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共同的财富 / 001
第一节 低科技,但有效的解决方法 / 003
还水于地 / 003
民主共治 / 006
未来之路 / 008
第二节 布基纳法索的“赤脚”农学家 / 010
第三节 民众又有了水资源 / 012
自我分配 / 012
公共水道 / 015
第二章 农业,城市新边界 / 017
第一节 底特律,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典范 / 019
第二节 纽约,绿色游击战的诞生之地 / 024
第三节 公共的食物空间 / 028
第四节 相互依存的菜园 / 034
第五节 灾后恢复元气的地方 / 040
第六节 明天,为城市提供食物 / 047
城市绿色产业 / 047
水培带来的收获 / 051
第七节 重获城市空间 / 053
第三章 新的生活方式 / 055
第一节 重归本地化消费 / 056
短距离供应,农业支持协会 / 058
消费者合作社 / 062
第二节 团结合作商店 / 064
第三节 减少浪费 / 067
捐赠经济 / 069
维修、回收、升级再造 / 072
第四节 合作型社会 / 076
分享、交换、租赁…… / 076
修补、旅行、学习:服务交换 / 083
分享知识 / 086
专业性公民社会的时代:合作科学 / 088
集体智慧 / 090
自由社区,开源 / 092
创客一代 / 094
分享工作 / 097
第五节 走向新的生态系统 / 098
第四章 建立可持续性农业 / 101
第一节 土地共同管理 / 102
团结储蓄,保障农业发展 / 104
由居民共同管理的食品加工业 / 105
第二节 消除饥饿:钱德拉玛的故事 / 107
为全世界提供粮食 / 110
一种解放模式 / 113
模式比对 / 114
第三节 生态农业发展 / 117
第四节 生态农业:永续生活设计和
森林农业 / 119
保护生物多样性 / 122
第五节 为未来全球粮食供给提供保障 / 124
第五章 金钱的公民用途 / 127
第一节 投资实体经济:储蓄合作社 / 128
第二节 对社会负责的银行 / 131
第三节 西班牙的自筹资金贷款团体 / 135
第四节 集体银行 / 141
第五节 区域货币的全球性发展 / 142
第六节 为区域发展考虑 / 144
第六章 能源:走向地方自给 / 149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创举 / 152
印度:赤脚工程师 / 152
赤脚学院 / 155
第二节 独立分散的解决办法 / 156
沼气—尼泊尔的小型乡村革命 / 157
第三节 法国的公民风力发电 / 159
第四节 能源合作社 / 161
欧洲的例子 / 162
联合新能源 / 167
第五节 能源分散模式 / 169
第七章 合作模式 / 173
第一节 阿根廷的工人自主管理公司 / 175
第二节 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 / 178
第三节 消灭贫穷 / 180
第四节 独立的工具 / 182
第五节 合作领域的扩展 / 184
第六节 另一种经济的力量 / 189
第八章 别样群居 / 191
第一节 居民合作社的飞速发展 / 192
第二节 共同居住,共享房产 / 197
第三节 一起变老 / 198
第四节 生态村 / 201
第五节 生态小村庄 / 203
第六节 集体所有制协会 / 207
第七节 为穷人建高质量的环保房 / 208
第九章 更加公民化的民主 / 213
第一节 居民自己管理城市 / 214
经济地方化 / 217
可复制模式 / 219
第二节 参与性试验的飞速发展 / 220
第三节 公民候选人 / 226
第四节 “公民科技”的飞速发展 / 229
第十章 公民医疗中心 / 233
第一节 美国的免费诊所 / 234
第二节 比利时的自我管理医馆 / 236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赤脚医生 / 238
第四节 小额保险与村镇互助会 / 239
结 语 重新掌握世界 / 241
第一节 行动的一代 / 242
第二节 迈向新社区 / 245
后 记 新世界正以小规模出现 / 247
致 谢 / 252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为精妙,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在高潮和低谷之间切换,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被牵引着向前探索的欲望。它没有那种一上来就抛出重磅炸弹的急躁,而是像一位老练的讲故事者,娓娓道来,逐步搭建起一个宏大的背景框架。在某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叙述会突然变得紧凑有力,仿佛快进到了关键的对决时刻,但很快又会放慢,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我常常因为太投入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环境,直到合上书页,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沉浸了数个小时。这种叙事技巧,是很多当代作品所缺失的,它需要作者对材料的绝对掌控力和对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人”的刻画入木三分,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角色,即便是短暂登场的配角,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鲜明的动机。他们不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作者擅长捕捉那些微妙的人性瞬间——比如在巨大的压力下,一个人无意中流露出的善良,或者是在权力诱惑面前,道德底线的悄然崩塌。这些细节的描摹,使得整个叙事不再是冰冷的史实陈述,而是充满了情感的共鸣。每当一个人物做出艰难的决定时,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沉重与无奈,仿佛自己就是身处其境的见证者。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挖掘,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信息传递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到令人惊叹,它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更是深入剖析了深层次的因果链条。作者在提出观点时,总能辅以大量的、经过严格筛选的佐证材料,无论是档案记录、统计数据还是第一手访谈,都运用得恰到好处,互相印证,构建起一个难以撼动的知识体系。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陷入专业术语的泥潭,而是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用清晰、甚至可以说是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得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核心思想。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跟随一位顶级的学者进行了一次思维的深度漫步,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被启迪的惊喜。它挑战了许多我原有的认知,迫使我去审视那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前提假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是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颜色搭配非常考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简约美学。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十分用心,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柔和的米白,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译者的名字在封面上被置于一个非常显眼但又不突兀的位置,让人对译文质量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字体排版上的细节处理,行距、字距都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非常流畅顺滑,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而且,这本书的整体尺寸拿在手中非常舒适,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恰如其分,完全符合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严肃读物的标准。单是这份精致的外观和手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缓慢而持久的震撼感,它不是那种读完后立马拍案叫绝的快餐式阅读,而更像是一杯经过时间沉淀的老茶,初品平淡,回味悠长。合上最后一页,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从那个构建起来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书中的场景和观点。它成功地在我的认知地图上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地,让我对某些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有了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持久的影响力,它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物品,而是会留在我的思考框架中,影响我未来看待世界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它真正做到了“开卷有益”,而且是那种能改变人思维惯性的益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