停滞的根本原因,以及流动性偏好理论对利率决定的颠覆性解释。本书将聚焦于凯恩斯如何论证在特定条件下,市场出清机制可能失效,从而为政府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正当性。 对凯恩斯的挑战与回应: 我们随后将考察对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反击,特别是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学派的回归。货币学派如何通过经验证据重新强调货币供应在长期经济波动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挑战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浪潮: 本书将介绍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人如何引入理性预期,要求经济主体预测政府政策的后果,从而使得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短期权衡变得困难。这一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宏观政策制定的逻辑。 第四部分:走出象牙塔:制度、行为与跨界融合(当代趋势) 进入21世纪,经济学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复杂性以及“规则”对经济行为的制约。 新制度经济学的回归: 我们将探讨科斯(Ronald Coase)如何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重新审视产权界定和制度安排在市场效率中的核心作用,这标志着对传统市场机制的再批判。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的贡献则将制度分析推向了历史和发展领域。 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性冲击: 本书将介绍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泰勒(Richard Thaler)的工作,他们运用心理学工具揭示了人类决策中的系统性偏差(如损失厌恶、锚定效应),挑战了新古典模型中“理性人”的假设。这不仅丰富了微观基础,也为更贴近现实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新方向。 结语:未竟的探索 《经济学大师的思维脉络》旨在向读者展示,经济学并非一个静态的、等待被发现的真理集合,而是一个充满活力、持续自我修正的知识体系。通过理解这些大师们如何提出问题、构建模型、又如何被后人所批判和超越,读者将获得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并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有所预判。本书提供的是工具箱,而非成品说明书,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财富创造与分配的永恒难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不仅仅是一本经济学读物,更像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启示录。张五常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经济学的原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做出更优化的决策。他对于“价格”的论述,绝非仅仅是数字的跳动,而是背后无数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以及制度约束的博弈结果。读他的文字,总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原本蒙在眼前的迷雾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散了。他对于“市场”的推崇,并非是盲目的迷信,而是基于对人性深处理解的审慎判断。他会坦诚地指出市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干预可能带来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我尤其喜欢他那种“言必有据,事必有证”的写作风格,没有空泛的理论,只有扎实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经济学,反而觉得它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评分

《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张五常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风趣。他擅长用最简单的例子,去阐释最复杂的经济原理,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经济学概念,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我最欣赏他那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力,他总是能从现实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提炼出深刻的经济学洞见。比如,他对于“管制”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很多政府政策背后,可能存在的扭曲和低效。他并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而是从经济学的逻辑出发,去揭示问题的本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思维方式的启迪。他教会我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的“经济学眼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深刻。

评分

读完《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的几个章节,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经济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而且可以这么有趣!张五常先生的笔触,不是那种板着脸讲理论的学者,更像是带着我们一群好奇的孩子,一起去探索那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经济现象。他用生动的比喻,鲜活的例子,把那些晦涩的经济学概念,比如“机会成本”、“交易费用”等等,解释得如同自家话家常一般。我以前总觉得经济学是少数精英的专属,离普通人太远,但现在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我们每天的每一个决定,都在书写着经济学的篇章。特别欣赏他对“制度”的强调,这让我明白,很多经济问题的根源,并非出在个人能力或者市场的“失灵”,而是制度本身的设计出了问题。他那种“非对称信息”和“寻租”的分析,更是点醒了我,原来很多我们抱怨的不公平,并非是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一切,去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评分

《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这本书,让我对“经济人”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我总以为“经济人”就是那种冷酷无情的、只知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家伙,但张五常先生通过他的作品,让我看到,所谓的“经济人”,其实更是一种对理性选择的描述。他并不是说人就是自私的,而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总是会权衡利弊,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包含了我们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贡献,甚至是情感的考量。他对于“科斯定理”的阐释,让我深刻理解了产权界定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以及为何有效的市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他并不回避批评,对于那些被奉若神明的经济理论,他敢于提出质疑,用严密的逻辑和切实的证据去辩驳。这种治学态度,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教会我如何理解经济,更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质疑,如何去独立判断。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一块基石,指引我继续探索更广阔的经济世界。

评分

《张五常经典作品 五常学经济》这本书,我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断断续续也看过一些关于张五常先生的文章和访谈,总是被他那种“眼见为实,不务空名”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所吸引。这次终于有机会拜读这本集其大成的作品,真是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是因为知道里面一定饱含真知灼见,忐忑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否跟得上他跳跃的思维和深刻的洞察。我猜想,这本书不会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他一贯的风格,将复杂的经济现象用极其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邻家老者在茶余饭后,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和你聊着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想,他一定会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入手,比如我们每天的消费选择,房子的价格变化,甚至是一顿饭的成本,都会被他拆解得一清二楚,让我们看到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的经济规律。我尤其好奇,他会如何运用他的“制度经济学”理论,来解释那些看似混乱的市场行为,以及政府干预究竟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对世界的认识,对经济运行的理解,一定会有质的飞跃,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拨云见日,洞悉其本质。

评分

京东购物,速度飞快,性价比又高,已经成为忠实的东粉,再购再购。

评分

评论只要过十个字就有京豆送,好开心

评分

京东购物,速度飞快,性价比又高,已经成为忠实的东粉,再购再购。

评分

京东购物,速度飞快,性价比又高,已经成为忠实的东粉,再购再购。

评分

这本书内容很好

评分

评论只要过十个字就有京豆送,好开心

评分

这本书是公司部长推荐,经济学应该不好懂

评分

京东物流越来越垃圾,现在又不是双11之类时间,省内都要两天才能到。

评分

……包装完好,包裹严实,物流超给力,必须五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