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基督教要義》吸收瞭宗教改革經典的洞見,是基督教神學清晰、係統的陳述。該書深刻塑造瞭近四個多世紀的基督教傳統和西方文化,成為影響人類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
內容簡介
《基督教要義(共3冊)》以簡明易懂的方式,係統地闡明瞭基督教神學的要義。全書共四捲。第一捲是論述人如何認識作為創造主的上帝;第二捲探討人如何認識作為救贖主的上帝;第三捲討論領受基督救恩的方式及其益處;第四捲闡述教會的性質、治理和聖禮。
《基督教要義(共3冊)》構思恢宏、論述清晰,其內容涵蓋基督教神學幾乎所有的領域,堪稱基督教神學的經典陳述,亦是基督徒敬虔生活的實用指南。這部巨著躋身影響人類曆史的十部著作之列,是基督教經典中的經典。它不僅影響瞭近四百多年的基督教會,而且在很多方麵塑造瞭現代西方文化的形態。
作者簡介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法國人,16世紀較有影響力的宗教改革傢、神學傢和牧師,與奧古斯丁和馬丁·路德齊名,是教會史上極重要的神學傢之一。他的思想不僅奠定瞭新教神學的框架,而且塑造瞭現代西方文化。加爾文著述甚豐,其中較重要的著作包括《基督教要義》及多捲聖經注釋。
精彩書評
加爾文是一條洪流、一片原始森林、一種巨大的力量,直接從喜馬拉雅山上降臨……我很願意埋首苦讀,與加爾文共同度過我的餘生,那樣我將受益匪淺。
——卡爾·巴特(Kan Barth)
目錄
《基督教要義(上)》目錄:
縮寫與符號
中譯本導言
導言
約翰·加爾文緻讀者書(1559年版)
1560年法文版主旨
緻法王法蘭西斯一世書
第一捲 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神
第一章 認識神與認識自己是密切相關的,而兩者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第二章 何謂認識神,以及認識神的意義何在
第三章 人生來就有對神的認識
第四章 這種知識因無知和惡毒被壓抑或敗壞瞭
第五章 有關神的知識也彰顯在宇宙的創造和護理之中
第六章 任何要到神——造物者麵前的人都必須經由聖經的引領和教導
第七章 聖經必須受聖靈的印證,如此,聖經的權威纔得以確定,若說聖經的可靠性依賴教會的判斷,這是邪惡的謊言
第八章 就人的理性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聖經的可靠性
第九章 那些離棄聖經隻依靠異象的狂熱分子,拋棄瞭一切敬虔的原則
第十章 聖經為瞭避免一切的迷信,教導獨一的真神在一切外邦人虛假的神之上
第十一章 聖經不許人勾畫有形體的神,並且拜偶像就是背叛真神
第十二章 為瞭將一切的尊榮都歸給神,我們應當清楚地區分神與偶像
第十三章 聖經從創世之初就教導我們,神隻有一個本質卻有三個位格
第十四章 聖經在創造宇宙和萬物的啓示中,已清楚區分真神與眾假神
第十五章 受造時的人性、神賜人的纔能、神的形象、自由意誌及人墮落前的尊嚴
第十六章 神以他的大能滋養和管理他所創造的宇宙,並以自己的護理統治全宇宙
第十七章 我們如何從這教義中獲得最大的益處
第十八章 神雖然利用罪人的惡行並扭轉他們的心,使他們成就他的旨意,但神自己卻仍純潔無瑕
第二捲 在基督裏認識神是救贖者,這認識首先賜給律法時代的以色列人,其次是福音時代的我們
第一章 因亞當的墮落和背叛,全人類落在神的咒詛之下,從起初受造的光景中墮落瞭;原罪的教義
第二章 人已完全喪失自由選擇而悲慘地做罪的奴僕
第三章 齣自人敗壞本性的一切都是神所憎惡的
第四章 神如何在人心裏運行
第五章 反駁對自由意誌最普遍的辯護
第六章 墮落之人要尋求在基督裏的救贖
第七章 神給以色列人他的律法並不是要約束他們,而是要在基督降臨前給他們救恩的盼望
第八章 道德律的解釋(十誡)
第九章 雖然猶太人在律法時代認識基督,但基督到瞭福音時代纔被清楚地啓示
第十章 舊約與新約的相似之處
第十一章 新、舊約之間的區彆
第十二章 基督為瞭擔任中保的職分必須降世為人
第十三章 基督取得人真實的肉體
第十四章 中保的神性和人性如何成為一個人格
第十五章 為瞭明白父神差遣基督的目的,即基督所賞賜我們的,最主要的是必須查考基督的三種職分:先知、君王、祭司
第十六章 基督如何擔任救贖者的職分並為我們獲得救恩。對基督的死、復活和升天的討論
第十七章 我們說基督的功勞使我們獲得神的恩典和救恩是恰當的,也是正確的
《基督教要義(中)》目錄:
第三捲 我們領受基督之恩的方式:我們從這恩典獲得何益處,以及這些益處所産生的結果如何
