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晓 著
图书标签:
  • 一带一路
  • 粤港澳大湾区
  • 区域合作
  • 经济发展
  • 政策研究
  • 学术研讨会
  • 中国发展
  • 港澳关系
  • 国际合作
  • 自贸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36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679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粤港澳学术研讨会是广东省社科联倡导发起的粤港澳三方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平台,旨在组织、引导粤港澳社科界聚焦粤港澳关系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努力开创粤港澳合作新局面,实现区域多方合作共赢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本书收录的2015年及2016年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创新发展与粤港澳合作新机遇”会议主题进行探讨,特别是在粤港澳三方科技、金融、旅游、教育、服务、民生等合作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

王晓,广东省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博士学位,曾挂职国家商务部任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一年,对中美关系、美国文化、美国智库的情况有较深的研究和思考。发表论著有《关于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的创造》《美国文化产业考察报告》等;其执笔的《美国智库运作经验与建设新型智库思考》调研报告,得到时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等领导的批示肯定。多次受邀到广东省人大、广东省委党校等党政部门及“周五大报告”等讲坛,就智库问题作专题报告,受到广泛好评。

目录

目  录

试析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陈 恩(1)

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的粤港澳知识产权合作李 瑞(7)

基于协同理论的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治理研究田新朝(20)

“一带一路” 建设背景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

 产业合作研究黄晓慧 邹开敏(31)

“一带一路” 背景下深化粤港澳设施联通合作研究李启华(40)

“一带一路” 背景下粤港澳教育合作的新探索冯增俊 李 寅(51)

粤港澳合作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高 山(58)

基于“海上丝路” 的粤港澳合作共建世界级

 城市群研究陈 剑(67)

“一带一路” 背景下粤港澳合作问题研究刘会福(75)

“十三五” 粤港澳合作发展新模式毛艳华(85)

“一带一路” 与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陈章喜(88)

把握“一带一路” 建设机遇,促进粤港澳服务业发展周运源(97)

新形势下深化粤港澳合作的三大战略机遇左连村(107)

香港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评价及提升路径陈章喜(115)

跨境媒体收购的媒介话语建构研究

 ———以阿里巴巴收购香港《南华早报》为例

张志安 章 震 曾子瑾(129)

生态养老:粤港澳夕阳服务领域合作模式探索周云水(142)

澳门中学生心理资本与学校联结、友谊

 质量等的关系陈 俊 陈玉洁(158)

存贷关联、消费平滑与粤港澳金融

 一体化周天芸 宋 毅 屈影秋(177)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对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谢振泽(192)

粤港澳民间合作在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战略的

 实施路径研究李启华 张嘉欣(199)

全球气候变暖 粤港澳作出贡献陈锡侨(213)

粤港澳合作的法律基础与法律冲突蔡镇顺(222)

新时期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的重点领域与策略研究冯邦彦(238)

新时期深化粤港科技合作的思路与对策毛艳华 艾德洲(250)

粤港澳高水平大学科技合作推动珠三角区域竞争力提升的

 战略路径研究

 ———以广州创建全球国际创新枢纽为中心许长青(258)

回归以来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深港合作的视角钟 韵 王静田(281)

创新发展,促推粤港澳科技合作再思考周运源(291)



