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的純粹懷念。不少人指出,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標誌了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樂方面,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在當過多屆歌后、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
電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象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嘗試深入淺出,並以多元角度討論。
-深度訪問:
訪問曾跟梅艷芳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導演及演員,包括黎小田、倫永亮、關錦鵬、許鞍華、許冠文、許志安、鄭裕玲等,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舞台風采、角色演繹、專業精神等,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合作經驗,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例如從性別、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道出她對整個影壇、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當中包括張五常、李碧華、陶傑、張敏儀、吳靄儀、黃霑等人的文章。
(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
Part One
臺上艷光四射
16 I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型工程
28 I 倫永亮:大娛樂家的臺前幕後
47 I 許誌安:她愛歌迷愛得瘋狂
53 I 彭敬慈:一吻訂下師徒情
64 I 鄭丹瑞:150%的賣力演出
70 I 溫應鴻:可以不可再的經典
Part Two
戲裏芳華流傳
82 I 關錦鵬:把百變帶進戲中
93 I 許鞍華:一出場便有戲
103 I許冠文:上帝怎可帶走這天才?
113 I鮑德熹:當攝影大師遇上百變影後
121 I鄭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127 I 陳 友:她是真性情演員
Part Three
路途千回百轉
138 I 梅覃美金:香港制造的天涯歌女
145 I 黎學斌:新秀前的青澀年華
157 I 劉天蘭:她做到的遠不止歌星演員
167 I 陳海琪:讓她做回平凡女人
180 I 吳慧嫻:不只是偶像
189 I 黃泊濤:她讓我找到自己
197 I 吳俊雄:大時代的導航人
Part Four
留下傳奇夢幻
214 I 李照與:伴我們走過患難
219 I 鄭政恒:如花歌女,俠女豪情
225 I 李政亮:與《胭脂扣》有關的事:梅艷芳與香港身份
231 I 李展鵬:趙旭女兒的香港——梅艷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憶無限
244 I 張敏儀:留給世人美麗一面
245 I 李碧華:花開有時,夢醒有時
248 I 黃 霑:娛圈奇女子梅艷芳
251 I 張五常:可愛的極端與一個不收尾數的女人
253 I 吳靄儀:梅艷芳
254 I 梁 款:一個喪禮,兩點體會
257 I 劉天賜:Icon之死
259 I 陶 傑: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
262 I 洛 楓:梅艷芳的死亡美學與表演藝術
265 I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戲劇更傳奇
268 I 畢 明:自我、無我、真我、忘我
Part Six
附錄
唱片一覽
香港演唱會一覽
電影及得獎記錄
歌曲得獎記錄
收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翻开,书名《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传記》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梅艳芳,一个响亮的名字,她不仅是一位天皇巨星,更是香港文化的一个符号。她的“梅氏风格”独树一帜,她的舞台魅力无人能及,她的敢言敢为更是令人敬佩。这本书以“蔓珠莎华”为意象,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诗意,我想这一定是对她人生起伏和独特魅力的绝佳概括。作者卓男和李展鹏,都是资深的书写者,他们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梅艳芳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光鲜亮丽,更是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在面对家庭、友情、爱情时的真实情感。她的童年经历,她如何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小女孩成长为国际巨星,这其中的艰辛和励志故事,必定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还希望能看到书中对她与那个时代香港娱乐圈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刻的解读,她如何影响了当时的音乐潮流,她与同时代其他巨星之间的互动,这些都会让这本书更具历史厚度和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传記》的封面设计就极具吸引力,那种复古而又充满艺术感的设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浓厚情怀。书名中的“蔓珠莎华”让我联想到佛教中的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传说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这似乎巧妙地隐喻了梅艳芳璀璨却又带着一丝悲剧色彩的人生。我一直对这位传奇女星充满好奇,她的每一次造型变换,每一次舞台上的震撼表演,都仿佛将她推向了不同的生命维度。这本书由卓男和李展鹏联袂创作,这两位名字在香港文化圈中都颇有分量,他们的视角和笔触,无疑会为读者带来更深刻的洞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梅艳芳在乐坛和影坛的每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些经典的歌曲和电影,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挑战。同时,我也想了解她作为一位女性,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娱乐圈中,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毅力闯出一番天地,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榜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一位时代的巨星进行心灵的交流。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首先被“風華絕代”这四个字深深吸引。梅艳芳,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传奇色彩,是香港娱乐圈一个时代的缩影。她的歌声、她的舞台魅力、她的敢爱敢恨,至今仍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而“蔓珠莎华”这个词,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凄美,仿佛预示着一段充满盛放与凋零的人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本传记里,作者卓男和李展鹏是如何捕捉到这位“百变天后”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的。是那些镁光灯下的辉煌,还是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是她在事业上的巅峰时刻,还是她面对人生起伏时的坚韧?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她那些复杂而动人的情感纠葛,例如她与刘德华、张国荣等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作为一位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歌迷,我总觉得梅艳芳的人生,除了光鲜亮丽,还有着许多不为人道的辛酸与无奈。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开这些面纱,让我更全面地理解这位巨星的内心世界,感受她那份独一无二的“风华绝代”。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中商原版】[港版]《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传记》时,书名就牢牢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風華絕代”四个字,就足以唤起我对梅艳芳这位传奇人物的所有回忆和敬意。而“蔓珠莎华”这个充满意境的词汇,更是让人遐想联翩,仿佛预示着一段绚烂却又带着一丝悲剧色彩的人生画卷。我一直对梅艳芳的生平非常感兴趣,她不仅仅是香港乐坛和影坛的一颗璀璨明星,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这本书由卓男、李展鹏两位才华横溢的作者联袂创作,我期待他们能够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挖掘梅艳芳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描绘出她从一个普通女孩成长为一代巨星的传奇历程。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她在事业上的追求与突破,她在感情上的付出与遗憾,以及她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同时,我也对书中能够呈现她与那个时代香港社会的互动,她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流行文化,以及她与众多好友和同行之间的深厚情谊有浓厚的兴趣。
评分我一直认为,梅艳芳不仅仅是一位歌手或演员,她更是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符号。她的“风华绝代”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她用自己的才华、毅力和人格魅力一点一滴堆砌而成。这本书的书名《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传记》,其中“蔓珠莎华”这个词,我理解为一种盛放后的凄美,一种生命极致绽放后的沉淀。这与梅艳芳的人生轨迹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契合。我很想知道,在这本书里,作者卓男和李展鹏是如何通过文字,捕捉到这位传奇女性复杂而多面的灵魂的。是那些惊艳四座的舞台造型,还是她私下里不为人知的温情时刻?是她面对事业巅峰的野心与坚持,还是她在感情世界中的渴望与失落?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展现她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的过程,她所经历的哪些挑战,她又是如何克服的?同时,我也非常想了解她与当时的香港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联系,她是如何成为那个时代女性解放精神的代表之一。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在探寻一位巨星陨落背后,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