第一章 聖經記載關於基督的事是藉聖靈隱秘的運行使我們獲益
第二章 信心的定義和其性質的解釋
第三章 藉著信心重生:悔改
第四章 經院神學傢們對悔改的謬論與純正的福音截然不同——論認罪和贖罪
第五章 他們在贖罪上添加贖罪券和煉獄
第六章 基督徒的生活,首先,聖經如何勸我們這樣行
第七章 基督徒生活的總結:自我否定
第八章 背十字架,自我否定的一部分
第九章 對永世的默想
第十章 信徒應當如何使用今世和其中的福分
第十一章 因信稱義的定義
第十二章 我們必須仰望神的審判颱,使我們能確信神對我們白白的稱義
第十三章 關於白白稱義有兩件值得我們留意的事
第十四章 稱義的起始和不間斷的過程
第十五章 以自己的功德自誇,毀壞我們因稱義所應歸給神的稱贊,也破壞我們濛救恩的確據
第十六章 反駁天主教徒用來侮辱這教義的異議
第十七章 律法上的應許和福音彼此閤
第十八章 人將得奬賞並不能證明人是因行律法稱義
第十九章 基督徒的自由
第二十章 禱告是信心主要的行動,也是我們天天領受神恩賜的方式
第二十一章 神在他永恒的揀選中預定一些人濛救恩,也預定其他人遭滅亡
第二十二章 聖經對於揀選教義見證上的確認
第二十三章 反駁這教義常遭到的錯誤指控
第二十四章 神的呼召證明他的揀選,且惡人應得神所預定他們公正的滅亡
第二十五章 最後的復活
《基督教要義(下)》目錄:
第四捲 神采用外在方式吸引我們與基督交通,並保守我們在這交通裏
第一章 我們必須保守與神的真教會閤而為一的心。因為她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親
第二章 比較真假教會
第三章 教會教師和牧師的資格及其職分
第四章 古時教會的光景以及在未有天主教前的行政
第五章 天主教的專製,完全推翻瞭古時教會的行政
第六章 羅馬教區的首要性
第七章 羅馬教宗製度的來源,以及發展到整個教會的自由都被奪去瞭並且教會毫無限製地受壓製
第八章 教會權威關於真道的信條-教會藉著天主教放蕩的行為,是如何敗壞神的純潔教義的
第九章 會議以及會議的權威
第十章 頒布法規的權威,就是教皇與他的支持者所用來對人極端野蠻的專政和殘害
第十一章 教會司法權的範圍以及天主教對此權柄的濫用
第十二章 教會的紀律:主要的用處在於斥責與革除教籍
第十三章 許願,且輕率許願的人叫自己悲慘地落在陷阱裏
第十四章 聖禮
第十五章 洗禮
第十六章 嬰兒洗禮最符閤基督所設立的聖禮,以及這象徵的性質
第十七章 基督的聖餐及其所帶給我們的福分
……
參考書目
英漢譯名對照錶
修訂後記
精彩書摘
基督教要義(上)
第一捲 認識創造天地萬物的神
第一章 認識神與認識自己是密切相關的,而兩者是如何相互關聯的
1.不認識自己就不認識神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智慧,也就是那真實與可靠的智慧,幾乎包含瞭兩個部分,就是認識神和認識自己。雖然在許多方麵它們之間的關係極密切,然而孰是因孰是果,則很難斷定。首先,若有人省察自己,就不得不立刻思想到神,因他的“生活,動作”都在乎他(徒17:28)。顯然,我們具有的纔智絕非齣於自己,甚至連我們的存在都在乎神。其次,神藉這些纔智,就如從天降與我們的雨露,匯流成河,引領我們再歸迴源頭(神)那裏去。事實上,我們的貧乏,反而更彰顯神裏麵無限的豐盛。亞當的悖逆使我們淪落到悲慘的滅亡中,而這景況迫使我們仰望神。如此,我們不僅會飢渴地在神裏麵尋求我們一切所缺乏的,還在因恐懼喚起的覺醒中學會謙卑。“因人心充滿罪惡,我們便喪失瞭神原先賜給我們的義袍,我們引以為恥的赤身露體便將我們的罪惡暴露無遺。也因我們每一個人深感自己的悲慘,以至使我們對神略知一二。因深感自己的無知、虛空、貧乏、軟弱,也更因感覺到自己的墮落和敗壞,我們便意識到智慧的真光、真美德、豐富的良善,以及無瑕疵的公義,這一切唯獨存留在主裏麵。因這緣故,我們的罪反而催逼我們思想到神的恩惠;而且除非我們先對自己不悅,否則我們不會真誠地仰望神。隻要人仍舊不認識自己,即仍舊滿足於他的稟賦,同時對自己悲慘的處境無知或漠不關心,那他無疑會安於現狀。據此,認識自己不僅喚醒我們尋求神,同時也會牽著我們的手領我們尋見他。”
……
前言/序言
在當今的全球時代,“文明的衝突”會造成文明的毀滅,因為由之引起的無限戰爭,意味著人類、動物、植物和整個地球的浩劫。而“文明的交流”則帶來文明的更新,因為由之導嚮的文明和諧,意味著各文明自身的新陳代謝、各文明之間的取長補短、全世界文明的和平共處以及全人類文化的繁榮新生。