《大湾区脉动: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深度融合的战略前瞻与实践探索》 图书简介 本卷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GBA)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大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深化合作的路径。本书汇集了来自经济学、法学、城市规划、社会学及政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权威学者和资深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力图从多维度的视角,系统深入地剖析大湾区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制度创新和要素高效流动,最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第一部分:宏观战略与顶层设计:新发展格局下的湾区定位 本部分首先对新发展格局对大湾区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理论梳理。核心议题是如何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确保湾区继续扮演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中“国际循环的门户”和“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的双重角色。 全球价值链重塑与湾区产业升级: 深入探讨了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复杂性加剧的背景下,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如何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中高端攀升。研究分析了“20+8”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模式,特别是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合作潜力与瓶颈。 “双循环”战略中的要素流动机制: 重点分析了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数据、技术等关键要素在大湾区内自由、高效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提出了在数据跨境流动、税收协调以及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如“跨境理财通”的深化)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创新性政策工具。 空间治理与功能布局优化: 从城市群理论视角,考察了“一核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讨论了香港、深圳、广州三大核心引擎如何协同带动腹地城市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并构建起合理的产业梯度和公共服务网络。 第二部分:制度创新与规则衔接:深层次合作的体制机制探索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关切之一,聚焦于实现“一国两制”下粤港澳深度融合的制度性对接与创新。 法律体系的协调与“衔接”: 详细研究了民商事法律规则在湾区内的兼容性问题。特别是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履行、跨境争议解决机制(包括仲裁与调解)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构建一个统一、高效的跨境法治环境。 金融互联互通的纵深发展: 关注跨境金融服务的深化,不仅限于现有的“通”系列产品,更着眼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湾区如何作为试验田,探索跨境理财、保险业务、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更深层次合作模式和风险防范机制。 公共服务与社会融合: 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松绑,逐步实现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就业、创业的便利化,包括医疗保险互认、教育资源共享以及住房保障体系的逐步对接。研究强调了社会文化认同在推动深度融合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部分:区域协同与实践案例分析 本部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案例和实地调研,验证和评估了既有合作框架的有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操建议。 创新走廊的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 以“深港创新及科技园”等重大项目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将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尖端基础研究优势,有效转化为内地成熟的制造和市场化能力。探讨了如何优化风险投资和孵化体系,加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速度。 产业链的韧性与供应链安全: 在全球供应链面临碎片化风险的背景下,研究了湾区制造业如何通过内部协作,构建更具韧性和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重点考察了中小企业在全球布局与区域内分工的优化策略。 城市群治理的跨界挑战: 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协同管理、环境保护的联防联治(如水资源共享与污染控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跨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战略展望 最后,本书对未来十年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人才高地的构建与国际竞争力: 探讨了如何吸引和保留全球顶尖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专业人才,所需在税收优惠、居留便利、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的配套改革。强调了国际化教育和居住环境对维持湾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 关注湾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责任与路径,探索绿色金融、低碳技术在区域内的推广与应用,确保湾区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本书旨在为国家相关部委、广东省及港澳特区政府的决策者,以及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学者、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报告。它不仅是对现有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深化合作蓝图的积极探索与呼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任何一个渴望理解中国区域战略与国际倡议深度融合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尤其是“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一副标题,直接表明了其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这意味着书中可能不仅仅是泛泛而谈的宏观论述,而是包含了大量基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案例剖析的深入探讨。我预期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倡议在粤港澳区域所面临的独特机遇与挑战。例如,大湾区内部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营商环境的差异,如何影响其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在促进要素流动、规则衔接方面,粤港澳三地各自的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打破区域壁垒,形成更高效的合作机制?我尤其关心的是,在推动“硬联通”(基础设施)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软联通”(规则、标准、人文交流),以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合作网络。本书的出现,也可能标志着关于粤港澳与“一带一路”合作的研究正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值得深入挖掘和解读。

评分

对于长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我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关系的人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直指当前中国最具活力的两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两者如何有机结合,产生化学反应的深入论述。特别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粤港澳地区如何在新时期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例如,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如何发挥大湾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的作用?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如何利用粤港澳三地的制度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优越的营商环境?在人文交流方面,如何通过三地的文化优势,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粤港澳在金融、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协同,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本书的出现,很可能标志着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新阶段。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我,拿到这本《“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点出了其核心价值——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独特的地理区域内落地生根,并促进区域内更深层次的合作。从书名推测,这本论文集很可能汇聚了来自学术界、政界以及实业界精英的智慧结晶,呈现出多角度、多视角的观察与分析。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发挥粤港澳三地各自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探讨。例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其在融资、法律服务、国际规则对接等方面的经验,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东作为国家经济强省,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产业升级和国际产能合作;而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重要桥梁,其在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上的独特作用,又将如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描绘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定位,以及具体的合作路径和模式。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了解未来粤港澳区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战略对接的宏大议题。从字面上看,它似乎是一本汇集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在粤港澳这个特殊的区域内实现深度融合与合作的学术研究成果。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所具备的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政策环境是如何被充分利用和挖掘的。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对粤港澳三地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分工、合作模式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香港在国际金融、航运、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如何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重要的支撑;广东的强大制造业和创新能力,又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产业升级和国际产能合作;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桥梁,其在文化交流和商贸合作上的独特作用又将如何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本书的出现,可能为我们描绘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蓝图,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区域经济整合充满好奇的读者,当我看到《“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深度合作/粤港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区域联动和国际合作的设想。这本书的书名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它关注的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交汇点——“一带一路”倡议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我推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来审视这一课题。首先,它可能会从宏观层面梳理“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和目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然后深入分析两者如何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次,书中很可能包含大量关于具体合作领域的探讨,例如如何利用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投资、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是,我期望看到关于如何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服务能力、广东的制造业实力以及澳门的国际平台功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的深入分析。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来理解并把握这个区域在国家和全球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