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中公教育为2018年参加教师资格高中信息技术考试的考生奉上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习题集,帮助考生合理、有效地进行考前复习!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中公版)》汇集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仔细研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全面整合历年考点,细致剖析考试重难点,严格按照真题的考查形式和内容编写10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适应考试答题节奏,掌握解题思路,从容应对考试。
本书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高级中学)》共设下面四大部分:
历年真题:本试卷包括2014至2017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6套真题,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题型、题量变化情况。
全真模拟试卷:本试卷有10套标准预测试卷,其中的题型、题量按照历年真题形式编写。
参考答案及解析:本试卷配有详略得当的解析内容,讲解言简意赅,考点突出明确。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录
试题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11)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19)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28)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39)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48)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56)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63)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69)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75)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81)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87)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93)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99)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105)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111)
答案部分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17)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20)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27)
201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130)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133)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36)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39)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43)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47)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51)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54)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58)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62)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及解析(165)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及解析(169)
精彩书摘
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并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
B.在虚拟社区发表文章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C.在自编的商业软件中加入防盗版病毒是国家允许的
D.利用黑客软件对民间网站进行攻击是不犯法的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于书本上,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B.交通信号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可以体现信息的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总是体现信息的不完整性
3.某一数字显示器由7段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各二极管的亮灭来显示数字。若用“1”表示亮,“0”表示灭,按左图所示的字母先后顺序对各二极管的亮灭状态编码,按此编码方法,右图中数字“9”所对应的编码是()。
A.1111011B.1110011
C.1111100D.1111110
4.小明的爸爸在开车时不小心闯了红灯,被电子摄像头拍摄并记录。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是通过人工智能中的()技术自动判别这次违章。
A.自然语言处理B.机器人
C.博弈D.模式识别
5.如图所示是某班期中考试成绩,若想计算叶鹏同学在班级中的名次,可以在I2单元格输入公式()。
A.=RANK(H2,$H$2:$H$10)
B.=RANK(H2,H2:H10)
C.=MAX(H2,$H$2:$H$10)
D.=COUNT(H2,H2:H10)
6.某Access数据表打开后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姓名”字段的类型是数值型
B.当前记录中,“姓名”字段的值是“童建华”
C.该数据表字段数为4
D.删除“性别”字段后,记录数也会减少一条
7.如图所示,在Word文档中,鼠标指针在文本某段文字中,此时快速单击三次鼠标,将选中()。
A.一段文字B.一句文字
C.一行文字D.整篇文档
8.在PowerPoint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播放幻灯片时,才能看到影片效果
B.插入的视频文件在PowerPoint幻灯片视图中不会显示图像
C.在设置影片为单击播放影片属性后放映时用鼠标单击会播放影片,再次单击则停止影片播放
D.在PowerPoint中播放的影片文件,只能在播放完毕后才能停止
9.右图是由Photoshop将左图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该处理过程使用的是()。
A.剪贴蒙版工具B.仿制图章工具
C.图案图章工具D.文字工具
10.阅读下面的程序流程图,输出的S值是()。
A.14B.20C.30D.55
11.动画中的演员甲和演员乙在动画中的运动方向均为从左到右,则说法正确的是()。
A.演员甲先运动,停止后演员乙再运动
B.演员乙先运动,停止后演员甲再运动
C.演员甲、演员乙和背景同时从左向右运动
D.背景静止不动,演员甲、乙同时从左向右运动
12.在Internet中,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访问点是()。
A.IP地址B.MAC地址
C.LLC地址D.端口号
13.一段以每秒25帧播放,每帧画面为512像素×384像素,24位彩色,且未经压缩的30秒AVI格式的文件需要的存储空间为()。
A.421.875MBB.3375MB
C.3375KBD.421.875KB
14.在ASCII表中,按照ASCII数值从小到大排序的是()。
A.空格、A、cB.A、9、a
C.9、T、NULD.空格、NUL、a
15.Internet给我们提供了资源共享、浏览、检索信息和远程登录等多种服务,每种服务用到的通讯协议都不尽相同,我们通常所说的“上网冲浪”所用到的协议是()。
A.FTPB.HTTP
C.POP3D.SMTP
2018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高级中学知识与教学能力备考指南 一、 考试概览与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重要关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部分,是衡量报考者是否能胜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指标。历年真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的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以及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维度,更能揭示出命题的动态变化和潜在趋势。 1. 考试结构与分值分布: 本考试共分为两个模块: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学科知识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核心概念、技术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理论、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内容覆盖面广,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 教学能力模块:重点在于考察考生如何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和方法论的理解。此模块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教育实践和教学反思能力。 2. 历年命题热点与趋势: 知识点常青树:计算机基础(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TCP/IP、HTTP、WWW)、数据库原理(关系型数据库、SQL)、编程基础(算法、数据结构、常用编程语言语法),以及信息安全常识,是历年考试中相对稳定的考查内容。 新兴技术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物联网(IoT)、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考试的新亮点。考生需要关注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趋势以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潜在价值。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素养、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PBL)、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教学能力模块考查的重点。考生需要理解这些理念的内涵,并能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与评价:围绕具体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评价,是考查考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考题可能涉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设计有效的练习题或项目,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用,如信息技术与科学、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的整合教学,也是考查方向之一。