“文明的交流”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乃是對不同文明或文化的經典之翻譯。就中西兩大文明而言,從17世紀初以利瑪竇(Matteo Ricci)為首的傳教士開始把儒傢經典譯為西文,到19世紀末宗教學創始人、英籍德裔學術大師繆勒(F.M.Muller)編輯齣版五十捲(《東方聖書集》,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宗教經典在內的中華文明成果,被大量翻譯介紹到瞭西方各國;從徐光啓到嚴復等中國學者、從林樂知(Y.J.Allen)到傅蘭雅(John Fryer)等西方學者開始把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譯為中文.直到20世紀末葉,商務印書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和其他有曆史眼光的中國齣版社組織翻譯西方的哲學、曆史、文學和其他學科著作,西方的科學技術和人文社科書籍也被大量翻譯介紹到瞭中國。這些翻譯齣版活動,不但促進瞭中學西傳和西學東漸的雙嚮“文明交流”,而且催化瞭中華文明的新陳代謝,以及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
《聖經的永恒迴響:認識信仰的根基與生命的力量》 本書籍係列,並非一本單獨的著作,而是一個包含三冊,精心編纂而成,旨在引領讀者深入探索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曆史淵源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深刻意義。我們將目光投嚮信仰的源頭活水,追溯其跨越韆年的發展脈絡,並審視其如何塑造個體生命,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 第一冊:《信仰的基石:探尋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在人類思想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永恒的命題叩問著我們的心靈:我們從何而來?為何存在?死後將往何處?人類的終極意義是什麼?基督教,作為世界上影響力最深遠的宗教之一,為這些古老的問題提供瞭深刻而係統的解答。本冊將帶領讀者走進基督教信仰的“聖殿”,逐一解析其最核心的教義,如同建築師細緻描摹地基,為讀者構建理解信仰的堅實框架。 我們將從上帝的啓示開始。基督教信仰認為,上帝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哲學概念,而是主動嚮人類啓示的、一位既是創造者又是救贖者的位格。這種啓示首先體現在聖經之中,被視為上帝的話語,是信仰的最高權威和最終指南。我們將探討聖經的構成、其曆史價值,以及如何正確地解讀和應用其中的教訓。 緊接著,我們將深入理解三位一體的教義。這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具獨特性和深邃性的教義之一,錶明上帝雖是獨一的,卻以聖父、聖子(耶穌基督)、聖靈三個位格共同存在,彼此相愛、協同運作。這並非對獨一神論的否定,而是對上帝無限、超越人類理解之奧秘的敬虔宣告。我們將剖析這一教義的 biblical 基礎,以及它如何解釋上帝的屬性和救贖的計劃。 耶穌基督的身份與工作是基督教信仰的絕對核心。本冊將詳細闡述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即他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我們將追溯他道成肉身的意義,他的齣生、生平、教訓、神跡,特彆是他為人類罪孽而死的代贖祭,以及他復活的偉大勝利。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它宣告瞭罪惡和死亡的權勢已被打破,為信徒帶來瞭赦罪、稱義、永生以及與上帝和好的可能。 人的本性與罪的教義也是我們不可迴避的議題。基督教教義認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具有尊嚴和價值,但自從亞當和夏娃的墮落之後,罪就進入瞭世界,敗壞瞭人的本性,使人與上帝隔絕。我們將探討罪的普遍性,它如何影響人類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以及它所帶來的屬靈和現實的後果。 隨之而來的是因信稱義的教義。這是宗教改革的核心,也是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之一。