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二○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齣對一個已故的純粹懷念。不少人指齣,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錶性,標誌瞭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樂方麵,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麯,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錶。在當過多屆歌後、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瞭香港文化。
電影方麵,除瞭曾是影後、香港片酬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颱上的百變形象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嚮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這書的目的並不隻是讓人更瞭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瞭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嘗試深入淺齣,並以多元角度討論。
-深度訪問:
訪問曾跟梅艷芳閤作的音樂製作人、導演及演員,包括黎小田、倫永亮、關錦鵬、許鞍華、許冠文、許誌安、鄭裕玲等,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舞颱風采、角色演繹、專業精神等,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閤作經驗,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例如從性別、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道齣她對整個影壇、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當中包括張五常、李碧華、陶傑、張敏儀、吳靄儀、黃霑等人的文章。
(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
Part One
臺上艷光四射
16 I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型工程
28 I 倫永亮:大娛樂傢的臺前幕後
47 I 許誌安:她愛歌迷愛得瘋狂
53 I 彭敬慈:一吻訂下師徒情
64 I 鄭丹瑞:150%的賣力演齣
70 I 溫應鴻:可以不可再的經典
Part Two
戲裏芳華流傳
82 I 關錦鵬:把百變帶進戲中
93 I 許鞍華:一齣場便有戲
103 I許冠文:上帝怎可帶走這天纔?
113 I鮑德熹:當攝影大師遇上百變影後
121 I鄭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127 I 陳 友:她是真性情演員
Part Three
路途韆迴百轉
138 I 梅覃美金:香港製造的天涯歌女
145 I 黎學斌:新秀前的青澀年華
157 I 劉天蘭:她做到的遠不止歌星演員
167 I 陳海琪:讓她做迴平凡女人
180 I 吳慧嫻:不隻是偶像
189 I 黃泊濤:她讓我找到自己
197 I 吳俊雄:大時代的導航人
Part Four
留下傳奇夢幻
214 I 李照與:伴我們走過患難
219 I 鄭政恒:如花歌女,俠女豪情
225 I 李政亮:與《胭脂扣》有關的事:梅艷芳與香港身份
231 I 李展鵬:趙旭女兒的香港——梅艷芳所代錶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憶無限
244 I 張敏儀:留給世人美麗一麵
245 I 李碧華:花開有時,夢醒有時
248 I 黃 霑:娛圈奇女子梅艷芳
251 I 張五常:可愛的極端與一個不收尾數的女人
253 I 吳靄儀:梅艷芳
254 I 梁 款:一個喪禮,兩點體會
257 I 劉天賜:Icon之死
259 I 陶 傑:嚮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
262 I 洛 楓:梅艷芳的死亡美學與錶演藝術
265 I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戲劇更傳奇
268 I 畢 明:自我、無我、真我、忘我
Part Six
附錄
唱片一覽
香港演唱會一覽
電影及得獎記錄
歌麯得獎記錄
收到這本書,迫不及待翻開,書名《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傳記》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梅艷芳,一個響亮的名字,她不僅是一位天皇巨星,更是香港文化的一個符號。她的“梅氏風格”獨樹一幟,她的舞颱魅力無人能及,她的敢言敢為更是令人敬佩。這本書以“蔓珠莎華”為意象,更加增添瞭幾分神秘和詩意,我想這一定是對她人生起伏和獨特魅力的絕佳概括。作者卓男和李展鵬,都是資深的書寫者,他們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梅艷芳鮮為人知的另一麵,不僅僅是舞颱上的光鮮亮麗,更是她作為一個普通女性,在麵對傢庭、友情、愛情時的真實情感。她的童年經曆,她如何從一個窮苦人傢的小女孩成長為國際巨星,這其中的艱辛和勵誌故事,必定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還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她與那個時代香港娛樂圈的方方麵麵進行深刻的解讀,她如何影響瞭當時的音樂潮流,她與同時代其他巨星之間的互動,這些都會讓這本書更具曆史厚度和人文關懷。
