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德國韓炳哲教授關於哲學時間領域的著作。文中,作者引經據典,引證或駁斥瞭從古至今哲學史上關於時間的主要觀點,探究瞭發展至今在現代社會裏不良時間的癥狀及起因,並反思瞭我們改善時間的可能性。現如今,智能技術以及發達的交通工具使時間已精確到秒,空間的距離也隨之被縮短,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被迫進行不停的勞動,即使是停頓或間歇也從屬於勞動,因為前者首要服務於勞動能力的恢復。作者在文末提齣,隻有通過凝思的生命纔能剋服這一時間危機。關於凝思的生命和優良的時間究竟如何,作者通過對中國古代熏香——即“散發芳香的簡慢時鍾”——以及閑適安居的生活狀態的描寫,提供瞭一個範本。
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韓裔德籍作傢、文化理論傢、德國柏林藝術大學教授。80年代移居德國,主攻哲學、德國文學以及天主教神學。1994年,他憑藉自己在海德格爾領域的相關研究獲得瞭博士學位。韓炳哲亦收獲無數榮譽,被文化界標榜為羅蘭·巴特、喬治·阿岡本和彼德·史路特戴的接班人。
目錄
精彩書摘
《時間的味道》:
時間崩塌成單純的點狀現時順次更替。針對這種狀況,海德格爾也引喚齣“遺留物”和“傳承”。所有的“美德”都是“遺留物”。“原本的生存”預設著“一種對遺物的繼承”。這一生存是。重復”,這種重復“應答那已然存有的生存可能性”。“遺留物”和“傳承”是要去促成一種曆史的連續性。麵對“新事物“的快速順次更替,“老舊的東西”被引喚著。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是一種嘗試,麵對迫近的曆史終結重新確立起曆史,確切地說是以一種空洞的形式確立起曆史,因而是這樣一種曆史,它沒有內容,而隻宣告其曆史時間上的造型力。
現如今受限於時間的事物較之過去陳舊得更快瞭。它們迅速地成為逝去瞭的東西,因而脫離人們的注意力。現時縮減成現實性之尖,也就不再持續下去瞭。麵對點狀的、無曆史性的現時之統治地位,海德格爾當然要要求一種“現在的去現時化”。現時的收縮或者說持續性的消逝,其原因並不像人們錯誤地相信的那樣,是加速。加速與失去持續性之間的關係是相當復雜的。時間像雪崩一樣潰崩開來,因為它在自身中再無任何支撐。那些彼此間不存在任何時間性引力的現時點,引發齣時間的拽離,即對諸過程無目的的加速。然而,這一加速由於缺乏方嚮絕非是真正的加速,因為加速在原本意義上以定嚮的流動軌跡為前提。
真理自身是一種時間現象。它是持續的、永恒的現時之反照。時間的拽離,收縮的、流逝性的現時把真理挖空瞭。經驗也立足於一種時間性的延展,立足於時間視域的一種交疊。對於經驗的主體而言,過去的並非是簡單地消失掉瞭或者被丟棄瞭。相反。過去對於現時、對於自明性,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離開並沒有使得過去之在場薄弱化。離開甚至深化瞭在場。分離開來的並不是完全從經驗的現時中切斷齣去。相反,它與現時交疊著。並且經驗的主體必須使自身對於將來的來到,也就是說,對於將來令人驚奇的和無把握的事物,處於敞開著的狀態。不然的話,經驗的主體就僵化成一個隻是消磨時間的工人。該工人自身沒有變化。變化會使得勞動進程失去穩定性。與之相反,經驗的主體則從未等同自身,他居住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的過渡上。經驗包含著寬廣的時間區域。與點狀的無時間性的體驗相對,經驗是極其富於時間性的。認知也正如經驗那樣富於時間性。認知不僅從過去,也從將來抽取它的力量。在這樣一種時間視域的交疊中認識纔濃縮成認知。這種時間上的濃縮也使認知區彆於信息,信息在個人的感知中仿佛就是空無時間的或者說沒有時間的。中立性的信息立足於這種時間上可以讓自身被存儲起來並被隨意檢索。如果記憶脫離瞭事物,那麼事物就會成為諸多信息或貨物。它們被轉進(有被轉手倒賣的意思:譯者注)一個空無時間的、非曆史性的空間裏。信息的存儲是以記憶的銷抹、曆史性時間的銷抹為先行條件。在時間崩塌為點狀現時之單純順次更替的地方,時間也失去每一個辯證張力。辯證法自身是一種深刻的時間發生。辯證運動歸由為時間視域的一種復雜的交疊,即已然之未然。那在每一現時中隱含地在場的東西,把現時從其自身中撕離齣去並使之運動起來。辯證的推動力産生於一個已然和一個未然、一個過去和一個將來之間的時間張力。處在辯證進程中的現時是富於張力的,然而如今現時缺乏任何張力。
被簡化成一些針尖式現實的現時也在行動層麵上提高瞭非時間性。比如承諾、義務或者忠誠,真正來說,它們是有時間性的實踐行為。通過使現時延順至將來並與之交疊,它們約束著將來。由此它們造就齣一種時間上的連續性,這種連續性穩定地起著作用。這使將來免於非時間性的暴力。在一種長期自我約束性的行為——這有可能也是一種結束的形式一屈從於短期性行為的地方,非時間性也抬升起來,該非時間性在心理層麵映現為憂慮、不安。增強著的不連續性、時間的原子化摧毀瞭經驗的連續性。世界由此變成瞭沒有時間的世界。
……
時間的味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