它強調,人不是靠自己的善行或功勞得以在上帝麵前被稱為義,而是單單藉著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承受他犧牲的功效。我們將解釋信心與行為的關係,強調信心是領受上帝恩典的唯一途徑。 聖靈的工作同樣至關重要。本冊將闡述聖靈在信徒生命中的角色:他是內住的保惠師,賜予力量、智慧和引導;他使人重生,更新生命;他印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他幫助我們禱告,並使我們能夠活齣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最後,我們將簡要觸及教會的意義,作為基督的身體,是信徒的屬靈大傢庭,是上帝在地上的見證。 本冊旨在以清晰、係統的方式,為讀者呈現基督教信仰最 fundamental 的教義,幫助 azok who seek to understand the foundations of this ancient faith to build a solid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grounding. 第二冊:《信仰的足跡:基督教的曆史傳承與文明影響》 信仰的根基一旦確立,便如同一顆種子,在曆史的長河中生根發芽,開枝散葉,並深刻地塑造瞭人類文明的麵貌。本冊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追溯基督教從其誕生之初,到其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漫長而輝煌的曆程,並審視其對西方乃至全球文化、思想、藝術、倫理、社會製度等各個層麵産生的深遠影響。 我們將從使徒時代開始,重溫耶穌基督升天後,門徒們如何在聖靈的帶領下,勇敢地嚮世界傳揚福音,建立早期教會的艱辛與偉大。我們將迴顧使徒行傳中的記載,以及早期教會在羅馬帝國的迫害中如何顯露齣堅韌的生命力。 隨後,我們將進入教父時期。在麵對各種異端邪說的挑戰和羅馬帝國政權的復雜關係中,一批傑齣的神學傢和教會領袖,如奧古斯丁、愛任紐等,緻力於闡述和捍衛基督教的純正教義。他們的著作和思想,為後世基督教神學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對護教、辨惑、教義的係統化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大分裂與羅馬帝國的興衰是基督教曆史上一個關鍵的轉摺點。我們將探討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的分裂,以及它對基督教世界産生的長遠影響。同時,也將審視基督教在羅馬帝國晚期如何成為國教,以及它如何與帝國製度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瞭歐洲的早期文明。 中世紀的基督教世界是本書的另一重要篇章。我們將描繪修道院在知識傳承、文化保存中的作用,以及基督教信仰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塑造瞭騎士精神、藝術風格(如宏偉的哥特式教堂)以及教育體係。同時,也會提及一些曆史上的挑戰,如十字軍東徵的復雜性。 宗教改革的浪潮,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徹底改變瞭歐洲的宗教版圖和思想格局。我們將深入探討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等改革傢們的思想,他們對聖經權威、因信稱義等核心教義的重申,以及這場運動如何催生瞭新教各宗派的形成,並對歐洲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産生瞭革命性的影響。 宣教的時代,基督教的腳步邁嚮瞭全球。我們將迴顧近代以來,基督教差傳事工的興起,以及它如何將福音的種子播撒到亞洲、非洲、美洲等各個大陸,並與當地文化發生互動與融閤。 除瞭曆史事件和人物,本冊更將側重於基督教對文明的貢獻。我們將探討基督教對倫理道德的影響,如博愛、憐憫、人權意識的萌芽;對哲學思想的塑造,如對神學與哲學的辯證關係,以及對人性、自由意誌的探討;對藝術與文學的激發,從繪畫、雕塑、音樂到文學作品,無數不朽的傑作都源於基督教的靈感;對教育與慈善事業的推動,如早期大學的建立,以及教會組織在醫療、扶貧方麵的長期投入。 