評分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中商原版】[港版]《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傳記》時,書名就牢牢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風華絕代”四個字,就足以喚起我對梅艷芳這位傳奇人物的所有迴憶和敬意。而“蔓珠莎華”這個充滿意境的詞匯,更是讓人遐想聯翩,仿佛預示著一段絢爛卻又帶著一絲悲劇色彩的人生畫捲。我一直對梅艷芳的生平非常感興趣,她不僅僅是香港樂壇和影壇的一顆璀璨明星,更是無數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這本書由卓男、李展鵬兩位纔華橫溢的作者聯袂創作,我期待他們能夠以細膩的筆觸,深入挖掘梅艷芳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描繪齣她從一個普通女孩成長為一代巨星的傳奇曆程。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她在事業上的追求與突破,她在感情上的付齣與遺憾,以及她在麵對人生睏境時的堅韌與豁達。同時,我也對書中能夠呈現她與那個時代香港社會的互動,她如何影響瞭當時的流行文化,以及她與眾多好友和同行之間的深厚情誼有濃厚的興趣。
評分我一直認為,梅艷芳不僅僅是一位歌手或演員,她更是一位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化符號。她的“風華絕代”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她用自己的纔華、毅力和人格魅力一點一滴堆砌而成。這本書的書名《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傳記》,其中“蔓珠莎華”這個詞,我理解為一種盛放後的淒美,一種生命極緻綻放後的沉澱。這與梅艷芳的人生軌跡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契閤。我很想知道,在這本書裏,作者卓男和李展鵬是如何通過文字,捕捉到這位傳奇女性復雜而多麵的靈魂的。是那些驚艷四座的舞颱造型,還是她私下裏不為人知的溫情時刻?是她麵對事業巔峰的野心與堅持,還是她在感情世界中的渴望與失落?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展現她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的過程,她所經曆的哪些挑戰,她又是如何剋服的?同時,我也非常想瞭解她與當時的香港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聯係,她是如何成為那個時代女性解放精神的代錶之一。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在探尋一位巨星隕落背後,一個時代的縮影。
評分這本《風華絕代: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傳記》的封麵設計就極具吸引力,那種復古而又充滿藝術感的設計,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濃厚情懷。書名中的“蔓珠莎華”讓我聯想到佛教中的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傳說花開一韆年,花落一韆年,花葉永不相見。這似乎巧妙地隱喻瞭梅艷芳璀璨卻又帶著一絲悲劇色彩的人生。我一直對這位傳奇女星充滿好奇,她的每一次造型變換,每一次舞颱上的震撼錶演,都仿佛將她推嚮瞭不同的生命維度。這本書由卓男和李展鵬聯袂創作,這兩位名字在香港文化圈中都頗有分量,他們的視角和筆觸,無疑會為讀者帶來更深刻的洞察。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描繪梅艷芳在樂壇和影壇的每一個重要裏程碑,那些經典的歌麯和電影,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挑戰。同時,我也想瞭解她作為一位女性,如何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娛樂圈中,憑藉自己的纔華和毅力闖齣一番天地,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榜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與一位時代的巨星進行心靈的交流。
評分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首先被“風華絕代”這四個字深深吸引。梅艷芳,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傳奇色彩,是香港娛樂圈一個時代的縮影。她的歌聲、她的舞颱魅力、她的敢愛敢恨,至今仍讓無數人津津樂道。而“蔓珠莎華”這個詞,又增添瞭幾分神秘和淒美,仿佛預示著一段充滿盛放與凋零的人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本傳記裏,作者卓男和李展鵬是如何捕捉到這位“百變天後”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的。是那些鎂光燈下的輝煌,還是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是她在事業上的巔峰時刻,還是她麵對人生起伏時的堅韌?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挖掘她那些復雜而動人的情感糾葛,例如她與劉德華、張國榮等人的深厚情誼,以及她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作為一位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歌迷,我總覺得梅艷芳的人生,除瞭光鮮亮麗,還有著許多不為人道的辛酸與無奈。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開這些麵紗,讓我更全麵地理解這位巨星的內心世界,感受她那份獨一無二的“風華絕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