考生需要展现出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通用工具和思维方式,在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方面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对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考试会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 学科知识精讲与重点突破 本部分内容将围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解析,帮助考生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并重点突破历年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 1. 计算机基础与硬件: 计算机系统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存储设备(硬盘、SSD)、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计算机硬件发展:微处理器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计算机性能指标:主频、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显卡性能等,以及它们对计算机运行效率的影响。 2. 软件与操作系统: 软件分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实用工具)、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图形图像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编程软件)的定义、功能和代表性软件。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基本概念。 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 的特点、基本操作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软件使用:Office套件(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Premiere Pro、Python集成开发环境(IDE)等常用软件的核心功能与操作技巧。 3. 网络技术与应用: 网络基础概念:局域网(LAN)、广域网(WAN)、Internet、Intranet、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TCP/IP协议族(IP地址、子网掩码、DNS、HTTP、HTTPS、FTP、SMTP、POP3、IMA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卡的功能。 网络安全:常见网络攻击(病毒、木马、钓鱼、DDoS)、防护措施(防火墙、杀毒软件、密码安全、VPN),以及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Web技术:HTML、CSS、JavaScript基础,动态网页技术(如PHP、JSP),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4.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定义。 关系型数据库:表、字段、记录、主键、外键、索引的概念。 SQL语言:DDL(CREATE, ALTER, DROP)、DML(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DCL(GRANT, REVOKE)等常用SQL语句的书写与应用。 数据库设计:ER模型、范式理论,以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Web应用中的作用。 5. 编程与算法: 算法基本概念:算法的特性(有穷性、确定性、输入、输出、可行性)、算法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常用算法: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查找算法(顺序查找、折半查找)。 程序设计基础:顺序结构、选择结构(if-else, switch)、循环结构(for, while, do-while)。 面向对象编程(OOP)概念: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常用编程语言:Python、Java、C++(了解其基本语法、特点和应用场景)。 程序调试与测试:理解调试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调试方法。 6.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数据类型与结构:基本数据类型、数组、链表、栈、队列等。 数据分析工具:Excel、Python(Pandas库)等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数据可视化: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的类型、选择原则,以及使用工具(Excel、Matplotlib、Seaborn)进行数据可视化。 7. 信息安全与伦理: 信息安全基本原则: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信息安全威胁与攻击: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社交工程、DDoS攻击等。 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密码策略、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 信息伦理与法律:知识产权、隐私权、网络道德、计算机犯罪及相关法律法规。 8. 新兴技术及其教育应用: 大数据:概念、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在教育数据分析中的潜力。 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基本概念,AI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智能辅导系统、个性化学习推荐、自动阅卷)。 云计算:IaaS, PaaS, SaaS的概念,以及其在教育资源共享、在线协作中的作用。 物联网(IoT):基本原理,在智能校园、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5G技术: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对在线教育、AR/VR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 教学能力提升与实战演练 本部分将聚焦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能力,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考生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价一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程。 1.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解读:深入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选择性必修)的总体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SMART原则)。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根据教学目标,精选和组织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调查、项目完成来学习。 项目式学习(PBL):以真实项目为驱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PPT/课件设计:如何制作精炼、直观、富有吸引力的课件。 在线学习平台:慕课(MOOCs)、SPOCs、在线学习管理系统(LMS)的运用。 多媒体资源: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的恰当使用。 互动工具:在线投票、问卷、答题板、电子白板的应用。 编程环境:IDE、在线编程平台的选择与配置。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的流畅衔接。 课时规划与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 纪律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课堂突发状况。 学习氛围营造:创造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学生分组与协调:有效组织小组活动。 教学语言与表达:清晰、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善于使用启发性提问。 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熟练操作投影仪、电脑、交互式白板等设备,确保技术顺利运行。 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 在线互动工具:如Kahoot!, Quizizz, Mentimeter等,用于课堂即时互动与反馈。 编程实践平台:如Code.org, Scratch, Replit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编程实践。 设计创作工具:如Canva, PowerPoint, Word, Excel等,用于学生作品创作。 学情分析与差异化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指导。 问题解决与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3. 教学评价: 评价目的与原则: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效度、信度、公正性。 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与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练习题与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项目作品评价:依据预设的评价标准,对学生项目成果进行评估。 实操技能测试: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编程能力等进行考查。 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评价标准的制定:明确、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客观性。 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并向学生反馈。 4. 信息技术教育理念与政策: 信息技术素养:理解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及其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关联。 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关政策文件。 智慧教育与智慧教室:理解智慧教育的理念,了解智慧教室的构成要素和教学模式。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伦理思考:对AI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进行思考。 四、 历年真题解析与模拟演练 真题分类解析:对历年真题进行主题归类,分析高频考点、易错点,提供解题思路与技巧。 典型题型剖析: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模拟试卷与答案详解:提供与考试难度、题型、分值相仿的模拟试卷,并附带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考生进行自我检测和评估。 备考策略与建议:针对考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的备考建议,如如何平衡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比重,如何分配复习时间,如何提高答题效率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练习,考生将能够全面掌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点,有效提升应试能力,为成功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