通過對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的迴顧,讀者將深刻理解基督教並非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是一股強大的曆史力量,它塑造瞭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持續為人類文明注入活力。 第三冊:《生命的迴響:基督教信仰與現代生活的實踐》 信仰的根基得以確立,曆史的傳承也清晰可見,但最終,信仰的價值在於其在當下,在每一個普通人的生命中,如何被實踐、被體驗、被活齣來。本冊將目光聚焦於基督教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現實意義,探討它如何為個體提供精神的慰藉、道德的指南、人際關係的基石,以及在應對現代生活的挑戰時,給予力量與盼望。 我們將從信仰與個人心靈成長開始。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人們常常麵臨焦慮、迷茫和空虛。本冊將探討基督教信仰如何通過禱告、默想、靈修等方式,幫助個體建立與上帝的親密關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力量。我們將深入解析禱告的意義與實踐,它不僅是請求,更是與造物主心靈的交通,是獲取智慧與平安的源泉。 道德倫理的實踐是基督教信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冊將深入探討基督教關於愛的教導,包括愛上帝與愛人如己的誡命,以及這些教導如何指導我們在傢庭、職場、社會中做齣閤乎道德的抉擇。我們將思考饒恕的力量,它如何幫助我們打破仇恨的循環,修復破裂的關係,並獲得內心的自由。同時,也將討論謙卑、誠實、公義等美德的實踐,以及它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齣來。 基督教信仰與人際關係的構建也是本冊的重要內容。信仰如何影響我們與傢人的關係?如何幫助我們在友誼中展現齣真正的接納與支持?在婚姻中,基督教的價值觀如何成為堅實的基石,促進夫妻之間的坦誠相待與彼此委身?我們還將探討教會作為信徒屬靈大傢庭的角色,它如何提供支持、鼓勵和歸屬感,以及信徒如何在群體中共同成長,彼此扶持。 在麵對現代社會諸多挑戰時,基督教信仰又提供瞭怎樣的力量與盼望?我們將探討苦難的意義,基督教並非承諾一個沒有苦難的世界,而是教導我們在苦難中認識上帝的同在,從中學習成長,並從中找到超越苦難的力量。盼望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動力,它不僅僅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更是基於上帝的信實和基督復活的大能,一種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持守的堅定信心。 我們將關注基督教與社會責任。信仰的實踐不應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麵,更應延伸到社會關懷。本冊將探討信徒如何響應上帝的呼召,在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關懷弱勢群體,為公義發聲,並以基督的愛去影響和改變世界。我們將從聖經的教導齣發,思考服務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具體的行動,將信仰的愛付諸實踐。 最後,本冊將觸及永恒的盼望。基督教信仰最終指嚮的是與上帝永遠的團契,是新天新地的美好應許。這種對永恒的盼望,如何幫助我們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活齣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生命,並以積極的態度麵對死亡,迎接永恒的傢園。 通過對這三冊內容的深入閱讀與思考,讀者將能夠全麵地認識基督教信仰的教義本質,理解其在曆史長河中的發展脈絡與文明貢獻,並最終將其轉化為指導個人生命、塑造人際關係、迴應社會挑戰的實踐力量。這並非一個簡單的知識獲取過程,而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探索之旅,一次與永恒真理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